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提倡整理漢字

  林語堂作為一個著名語言學家,雖然長期中斷了語言學研究工作,但他對漢字改革等問題仍然是關切的。從1966年起,他發表了《整理漢字草案》、《整理漢字的宗旨與範圍》和《再論整理漢字的重要》等文,提倡整理漢字。

  林語堂之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是因為認識到漢字複雜,重疊,繁難,字數太多,異體字太繁,非大大精簡一番不可。他說,《康熙字典》收錄約四萬五千字,其中三萬五千字是死字、假字、別體字,實為“國渣”,而不是“國粹”,不能要求現今的人們全去掌握和使用,否則不利於教育與文化普及,也不利於人們使用的方便和效率的提高,更是很難適應“今日各國競爭極烈”的時代需要,“誰願意混,誰就滅亡,為時代淘汰”。而且他認為,“省便就是中國漢字演變的一大原則”,“文字必隨時而變”,因而整理漢字是理所當然的。

  整理漢字的具體宗旨是怎樣的呢?他認為,整理漢字工作應該是通過“去蕪存菁,清除障蔽,使這漢字更加整肅、方便與美化”,“增進書寫的便利”,而且隻須整理出三千五百個字來,便“盡可夠用”。他之所以規定這樣數目的字,是因為它們結合運用起來,可成三四十萬語辭,不少於任何文明國家的語言。而且,他知道日本限定書報“常用字”隻有一千八百五十字,一部《禮記》不過二千三百六十七個字,《莊子》不過三千二百多字,《三民主義》也隻有兩千一百三十四個字。這些事實表明,他的主張是可行的。

  怎樣整理漢字呢?他在《整理漢字草案》中提出了六點意見:

  一、去重複累贅的字。字有正有偽,有本字,有俗字,有或字。這種字非常多。我們應取其簡便者用之。

  二、或體字取其簡便者用之。字有本體,有俗體,有古,有今。古字省便應從古,今字省便應從今,此孔子所謂吾從周也。俗字應取其已通用而省便者。

  三、加偏旁部首之字,應用者留之,可省者一律淘汰。漢字字數之多,皆由好用偏旁而起。一字加部首偏旁,自然更明了。但加之複加,字數便驟增起來。

  四、古事古物名稱不在今日行文範圍者皆應刪去。

  五、音義相同相近的字,酌量合並。例如併合併吞,可否即作並合並吞。傍近,可否即作旁近。頒佈即作頒布。

  六、筆劃太繁者,須另想辦法。

  此外,他在《整理漢字的宗旨與範圍》一文中還提出了五點意見:

  一、不造新字。因為舊有的字已夠重疊,不應加上新字的麻煩。

  二、不走極端。中國文字,有中國文字之美。其中有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所以改革漢字,也必顧到心理習慣。一切更動,全改舊觀,有妨於我們的審美的享受。

  三、不務求古。改革字體,求一古文根據,是極自然的事。我國人尤喜這一套。我以為古體已經通用的,不妨從古;古體生僻,於學者等於新字,平添一層麻煩。譬如“禮”字古作“禮”,已經通用,是好的。“與”字作“與”,“豐”字作“豐”也是古體,也是可取。但是“婚”字作“士昏禮”的“昏”,不能說是簡便。

  四、去蕪存菁。漢字本不難,是因為守古太過,以致堆積下來,愈來愈繁。結果成一篇爛賬。

  五、統一字形。既然要去蕪存菁,我們對於社會上已經通用的字,就不得不去其蕪雜重複的字體。

  林語堂這些整理漢字的看法發表後,曾引起台灣語言學界人士的重視,“報協”還成立了常用字整理小組,製定了三千個新聞常用字。可見,他對於台灣的漢字改革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其實,林語堂有關漢字整理的意見,對於我國今後進一步實行漢字改革,也是有參考價值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