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二章 務虛求實--在學院2014年工作務虛會上的講話

  (2013年12月30日)

  同誌們:

  根據學校12月14日黨委會的決議,我們集中用兩天的時間召開2014年度工作務虛會。這次務虛會是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中央重要會議以及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兩天來,大家圍繞今年8月份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時我院提出的“提升內涵、拓展外聯、實幹興校、進位趕超”的“十六字方針”,按照上次黨委會明確的“三個結合,三個突出”(務虛與務實結合,突出問題導向,長遠與眼前結合,突出改革導向,宏觀與微觀結合,突出國際導向)的總體要求,重點對學院發展定位、平台建設與管理、學科的頂層設計、完善各類激勵機製和管理機製以及校園建設規劃等五大問題,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暢所欲言,建言獻策,發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看得出來,大家都做了比較充分和深入的思考,談得都很好,充分體現出大家想幹事、敢幹事的激情,也展現出大家能幹事、幹成事的自信。聽了大家的發言深受啟發、深受教益、深有感悟,對我們進一步統一思想,理清思路,指導學院2014年各項工作,推動學院事業快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下麵結合大家兩天來的討論情況,就今年工作務虛會提出的五個問題,針對性地談點認識和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關於學院發展定位的問題

  從學院辦學特點和發展曆史來看,我們學院的發展定位應該是建設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南昌工程學院前身是創建於1958年的江西水利電力學院,建校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曆史,學校經曆了本科-專科-本科的辦學層次的變遷,也經曆了由省管-部管-省管隸屬關係的轉變,幾經停辦,幾易校址,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曆程中不斷發展和壯大。特別是恢複本科辦學十年來,學校緊緊抓住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戰略機遇期,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諸多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辦學實力顯著增強,建設成效逐漸顯現,為實現建設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學院發展曆史還是發展成就,我們都應該屬於資格比較老的本科院校,事實上我們的本科辦學曆史應該從1958年算起,而不是2004年,學院擁有五十多年的辦學曆史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麵,從發展需要來看,如果我們堅持自己是一所有一定曆史基礎的本科院校,那在省裏乃至國家分的是“蛋糕”,是“頂飽管用”的,如果我們自己都認為是新升本科院校,那上麵給的是“巧克力”,隻能是“解解饞”“調調味”,解決不了發展的關鍵問題,這個從我們幾次去教育主管部門要項目可以明顯感受到,社會上也認為我們是沒有積澱、沒有功底、沒有實力的學校。所以,今後我們要統一思想,學生要小,學校要老,大膽的挺直腰板,我們就是老本科院校,要拿出老牌的氣派、“大家”的風範來謀劃和推動學院的發展。

  關於學院到底應該是學術型還是應用型的問題,是我們這次務虛會各位同誌提得比較集中的問題,大家在會上也展開了深入的探討。我認為,現代大學本身就應該是教學與研究的結合體。早在我國西周時期,就把學校分為大學和小學兩類,統稱“國學”,教育內容為“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其中大學的教育內容主要以禮、樂、射、禦為主,我理解這其實就是應用的範疇。而作為現代大學的改革先鋒和完美典範,創建於1810年的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是第一個提出“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兩大經典概念的現代大學,是第一個提出大學要搞學術、搞研究的大學,洪堡大學也由此培養和造就了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學者,被人們尊稱為“現代大學之母”。當前教育部對高校的劃分主要有教學型、教學研究型和研究型三大類。從這個分類來說,我們學院的發展目標就是教學研究型大學,雖然我們的科研實力還不是很強,但從我們提出要引進高層次人才、組建高水平團隊那一刻起,就選擇了走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道路。這與建校時間長短、辦學實力強弱沒有必然關係,之所以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中影響力不足,關鍵還在於我們的科研實力和水平的問題。這次我到印度考察的兩所大學,一所是創建於1969年的尼赫魯大學,一所是創建於2001年的Skyline學院,一所建校不到45年,一所辦學不過15年,但兩所學校發展卻很快,早已是教學研究型大學,Skyline學院現在已經有5000多名本科生、180多個研究生,尤其是尼赫魯大學已經成為印度著名高等學府、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學。近年來,我們學院的博士、教授們在科研與社會服務方麵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今年下半年我們提出“雙百”人才引進計劃,一方麵是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雙百”計劃的實施,產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學院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當前我們的發展不是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問題,發展道路實際上已經選擇了,當務之急是如何加快發展步伐、提升綜合實力、早日建成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的問題。

  當然,教學研究型大學是不是就不要應用呢?事實上教學研究型大學同樣需要搞應用。這次出國考察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學府之一,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都在世界享有盛名。作為世界前五十位的研究型大學,他們同樣非常重視應用,同樣強調要為社會服務。在考察過程中,該校領導介紹,最近他們用3D技術成功打印出了算盤,學生更是成功發射了模擬衛星,新加坡政府也要求該校加強水資源利用研究。談到應用的問題,應用型工程大學是我們學院較長的一段時期的提法,這與學院的發展定位有很大關係,我們也經常與南京工程學院作比較,甚至把南京工程學院作為我們的標杆,今年9月份我也曾率隊到該校考察,從層次上看兩所學校都處於同一層次,該校在產學研合作和培養技術型人才方麵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值得我們學習。但仔細分析,我們與南京工程學院還是有很多的不同:南京工程學院是由三所高職高專合並組建而來,學校地處教育發達、高校林立的南京,科學研究領域已經不需要他們學校,反而在發達省份的工業化、城鎮化快速進程中,企業需要大量的現場工程師。所以,在發展空間方麵受到嚴重製約的情況下,南京工程學院要生存和發展,迫使他們學校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企業培養高級技術工人。而我們學院擁有五十多年的水利辦學曆史和積澱,學院又地處於水利資源豐富的江西,無論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水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都給學院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和發展空間,特別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迫切需要高水平水利特色大學的支撐,綜觀全省高校無論是發展曆史還是辦學特色,也隻有我們學院具備打造成這樣一所大學的條件和基礎。所以,我認為,應用型不應該是我們的發展定位,“應用”是發展舉措和抓手,應該作為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分內事”來推動和落實。我們現在要做得更多的應該是進一步豐富“應用”的內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辦學綜合實力,才能更好地主動貼近全省中心工作、更好地主動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

  關於發展定位,討論中也涉及教育國際化問題。大家普遍認識到,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21世紀教育發展的三大特征之一,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將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快推進教育國際化是學院與國際接軌、快速提升辦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是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現實需要。我們的學科專業建設和科學研究,需要與國際接軌,及時獲得國際前沿的理論和信息。尤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工程類40%左右的畢業生到央企和國企工作,這些企業絕大多數都非常重視國際市場的開拓,迫切需要我們培養的學生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教育和熟悉國際法則,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有國際化的師資隊伍,需要有外籍教師或有出國留學背景的教師,為學生開設純外語教學至少是教學的專業課程。所以,當前我們如何在教育國際化的大環境下,憑借自身學科優勢和水利特色來加快學院國際化的進程,是學院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明年開始,我們要在現有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基礎上,爭取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高水平大學、教學科研權威機構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通過互派留學生、教師高訪、合作科研等方式,推動更多實質性合作與交流,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注重海外留學背景等,特別是要積極探索聯合辦學的有效途徑,比如交換生、設分校等高層次的合作,爭取高水平合作辦學項目上有新的突破。

  二、關於如何加強平台建設與管理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教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科技體製改革呼聲的日益高漲,將科技創新活動與創造性人才培養相結合成為當前教育科技界普遍認同的發展趨勢,科研平台在高新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強平台建設與管理已經成為大學實現教學和科研兩大功能的組織保障和最佳途徑。就我院而言,隨著學院平台建設經費投入的加大和“雙百”計劃的實施,平台建設與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科研與社會服務的開展。所以,這次務虛會把如何加強平台建設與管理的問題作為第二個大問題來研討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關於平台建設的問題

  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調動教師參與積極性。近年來,學院每年投入幾千萬用於平台建設,但我們一些教研室老師參與的積極性並不高,我個人覺得是不可思議的,學校投入大量經費建平台,學院和教研室卻報不出項目。分析其原因,除了因為建設過程中的一些經費沒有落實以外,主要的還是我們有些老師“小富即安”“吃大鍋飯”的思想作祟,沒有從長遠看到平台對於自身學科和研究的支撐作用。所以關鍵還是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切實調動起教師參與平台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尤其是要發揮教研室在實驗室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加強教研室與實驗室的融合。二是要著力打造一流的教學科研平台。一流的平台是一流的教學科研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麵,我們要根據學院學科專業的發展實際,在著力建設一批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的平台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設的力度,有重點的培育和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實力的教學科研平台,力爭在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訓中心、研究中心等方麵有新的突破,特別是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在2014年必須有所收獲,在此基礎上與長江委、南京水科院等單位聯合衝擊國家級工程實訓中心。另一方麵,要能夠及時預見並抓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和重要機遇,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強與地方和行業的合作,積極開拓思路,探索共建實驗平台和基地的有效途徑。比如前段時間我帶隊到河海大學考察的贛江模型,建設經費方麵我們正在積極申請,相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做好建設前期的論證工作;還比如省水利廳在共青城打造鄱陽湖模型試驗研究基地,據了解目前基地總體利用率還很低,水利廳多次邀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和河海大學等高水平水利科研院所及高校進行論證,專家普遍建議:要充分發揮“縮微版鄱陽湖”模型的作用,必須有高水平水利大學進駐和接管。我們作為省內唯一的水利院校,是不是可以考慮與水利廳合作呢?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下一階段平台建設過程中予以重點考慮。三是切實加強平台建設的資源整合。我們一些教學單位在平台建設過程中,有時隻考慮一兩個專業的需要,或者單純考慮一個項目的科研需要,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另外,隨著更多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必然會有加大平台建設的需求,這需要教務處、科研處、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等職能處室,在建設過程中多加強調研論證,全院一盤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有計劃、有組織地推動學院平台建設,有效解決項目單列、資源分割問題,實現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聚合效益,避免重複低效建設,最大程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二)關於平台管理的問題

  要發揮平台的最大效率,平台的運行與管理機製就必須適應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項核心功能的需要,尤其在人事和經費管理方麵應當重點考慮。一是要加強科研平台的人事管理。由於平台的主體研究人員具有雙重身份,其負責人及秘書既是學院的專職教師,同時又是科研平台的學術帶頭人或骨幹研究人員。前期我們也多次提到科研平台負責人和秘書行政級別的問題,從長遠發展來看,必須探索改革學院現有科研院所幹部和人員配置體製,通過設立特聘崗位、平台研究津貼等方式來調動積極性。二是要加強科研平台的經費管理。經費投入是保證科研平台正常運行所必需的。要在保證必要的經費投入的同時,加強平台經費使用和管理過程監控,規範經費管理秩序,減少不必要開支,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這是科研平台經費管理的關鍵。同時,要切實加強大型儀器設備的利用,積極開展對外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關於如何做好學科建設頂層設計的問題

  關於學科建設的問題,在今年暑期研討會上我們專題進行了研討,也達成了一些共識。應該說,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們在學科建設方麵已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並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與高水平大學的學科強勢地位相比,我們還存在明顯差距,學科建設方麵還存在較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學科建設頂層設計的問題,需要我們今後一段時期重點思考解決。學科建設必須遵循其建設發展規律,要科學把握學科的發展趨勢,推動學科的健康發展,必須通過頂層設計來加以規劃。實際上,在今年暑期研討會上,我提出的:建設高水平的學科必須堅持“一個麵向”、妥善處理好“三個關係”,紮實做好“四項工作”。其實談的就是學科建設頂層設計的問題。結合這兩天大家討論的情況,就頂層設計的問題,我再強調三個方麵。

  一是要明確學科建設的發展定位。學科定位必須與學院發展定位相一致,服從於學院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的學科建設頂層設計關鍵還是要根據學院的辦學定位,提出學科建設的思路和策略,加強統籌規劃,做好學科方向的凝練、資源整合和學科的交叉融合,做大強勢學科和產生新興交叉學科,形成自己的學科特色和競爭優勢,最終促進學院學科水平的提升。要根據新的學科目錄和學院實際,結合教育發展綱要和“十二五”規劃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要求,確定學科建設的總體發展思路,決定優先發展哪些學科,穩定哪些學科,收縮哪些學科,決定各類資源在學科間如何配置,決定如何在學科間進行協同和組合。同時,要正確認識並處理好學者、學科、學術、學生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學科、專業、課程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學科、教學、科研之間的關係;要充分發揮校內外專家、教授的作用,切實加強學科建設頂層設計的論證,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明晰發展路徑,落實建設任務,保證全院的學科建設在思想上高度一致,在認識上達成共識,在行動上不發生偏差。

  二是要做大做強特色優勢學科。正如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名家潘懋元先生所言:“每所大學能夠生存,能夠發展,能夠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在高校間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隻有那些有特色的大學才能在競爭中取勝,而學校的特色歸根結底還是學科的特色。在學科建設頂層設計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特色發展的理念,樹立“大水利”的概念,強化優勢學科,打造特色學科,扶持新興交叉學科,實現做大做強“大水利學科群”的目標。比如我們曾經提出的園林與水資源、水環境的融合,辦出具有南工特色的園林專業,既可以支撐“大水利”學科,又可以主動對接服務水利風景區建設的需要。學科建設要堅持麵向社會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全院學科建設的群體優勢,強調協同、組織全院聯合攻關,力爭產出一批具有高顯示度的標誌性成果,盡早搶占相應學科領域或方向的話語權和製高點,努力建成在地方和行業公認的穩定的知名度和較強競爭力的品牌學科。

  三是要重視基礎學科的發展。在暑期研討會上我談了學院學科建設中水利學科與人文學科、優勢學科與基礎學科、學科與專業等三個關係。我們在強調加強重中之重學科建設的同時,頂層設計不能忽視學科的整體推進,對於滿足創新人才培養需要的基礎性和支撐性學科,如數學、力學和化學等理學學科以及人文學科的建設。通過加強這些學科的建設,為工科的可持續發展與原創性科技成果的產生提供堅實的基礎,營造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學科環境和學術氛圍。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後,專業的國際論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的工程教育如果沒有化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支撐將得不到國際認可,而通過專業論證又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驗收通過的必備條件,這是環環相扣,緊密聯係的。如果我們的人才培養不能與國際接軌,專業無法獲得國際論證,卓越計劃無法通過驗收,這將嚴重影響學校的事業發展,甚至威脅到學校的生存。下一步我們在學科建設頂層設計過程中,要著重謀劃好這些支撐性學科專業課程的發展,尤其要將專業論證提上重要議事日程。2014年重點要對全院所有專業進行梳理,按照標準啟動專業論證工作,所有專業有國際標準的,必須嚴格按照國際標準來論證和建設,沒有的按照行業標準,再沒有的學院要及時製定出台相關標準,各專業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論證和建設,缺什麽補什麽,采用標準倒逼機製推動專業的論證和建設,強化建設,逐個突破。關於精英教育問題,我們可以考慮在現有大土木實驗班的基礎上,借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成立我們精英教育學院--工程師學院,製定高於普通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集中優勢教育資源開展精英教育,這將進一步豐富人才培養層次,滿足各層次人才成長的多樣化需求。

  四是紮實做好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試點有關工作。試點項目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學院能否順利獲批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根據試點工作要求,我院研究生教育試點工作主要分建設、自評和驗收三個階段(2012-2014年是建設階段,2015年是自評階段,2016年是驗收階段),所以2014年將是建設階段最後一年,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年,要盡快製定迎評時間任務表,解讀驗收相關指標,為順利通過評估驗收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著力在搭建體係完備的研究生培養體係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培養和指導水平;加快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使用與管理,提升研究生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指導、檢查和考核評價,打造高水平的優質學位論文。

  四、關於如何完善各類激勵機製和管理機製的問題

  深化大學管理體製改革,持續推進現代大學製度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關於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大學管理體製改革恰恰又是大學改革的硬骨頭和關鍵穴位。我們現在討論的如何完善各類激勵機製和管理機製的問題,其實就是深化管理體製改革的問題。學院每一項政策的出台,都有其階段性的目的和導向,但也需要隨著學院事業的發展形勢的變化而不斷進行修訂和完善。會上,大家先後就學院現有的人才政策、績效機製、科研考核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麵都發表了意見。比較集中的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要完善人才工作機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建立聚集人才體製機製。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高校競爭力的核心指標。當前學院完善人才工作機製,當務之急就是要抓緊調整充實和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培養政策和激勵政策,營造有利於推行人才強校戰略的體製機製環境,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所用、用當其時、各得其所,全方位、多層次、整體性地推進學校人才隊伍建設。要強化崗位管理,探索調整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比例,逐步實施對教學科研崗位以及其他崗位實行分類、分層次管理,努力做到人事相宜、事職相符。要落實人才工作黨政一把手領導責任製,把人才工作作為考核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黨政一把手的一項重要內容,確保人才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真正落到實處。同時,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相對穩定、合理流動、專兼結合、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靈活多樣的彈性用人機製,及時調整充實和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和激勵機製,吸引更多優秀拔尖人才的加盟。

  二是完善績效分配機製。美國心理學家斯塔西亞當斯認為,公平感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要,如果人們在與別人的比較中感到自己得到的報酬合理,就會獲得公平感,就會對工作充滿熱情。當前學院要在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教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製的基礎上,切實貫徹“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堅持重實績、重貢獻,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給予特殊獎勵,試行首席教授、“瑤湖傑青”等製度,打通一線教學科研人員的晉升渠道,建立和完善讓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製度機製。同時,強化目標管理和目標考核,健全約束機製,不斷完善校內津貼製度,通過分配製度的調整,吸引、穩定和激勵優秀人才,調動各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是完善科研考核機製。完善科研評價是一項係統工作,具有導向意義、激勵效果和診斷作用。特別是當前學院科研工作呈現蓬勃之勢時,尤其要加快健全以服務需求和提升創新能力為導向的科技評價和科技服務體係的步伐。學院要及時啟動校科研機構與崗位設置及考核與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盡快出台教學科研工作量打通計算的具體實施方案,完善科研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評價體係,為學術研究營造良好氛圍。

  四是完善發展核心指標評價機製。當前學院已經有了教學基本狀態評估、教師教學水平評估、學生工作狀態評估、就業評估、黨建評估、綜治評估等多項評估,這些評估在各項工作推動過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但評價學院發展狀態的核心指標、關鍵數值還不能數據化的直觀反映,學院的事業成就、發展速度和綜合實力的變化還不能量化的反映出來。今後我們要逐步完善更新評價理念,就是將學院現有各項評估科學劃分為教育教學評估、科技創新評估、管理績效評估、黨建與思政工作評估等幾大方麵,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等手段,常態化的收集和統計發展數據,按照一定的權重進行細化賦分,最終量化成南工發展綜合指數,供學院決策參考。這個評價理念非常好,也符合校情,大家非常讚同,下一步可以考慮落實到具體的部門來組織實施。

  五是完善黨的建設製度機製。強衛同誌在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上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努力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麵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製度建設是學院事業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要進一步強化各級黨組織在事業發展中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繼續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一係列重要會議和領導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進一步鞏固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切實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製,加強幹部考核結果的使用,提高幹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探索建立幹部退出機製,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實現幹部“能上能下”,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想做事的有機會、能做事的有平台、幹成事的有地位,營造幹事謀業的良好氛圍;要進一步強化責任,對學院黨委、行政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到部門、責任到幹部、責任到具體人員,確保一件一件抓落實;要進一步完善幹部懲戒製度機製,加強幹部監督管理,對未落實工作任務的幹部要追責。同時,組織和人事部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機構設置,科學配置幹部職數和人員編製,克服機構臃腫、職能重疊、人浮於事的現象,提升管理效能。要激發和調動各個層麵的積極性,首先院領導要帶頭。這實際就是講到一個建立和完善有高校特色的領導者激勵機製的問題。美國現代行為科學家倫西斯利克特在其《管理的新模式》一書中,闡述了著名的“支持關係理論”。即員工通過工作交往,親身感受和體驗領導者的支持和重視,從而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激發起工作的主動性。我們很多好的思路,如果班子成員能夠帶頭示範、帶頭推進、帶頭落實,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最近我們的人才引進工作,全體班子成員出動就取得較好的效果,這樣的做法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發揚,並形成長效機製予以堅持。

  五、關於如何加強校園建設的問題

  學校是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培養人才的基地。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隻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學校的校園建設是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保障,是學校精神風貌的反映,是學校個性的體現,是育人的基礎工程。早在“十一五”期間,學院就提出了建設數字化、生態型、花園式現代校園的目標,並為之持續投入和建設,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但與建設目標相比,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一是切實加強校園建設的規劃。在現有建設的基礎上,精心規劃校園建設,按照規劃分步建設、逐步完善非常重要。要及時落實完善校園建設規劃的部門或者成立專門機構,立足實際,著眼未來,通盤考慮,調研論證調整現有校園建設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要在規劃和政策許可的範圍內,積極爭取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科研需要,著力建設大氣、開放的現代化校園。要切實加強校園環境建設規劃,從學院的整體布局、建築造型、色彩、視野和建築的協調性以及校園綠化、硬件配置等方麵入手,認真探索和研究,大膽借鑒別校的成功經驗,宏觀規劃,微觀設景,及時出台校園環境建設專項規劃。要切實加強與高新區和南昌市的溝通與協調,確保規劃的順利獲批,在規劃製定出台後,嚴格照“規”辦事,有序推進校園環境建設。

  二是切實加快校園建設的進度。要按照校園建設總體規劃,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設計、高標準施工,在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切實加快藝術教學中心、工程實訓中心、結構大廳、水工大廳、陶藝大廳等重要項目的建設進度,尤其是配套設施以及周邊道路、管網、綠化景觀建設等要及時跟進,爭取項目早日投入使用。同時,要緊抓全省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良好機遇,主動對接南昌市和高新區的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地鐵口、臨湖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快推進校園基本建設,切實改善教職工工作和居住環境。在前兩天剛結束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上,鹿省長提出,明年將啟動昌九大道的建設,屆時昌東將成為進出南昌的最重要門戶,為便於教職工出行方便,學院可以考慮適時啟動校園南大門的通行。

  三是進一步提升校園建設層次水平。環境塑造人,文化引導人。有人曾說:“格調高雅的校園環境是第二支教師隊伍。”當前學院在搞好硬環境建設的同時,要特別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標語、優美的畫廊、草坪花木等,精心培育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要按照“栽大樹、建大樓、引大師”的思路,認真做好大樹移栽工作,逐年增補主題植物園,提升校園綠化的層次和水平,努力創建一流的校園生態環境;切實做好六幹渠清淤工程,加快推進六幹渠“五化”工程的進度,樹立精品意識,打造精品工程;切實加強水文化研究,增強水文化品牌的活力、實力和競爭力,賦予校園環境更多水文化的內涵,要在校園建設總體規劃下,切實做好“說水石林”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到校園環境建設和校園文化設計的藝術組合、自然搭配,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同誌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兩天的充分討論,我們對學院下一階段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和2014年的主要工作思路,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基本達成了共識,形成了比較統一的意見。應該說,學院的發展目標已經確立、發展思路已經明晰、美好藍圖已經繪就,下一步關鍵還是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推動工作的落實。因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初步確定學院2014年的總體工作思路為: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中央重要會議以及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提升內涵、拓展外聯、實幹興校、進位趕超”為目標,緊緊圍繞“十六字方針”“三大工作主題”,進一步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學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同誌們,按照議程,2014年度工作務虛會就要結束了,2013年也行將結束,我們即將迎來嶄新的2014年,新的機遇大門正向我們敞開。在這新舊交替之際召開工作務虛會,雖然形式是務虛的,但研討內容卻是務實的,應該說達到了預期目的和效果,為進一步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搶抓機遇、應對挑戰,推動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希望大家通過本次務虛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牢記使命抓機遇,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帶領兩萬餘名師生員工奮發有為,為早日建成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不懈奮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