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五章 修宗譜矞采娶妾 盡忠孝騎棺出殯

  道光九年(1829),江右新建大塘程氏重修族譜,程楷、程達先寄信給矞采、楙采兄弟,要求他們當仁不讓,出資主修族譜,做尊祖敬宗模範,以報祖宗之德,並要矞采為統一程氏輩派作詩一首。矞采、楙采兄弟很快就寄出銀兩,以便同各支盡早起局祖祠,撰修家乘。程矞采依據以前輩派賦新詩一首:“啟逢新統一,時懋應其昌;崇本希經正,為龍在汝光;宏人垂誌永,賢士紹廷芳;定喜嘉言用,賡揚賀建章。”這首詩就定為大塘程氏新輩。

  程矞采知道,隻有男丁(紅丁)才能上譜,但當時他尚未生男孩。雖然副室馬氏、李氏均有身孕,也不知是男是女,他決定再娶幾個副室。這年他果然又娶了成都熊氏和直隸於氏、李氏、呂氏四個副室。

  也就在這年,直隸武清縣李氏為程矞采生了長子,取名統淦。真像是祖宗保佑,程矞采喜事連連,且官運亨通。

  道光十年(1830),程矞采入覲,召對四次,就水患、匪患和社會安定問題談了一些很好的見解,得到道光皇帝賞識。此年,程楙采任代理西安府知府,補陝西督糧道。

  1832年道光壬辰年,程矞采轉為廣西布政使,親弟程煥采任湖廣道監察禦史。此年正值父親程楷七十大壽。是年秋,兄弟倆上奏皇上回籍為父親祝壽,準奏後回到汪山土庫。壽慶既簡單又隆重,親朋好友雖然不少,但壽堂布置和儀式都比較簡單。中堂一個大大的“壽”字下麵是《百壽圖》,貢案上擺一個麵粉做的“壽桃”。親戚晚輩從大到小、從親到疏一一給“壽星”模山公拜壽。兩個當官的兄弟特定製了一塊一丈二尺長、三尺六寸寬的大壽匾,上書“鬆鶴遐齡”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左邊是“模山公七十華誕”,右邊是“矞采、煥采敬賀,壬辰年秋月”。宴席後,所有親友來客都回贈一套瓷碗,上有“模山公七十華誕紀念”字樣。

  此後程矞采改調浙江布政使。

  道光十三年(1833),程矞采在浙江布政使任上,為了盡孝,把七十多歲的父母接到府上。聖上聞之,特下一道聖旨(後刻石碑保存):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夙夜宣勞事君,資於事父;雲霄布澤教孝,實以教忠。特賁絲綸,用光閥閱,爾國學生,前封中憲大夫程楷,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程矞采之父,操守淳篤,矩範嚴明,術在詩書。克啟趨庭之訓,業恢堂構,實開作室之模。茲以覃恩,晉封爾為通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錫之誥命,於戲錫天府之徽章,殊榮下逮,際人倫之美,盛茂典欽,承祗服誥詞,遂光譽聞。”

  道光甲午年(1834)十二月,程矞采和程煥采的母親在浙江程矞采的布政使衙門去世。臨終時,母親囑咐要把她運回故土安葬,因為按照族規,在外麵死去的人是不能再抬進祖堂甚至村莊的。這就讓程矞采犯難了。但程矞采是孝子,況且是朝廷二品大員,其母喪事怎能不進家廟祖堂操辦呢?矞采護著母親的靈棺來到村外,看見祖堂建築雖已落成,但裏麵設置尚未就緒。他連夜拆開祖堂後牆,把母親棺木抬進去放在第四進,之後又把後牆補起來。百餘年來,人們可以清楚地看見祖堂後牆的拆補痕跡。

  辦喪事,程家稱之為“白喜事”,會在祖堂第三進設置靈堂,掛出白幔。初終之日,即派人向死者親友報喪。親屬接到喪訊,應立即上路返家,俗稱“奔喪”;親戚也立即動身前往“吊喪”;所有子孫皆穿白衣、跨肩披麻布片,叫“披麻戴孝”。入殮前,要請“地仙”(風水先生)按照死者八字推出入殮、下葬、過七的時間以及參加送葬人的屬相禁忌,寫出喪單張貼於靈堂一側。入殮時,死者口含銀錢,仔細“分金”後再蓋上“百子壽被”、蓋棺。出葬前還要舉行隆重的“祭杠”儀式,由八仙之一的德高者“喝彩”。“祭杠”用的“三牲”及給八仙的紅包等一切開支由死者女兒支付,因而“祭杠”隆重與否是女兒的臉麵。出殯了,八仙齊聲吆喝抬起棺木。死者兒孫護於棺木兩頭或左右,謂“抬頭抬腳”。“送葬”,全村、全族和親戚能到場者都會到,在進入葬地之前的途中要“團棺”數次,即八仙把棺木停在兩條長板凳上,送葬者圍著棺木左三圈右三圈地轉,最後一次“團棺”後送葬隊伍返回。死者葬後的第三天傍晚,喪家要到墳前燒紙點蠟,燒柴草,叫“送火”。自死者逝世日起計,每七日為“一七”,連續五七都要到墳地燒紙,喪禮方才作罷。對父母祖先的祭祀,程家不會隨著埋葬的完成而結束,孝子孝孫要謝絕人事,辭官守製三年,稱“丁憂”“丁艱”。此外,守製期間不能婚配,所以在土庫程家、在大塘地區會出現先辦紅喜事(婚嫁)接著辦白事(喪事)的現象。

  程矞采母親棺木進了祖堂,又如何從大門出去呢?出殯那天,矞采突發奇想,騎在母親靈棺上。他對族人說,我是朝廷命官,總可以堂堂正正地進出祖堂吧?族人無話可說,棺木便順利地抬出了祖堂。

  騎棺出殯

  祖堂既是汪山土庫整座建築的中心,也是家族的活動中心。正門為八字形,有迎祥、納福、聚財之意。祖堂還是緬懷先人、教育族人、凝聚人心的地方。大門兩邊懸掛著“簪纓世胄,理學名家”的對聯,道出了這個家族門第高貴,是程朱理學名門望族。大門上方鑲嵌四塊凸出的石雕,俗稱來頭,以示非平常之家。正麵為四季花卉,下方為八仙道具,左、右兩邊為龍、鳳、象、鹿,體現了主人祈望眾仙護門、避邪化煞、保佑家宅平安的美好願望。前兩進為祭祀廳,用於節日祭祖和辦理結婚、嫁女等紅喜事;後兩進為殯葬廳,多用於辦理喪事。

  一般來說,祖堂的祭祀大廳應設在該建築最後一進,以示祖宗至高無上。汪山土庫祖堂是四進五開間建築,這次喪事結束,族人把祖堂祭祀大廳安排在第二進,第三、四進為喪葬廳,成為專門用於辦理喪事、存放棺木的廳堂。

  程矞采騎棺出殯後,仕途官運亨通,家裏人興財旺,附近村民於是紛紛效仿,從此“騎棺出殯”便成了土庫族人的家規,也成了大塘地區的鄉俗。

  應鑄對於祖堂有清晰的記憶。逢年過節或誰家有喜事,祖堂就會熱鬧非凡。程氏家族中新添紅丁(男孩),要在當年的正月初一清晨,在沐浴更衣之後,由父母抱著,鄭重其事地來到祖堂祭祀廳,先燒香祭天拜祖,再把紅丁出生的年月日時報給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記錄到汪山土庫程氏家族的基譜上。記錄完畢,長者向祖宗牌位上三炷香,並嚴肅認真地對著祖先牌位高聲頌告新添紅丁的字派、名字。日後重修宗譜時,列入族譜中。

  新添紅丁上基譜後,添丁人家就要分餅給族人吃。這些人家在年前早有準備,把糯米浸漲後磨碎,調味後揉軟,用雕刻有餅形狀的“印子”印出一個個餅來,再擺放在蒸籠裏蒸熟。這種“印”製出來的餅,正麵上有花紋和“福”字,既美觀又好吃。每年春節,大塘程氏還要發放譜餅。譜餅的發放是按本族紅丁計數的,六十歲以上者視為老人,發雙份。此時,本族各家各戶都拿著器皿來領取。這就叫“走譜餅”。

  進入祖堂有一道“儀門”,亦稱“屏風”。儀門上部有一門罩,采用單麵透雕手法雕刻“歲寒三友”--鬆、竹、梅圖,取意為不畏寒苦、堅忍不拔。儀門通常不打開,意為“氣不外泄,財不外流”,且增強了主人生活的私密性。隻有在舉行重大慶典、祭祀儀式或有達官顯貴到來時才打開儀門,平時行人從兩邊側門進出。

  木雕儀門

  “品”字形石挑磚雕“魚龍吻脊”過了儀門有一隔牆,隔牆的門洞上方是由兩層青磚組成的“品”字形出挑。第一層出挑分左右兩段,下麵各有兩塊精細的磚雕,左邊兩塊分別雕有“葡萄”和“桂枝”,意為多子且貴、子孫延綿;右邊兩塊分別雕有“柳絮梅花”“桐竹臘梅”,意為曆盡寒苦,練就才華和品性,寓意對子孫曆盡寒窗苦、春中舉人、秋中進士的期盼。第二層出挑為一段,下麵也飾以三塊磚雕,左邊為“魚戲蓮花”,右邊為“喜鵲登梅”,合起來為“連年有餘、喜事連連”。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為官清正廉潔。中間的那一塊磚雕為“鼎、瓶”,既希望家族人丁興旺、世世平安,又因為“鼎”乃疆土和權力的象征,意為依托自己的努力去做封疆大吏。兩層出挑青磚的兩邊靠上位置,雕刻有兩對魚龍,龍頭魚身,魚尾高高躍起,雕工細膩,生動異常,稱“魚龍吻脊”,不僅有祈禱風調雨順之意,更可理解為對正在攻讀的家族子弟的殷切期盼--“鯉魚跳龍門”。出挑青磚的最頂端中間位置,用青磚雕刻出一“頂珠”,與兩層出挑的青磚整體組合成一頂清朝官帽圖案,顯示這是官宦之家。

  程矞采和程煥采自甲午年丁母憂至丁酉,守孝剛滿,程矞采轉調江蘇布政使。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