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九章 專記

  本欄編輯 詹躍華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上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紀略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作出特殊貢獻。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於戰爭創傷和自然、地理等原因,還存在諸多特殊困難,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與全國的差距仍在擴大。為使蘇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省委、省政府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全力謀劃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出台,標誌著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上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若幹意見》共11章45條,概括起來,有以下特點:一是政策含金量高。國家明確了九大扶持政策,特別是贛州執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贛州18個縣(市、區)和吉安、撫州特殊困難縣、鼓勵和支持中央企業到贛南發展、中央財政設立蘇區振興發展財力補助專項等政策打破常規,體現了中央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特殊關懷和特殊照顧。二是重大項目多。一批關係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項目寫入了《若幹意見》。據統計,《若幹意見》明確到具體名稱的鐵路、公路、機場項目達23個,重點能源項目12個,重點水利項目10個,特色產業項目25個,投資估算2900億元。三是操作平台實。《若幹意見》明確提出,科學規劃建設章康新區,研究設立瑞興於經濟振興試驗區,支持設立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支持瑞金、龍南等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建設贛閩、贛粵產業合作區等。這些都為爭取國家差別化政策、落實扶持資金、推動振興發展搭建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凝聚了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新一屆省委、省政府著眼大局,把握形勢,深入調研,將蘇區振興擺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2011年10月,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把加快革命老區發展特別是蘇區振興發展作為全省上下的重大任務來抓;2012年2月,《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著力構築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的區域發展格局”。為推動蘇區振興上升國家戰略,2010年5月,省政府向國家請求編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2011年1月20日,省政府向國務院上報《關於懇請編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規劃的請示》,國務院隨即批轉國家發改委研究,蘇區振興由此正式進入國家決策層麵;201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省委書記蘇榮率隊走訪國家發改委,請求國家加快編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規劃方麵取得明確支持;2011年11月17日,省政府決定成立以常務副省長淩成興為組長、省委常委蔡曉明為副組長的中央蘇區振興規劃編製工作領導小組,並在12月5日召開第一次全體成員會議,明確了規劃編製的總體思路、時間節點、工作安排和部門職責,蘇區振興前期工作大幕正式拉開。此後,常務副省長淩成興、省委常委蔡曉明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對有關工作進行安排、調度。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史文清組織贛州市有關人員做了大量的匯報爭取工作。省委書記蘇榮、省長鹿心社多次聯名致信給中央領導匯報,請求支持。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高位推動,為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上升國家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早在2010年初,省發改委牽頭作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並積極向省委、省政府建議推動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省中央蘇區振興規劃編製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省發改委積極履行規劃編製辦公室的職責,加強與國家發改委的匯報對接,聯合閩粵兩省發改委麵向全國開展中央蘇區振興十大課題研究招標,全程組織國家部委調研接待,參與《若幹意見》的起草修改等各項工作。省直有關部門也認真履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配合做好向上爭取、調研接待、政策研究等相關事項。有關設區市,特別是贛州市委、市政府及早組織安排贛南蘇區發展調查研究工作,形成了《贛南蘇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查報告》和一係列專題報告,為成功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基礎材料。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戰略,凝聚了中央和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黨中央曆來高度重視革命老區的發展,時刻掛念老區人民的生活,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幾代中央領導人都十分重視革命老區發展,關心老區以及原中央蘇區人民。2011年底以來,中央領導習近平、李克強和吳邦國、溫家寶、周永康等先後對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贛南蘇區為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深切關注贛南蘇區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特殊困難。特別是2011年12月31日,習近平在江西省呈送《贛南中央蘇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查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並要求國家發改委牽頭,製定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係統扶持政策,有力推動了《若幹意見》的製定出台。按照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國家發改委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積極協調有關國家部委,組織起草《若幹意見》文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4月10~14日,國家發改委等42個有關部門、149人組成的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不辭勞苦深入江西省贛州、吉安、撫州開展實地調研。中央、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使《若幹意見》從中央領導指示,到國務院正式出台,隻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出台速度之快為國家戰略中少有的。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上升國家戰略後,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動,作了周密部署,全力抓好貫徹落實。7月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貫徹實施意見,明確編製1+11項規劃方案、推進47項行動計劃和23項試點示範事項,並將任務分解落實到有關設區市和省直部門。7月10日,召開全省貫徹落實動員大會,全麵部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省中央蘇區振興規劃編製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落實相關工作。省直有關部門和贛州、吉安、撫州三個設區市加強與國家部委對接,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加大對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支持力度。

  通過全省上下銳意進取、紮實工作,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規劃方案編製全麵展開,政策資金扶持有效落實,重大工程項目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提速,振興發展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

  (喻學鋒 康健林 邱秋生)

  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設實現曆史性跨越紀略

  江西高速公路事業發軔於20世紀80年代末。縱觀20多年來的江西高速公路發展史,就是一部江西高速人辛勤耕耘、不斷創造的勞動史。

  一、創造令人矚目的

  “江西速度”

  1989年7月,昌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拉開了江西高速公路建設的帷幕。2004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突破1000千米。2008年,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2206千米,進入全國前10位。為了延續江西高速公路建設加速推進的迅猛勢頭,省高速集團成立後,審時度勢提出了“四大定位”戰略,其中之一就是“項目建設的大業主”。麵對當時經濟形勢複雜多變、金融政策趨於緊縮的大背景,麵對項目任務重、建設要求高的大環境,省高速集團多措並舉,廣大建設人員攻堅克難,掀起了項目建設的新高潮。2010年9月16日,建成石城至吉安、彭澤至湖口兩條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突破3000千米,提前三個多月完成“十一五”建設任務。2011年9月16日,建成德興至南昌、永修至武寧兩條高速公路,實現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城市群高速公路網絡化,標誌著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公路率先進入高速時代。10月20日,建成隘嶺至瑞金高速公路,江西新增一條通往海西經濟區的出省通道。12月28日,建成瑞金至尋烏、南昌至奉新兩條高速公路,標誌著濟廣高速江西境內路段全線貫通,江西又新增了一條通往廣東的黃金大動脈。2012年12月31日,隨著贛崇、吉蓮、德上、撫吉、龍楊(贛粵界)5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裏程突破4000千米,達到4260千米。“三縱四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麵建成,全省98個縣(市、區)通高速,在全國率先基本建成國家高速公路“7918”網。這三大成就,標誌江西高速公路建設邁入一個新時代。

  江西高速建設用兩年的時間,實現了從2000千米到3000千米的巨大突破;又用兩年的時間,實現了從3000千米到4000千米的驚人跨越。4年跨越3個千千米台階,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設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江西速度”。“十一五”期間,江西省高速公路累計完成投資712億元,平均每年140多億元。其中,2011~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完成投資490億元,平均每年達到245億元,為曆史最高水平。

  在保持高速度的同時,江西高速公路建設更注重高品位、高質量。省高速集團將生態理念、環保理念、人文理念貫穿於高速公路建設全過程,設計上追求“自然式設計”“保護性設計”“恢複性設計”,力求“多保護、少破壞、不留傷痕”,施工中始終堅持“三年不小修、七年不中修、十年不大修”的質量管理目標,建立健全質量保障體係,層層落實工程質量責任製,全麵推廣項目建設標準化施工,采用新工藝解決質量通病,有力地保障了工程質量,通車項目的交工驗收得分均達90分以上。其中,景婺黃項目被授予第十一屆“詹天佑土木工程獎”,這是中國土木工程界最高的工程榮譽獎;永武項目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十二五”全國首個“科技示範工程項目”,也被評為2012~2013年度國家優質投資項目;九江大橋項目被列入第一批全國“平安工地”示範工程。

  二、創造多項融資紀錄

  充裕的資金是江西高速公路大建設、大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省高速集團成立後,麵對繁重的高速公路建設任務,麵對巨大的項目建設資金需求,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大膽創新,充分發揮融資大平台的作用,大刀闊斧攻融資之堅,成立以來融資超700億元,有力地保障了項目建設與日常運營資金需求。一方麵,固本強基,全麵構建財務保障體係--製定了統一的財務製度,執行統一的會計政策;推進分級人才庫建設,大力引進優秀管理人才,打造專業化財審隊伍;推行全麵預算管理,成立財務結算中心,夯實管控基礎。在此基礎上,省高速集團獲得“3A”企業主體信用評級,填補了最高信用評級在省內的空白。另一方麵,主動出擊,積極調整融資戰略,創新融資渠道--實施“北上廣戰略”,跳出江西,放眼省外,直接對接京滬等國際金融中心,在2012年獲得300多億元融資中,超過75%的資金來自北京和上海,做到了“不和省內企業搶資金”;實施“總部戰略”,先後走訪20餘家金融機構總部,以獨特方式,推介、宣傳和展現集團的融資潛力和合作誠信,從而構建了與各金融機構良好的合作環境;實施“蓄池戰略”,打造強大的信息池、資金池、人才池,考慮短、中、長期資金的合理配置,穩步推進銀行“多元化融資”。省高速集團積極推進多元化、產業化經營,著力打通上下遊產業鏈,打造實力強、後勁足的永續發展大集團。近年來,集團效益連年攀升,實力不斷壯大,影響力逐步提高,為企業開拓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省高速集團融資工作取得了驕人業績,創造了多項紀錄--創新融資規模省內第一,創新融資規模與融資規模之比同行業第一,發行省內最大規模短期融資券,發行國內最大無擔保信托計劃,是全國首家獲得30%最惠利率貸款的企業,是國內首批發行定向工具的地方企業,是國內首家獲得國際物流信貸的公路企業。一項項融資創新的成功,使省高速集團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成為國內融資渠道最多、融資成本最低的交通運輸企業,為實現全省高速公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三、打造暢安舒美的“江西窗口”

  在高速公路發展進程中,江西高速人創新理念,樹立高速公路“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的新思路。自2007年以來,江西省相繼完成了昌九技改、昌樟高速公路藥湖大橋、九景高速公路改造維修工程;對全省高速公路路容路貌、區容區貌、站容站貌、所容所貌持續進行了整治,精心打造了景婺黃、昌金、溫沙、梨溫、景鷹等省界5千米精品路段;抓好日常養護和預防性養護,重點處治了昌金、泰贛、溫沙等路段的路麵病害。在2011年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大檢查中,江西省高速公路管理養護排名第六。

  收費管理一直是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重點,是服務水平的直接反映,是行業形象的第一窗口。近年來,省高速集團建立了收費窗口規範化服務體係,全麵推行快捷服務、禮儀服務和便民服務,實現了收費崗亭周邊環境衛生的標準、收費動作和文明用語等“五個統一”,全麵提升了窗口服務水平;大力開展收費崗位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紮實做好收費員星級考評工作,強化了收費隊伍的業務素質;全麵推進收費服務品牌建設,打造了鷹西女子收費站、微笑昌樟、泰和管理中心“映山紅”、宜春管理中心“雷鋒班組”、撫州管理中心“向陽花”、昌泰路“金廬陵”等一批叫得響的品牌,塑造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服務區是交通運輸行業的重要窗口,服務區形象事關江西交通運輸形象,事關全省形象。2006年以來,省交通運輸廳按照“一年爭取全省達標、二年爭取達全國先進水平、三年爭取全球典範”的總體要求和“中心服務區+普通服務區+小型服務區”規劃思路,對高速公路服務區進行新建和改擴建,打造了廬山、三清山、鄱陽服務區等一批標杆。近年來,省高速集團全麵實施服務區整治提升工程,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強化行業管理,把服務區作為星級酒店來管理、作為特色超市來經營、作為休息景點來開發,服務區經濟和社會效益全麵提升。

  在“十一五”全國幹線公路養護與管理大檢查中,交通運輸部檢查組評價:“江西高速公路的運營管理走在了全國高速公路行業的前列,為高速公路管理探索了新路、總結了經驗。”

  速度加快、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江西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了從追求數量邁向追求質量、追求品質的轉變。隨著高速公路的建成,江西與沿海發達地區的距離大大縮短,區位優勢逐步顯現,“省內4小時、省際8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而隨著高速公路的進一步加快建設,江西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將有更多的優勢。

  (陳菁)

  江西省文化體製改革紀略

  2012年2月以來,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江西省各地各部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積極穩妥、大力推進,全省文化體製改革全麵完成,實現了100天大變局的嶄新局麵。

  截至2012年7月,全省文化體製三項改革全部完成。全省80家國有文藝院團已全麵完成企業法人登記注冊和注銷事業法人。省廣電局與省廣播電視台已經分設,省廣播電視台升格為正廳級;全省11個地市、81個縣(市、區)局台分設和兩台合並任務全部完成;“全省一張網”整合曆經十年,終告完成,實現了全省有線電視網絡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標準、統一信號。繼第一批非時政類報刊編輯部23家完成改革任務之後,第二批47家也全部完成改革任務。

  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兩次批示,要求中央新聞媒體總結江西文化體製改革的做法和經驗,並跟蹤宣傳報道;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大段批示表揚,要求推廣江西文化體製改革的經驗和做法;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主要領導都作了批示,對江西省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省委書記蘇榮高度評價:“改革是主動的、認真的、細致的。我們宣傳文化係統廣大幹部是有戰鬥力的,貫徹中央的決策是堅決的,文化體製改革工作做得是好的。”

  江西省在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做法,製定了一係列廣受歡迎的好政策,消除了廣大職工對改革的擔心和疑慮;獎勵表彰了一批基層文藝院團和民營院團,鼓勵和引導更多的轉企單位和劇團在今後的發展中更好地走基層、闖市場、創效益。

  一、強化領導,上下聯動,堅持把高位推動與廣泛發動結合起來

  2012年,中宣部在山西太原召開全國文化體製改革工作會議後,江西省高規格成立領導小組、高密度召開會議、高要求建立領導責任製來推動改革工作。省委書記蘇榮、省長鹿心社對改革工作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工作、親自設計政策、親自調集資金,先後8次對文化體製改革作出批示。蘇榮還10餘次約談或電話詢問相關部門廳局領導,提出工作要求。省委宣傳部領導和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主管部門都建立了領導包幹負責製,切實抓好改革任務落實。各地參照省裏做法,把它列入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議事日程,努力做到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政策到位、動員到位、程序到位、落實到位。省文改辦也加強宣傳、培訓、調度、督查,有力推進了各項改革工作。

  在三個多月時間裏,省委召開全會專題部署全省文化體製改革和發展工作,省委常委會多次研究文化改革和發展問題,省文化體製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也召開了幾十次會議,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姚亞平,分管財政的副省長胡幼桃,分管文化的副省長朱虹多次召集財政、人保、編辦、發改委和國土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協調會。省直多個廳局堅持特事特辦、快事快辦的原則,為文化體製改革的順利快速推進提供一切方便。

  二、以人為本,善待職工,堅持把落實中央政策與提供更多優惠結合起來

  按照省委提出的“要堅持以人為本,善待職工、厚待職工。確保財政撥款不撤回,職工既得利益不減少”這個總要求,在用足國辦發[2008]114號文件有關政策同時,及時出台《中共江西省委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江西省深化國有文藝院團體製改革指導意見》《江西省深化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製改革指導意見》《省直文藝院團體製改革工作實施方案》《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製操作規程》等5個關鍵性的政策文件。特別是在省直院團轉企改製方麵,研究出台了14項具體政策,既保證了貫徹中央精神不打折扣,又在一般要求上作了提升、完善、細化,在政策允許範圍之內,可給可不給的,給;可高可低的,高。

  在製定改革政策時,凡是國辦發〔2008〕114號文件中有的政策,全部吸納采用,同時根據省情,探索、出台了一係列有利於改革的優惠政策。為了讓職工既得利益不受損,在對提前退休的職工計發退休金年限和比例上給予充分考慮,避免了這部分職工今後因不能參加調資而吃虧;對調動人員的編製、級別隨著人到新單位;對轉企職工不僅專門製訂了“保工資、保社保”的“兩保”政策,而且還給予了一次性經濟補助,包括生活、住房補貼,並在其退休後,由財政加發生活補貼,使“事企差”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由於考慮周全,政策到位,提前退休的職工和正常年限退休的職工在待遇上沒有什麽差別;職工轉企前所能享有的所有待遇,職工轉企後一樣也沒減少。這些真金白銀、真抓實幹都體現了黨委政府對群眾的真情實意,體現了對改革的主動擔當,體現了對職工利益的最大維護,因而得到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熱情支持。

  三、規範程序,真改實改,堅持把加快改革進度與確保改革質量結合起來省委書記蘇榮多次強調,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是群眾的利益,是中央的部署,要不折不扣地執行,真改、實改、改到位。改革一開始,就明確了改革的步驟、環節和標準,把握改革方向,做到“四嚴三不”:嚴格政策規定,嚴格關鍵環節,嚴格審批程序,嚴格操作規程;不搞假動作,不做夾生飯,不留後遺症。對涉及的事業身份、社保醫保等各種問題,一次性解決。始終堅持“進度服從質量”的原則,不因時間緊而絲毫放鬆對改革質量的要求。針對一些地方變相成立文藝表演事業單位的“金蟬脫殼”做法,及時下發緊急通知,派出督查組,有效地糾正了錯誤做法,保證了改革的方向和質量。在操作過程中,千方百計想周全、議透徹、做到位。在強力推進改革的過程中,省委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將改革任務分解到部門、分解到領導、分解到個人,真正將責任落到實處。同時,建立分片聯係點製度,做到全過程參與、全過程指導、全過程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省委宣傳部領導分片聯係、對口負責,頻頻深入省直宣傳文化係統各單位調研,與幹部職工麵對麵交流,並約談省直每個國有文藝院團負責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省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和各地市宣傳、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部門都進行分工,真正把改革抓到手上,落到實處。

  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把抓改革與謀發展結合起來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目的。在整個改革過程中,堅持改革政策一步到位,發展政策同步到位,從各個方麵為轉企改製企業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出台了15條扶持文藝院團的措施,包括把省直院團的場次補貼由每場4000元提高到1萬元。特別是省財政拿出1000萬元為轉企院團的演出補貼場租費;2012年安排了1000萬元對商業演出按1比1給予演出獎勵;省裏每年安排500萬元專用於省轉企院團藝術創作生產;等等,極大地激發了轉企改製企業的改革發展熱情。江西省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改革後,僅3個月演出收入達到173萬元,遠遠超過改革前1年的總收入。6月中旬,省委宣傳部用了4天舉辦全省“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研修班,大家信心百倍、鬥誌昂揚。全省80家轉企的國有院團和166家民營院團你追我趕,同台競爭,共同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在改革硬性任務已完成,文化體製改革工作進入掃尾階段後,江西省還堅持不斷回頭看,反複檢查,做到改革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留後遺症,在曆史上不留遺憾。一是加強對土地、房產、勞動合同、社保等問題的掃尾工作,確保企業和職工權益落實到位。已經轉製為企業的文化單位,對照改革要求和轉製標準,進一步把有關工作做深入,做到位,差哪個環節就補哪個環節,哪個方麵薄弱就加強哪個方麵,特別是要真正落實好省裏出台的有關政策,對轉企員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該補繳的進行補繳;對基本工資、退休後增發生活補貼、住房補貼等,沒有到位的想方設法盡快落實到位。土地、房產等處置問題,堅持合理合法,不留後遺症。總之,就是在轉企後繼續關心職工的收入,幫助他們改善、提高收入,確保職工得實惠,企業激活力,政策得民心,改革見實效。二是抓緊財稅優惠和補貼等配套政策的落實,為改革的深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改革完成後,堅持用好政策、完善政策,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激勵和保障作用,讓改製後的企業動力更足,跑得更快,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常給力。對照國家和省裏有關文件精神,真正把免征企業所得稅、房產稅以及對增值稅、營業稅、城建稅等方麵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特別是把省裏對演出場次補貼、商演補貼、場租補貼、貸款貼息、人才培養等扶持文藝院團的政策盡快兌現和落實到位。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研究製定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的措施辦法,特別是保持、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環境。三是加強企業管理製度和市場運行機製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製度。轉製為企業,這隻是改革邁出的第一步,真正走向市場,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改革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省委宣傳部著力於幫助轉企後的文化單位麵向市場、進入市場,充分發揮企業市場運作優勢,進一步激發企業的活力和動力,激發職工的積極性。按照現代企業製度的要求,培育真正合格的市場主體,不斷提高文化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生存發展能力,使改革後的新的體製機製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強化企業成本核算,努力形成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

  (張長山)

  3月30日,全省文化體製改革工作動員大會在南昌召開。圖為動員大會會場

  郭晶供稿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