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馬克思商品價值理論概述

  高校校園文化製度創新建設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商品符號價值分析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當代深圳與香港兩地城市青年流行文化比較研究”(125C090)階段性成果。

  徐海波 賀清海

  摘要:本文透過馬克思主義視野,從商品基本屬性入手,對使用價值做了基於商品自然屬性的使用價值(本文稱之為一般使用價值)和作為社會和文化意義的使用價值(本文稱之為符號價值)的兩分,探討將作為現代商品重要組成部分的符號價值從商品的使用價值中單列出來,作為商品的第三屬性的可能性。研究了商品的符號價值及其與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關係,符號價值的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以及符號價值給消費者帶來的有用性,符號價值消費的消極意義和異化等。

  關鍵詞:價值;使用價值;一般使用價值;符號價值

  物質資料生產是整個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曆史,首先是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的曆史。如果人類沒有了物質資料生產,其他社會活動就失去了先決條件。正是通過物質資料的生產實踐,人們和自己的勞動對象聯係起來,並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係,共同構成了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了和決定著整個社會生活。馬克思曾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也是從其出發點即物質資料的生產問題出發。

  (一)馬克思商品價值理論

  在馬克思看來,商品價值問題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學問題,更應該是一個經濟哲學問題。隻有從哲學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認識商品價值問題。使用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有用性和意義,以及主體對客體的評價,它反映的是客體和主體的關係。馬克思說過:“使用價值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這就是說,商品首先是一個物,即物質產品。

  我們講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指商品為何以及在哪些方麵對人有用,人對商品做何評價。在這裏,使用價值作為一種存在,具有客觀性;又作為人們評價的結果,具有主觀性。

  使用價值反映商品和人之間的關係。離開了人的評價和需要,商品無人問津,價值實現就無從談起。這是認識商品價值的關鍵所在,也是發展商品經濟的意義所在。

  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可供人們使用的屬性,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針對每一個物而言的,是物對人的有用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關係,是物的自然屬性,不是商品的特有屬性。而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價值是構成人們之間聯係的紐帶,反映的是人們之間的一種關係。價值是商品的特有屬性。

  一方麵,商品的價值離不開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即使在它上麵花費了大量的人類勞動,也不能形成價值,因而也就不能成其為商品。另一方麵,商品的使用價值也離不開價值,凡是商品必然有價值。如果一個物品隻有使用價值而無價值,也就不能成其為商品。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基礎,也是消費活動的物質性前提。任何消費活動都離不開這個物質性前提,都是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的實現作為前提條件的。

  通過研究馬克思有關商品的論述,我們看到,他所講的有用性,既包括物質的有用性,也包括精神的有用性。通過對人類生產和動物生產的比較,馬克思認為,像蜜蜂、海狸、螞蟻之類的動物,它們也進行生產,但是它們的生產僅限於為自己構造巢穴或居所,以及生產它自身或它們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與動物片麵性的生產不同,人的生產是全麵的。與動物隻是受直接的肉體需要驅動進行生產不同,人是可以擺脫肉體的需要而進行更高層次的生產。並且隻有在擺脫了單純生理需要時的生產,才是真正地進行生產。動物的生產隻是為了自身的需要,而人類的思維和意識使其超越個體的需要,生產和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和社會本身。動物的生產與他的生理需求息息相關,且僅限於此。“動物隻生產自己本身,而人則再生產整個自然界。”人的生產不僅可以生產出自身需要的物品,而且可以為社會生產甚至單純為社會而生產。他們通過交換,滿足自己、他人以及社會的需要。動物的產品隻是為了其自身或幼仔們的生存和生理需要,而人則可以與自己的產品相對立。與動物隻是按照它自身的尺度和需要進行本能的生產不同,人則懂得按照不同物種的不同尺度來進行生產和勞動,並且能用內在固有的尺度來衡量作用的對象,並進行創造性活動。人的生產是可以超越自身生理需要而進行的,並能通過交換來滿足社會的需要;還可以超越生理的需要進行高層次的精神和文化產品的生產,是全麵性的生產。如此說來,人類的生產理所當然地包括精神有用性的生產,即把思想意識、個人感悟、審美價值、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文化意義融入商品使用價值的生產中去。

  此外,馬克思還指出,人類這種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而生產,並對人之所以成其為人的問題進行思考,並以思考的結果為指導,對對象化了的人和屬人的創造物進行塑造。這些不應該單純地理解為隻是對物的直觀、片麵的占有和享受,不應該僅僅理解為消耗、消費。人是以一種全麵的方式,是作為一個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完整的人,對自己進行全麵的認識。社會意義屬性是指商品價值反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社會關係和文化意義。馬克思在《資本論》開篇第二頁就寫道:“一個物品的效用,使它成為一個使用價值。”人們需要的是使用價值,交換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得到它。“使用價值還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物品。”馬克思的這句話在現有經濟條件下,可以更恰當地表述為“商品的自然存在形式是其符號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二)商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

  在馬克思看來,社會生產力即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能力,包括人與物兩個實體性要素,即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勞動者,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根本的力量,在生產中起著決定性、主導性的作用;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兩個方麵,尤其是生產工具,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正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這兩個實體性要素的結合,實現了和實現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四個環節的相互關係的總和。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係通過這四個環節表現出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經濟活動就是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活動,並且這四個環節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生產關係就是人們之間經由這四個環節結成的統一整體。馬克思主義強調生產資料的所有製是生產關係的基礎,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過程中的關係,在一定意義上講,都是生產資料所有製關係的體現。社會生產力是生產的內容,生產關係是生產的社會形式;社會生產力對生產關係起著決定作用,有什麽樣的社會生產力,就有什麽樣的生產關係與之相適應;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又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同生產力相適應時,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一切社會的基本矛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始終是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緊密聯係在一起進行考察和研究的,始終是緊緊圍繞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對立統一關係來立論的。並以此為立論的根本,建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係統理論範疇體係。

  早在1857-1858年,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就專門對生產、消費、分配、交換及其相互關係進行過係統論述。他科學地界定了消費這一概念,明確地提出和解釋了消費關係、消費的社會過程屬性、消費力和社會消費力等基本範疇,以及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係。然而,馬克思對消費理論的闡述,並不像他的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交換(流通)理論那樣,有著完整的體係。除了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對消費的論述比較集中外,其他有關消費的論述比較分散。恩格斯是先於馬克思研究經濟學的,但恩格斯對於消費問題也沒有集中論述。

  出現這樣的狀況,是有其主客觀原因的。從客觀條件來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資本家追求剩餘價值的生產方式,消費隻是為了能使這種生產得以延續。把剩餘價值的生產、實現和分割等問題論述清楚了,那麽資本主義條件下消費領域中反映出來的經濟關係也就自然而然清楚了。消費在資本主義經濟運動中的附屬地位,從根本上決定了它在馬克思經濟理論中的地位。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必然側重於生產、分配和流通。從主觀上來講,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馬克思、恩格斯為了揭示出資本家追求剩餘價值、殘酷剝削的本性,針對資本主義生產、分配和流通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耗費了他們大量的精力。《資本論》出了第一卷,馬克思就去世了。恩格斯耗費了後半生的精力才把《資本論》第二、第三卷出版。

  由於馬克思主義消費理論的論述不夠係統,人們很容易忽略對馬克思主義消費理論的研究。再加上我們的政治經濟學體係受蘇聯研究的影響,長期以來主要側重於生產、分配、流通等三個部分。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和消費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麵,生產就是消費,生產既消費生產資料又消費勞動;消費就是生產,生產性消費生產出產品,生活性消費生產出勞動力。另一方麵,生產決定消費,生產為消費生產對象,決定消費方式,創造消費的動力;而消費又決定著生產,消費使生產得以完成,消費創造出新的生產需要。

  通過對生產和消費辯證關係的研究,馬克思認為,人首先要進行吃穿住等基本需要消費,然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人生產的目的就是要滿足人的消費,滿足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的需要。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裏,由於生產資料歸資本家占有,資本家生產目的是為了追求剩餘價值,消費從目的異化為資本家借以榨取剩餘價值的手段。尤其是工人的生活消費由於出賣勞動力,而異化為資本家生產勞動力的從屬地位,“工人往往被迫把自己的個人消費變成生產過程的純粹附帶的事情”。因此,在資本主義製度下,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的消費異化為服從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需要的片麵、畸形發展著的消費。

  消費結構是指生存性消費、享受性消費和發展性消費的比例結構。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的消費結構由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性質決定。奢侈消費資料“隻進入資本家階級的消費”,“工人買馬鈴薯和婦女買花邊”“是由於他們在社會上所處的地位不同”。馬克思在講到19世紀英國工人狀況時說:“愛爾蘭人隻知道一種需要,就是吃的需要,而且隻知道吃馬鈴薯,而且隻是破爛馬鈴薯,最壞的馬鈴薯。”與資本家的花天酒地相比,工人由於受剝削無法實現多種消費,隻能“片麵消費”。即使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工人的工資,盡管生產力的發展和工人的鬥爭提高了,工人的消費也還是片麵的、生產供資本家驅使的勞動力的消費。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