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佛教石窟的開鑿

  佛教產生於印度。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的佛教徒為紀念釋迦牟尼和學習釋迦苦修,開鑿了石窟寺。經過不斷發展,佛徒修建石窟寺,用雕刻、泥塑、繪畫等藝術手法宣傳教義,成了佛教傳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東漢以後,特別是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不止,人民倍受煎熬,統治者也朝不保夕,為佛教的傳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佛教在北方得到迅速發展,在南方也日益興盛。受傳入的印度石窟藝術的影響,開鑿石窟寺在北方甚為流行。據調查,今新疆、甘肅、陝西、山西、遼寧、河北、河南、山東等省都有這一時期開鑿的石窟。這些石窟寺由於是用於佛徒修煉和禮拜之用,故大都開在懸崖絕壁,人跡罕至的地方,而窟內一般有佛象或舍利塔,以及以佛經為題材的雕刻或壁畫,構成了風格獨特的石窟藝術。這一石窟藝術,是在吸收外來佛教文化、結合本民族形式的窟洞、崖墓而創造出來的。

  新疆地區南鄰北印度。在古“絲綢之路”沿線,發現了多處石窟群。其中位於拜城東約50公裏的克孜爾石窟,現有洞窟235個。其中一些洞開鑿時間,大致在東漢末年。說明印度石窟藝術約在二世紀末、三世紀初即已傳入我國新疆地區,然後再向東傳播,流行於內地的。十六國時期,新疆、甘肅地區開鑿了多處石窟,其中以敦煌莫高窟最為著名。

  莫高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於敦煌東南22公裏的鳴沙山下。據碑刻載,它始建於秦建元二年(366年)。此後,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各代均有大規模的營建和修繕之舉。這裏鑿窟的崖麵屬礫岩層,故雕像困難,彩塑和壁畫成了這裏石窟藝術的特色。莫高窟繁盛時有千餘窟,現存492窟,分布在長達1000米的崖上。窟內計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100餘尊。壁畫內容,曆代各有不同。北朝時期多為說法圖和佛本生故事。說法圖一般是佛在中間宣講佛法,兩菩薩侍立左右。所謂佛本生故事,即釋迦牟尼的前身行菩薩道,一生受苦之事。如舍身飼餓虎、割自己身上肉喂鷹救鴿等等。但畫師們在畫這類題材時,卻將社會生活中如耕作、收獲、射錯、飼養、遊樂、宴會、戰爭等等內容融合在畫麵當中,從各種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各階層的社會生活。其彩塑的佛、菩薩、飛天等等,又都是參考了現實世界的人物,使塑造的這些上天世界形象,又帶有典型的現實世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莫高窟以其營造延續千年、曆史文物和藝術珍品極為豐富而享譽世界。這是我國一座巨大的石窟藝術寶庫。但是在解放前,大量珍貴文物被帝國主義分子所盜竊,許多洞窟受到嚴重破壞。解放以後,這裏得到了保護和修複。

  北魏時期,石窟的開鑿更為普遍。與新疆、甘肅地方不同,各地的石窟均開鑿在花崗岩一類堅硬的山崖上,洞窟內造像及裝飾,全部雕刻而成。雲崗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它位於山西大同市西16公裏處。現存洞窟53個,延綿一公裏,有各類佛像10萬餘尊。大同舊稱平城,時為北魏都城;這裏的石窟又是在北魏皇帝批準下興建,規模特別巨大。北魏興安二年(453年),在沙門統曇曜主持下初鑿五窟。每窟依山雕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時”。參與石窟開鑿的有四方名門與工匠,尤以河西涼州工匠為多。雲崗石窟是吸收了涼州石窟的一些特征,並兼收其他各地石窟藝術的優點而進行的新的創作。所以,雲崗石窟不僅以其大佛“雕飾奇偉,完於一時”,而且它的藝術風格還引起了各地的仿效。著名的龍門石窟,甚至石窟出現較早的河西地區,都可以看到像雲崗那樣筆直而高,唇薄肩闊,衣服短瘦,凸起式衣紋的佛像。

  北魏遷都洛陽後,又開鑿了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今洛陽城南20公裏處的伊闕山上,故又稱伊闕石窟,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開鑿於孝文帝造都洛陽前五年,即太和十二年(488年)。北魏遷洛後,在此大規模營建,後又經唐代大力開鑿,現在伊水兩岸的東西崖壁,有石窟和壁龕幾千個。遠看如同蜂巢一般。在這些洞窟中,北朝開鑿的約占三成。古陽洞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的一個洞窟。洞內主佛像釋迦牟尼端坐,麵頰較豐滿,略帶微笑;二菩薩兩側侍立,儀態莊嚴、文靜。洞壁列龕密布,雕刻華麗精巧。造像題記端正大方,剛健質樸,許多是魏碑體的精華。賓陽洞是北魏宣武帝時開始開鑿的。窟內壁麵全部為雕刻品占滿,雕作完整;窟內地麵飾以蓮花圖案,更顯富麗堂皇。窟口內壁崖麵上雕有各高二米、寬四米的帝後禮佛圖。分別反映孝文帝、文昭皇太後參加拜佛儀式的隆重與肅穆。這兩部浮雕,是精美絕倫的藝術瑰寶,但在解放前卻被奸商勾結帝國主義分子所盜鑿。賓陽洞的主佛像麵部秀潤,嘴角上翹,呈微笑狀。軀體魁梧,著褒衣博帶式服裝。這種形象已不再如雲崗曇曜五窟佛像那樣威嚴肅穆。如果說雲崗石窟佛像還帶有很濃的印度佛教藝術的影響,而龍門石窟造像這種風格和服飾上的變化則更顯得中國化了。這種變化正是孝文帝改製、拓跋漢族化的結果。

  除以上這些石窟外,這一時期還開鑿了許多著名的石窟。如甘肅靖縣炳靈寺石窟(鑿於西秦)、天水的麥積崖石窟(始鑿於西秦)及河南鞏縣石窟(始鑿於北魏)、河北磁縣響堂山石窟(始鑿於北齊)等等。這些石窟中的許多洞窟,都十分明顯地受到雲崗、龍門石窟藝術風格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開鑿的眾多石窟,與曆代各朝開鑿的石窟一起構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