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提倡俗字(簡體字)

  林語堂這時還有一個值得重視和肯定的文化活動,即提倡製作和使用俗字。他於1933年11月16日《論語》第29期上發表了《提倡俗字》一文,強調指出“今日漢字打不倒,亦不必打倒,由是漢字之改革,乃成一切要問題。如何使筆墨減少,書寫省便,乃一刻不容緩問題”。他還認為,要小學生去寫“鞦韆”和等筆畫繁難的字,簡直是一種罪過。

  林語堂為什麽提倡俗字呢?其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看到陳光堯先後出版的《簡字論集》(1930年出版)和《簡字論集續編》(1930年10月出版),使他感到漢字簡化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二是受到《自由談》關於可否寫別字問題爭論的影響。劉半農在《論語》第26期上發表的《自注自批桐花芝豆堂詩集》(一續)中的兩首雜詩,譏笑北京大學考生在考卷中寫別字:“民不遼生”,“歐洲大戰”,“倡明文化”,“苦腦”,“流學生”等。豐之餘(魯迅)看了後,立即撰文批評劉半農不應譏笑青年學生寫別字。曹聚仁也發表了文章,認為可以寫別字。這引起陶徒然的反感,發表文章表示對學生寫別字持“寬恕態度”可以,但為之“張目”則不必。而高植更是撰文表示反對寫別字,讚成寫俗字。他們的爭論,使林語堂認識到,別字和俗字是不同的,別字是錯字,俗字“省體”,因而“別字應當反對,否則漫無標準”;而“俗字簡字是應該提倡的”,因為“這些字是已經在社會上流行著,人家已經看慣了;其演化又是自然的,是為求省便的;其省便中亦已有通行標準”。這可謂從理論上闡明了別字與俗字的不同,以及使用俗字的合理性。

  其實,林語堂之所以提倡俗字,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是一個造詣很深並具有發展眼光的語言學家和作家。他深深感到人們學習和使用筆畫繁難的漢字,既費神又費時,不利於普及文化教育和提高書寫速度,有必要加以改革。而且,他精通漢字發展變化的規律,明白漢字是一直沿著由繁而簡的路向演變的。他指出:“文字向來由繁而簡,人類若不能進化,我們今日仍應寫蝌蚪籕文之類。……事實上,李斯作小篆,已比籕文進一步。程邈作隸書,更進一大步。”正是由於具有這樣的認識,他便能自覺地提倡俗字。

  怎樣製作和采用俗字呢?林語堂提出了正確的原則和方法。其原則是:“社會已經通用的”,“其演化又是自然的”,“是為求省便的”。其方法則是:一、現行俗體省體之簡便者,皆可采錄。如燈(燈),遷(遷),萬(萬),變彎戀(變彎戀),寶(寶),竊(竊),醫(醫),當(當),趨(趨),聽(聽),爐(爐),灶(竈)等。二、古字之簡省者亦可采用。如:禮(禮),眾(衆)等。三、行草書之省便者,應改為楷書筆畫。如歡(歡),觀(觀),還(還),過(過),會(會),戰(戰),羅(羅)等。四,白話中特別常見之字,尤為應該顧到。如邊(邊),這(這),才(),麽(麽),裏(裏),應(應),什(甚),吧(罷)等。五,“胡同”不必寫作“衚衕”,“彷彿)應寫作”仿佛“應寫作”蜘蛛“龜應寫作”龜齋“應寫作”齋麗“應寫作”麗等。

  林語堂本來還想草擬一個三百字的俗字方案,籲請社會人士修正。但因為太忙和不願草率行事而未能提出來,隻在談及製作和采用俗字方法時提出了56個簡體字作為例舉。可是,他懇切地希望海內外有同樣興趣的人,細心擬一個三百字俗體方案,在《申報·自由談》或《論語》上發表,然後呈報有關方麵頒布使用,並要出版部門另製鋁字銅模。

  林語堂公開提倡俗字後,立即產生了不同的反響。一方麵,受到錢克順的反對。他在《論語》第31期上發表《讀了廿九期〈提倡俗字〉後的一封信》,認為俗字“不能和簡字同日而語”,而簡字更是“勉強附會,不成體統”,因而都不宜提倡。另方麵,更是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徐則敏表示:“從林語堂先生提倡俗字的口號喊出之後,我願意來搖旗呐喊一下,使得俗字運動能早日成功。”而且曲元、高植、陳光堯和徐則敏等人,先後擬就了《俗字方案》、《俗體方案》、《簡字九百個》和《550俗字表》,分別發表在《論語》第31、32、34、43、44和45期上。此外,海戈也寫了《論俗字》一文刊在《論語》第36、37期上。於是,在他們的支持下,林語堂更加堅定不移地提倡俗字。他在《答高植書》一文中表示:“更須邀集同誌,揭竿作亂,成則後輩小兒寫秋千,敗則讓後輩小兒仍舊鞦韆去寫,誠如政客所雲,成敗在所不計矣。”

  在林語堂的努力下,當時實際上形成了一場自發的漢字簡化運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此之前,雖然錢玄同、劉半農、胡適、高夢旦、蔡元培、吳稚暉、於佑任等人表示過讚成漢字簡化,也有人在默默地致力於漢字簡化的研究工作,但因缺乏有力的提倡和未展開廣泛的討論,因而漢字簡化問題沒有引起社會人士的足夠重視。而林語堂這次大力提倡俗字,則為使用俗字簡字大造了輿論,致使社會文化界人士更加重視漢字簡化問題,並提出了一大批可供使用的俗字簡字。僅在陳光堯的《簡字九百個》一文中,就提出了約374個跟我們今天使用的簡化字完全相同的字。如:

  貝(貝),見(見),門(門),長(長),於(於),東(東),來(來),協(協),帥(帥),頁(頁),飛(飛),韋(韋),則(則),芻(芻),師(師),氣(氣),殺(殺),個(個),豈(豈),這(這),時(時),財(財),異(異),執(執),處(處),務(務),眾(眾),條(條),問(問),淚(淚),掃(掃),掛(掛),從(從),陰(陰),陳(陳),堅(堅),婦(婦),啟(啓),莊(莊),匆(悤),紮(紮),間(間),報(報),無(無),為(為),淵(淵),複(復),猶(猶),陽(陽),壺(壺),違(違),過(過),萬(萬),惡(惡),雲(雲),須(須),項(項),順(順),當(當),爺(爺),亂(亂),龜(龜),號(號),僉(僉),義(義),遠(遠),會(會),聖(聖),葉(葉),經(經),奪(奪),壽(壽),趙(趙),對(對),爾(爾),夥(夥),齊(齊),與(與),盡(盡),製(製),聞(聞),僑(僑),偽(偽),滬(滬),滌(滌),際(際),台(臺),墊(墊),實(實),賓(賓),塵(塵),遷(遷),槍(槍),榮(榮),嚐(嘗),夢(夢),蓋(蓋),禍(禍),稱(稱),(瘦),網(網),緊(緊),鳳(鳳),厲(厲),摯(摯),虱(),甌(甌),皺(皺),罷(罷),罵(罵),閭(閭),閱(閱),鬧(鬧),儈(儈),儉(儉),儀(儀),劊(劊),劍(劍),憫(憫),憐(憐),潤(潤),澗(澗),潰(潰),撲(撲),撫(撫),鄭(鄭),咀(嘴),墳(墳),墮(墮),窮(窮),廣(廣),廟(廟),樂(樂),碼(碼),瘡(瘡),緯(緯),蝦(蝦),節(節),調(調),質(質),養(養),駐(駐),駝(駝),駛(駛),駕(駕),興(興),奮(奮),貓(貓),戰(戰),艙(艙),焰(燄),勳(勳),親(親),侭(儘),儕(儕),劑(劑),濁(濁),擔(擔),擋(擋),獪(獪),獨(獨),險(險),壇(壇),還(還),桔(橘),橋(橋),樸(樸),機(機),燈(燈),燒(燒),曉(曉),曇(曇),蕪(蕪),縈(縈),螞(螞),螢(螢),篩(篩),篤(篤),諱(諱),謎(謎),頭(頭),頸(頸),駱(駱),駢(駢),幫(幫),舉(舉),營(營),趨(趨),(),歸(歸),氈(氈),雖(雖),虧(虧),彌(彌)。

  矯(矯),勵(勵),殮(殮),戲(戲),聯(聯),聲(聲),點(點),闌(闌),濟(濟),濤(濤),濱(濱),抬(),擠(擠),(),擬(擬),隱(隱),號(嚎),壓(壓),嶼(嶼),應(應),邇(邇),檜(檜),檣(檣),檢(檢),燭(燭),膾(膾),膽(膽),臉(臉),環(環),斂(斂),薈(薈),薔(薔),薦(薦),懇(懇),盯(瞪),癆(癆),縱(縱),總(總),繃(繃),蟄(蟄),簍(簍),謅(謅),謝(謝),謊(謊),顆(顆),騁(騁),駿(駿),咚(鼕),豐(豐),雙(雙),厘(釐),歟(歟),聶(聶),職(職),離(離),闖(闖),秋(鞦),瀆(瀆),瀉(瀉),瀏(瀏),擴(擴),擺(擺),擲(擲),獵(獵),壙(壙),竄(竄),燼(燼),臍(臍),膽(膽),禮(禮),襠(襠),襖(襖),穡(穡),蟲(蟲),簡(簡),贄(贄),醫(醫),喂(餵),羅(羅),難(難),韻(韻),辭(辭),胡(鬍),麗(麗),牘(牘),犢(犢),懷(懷),壞(壞),廬(廬),爍(爍),曠(曠),臘(臘),繭(繭),藥(藥),禱(禱),穩(穩),礪(礪),礙(礙),繪(繪),繡(繡),蟻(蟻),簽(簽),證(證),譏(譏),霧(霧),類(類),願(願),黨(黨),觸(觸),勸(勸),瀾(瀾),寶(寶),爐(爐),蘇(蘇),襪(襪),礫(礫),礦(礦),癢(癢),蠣(蠣),籌(籌),議(議),變(變),儷(儷),懼(懼),灶(竈),蘭(蘭),蠟(蠟),譽(譽),贓(贓),顧(顧),須(鬚),歡(歡),聽(聽),灘(灘),囉(囉),岩(嚴),竊(竊),邏(邏),權(權),響(響),驕(驕),體(體),蘿(蘿),戀(戀),蠱(蠱),驗(驗),驚(驚),豔(艷),蠶(蠶),癱(癱),才(纔),籬(籬),靈(靈),釁(釁),觀(觀),灣(灣),蠻(蠻),鑾(鑾),辦(辦),劉(劉),邁(邁),艱(艱),雛(雛),櫃(櫃),癡(癡),蘋(蘋),糴(糴),糶(糶)。

  此外,林語堂從《論語》第54期(1934年12月)起開始試用俗字26個,以後又逐漸增加簡體字的使用,在當時頗為引人注目。實際上,解放後簡化漢字中的很多字,都是在《論語》上試用過的。

  可以認為,林語堂是較早提倡並帶頭大膽試用簡體字的語言學家,為漢字簡化作了可貴的嚐試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他所提倡的俗字運動,起到了漢字簡化的先導作用,為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漢字簡化奠定了重要基礎。他這一曆史性的貢獻是不可埋沒的。

  §§第八章 創辦《人間世》、《宇宙風》和寫作《吾國與吾民》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