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六章 曉山講學--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視察官廳水庫60周年

  學術報告會上的講話

  (2014年4月12日)

  各位老師、同學們、同誌們:

  大家下午好!

  6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4年4月12日,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視察我國第一座大型山穀水庫--官廳水庫大壩主體工程;60年後的今天,我們也非常榮幸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省水利廳黨委書記、廳長孫曉山同誌百忙之中抽空為大家做“水利工程功能與治水思路的演變”的報告。

  60年前的當日上午,毛主席乘坐的專列徐徐開進了官廳水庫攔洪壩臨時乘降所。剛下火車的毛主席不顧疲勞,大步向水庫工地走去,他登上攔河大壩,從52米高、290米長的大壩西頭一直走到東頭,認真詳細地察看了溢洪道工程的施工現場,又詢問了水庫的設計、施工等情況。毛主席對官廳水庫工程建設作了充分肯定,對水庫建成後的巨大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又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人怕出名豬怕壯啊!”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繼續努力工作。官廳水庫整個工程當年勝利完工,5月13日舉行建成典禮,毛澤東接到喜報之後,欣然寫下了“慶祝官廳水庫工程勝利完成”的題詞表示祝賀。60年後的今天下午,也就是剛才我陪孫廳長在行政大樓參觀完毛澤東“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題詞之後,孫廳長當即表示屆時也就是下個月(5月13日)要把毛主席“慶祝官廳水庫工程勝利完成”這句話刻到巨型景觀石上,作為“一本教科書”贈送給全院廣大師生鑒賞。在此,讓我們代表全院兩萬多名師生對孫廳長的厚禮表示衷心的感謝。

  孫曉山廳長是我國著名的水利專家,早在1983年畢業於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長期致力於水利發展研究與管理工作。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孫廳長不僅為我省水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認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踴躍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曾提出製定《農田水利法》等許多高質量的相關議案,被國家層麵列入了調研項目,為助推水利事業改革發展做出了貢獻。老師們,同學們,因時間關係,我想接下來我應該把寶貴的時間交給孫廳長,讓我們以熱烈掌聲歡迎孫廳長做題為“水利工程功能與治水思路的演變”的報告。

  ……

  老師們,同學們,剛才孫廳長給我們做了非常生動而精彩的報告。孫廳長的報告從水利和水利工程等基本概念解析開始,從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的介紹切入,以世界眼光係統闡述了水利工程的發展曆程,把整個發展曆程概括為防洪除害、向水要利、人水和諧三大階段,為每個發展階段提供了生動翔實的實例佐證,例如防洪除害階段列舉了阿斯旺大壩、尼羅河上的古堤、黃河大堤三個案例;向水要利階段列舉了都江堰、三峽水庫兩個案例;人水和諧階段列舉了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這個案例。之後,孫廳長又著重論述了我省在三個發展階段中的代表性水利工程,指出防洪類的代表性案例有九江長江大堤、南昌富大有堤、樟樹晏公堤、贛州古城牆;興利類的代表性案例有泰和縣槎灘陂水利灌溉工程、瑞昌流壁堰灌區、萬載鯉陂灌區,其中發揮了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有上猶江水庫、柘林水庫、萬安水庫、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生態和諧類的代表性案例有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鄱湖明珠中國水都建設工程,贛江、撫河下遊尾閭綜合整治工程。孫廳長的報告從國際、國內、省內三個層次,以曆史、現在和未來為邏輯主線,係統闡述了水利工程功能與治水思路的演變,並提出了:當今的現代水利工程無一不是在充分研究順應自然上下功夫,無一不是在利用人工手段充分發揮大自然自我平衡的能力上下功夫這個重要論述。整個報告站得高,看得遠,既有理論高度,又緊密聯係實際,給大家帶來一場非常豐富的精神盛宴,讓我們受益匪淺,對進一步深化我院各項事業改革,促進我院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下麵,我結合學院改革發展實際,對學習貫徹好這次報告會精神談三點意見:

  首先,要以這次報告會為起點,提升水利認識高度。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人類的農業,是人類文明文化的基礎!而人類的農業究竟是怎麽起源的?現在,這個問題都還沒有被徹底搞清楚。不過,人類的農業最早不是產生在平原地區而是產生在山穀之間的那些小壩子上,這,已經是個定論了!人類的大規模農業,也就是人類的文明文化的大規模崛起,肯定是通過走向大平原而實現的,而遠古時代,人類要在潮濕的雨林和神秘莫測的濕地中開辟出農田,就必須進行一個十分艱巨的工作,這就是根據地勢、氣候和自然江河條件而修建出各種人工河流網絡。這樣人類才能夠將水和地分離開來各自加以利用,河流與湖泊用於人類的打魚和排解雨水,河流兩旁的陸地則被人類用來種植莊稼。就是這樣,人類開始奠基了自己的文明文化形態,直至今天!縱觀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就知道這樣的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即,中國的曆史,就是一部治水文明文化史!中國的思想文化,就是建構在中國治水理論實踐知識基礎之上的。這就是說,自夏禹治水劃九州以來,中國就在大陸平原上建構了一個極其廣大與合理的自然與人工江河兩相作用的水利網絡係統,其中,又以四川成都平原上那水旱從人的都江堰水利體係和岷江自然人工江河網絡係統最為典型!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中華文化的所有智慧,幾乎都蘊藏在中華的治水理論實踐之中的,不了解中國的水利江河曆史,就絕對不可能真正了解中華文化的深層底蘊。《澳大利亞人報》在2011年5月30日曾報道稱,北歐地區正遭遇1976年以來的最嚴重的幹旱,法國一半領土開始限製用水,德國一些地區隻迎來正常降雨量的5%;英國剛舉行了幹旱峰會;美國德州今年迎來“1895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伊朗當局則忙於搶救該國排名世界第三的鹹水湖--烏魯米耶湖免於幹涸;中科院寒旱所學者陳廣庭表示:“中國可能是大國中最容易遭受旱災的,因為中國處於季風區域。”實際上,人類實際可利用的水隻相當於地球總水量的0.3%。幹旱作為“漸進性災難”,引起水荒頻繁出現,並已從少數國家和局部地區蔓延到全球,因水而引起的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矛盾糾紛甚至衝突越來越多,因幹旱造成水短缺已成為困擾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和平進程的重大問題,甚至造成恐慌。有人甚至說“幹旱像惡魔一樣吞噬著大地”、“幹旱將改寫世界曆史”。著有《世界史19000年:宗教的故事》一書的印度學者普利特維拉吉稱,“公元前2200年後的幾百年發生了一場大幹旱,對印度、西亞和北非文明造成嚴重影響。為什麽民間很多人從佛教轉向無神論?因為他們求助萬能的神抗旱,幾百年無果。德拉維人遷往南印度,不是因為什麽異族入侵,而是因為幹旱”。那麽人類靠什麽來抵禦幹旱呢?顯然宗教迷信無法解決,唯一辦法隻能依靠科學技術大興水利調蓄水資源,大力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幹旱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水利事業肩負著承載和延續人類文明的重任。至少現代文明已經證明,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係統。

  第二,要以這次報告會為動力,推動水利工程科技發展。科學發展永無止境,科技應用給水利建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60年前,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大興水利,告別了抗旱靠求神拜佛“祈雨”的曆史。60年後的今天,先進的科學技術給予水利建設更多選擇的空間,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節約寶貴的人力資源、開發更多的水利資源。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進步,大量的工程機械和科技手段應用於水利工程建設中,讓我們告別了“肩挑手提”修水庫的曆史,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卓絕成效,但還遠不能滿足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沒有完全擺脫現場人工操作帶來效率低下、成本增加等方麵的困擾。比如,誰見過發達國家各級官員到處跑著去指導防洪抗旱?與其讓各級領導經常舟船勞頓、親臨現場“指導”,僅給當地百姓帶來一點心理安慰,不如大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當水旱災害來臨的時候,各級領導可以坐在自己家裏,輕輕按動一下電鈕,就能輕鬆解決防洪抗旱的問題,這是何等幸事。縱觀人類曆史長河,水利工程在其各個發展階段因地理環境的不同也顯出多種多樣的特點。同時,水利事業受自然環境的製約程度是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成反比的。隨著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力不斷提高,人們一方麵更加巧妙地利用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使水利工程更顯示出不同地區的特點。同時,又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不斷吸取不同地區的經驗,克服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困難,使眾多的水利門類在各個不同地區普遍開花、結果。就當前世界大多水利工程而言,大多以水庫為基礎,修建水庫作為防洪抗旱和水利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達國家,大部分經濟可行的水能資源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開發,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有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但如果以13億人口作為分母,豐富便無從談起。由於我國人均擁有量少,加之受地理環境和季節因素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顯著不均,所以水庫的建設開發在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一直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是為什麽官廳水庫在我國水利建設中有如此地位的重要原因。

  第三,要以這次報告會為契機,拓展水利教育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製和生態修複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係統性破壞”。可見,水利現代化事業不僅是水利行業的事情,涉及社會多個重要領域和行業。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係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係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這就需要一所大學在堅持以水利為特色的辦學定位的同時,大力發展相關學科,促進各學科協同發展。就我們學院而言,就是要在集中優勢力量發展水利學科的同時,不斷拓展管理、經濟、旅遊、人文、社科、理學等相關學科領域,大力發展水利經濟、流域經濟、旅遊管理、工程管理和水利風景區管理等相關學科和專業的教育,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學科、寬領域的教育格局,才能真正形成對現代水利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我們的水利教育要像流水一般靈動,水流到哪裏,學科專業教育就發展到哪裏,學生就學到哪裏。隻有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水利建設的多樣化需求,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奮發的精神、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建設一流的高等學校、打造一流的創新平台、開展一流的教學科研、凝聚一流的師資隊伍、培養一流的水利人才、多出一流的創新成果,學校才能清泉長流、根深葉茂,贏得更好的社會聲譽,開辟更大的發展空間,早日建成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為國家經濟社會和水利現代化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後我提議,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孫廳長的精彩報告表示衷心的感謝!

  散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