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西方小品文藝術和中國小品文傳統

  對於寫作小品文,林語堂主張必須借鑒西方小品文藝術和繼承我國古代小品文的傳統。在他看來,隻有做到“融會古今,貫通中西”,才能寫好小品文。

  林語堂認為,當時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有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是有益無味,可讀性差;二是有味無益,讀後毫無所得。而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就“非走西洋的雜誌之路不可”,學習和借鑒西方的小品文藝術。因為西洋雜誌發表的小品文,“是反映社會,批評社會,推進人生,改良人生的,讀了必然增加知識,增加生趣”,“叫人開卷有益,掩卷有味”。

  為了便於人們接觸西方的小品文,《人間世》從第15期起辟《西洋雜誌文》欄目,陸續登載了好些西方的小品文。這些作品,確實“因用了個人筆調,篇篇是有獨見、得自經驗、出自胸襟的話”。

  同時,林語堂更是認為必須努力繼承我國古代小品文的優良傳統。他表示:“但吾不大與時人同意,唯有西洋祖宗才算祖宗……在提倡小品文筆調時,不應專談西洋散文,也須尋出中國祖宗來,此文體才會生根,雖然挨罵亦不足戒意。”這表明林語堂當時已自覺認識到,固然要向西方小品文學習,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紮“根”於我國古代小品文的優良傳統基礎上。他指出,雖然由於文言不便閑談,和受到“堆砌辭藻”和“章法格套”的束縛,造成我國古代閑談文體不很發達,但畢竟也有不少堪稱為具有個人筆調的小品文。它們“如在風雨圍爐談天,善拉扯,帶情感,亦莊亦諧,深入淺出,如與高僧談禪,如與名士談心,似連貫而未嚐有痕跡,似散漫而未嚐無伏線,欲罷不能,欲刪不得,讀其文如聞其聲,聽其語如見其人”,很值得學習。

  為了尋找我國古代小品文的“個人筆調”,林語堂審視了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曆史。他認為:“晉人清談,宋人語錄,常在此番光景,啟人智慧,發人深思,一句道破,登時妙悟,以此行文,何文不妙,以此攻道,何道不通?且其來得輕鬆,發自天籟,宛如天地間本有此一句話,隻是被你說出而已。此法行文,較之濡墨擒翰,苦索枯腸,刻意求工,翻佩文韻府作賦者,其相去何隻千裏?”而且,他更是讚賞蘇東坡、袁中郎、金聖歎、李笠翁等人的小品文。他說:

  蘇東坡文從胸間流露出來,固不待言,若其《陶然亭》、《赤壁賦》、《喜雨亭》諸篇,亦皆妙在畫出胸中一點心境,文主心境,正是小品文之本來麵目。袁中郎之曠達自喜,蕭散自在,也正是小品文之本色。在公安派舉出“信口信腕,皆成法度”八字,及主“文貴見真”,“文貴己出”,“反對模仿”諸說,已在文學理論上建起現代散文之基礎。此派散文,全如黃庭堅所謂“如蟲蛀木,偶爾成文”。

  自此以後,李笠翁有“文貴機趣”之說,袁子才有“文章無法”之論。金聖歎在講筆法上似迂腐,而其文學眼光,又能打破一般俗儒鄙視稗官小說理論,遠繼中郎重視民歌、文長批評《西廂》之遺緒。這些各種傾向,對於古文迂腐見解,都含有解放的作用,打破桎梏,排斥格套,善出機杼,不守成法,雖然被“以時文論古文”之輩所深惡痛絕,也是極自然之事。然而自我們現代眼光看來。無論作品,或是文學見解,都還是這幾位可以說有點價值,與現代人性靈有點接觸。

  除子才時亦好弄玄虛排比古典外,諸位之文都近於平易淺淡,笠翁文體甚得語言自然之勢,前已說到,若金聖歎那種行文,更是與說話一般無二。笠翁善用個人筆調,敘述日常瑣碎,寄發感慨,尤長於體會人情,觀察毫細,正是現代散文之特征。如果文言散文有所謂現代的,笠翁可當之無愧了。

  在這些論述中,林語堂不僅肯定了蘇東坡、袁中郎、李笠翁等人的文學見解和小品文曾經起到過進步的曆史作用,而且認為它們是接近現代散文的。顯然,他是希望人們將它們繼承下來,以便有益於現代小品文的發展。

  還須說說的是,應怎樣看待林語堂1934年創議重刊《袁中郎全集》(共四冊)。該書由劉大傑編訂,林語堂校閱。胡適、鬱達夫、阿英和劉大傑等人分別作序。此書出版後,頗受社會文化界人士歡迎。僅在一年多時間內,便有了五種翻印版本,出版數量達五萬部以上。可是,林語堂卻招惹了非議。其實,這是林語堂為整理中國古代文學遺產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袁中郎作為明末公安派的領袖人物,他的文學理論和作品,曾在文學發展過程中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而且在他影響下,形成了“反抗當時複古贗古的文學潮流”。然而,他的著作卻被清朝統治者列為禁書,有關文學史著作也一直未能給予他應有的評價。因而,林語堂重新收集並出版他的著作,是完全有必要的。正如劉大傑指出的:

  不用說,把中郎的作品與文學理論,搬到現在的中國來,自然是舊貨了。貨色雖然舊,但是他那種文學革命的精神,還是新的。他這種精神,埋沒了兩百多年,多多少少作中國文學史的人,都忽略了這個運動。我們覺得在這個把中國古代文學重新估價的今日,應該使他的精神複活,應該使他在文學史上,得一個他應得的地位。因此我們決然地重印這部袁中郎的全集了。

  又如鬱達夫指出的:

  由來詩文到了末路,每次革命的人,總以抒發性靈,歸返自然為標語;唐之李杜元白,宋之歐蘇黃陸,明之公安竟陵兩派,清之袁蔣趙龔各人,都係沿這一派下來的。世風盡可以改易,好尚也可以移變,然而人的性靈,卻始終是不能泯滅的;袁中郎的詩文,雖在現代,還有翻印的價值者,理由就在這裏。

  從劉大傑和鬱達夫對袁中郎所作的評價來看,對於林語堂想方設法重印《袁中郎全集》就不僅不應指責,而且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