s 閱讀頁

拉丁美洲的古代曆史

  拉丁美洲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印第安人是美洲古文明的創造者。由於美洲大陸迄今沒有發現古代猿人的化石,學者一般認為他們的祖先大約是在2萬年前或更早從亞洲通過白令海峽,分多次遷移到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並非完全屬於同一種族,有部分居民可能是從大洋洲方麵遷移到南美或中美地區的。據估計,15~16世紀之交,美洲印第安人約有1500~4000萬,語言和方言達1700餘種。印第安部族也很複雜,主要的部族有:墨西哥的薩波特克人、托爾特克人和阿茲特克人,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瑪雅人,加勒比海地區的加勒比人,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及周圍地區的奇布查人,秘魯、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等安第斯高原地區的印加人,阿根廷、巴拉圭、智利的瓜拉尼人和阿拉烏幹人,亞馬孫河流域熱帶森林和草原地區的阿拉瓦克人和圖皮人。

  美洲印第安人經過漫長的漁獵采集生活,大約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開始定居並從事農業種植,培植了玉米、馬鈴薯、西紅柿、花生、甘薯、向日葵、煙草、可可、龍舌蘭、番瓜及某些豆類和薯類作物。飼養的家禽家畜有駱馬、羊駝、火雞等。玉米種植是印第安文明的基礎,故印第安文明又稱玉米文明。有一種說法:歐洲文明是小麥文明,亞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則是玉米文明。而墨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發源地。據考古發現,早在1萬多年前,這裏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種植玉米的曆史也已有3500年。考古學家已經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穀地發現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間玉米文化的遺跡,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獵活動日漸稀少的同時,逐漸開始采摘野果並過渡到人工種植玉米的過程。後來遍布全世界的玉米當然都是從這裏傳播出去的。如在造型藝術中出現的玉米及玉米神的形象是自古就有,考古發掘又屢有新證。現代藝術家們的作品則推陳出新,在更高層次上賦予人們全新的感受。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當屬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醫學係大樓上的巨幅壁畫《生命、死亡與四要素》,作者為墨西哥著名壁畫家弗朗西斯科·埃朋斯。畫中的“四要素”指水、火、土、風,這是一幅隱喻印第安土著人生活的作品,而玉米就在這幅巨作的中心位置,我們好像能體會到玉米在水火土風的培植滋養下同生命與死亡緊密相關的生動含義。玉米文化在墨西哥得到有識之士的嗬護和弘揚。2003年3月,由墨西哥城人民文化博物館協同全國土著人學會、查平戈大學等單位舉辦了以“沒有玉米,就沒有我們國家”為題的展覽會,在展覽會的說明書上:“玉米是墨西哥文化的根基,是墨西哥的象征,是我們無窮無盡的靈感的源泉。”“我們創造了玉米,玉米又造就了我們。我們永遠在相互的哺育中生活。我們就是玉米人。”見下圖印第安人培育的很多農作物後來傳到世界各地,對世界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古代印第安人不懂得使用鐵器、車輪和牛馬,影響了其生產力的提高和發展。在社會組織方麵,長期處於原始公社製階段。土地為部落公有,由議事會分配給各氏族和家庭使用。實行集體勞動,產品平均分配。但是,有的地區達到了較高的社會發展階段,進入早期的階級社會。

  拉美印第安文化發展最高的為兩大地區:一個在中部美洲墨西哥高原至危地馬拉一帶,被稱為“中部美洲文明”。在那裏興起的有奧爾梅克文化、特奧蒂華坎文化、薩波特克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等。另一個在南美安第斯高原及太平洋沿岸一帶,被稱為“安第斯文明”。在那裏出現的是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納斯卡文化、莫契卡文化、蒂亞華納科文化、裏瓦文化和契姆文化等。最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3個主要文化中心:1以現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和危地馬拉為中心的古代瑪雅文化;2分布於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廣大地區的古代印加文化;3以墨西哥高原盆地為中心的古代阿茲特克文化。

  瑪雅文化為古代瑪雅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中部美洲印第安古文明的傑出代表。大約公元前1000年,瑪雅人已生活於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和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地區。

  公元初期在尤卡坦半島南部佩滕湖畔的熱帶雨林區,興建了第一批“城邦”。這些城邦實際是早期的祭祀中心。公元3世紀以前的曆史,被認為是瑪雅文化的形成期。從公元3世紀至9世紀,瑪雅文化進入鼎盛期,建立大小城邦達百餘個,使用統一的象形文字和曆法。瑪雅有立柱記事的習俗,一般是每隔20年建一座石柱碑。9世紀末,這些城邦突然衰落,立柱記事由此中斷,原因不詳。公元10世紀末,瑪雅文明中心移向尤卡坦半島北部,與入侵的托爾特克人的文化相融合,先後興起了奇琴伊察、瑪雅潘等城邦,使瑪雅文化重新繁榮起來。1450年各城邦間發生混戰,瑪雅文化再度走向衰落。最後一塊石柱碑立於1516年。歐洲殖民者入侵前,瑪雅人已向階級社會過渡,氏族社會內部出現了世襲的貴族和僧侶,使用奴隸勞動,公社社員也須為貴族耕種土地和繳納賦稅。

  瑪雅人以農業為生,在沼澤地挖渠排水,修建台田、渠田,種植玉米、菜豆、番瓜和棉花等多種作物。主要生產工具是尖頭木棒和石器,刀耕火種,沒有完全跨過新石器時代。但是,瑪雅人在文化和科學方麵卻取得了令人驚慕的成就。公元前後,瑪雅人創造了象形文字,用樹皮紙或鞣製過的鹿皮記載天文、醫學、儀典、神話傳說、詩歌和曆史,為美洲大陸惟一發明使用文字的印第安部族,計有800多個寫書符號,3萬餘個詞匯。現存的3部瑪雅象形文字古抄本以其收藏地而稱“德累斯頓抄本”、“馬德裏抄本”和“巴黎抄本”,至今尚未能完全釋讀。在數學方麵,采用20進位法,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零”的概念,比歐洲早800餘年。建立了精密的曆法製度,能準確預測日蝕及計算月亮和其他行星的運行周期。此外,在雕刻、建築、彩陶方麵均有很高的水平。博南帕克壁畫是世界古代壁畫藝術的珍貴寶藏。

  印加文化是以古代印加人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為南美安第斯古文明的集大成者。“印加”即太陽之子的意思,是安第斯地區講克丘亞語的印第安人對他們首領的尊稱。西班牙殖民者誤稱這支印第安人為印加人,便一直沿用下來。公元13世紀,印加部落在秘魯的庫斯科穀地附近定居,15世紀初,崛起成為安第斯地區的強國。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瓦伊納·卡帕克在位時,印加帝國達到鼎盛,其疆域北抵現今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南部,南達智利和阿根廷北部,南北4000千米,人口約1000萬,成為古代美洲最大的一個印第安國家。帝國正式的名稱為“塔萬廷蘇約”,國王在政治、宗教和軍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其下有貴族、祭司充任各級軍政、宗教職務,組成嚴密的行政體係和統治機構。社會的基層結構是“艾柳”,相當於氏族公社。土地被分為太陽田、印加田和公社田,公社成員先要耕種供祭祀和王室使用的太陽田、印加田,最後才能耕種公社的土地。公社田分配給每個家庭耕作。

  印加人培育了玉米、馬鈴薯等40多種作物,已有發達的農業。他們在深穀陡壁、氣候幹燥的安第斯山區修建了龐大的梯田係統和引水工程,這些用石板砌成的水渠有的長達百餘千米。他們也馴養駱馬和羊駝,作為馱載工具,並提供紡織用毛。印加人文化上的成就突出表現在雄偉的巨石建築方麵。在庫斯科、薩克薩瓦曼、馬丘、比丘等地用巨石建成的宮殿和城堡,石塊之間結合緊密,以致刀片也難以插入,有的城堡建於陡峭山崖,高聳入雲。在道路建設方麵,大約兩萬公裏長的印加大道構成了一個交通網,這麽壯觀的工程隻有工業革命前的羅馬帝國能夠和它抗衡。

  印加人並不用車輛,這些道路也並不適用於車輛,僅僅由步行者和馱著貨物的駱駝使用。在許多地方大堤穿過沼澤地,台階沿著山路盤旋而上,各種類型的橋架在小河或溪流上麵。建造了兩條所謂的皇家路線,一條接近海岸線,另一條穿過安第斯高地,通過這兩條路,帝國的統治者能夠遊覽整個帝國。這些道路又連接著很多的支線。和這些路同等重要的是沿路建立的管理和服務中心。在主要的道路上還有一些建在一日的旅程結束之處的驛站,這些驛站可以為旅人提供落腳之處和新鮮的補給。另外,在冶煉澆鑄、紡織製陶、天文曆法、外科醫術、文學音樂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印加人還創造了被稱為“基普”的結繩記事法。

  阿茲特克文化為墨西哥古代阿茲特克人所創造的印第安文明,是中部美洲印第安古文明的最後代表。阿茲特克人原屬納瓦語係發展水平較低的一個部落,後來因吸收、融合這個地區其他印第安優秀文化傳統而迅速崛起。公元11~12世紀間,從北部遷入墨西哥中央穀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湖西部島上建造特諾奇蒂特蘭城。1426年,阿茲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結成了“阿茲特克聯盟”,由阿茲特克國王伊茲科亞特爾任首領,勢力日盛,在穀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繼承人蒙特祖馬一世及其後國王不斷對外用兵,開疆拓土,至16世紀初,其疆域東西兩麵已抵墨西哥灣和太平洋沿岸,北與契契梅克為鄰,南至今日之危地馬拉,人口約300萬,發展到阿茲特克帝國的極盛時期。帝國實行集權統治,國王和貴族高居於民眾之上,並擁有強大的軍隊,明顯表現出阿茲特克社會已向階級社會過渡。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軍田,由公社成員集體耕種,以供國王、貴族、祭司和武士所需。但社會組織仍以被稱作“卡爾普裏”的氏族公社為基礎,土地為氏族公有,分配給各家庭耕種。

  阿茲特克人是優秀的建築師。首府特諾奇蒂特蘭是一座島城,有3條寬達10米的石堤與湖外陸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離就留一橫渠,渠上架設吊橋,可隨時收放,以防外敵入侵。城內建有宮殿、神廟、官邸、學校,建築宏偉,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廟其規模甚至可與古埃及的媲美。為了滿足城市稠密人口對糧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獨特的“水上園地”,以擴大種植麵積。島城四麵環水,市內河道縱橫,景色富麗,殖民者為之傾倒,驚呼為“世界花園”。但科爾特斯把這座城市燒成了廢墟,後來的墨西哥城就建在這一廢墟上。阿茲特克人主要生產工具仍為石器,多由黑曜岩製成,但已會製造銅、金物品。有精確曆法,會使用各種草藥治病,在音樂、舞蹈、繪畫方麵也有一定的水平。

  阿茲特克人繼承了源於奧爾梅克人的曆法,采用了260天的神曆和365天的太陽曆。1760年,在今天墨西哥城中央廣場附近,一塊直徑365米、重25噸的巨型石刻出土,上麵刻有阿茲特克的曆法,被稱為“曆法石”或“太陽石”,是阿茲特克最著名的出土文物,現存放在墨西哥城的人類學博物館。

  文明點滴杜傖古城

  墨西哥是一個既神秘又風情萬種的中美洲國家,國內到處都是古城遺址,特別是瑪雅文化遺址,保存尚好又重要的亦多達20多個,遍布全國。當中的杜倫遺跡就是屹立於加勒比海旁的後古典期瑪雅文化遺址,在探索杜倫古城之餘同時亦飽覽加勒比海風光,暢泳於碧波中,曬曬日光浴,真正體驗異國風情。

  杜倫古城是瑪雅文化後期的重要遺跡,坐落於猶卡坦半島YucatanPeninsula東北部,距離Cancum大城市兼著名度假勝地約130公裏,盤踞於加勒比海沿岸崖邊。曾是14世紀瑪雅文化末期的宗教城市,現今遺跡保存尚好,當中有超過60棟石建築。但當然以屹立於12公尺懸崖以上的Castillo古城大神殿最著名。此外,TemplodelasFresco神殿也很完整,成為主要遊覽區。

  古城麵積不算小,據說早於1200年前已經有人居住,四周可見高達5公尺的圍牆圍繞,牆身厚達6公尺,部分已經倒塌。東西城牆長165公尺,而南北更長達385公尺,西牆的南北角建有了望塔樓,而海岸懸崖上也有城樓及了望台,可遠眺加勒比海及斷崖四周。現今所見,城內的大部分建築物是石建造的神殿、宮殿及柱樓等建築群,但現隻剩下數十根石柱遺跡,令人感覺有點荒涼。雖然大部分的屋頂及屋梁已經毀壞塌下,但部分的雕刻及圖案都清楚易見,對了解瑪雅人的生活習慣很有幫助。

  杜倫遺址有5個入口,西麵一個,南北各兩個,東麵就是麵臨加勒比海的懸崖峭壁。城中央聳立著高高的梯級型大神殿,仿似古埃及的小型梯級金字塔,據說這裏就是力量的源頭,神殿四周都有雕刻裝飾,旁邊還有一些古古怪怪的雕像。

  攀爬上神殿頂頭,可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杜倫古城,向東眺望更加可以看到加勒比海那波濤洶湧的浪花,藍藍綠綠的清澈海水。很多遊客都順道遊完古城之後跳入水裏暢遊一番,陶醉於加勒比海的海水,甚至可以躺在沙灘上作日光浴。

  古城還設有遊客中心及小攤檔,可讓遊客享受購物之樂趣。這裏有數十間遊客紀念品攤檔,所出售的大部分是關於杜倫古城及Cancun的紀念品,杜倫神殿的模型、木雕、石雕、墨西哥金、銀首飾都深受遊客的喜愛,切記要討價還價,通常都可以得到20%至30%的折扣。

  文明點滴加勒比海明珠

  瑪雅文化的發祥地--尤卡坦半島上有一個坎昆市。坎昆,瑪雅語為“金罐”的意思。尤卡坦半島是古代瑪雅人三大聚居地之一。坎昆最著名的是一個叫tulum古城,建於1040年,它是西班牙到來時惟一居住瑪雅人的城市。tulum古城意思是被城牆包圍的城市。tulum城原來名叫sama是日出的意思。該城北部、西部、南部都是被城牆包圍著,隻有東部是天然的屏障大海。古城建立在25英尺的懸崖峭壁之上。tulum古城惟一的被城牆包圍著的瑪雅文化遺址。當時瑪雅人在這裏居住有300萬人口。西班牙人到來時就把這個城市給毀滅了1492年西班牙人征服了這個城市。

  坎昆是加勒比海的明珠。1981年,南北首腦會議在這裏召開之後,更使它名滿全球。坎昆是半邊海景半邊湖光,占盡水的靈秀,它位於墨西哥尤坦半島的東南海岸。說它是一個半島,因為它的東北端與大陸相連,而南麵被浩瀚的加勒比海所擁抱,海濤拍岸,西北麵是尼丘普特湖和博霍克斯湖,它是鹹水湖,與海相通,煙波浩渺。也可以說它是一條海堤,橫臥在海湖之間,如英文字母“L”,全長21公裏,寬400米,坎昆海岸有一條長20公裏的白沙灘,把它同加勒比海割開,湛藍於雪白,特別分明,加勒比海就像在一個大瓷盆裏的一塊藍寶石,不過這塊藍寶石是柔軟的、遊動的。遠處航行在海麵的船隻,就像在藍寶石上滑行,使人產生出許多的聯想。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