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拓跋建魏

  中國曆史上的北朝,由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組成。北魏末年分裂為東、西魏,此後,北齊滅東魏,北周滅西魏,北周又滅北齊,最後由隋代周,北朝結束。

  北魏是北朝的第一個朝代,是鮮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權。鮮卑族是我國北方的古老民族,經過東漢、三國時期的發展,至十六國時,鮮卑的慕容氏建立了前燕、後燕、南燕和西燕,隴西乞伏氏建立了西秦,河西禿發氏建立了南涼,鮮卑族逐漸強大起來。拓跋氏也屬於鮮卑的一個族屬,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拓跋鮮卑原來應該居住在大興安嶺的北部山麓。

  拓跋鮮卑的曆史應該從拓跋毛說起。根據傳說,拓跋毛是拓跋鮮卑的遠祖,當時他“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曾經擔任過部落聯盟的酋長。東漢初年,拓跋部在拓跋推寅的率領下,由大興安嶺向西南方向遷徙到了大澤(今呼倫池)。拓跋部從此在大澤定居下來,一住就是幾十年。到了拓跋鄰統領部落之時,他把拓跋部分成了8個小部落,並命令這8個部落繼續向南遷移。東漢桓帝、靈帝時期,拓跋鄰之子拓跋詰汾聽從父親之言,率領部落向西南繼續遷移,一路上“山穀高深,九難八阻”,最終來到了匈奴故地陰山一帶。

  此後,拓跋部分成了兩支。

  一支由拓跋詰汾的長子禿發匹孤率領,遷居到河西一帶,該支被稱為河西鮮卑。禿發匹孤的曾孫禿發樹機能,曾在晉武帝時起兵反晉。十六國中的南涼政權,也是該支的後人禿發烏孤所建。

  另一支由拓跋詰汾的次子拓跋力微率領,遊牧在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一帶,依附於沒鹿回部大人紇豆陵氏之下。此後,拓跋力微兼並了沒鹿回部,其他部落大人都相繼前來歸附,聲稱“控弦上馬二十餘萬”,勢力逐漸增強。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拓跋力微率部遷居到定襄的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

  拓跋力微死後,各部落紛紛脫離聯盟,拓跋部發生了分裂。西晉末年,力微少子祿官又再次統領諸部,模仿匈奴舊製,將國人分為中、東、西三部。拓跋祿官自任大酋長,居上穀(今河北懷來縣南)之北,濡源(今河北沽源東南)之西,為東部;力微長子沙漠汗之子猗匜,居代郡參和陂(今內蒙古涼城西北)北,為中部;猗匜的弟弟猗盧居定襄盛樂故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為西部。在猗匜、祿官相繼去世後,猗盧統領三部,擁有控弦騎士40餘萬,稱強塞上。劉淵、石勒崛起後,西晉並州刺史劉琨希望依靠拓跋部的力量與劉、石抗衡,便上表朝廷封猗盧為代公,不久,猗盧又進封為代王。由此,拓跋部開始與漢族密切接觸。西晉還將馬邑、陰館、樓煩、繁峙、崞等五縣之地送給猗盧,讓他鎮守一方。在此期間,猗盧模仿漢人,設官分職,不僅建立了軍隊,還編製了簡單的法律,拓跋政權已經具有了國家的雛形。此後,許多西晉士人也相繼歸附猗盧,拓跋部的勢力更加強大了。

  拓跋部至拓跋鬱律時期,繼續向草原發展勢力,西兼烏孫故地,東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馬,將有百萬。此後,鬱律子翳槐繼續統領拓跋部,翳槐又傳至其弟什翼犍。什翼犍曾在後趙做了十年的質子,受到了漢文化的熏陶。建國元年(公元338),什翼犍在繁峙(今山西渾源西)即代王位,建立了代政權。什翼犍仿照漢族製度設官分職,以漢人燕鳳為長史,許謙為郎中令,並製定了法律,下令發展農業生產。此時,拓跋鮮卑政權正式具有了國家的規模。建國四年(公元341),什翼犍又在盛樂故城南麵修築新城,作為代國的國都。定居下來之後,什翼犍又下令種植穄(ji)田,著手發展農業生產。在什翼犍的治理下,代國持續發展了將近40年的時間。

  此時,氐人苻氏的前秦政權強大起來,建國三十九年(公元376),前秦主苻堅出兵20萬對代發起了強大攻勢,什翼犍大敗,逃往陰山以北地區,拓跋部落也被衝散到各地。不久,拓跋部又遭到了高車的騷擾,什翼犍被迫退回到漠南。在雲中,什翼犍被其子寔(shi)君所殺,代國由此滅亡。

  代國滅亡後,拓跋餘眾由鐵弗部首領劉衛辰和劉庫仁分別統領。淝水戰後,前秦衰弱下去,拓跋部由此重獲生機。此時,一位複興拓跋部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登國元年(公元386),拓跋珪召集舊部在牛川(今內蒙古錫拉木河)召開了一次部落大會,即代王位。同年,拓跋珪又將國號改為魏。為了與前朝的魏政權相區別,曆史上把拓跋珪建立的魏政權稱為北魏。

  此後,拓跋珪在後燕主慕容垂的幫助下,又先後掃滅了獨孤、賀蘭二部。由此,拓跋魏成為了當時塞外的唯一強大政權。

  拓跋魏的強大,對後燕造成了極大威脅,於是,慕容垂決定和拓跋珪斷交,挑起戰爭。登國十年(公元395),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寶率兵8萬進攻拓跋魏。拓跋珪聞訊後,立即率部落遷徙到河南(今內蒙古伊克昭盟),慕容寶的軍隊追擊困難,隻得撤兵。拓跋珪抓住有利時機,親率2萬餘精銳騎兵,追擊正在撤退的慕容寶軍。在參合陂大敗慕容寶軍,俘獲燕軍四五萬人,慕容寶在亂軍中逃走。拓跋珪隨即下令將俘獲的後燕軍士全部坑殺。

  轉年,慕容垂親率大軍直撲雲中,再次向拓跋珪發起猛攻。拓跋珪見敵軍來勢凶猛,便退守善無(今山西左雲西北),避其鋒芒。不久,慕容垂便順利地攻占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又繼續撤退至陰山。就在慕容垂準備發動新一輪的攻擊時,慕容垂卻得了重病。在這種情況下,後燕軍隊隻得班師。慕容垂在班師途中病死,拓跋珪立即整頓兵馬,向中原發起了大舉進攻。一路連戰連捷,攻占了晉陽、真定、信都、中山、鄴城,山西、河北之地盡歸魏有。天興元年(公元398),拓跋珪遷都平城,稱帝,是為道武帝。

  道武帝去世後,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相繼統治北魏,推動北魏繼續發展。

  北魏建立之初,為了緩和與漢族人的矛盾,拓跋珪積極學習漢族的風俗製度,采取各種改革措施,用胡漢結合的方法治理國家,加速了鮮卑拓跋部的漢化進程。

  拓跋珪打破了過去以血緣為紐帶而結合起來的氏族部落組織,代之以通過劃分地域而進行統治的方法。

  北魏前期中樞行政製度有內行官和外朝宮兩個係統,行政治理的特點是內重外輕,以內製外。在軍事建設方麵,設置了由中領將軍統率的中央禁軍和駐紮在地方的8個軍府。此外,還有由城民組成的地方兵。對於歸附的其他遊牧民族則實行領民酋長製。

  當時,黃河流域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擁有眾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塢壁,擁有甲兵,割據自守。北魏建立後,隻是消滅了一些敵對政權,對這些普遍存在的宗主卻無法根除。為此,北魏初期實行了“宗主督護製”,承認宗主對於包蔭戶的控製和奴役,並且以宗主對於包蔭戶的統治作為地方基層政權,以世家大族為宗主,督護百姓,維持地方秩序。

  在賦稅製度方麵,實行了“九品混通”。北魏初期規定,民戶應交納的賦稅是,正稅為每戶平均納調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此外,另有附加稅,每戶平均納帛一匹二丈,以供調外之費。規定在征收賦稅時,由縣宰集鄉邑三老,計貲定課,分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據資產多少而規定賦稅高低的品級。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將賦稅送到不同地區。“九品混通”製度的流弊極多。

  此外,北魏在建國之初最突出的治國方略就是重用漢族士人,仿照漢族製度,進行政權和製度建設。這些漢族士人進入北魏王朝後,積極地投入到政權的建設之中,以其優越的才幹,在北魏王朝的政治運作中,居於重要地位。其中,崔宏、崔浩父子的貢獻最大。北魏建國初期,“大魏”國號以及官爵、朝儀、音樂、律令等各項製度的製定,崔宏功不可沒。明元帝為了表彰他的功勞,拜崔宏為天部大人,當時這種殊榮對於漢人是非常難得的。他死後,還被追贈為司空。崔浩曆事道武、明元、太武三帝,明元帝時,崔浩經常參與軍國大事的謀劃,與明元帝有著十分親密的關係,被明元帝評價為“博聞強識,精於天人之會”,自朝廷禮儀、優文策詔、軍國書記,沒有一件不是由崔浩主持製定或親自參與的。後崔浩官至司徒,位及三公,忠心輔佐皇太子拓跋晃,深得太武帝的賞識。崔浩還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幹,輔佐太武帝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

  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期間,曾數次大規模出擊柔然,解除了北方最大的威脅。又一舉消滅了匈奴赫連氏建立的大夏、漢人馮氏建立的北燕以及匈奴沮渠氏建立的北涼,於太延五年(公元439)統一了黃河流域。此後,北魏開始與南朝的劉宋相對峙,南北朝時代由此發端。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