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七章 特載

  本欄編輯 詹躍華

  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蘇榮

  (2012年12月29日)

  同誌們:

  剛才,心社省長代表省委、省政府總結了今年經濟工作,部署了明年經濟工作,講得很全麵,要求很明確,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我省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請大家認真貫徹落實。

  下麵,我著重就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需要重點把握的問題,再強調幾點:

  一、在困境中搶抓機遇,進一步增強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信心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總體上還是嚴峻形勢與有利條件並存,機遇大於挑戰。關鍵是如何正確看待形勢,增強在困境中搶抓機遇、贏得發展的能力,善於化挑戰為發展的機遇和優勢。

  一方麵,要清醒、客觀地認識到,明年我省經濟發展仍然麵臨諸多嚴峻挑戰。一是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國際經濟形勢依然會錯綜複雜、充滿變數,全球經濟真正走出危機仍需時日,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國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國際市場需求不振、沿海地區增長放緩,將繼續增加我省發展的壓力。二是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偏低,對企業生存發展和效益提高的負麵影響不小。三是一批中小企業資金緊張、貸款難、用工難、效益低的狀況仍將延續。四是不少企業處於產業低端,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薄弱,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難以走出困境。

  另一方麵,更要充分看到,做好全省明年經濟工作,有許多積極和有利因素。從全國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麵長期趨好,發展仍然具備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經濟回暖的動能有所增強,企穩回升態勢進一步鞏固。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再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FDI)目的地,說明廣大國際投資者繼續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進入四季度以來,我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工業企業利潤、用電量等多項指標持續穩步回升。就我省而言,發展優勢和有利條件也很多。一是隨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這兩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和連續多年高強度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積蓄的發展動能的釋放,我省經濟快速發展的慣性依然較強。二是我省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期,發展潛力與空間巨大。特別是農業、礦產、旅遊等優質資源一旦與先進技術和管理結合,進行深度開發的潛力巨大,必然會形成新的增長點。三是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將給我省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比如,太陽能發電、城鎮化發展,都會對我省一些關聯度大的企業創造巨大商機。四是國際經濟嚴寒、沿海地區發展困難,勢必加速資金、產業和技術的轉移,而我省區位優勢明顯,生態環境好,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具有明顯優勢。隻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主動做好工作,必然會吸引到更多知名企業和優勢產業進駐我省,迅速提升我省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五是我省經濟對外依存度不足20%,受外需低迷的影響較小,且這些年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體經濟基礎紮實。六是今年我省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敏銳捕捉機遇,科學應對挑戰,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水平,結構調整逐步加快,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尤其是城鄉居民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增幅連續兩年超過經濟增長速度,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總之,盡管困難多、壓力大,但我省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我們必須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清醒認識麵臨的困難和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全,把各項工作做得更紮實;又要充分看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發展信心,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突出主題主線,紮實做好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

  二、在改革開放中增強發展動力,千方百計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改革開放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麵臨嚴峻困難,更要在深化改革中形成發展紅利,在創新中挖潛力、激活力、增動力、強優勢,確保實現發展目標。

  堅定不移地把穩增長擺在首位。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落實中央這一重大方針,從我省實際出發,必須在持續健康較快發展上下功夫。之所以要強調“較快”,這是我們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選擇,符合中央對全國生產布局實施有差別的政策,符合江西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全國看,我國經濟已進入個位數增長的階段。我們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但也不能眼看著速度持續下滑而無所作為”。李克強副總理指出,“7.5%左右的速度是就全國而言的,考慮到各地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進入較高發展階段,經濟體量較大,受外需影響也大,速度難免低一些;中西部地區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增長速度有條件高一些”。我省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要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在提高質量與效益的基礎上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據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我省全麵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僅為79.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約4個百分點,其中經濟發展實現程度最低,僅為62.1%;實現2020年“兩個翻一番”目標,我省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分別要達到10.8%和9.3%以上。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把穩增長擺在首位,千方百計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這既是應對當前嚴峻形勢、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堅持多措並舉,確保實現穩增長目標。一要著力強化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力。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我省經濟外向度低,居民收入水平總體不高,短時間內要快速提升出口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現實,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投資仍將是我省經濟增長最主要、最有效的拉動力。因此,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抓項目、抓投入,用足用好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爭取更多國家投資項目。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千方百計保持投資穩定有效增長,切實發揮好投資對我省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二要著力強化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主導產業和關鍵環節,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加強協同創新,推動我省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型升級。三要著力強化資本市場的推動力。這些年,我省資本市場發展進步很大,但總體上還是發育不足、水平不高,仍滯後於經濟發展。要繼續大力引進金融機構,加大企業上市力度,加快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係,以及在防範風險、規範融資行為、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好地方融資平台作用,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切實發揮資本市場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四要著力強化各類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在積極引進央企等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大集團的同時,進一步鼓勵和壯大民營企業,積極吸引和支持民營企業家返鄉創業。同時,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更好地推動全省經濟發展。

  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近年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破除體製機製障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敢於麵對矛盾,勇於擔當,周密部署,攻堅克難,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國有非工業企業七個係統改革、文化體製改革等順利完成,改革過程非常平穩、成效十分明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黨的十八大對全麵深化改革開放作出了戰略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深化改革開放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領會中央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落實好已經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時推出改革的新舉措,大膽探索、務求實效,努力在進一步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製保障。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大開放主戰略,不斷拓展開放的領域和空間,提升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繼續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招商引資成效,做好承接產業轉移工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江西作為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西進”前沿陣地和產品“北上”橋頭堡的地位。

  三、在發展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要把發展中麵臨的困難和挑戰化為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在發展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調結構、轉方式作為新動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要始終牢固樹立“重中之重”的思想,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經營體製改革,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推進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提高主要農產品精深加工率,打造我省綠色生態優質農產品品牌,做強做大食品工業,拓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渠道。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體係,積極引導各縣(市、區)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和自身優勢,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

  以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著力構建產業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中的龍頭作用,在發展中調結構、轉方式,加快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做大做強,成為全省工業化的脊梁和火車頭,以優質增量的快速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集聚作用,在製度創新上下更大的功夫,吸引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戶江西。要加快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和新工藝,應用先進技術節能減排降耗,解決產品技術含量低、產能過剩問題,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大幅提升服務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我省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與我省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有關。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我省服務業發展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曆史性機遇,服務業領域的投資正在呈現超常規、爆發性增長。我們要充分利用當前有利時機,充分發掘我省潛力和優勢,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發展水平的戰略重點,實現超常規發展,加速提高服務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把現代服務業打造成重要的新增長極和全省經濟主要支柱產業之一,迎頭趕上周邊省份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我省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等獨特優勢,加快以休閑度假為主的綜合旅遊產業超常規發展,使之成為支撐江西綠色崛起的主導產業。大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按照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的要求,加快推進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促進市場、資本、產業、貿易的良性互動。大力促進信息、谘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以推進生態與經濟融合為重點,努力把我省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黨的十八大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更好地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和貫穿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麵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加快秀美江西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要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繼續紮實推進和諧秀美鄉村、“森林城鄉、綠色通道”等生態工程建設,更好地保護和建設好江西的青山綠水。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加強重金屬汙染治理、水汙染治理、生態脆弱區的修複。嚴把項目準入關,無論投資額有多大、效益有多好,隻要是汙染環境的項目,一律不準進入我省。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切實把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更加紮實地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用足用好用活國家賦予我省的先行先試權,努力打造一個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融合發展的示範區。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綠色發展、綠色消費、綠色生活意識,形成支持綠色發展、倡導綠色生活的良好氛圍。

  四、在加速城鎮化中統籌城鄉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城鎮化新路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擴大內需、拉動增長的最大潛力。城鄉統籌也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途徑。這些年來,我省城鎮化水平每年以高於1.5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預計今年可達47.4%,但比全國平均水平還差4.6個百分點。差距就是潛力。據估算,一個農村人口轉入城市,其收入和消費將增加3倍多。按每年城鎮化率增加1.5個百分點來計算,每年我省將有近70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必將帶來投資的大幅增長和消費的快速增加。我們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城鎮化,不斷提高城鎮化質量,使城鎮化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一要著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帶動力和支撐力。大中城市是城鎮化發展的龍頭。要緊緊抓住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支持南昌打造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深入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我省房價仍然偏低的有利時機,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推進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把加速城鎮化與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起來,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一個核心、多極支撐”的城市發展格局。二要著力加快小城鎮發展。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樞紐。我省縣城和中心鎮發展還相對滯後,這既是加速城鎮化的瓶頸,也是加速城鎮化的潛力所在。要切實用好用足農村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使之成為產業集聚、就業集聚、公共服務集聚、居住集聚的中心,使更多農村人口通過在小城鎮就業、居住變為市民。三要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實現城鄉一體化。要把加速城鎮化與推進新農村建設更好地結合起來,鎮村連動,加快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為城鎮化發展提供重要依托。

  五、在發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民生一頭連著民利和民心,一頭連著內需和發展,既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又是發展尤其是刺激消費的有效途徑。經濟形勢越是複雜嚴峻,越要切實做好民生工作。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的要求,紮紮實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不斷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要著力穩定和擴大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沒有穩定的就業,就沒有穩定的收入,更談不上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尤其要針對當前一些企業訂單不足、開工不足,直接影響用工需求的狀況,全力幫助企業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引導企業強化社會責任,不隨意裁員、減員。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做好失業員工的再就業工作。同時,加強就業服務和引導,著力幫助大學畢業生及一些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有序轉移。二要著力增加居民收入。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都明確提出了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奮鬥目標。各地各部門要在增加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方麵多動腦筋、多下功夫,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於經濟增長速度,農民人均收入高於城市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兌現讓全省人民的腰包伴隨江西崛起的進程逐步鼓起來的莊嚴承諾。三要著力強化社會保障。完善和強化社會保障,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麵,又有利於改變人們的消費預期,增強人們的消費能力,進而增加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係,重視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在努力實現應保盡保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四是認真抓好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尤其是對農村中小學、幼兒園要規範管理、改善條件、提高質量、確保安全。繼續做好幾類重大疾病的免費治療工作,繼續加大對影響群眾健康的環境汙染的整治力度。切實關心和解決困難群眾的實際困難。加快農村土坯房等危舊房屋和城鎮、工礦區棚戶區改造,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好的生活居住條件。

  六、在實幹中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明年的各項工作,關鍵在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發揮核心作用,實施有效領導。要善於統攬全局,牢牢把握大局。各級黨委要認真履行領導經濟工作的職能,加強對本地區經濟工作的領導,結合各地實際,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切實把領導經濟工作的立足點真正轉到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來。要堅持議大事、抓大事,加強對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點工作研究,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麵工作。當前,我國已進入了矛盾多發期,各種社會矛盾較多,社會穩定壓力不小,在著力抓好經濟工作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源頭治理,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勇於破解難題。明年我們麵臨的風險和困難較多。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加強學習和調研,著力提高把握市場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提高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要正視矛盾,敢於擔當,敢於負責,在破解難題、化解矛盾中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麵。要下大力氣改進工作作風。始終牢記“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的道理,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有關規定,切實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破解難題、推動工作、造福人民上來。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真正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摸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堅決防止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努力讓我們的工作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曆史的檢驗、人民的檢驗。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認真落實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嚴格遵守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於律己、勤政廉政,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堅決遏製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勢頭,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進一步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同誌們,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信心、凝聚力量,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紮實做好明年各項工作,奮力開創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新局麵!

  政府工作報告--在江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次會議上

  省長 鹿心社

  (2013年1月23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誌提出意見。

  一、2012年及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12年是本屆政府履職的最後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團結拚搏,克服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不利影響,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生態、惠民生、促和諧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省生產總值12948.5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2046億元,增長24.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71.9億元,增長30.2%。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388.9億元,增長30.1%。糧食總產量417億斤,實現“九連豐”。工業經濟持續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85.2億元,增長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6.2億元,增長15.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7%。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1080億元,增長19.1%。文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旅遊總收入1403億元,增長26.8%。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50億元。工業對經濟的主導作用增強,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科技對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增強,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1.2%。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民間資本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非公有製經濟增加值7200億元,增長11.8%。

  區域經濟活力增強。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步伐加快,南昌市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占全省的比重提高。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加快向沿江集聚。促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各項工作全麵推進,政策效應逐步顯現。贛東贛西兩翼產業加快集聚,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56個,超20億元的17個,豐城市超40億元,南昌縣超60億元。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非工口七個係統國有企業全部完成改製任務,11戶省出資監管企業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紮實推進,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全麵完成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製等五項文化體製改革任務。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8.2億美元,增長12.6%。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3189.4億元,增長23.7%。外貿出口總額251.1億美元,增長14.8%。

  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新增城市建成區麵積120平方公裏,新增城鎮人口88.6萬,城鎮化率達到47.5%,提高1.8個百分點。在9282個村點開展了以“五美四和諧”為主要內容的和諧秀美鄉村建設,農村清潔工程紮實推進,農村麵貌有了新的改觀。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贛州至崇義等7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4260公裏。在建鐵路裏程1207公裏。一批重大電力能源項目建成投運,新增統調電力裝機容量115萬千瓦,總量達到1533萬千瓦。峽江水利樞紐實現大江截流,山口岩水利樞紐下閘蓄水。

  生態建設持續加強。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麵積298.65萬畝,鄱陽湖綜合整治紮實推進,重金屬汙染防治取得成效。節能減排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單位GDP能耗預計下降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水和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民生工程任務完成。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以內。養老、醫保、低保等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全覆蓋。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建設30.38萬套,竣工30.9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5萬戶。全麵實施尿毒症患者免費血透救治,啟動了貧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費救治工作,白內障、唇齶裂以及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髒病患者免費救治進入常態化。

  社會事業全麵發展。地方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16.8%。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在17個縣市啟動了學生營養餐試點。省部共建高校達12所。新農合參合農民達3293.35萬人,參合率98.1%。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5‰以內。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5%和13.6%。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

  2012年各項任務的完成,標誌著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本屆政府五年奮鬥目標全麵實現。這五年,我們麵臨極為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經曆了國際金融危機和曆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特大洪澇和嚴重幹旱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全省人民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接力探索中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新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五年來,全省經濟總量實現大跨越,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生產總值超過萬億元,五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2.8%。財政總收入超過2000億元,五年增長2.1倍,年均增長25.2%。固定資產投資超過萬億元,五年增長2.6倍,年均增長32.1%。三次產業結構由15.6:51.3:33.1調整為11.7:53.8:34.5.爭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構築了南北呼應、競相發展的格局,全省區域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更加協調。體製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對外開放展現新活力。全麵完成了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一大批改製企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在全國率先完成集體林權製度改革。醫藥衛生體製、文化體製、財稅金融體製、政府機構、行政審批製度等改革穩步推進。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五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1%;進出口總額五年增長2.5倍,年均增長28.7%,其中出口總額五年增長3.6倍,年均增長35.8%。生態環境建設紮實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新提升。造林綠化“一大四小”、“五河一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城鎮汙水處理、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成效顯著,重金屬汙染防治紮實推進。全省森林覆蓋率由60.05%提高到63.1%,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實現市縣全覆蓋,地表水監測斷麵水質達標率由76.1%提高到80.7%,11個設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部達到國家2級標準,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鄉建設取得新成效。公路、鐵路、機場、港口、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高速公路通車裏程五年增加2054公裏,增長近1倍。鐵路營運裏程達到2735公裏。城市建成區麵積五年增加527平方公裏,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54個百分點。在6.4萬個村點開展了新農村建設,農村麵貌發生明顯變化。社會事業全麵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五年累計投入財政性資金1400億元實施民生工程,著力解決了一大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城鄉義務教育免費和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城鄉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製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製度“四個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啟動白內障等六種重大疾病免費救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222元增加到19860元,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098元增加到7828元,年均增長14%。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國防動員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對口支援四川小金縣地震災後重建任務圓滿完成;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紮實推進,五年任務可望三年基本完成。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五年來,我們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譜寫了江西發展的嶄新篇章。回顧五年的實踐,我們深化了對加快江西發展的認識:一是必須始終堅持立足省情、解放思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牢牢把握江西省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緊緊抓住發展不足這個主要矛盾,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麵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做好與江西實際結合的文章,始終把加快發展放在首位,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把富民興贛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二是必須始終堅持搶抓機遇、銳意進取,贏得發展的主動權。不為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所惑,科學研判,把握大勢,沉著應對,努力變壓力為動力,加快發展。積極搶抓產業加速轉移、發展加速轉型、生產要素加速集聚的曆史機遇,始終把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著力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千方百計提升經濟實力。三是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攻堅克難,不斷增強發展活力。把對內搞活與對外開放緊密結合起來,在破除體製機製障礙中獲得改革“紅利”,在對外開放中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積極推進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四是必須始終堅持生態立省、綠色崛起,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在加快發展中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嚴把項目準入關,持續加大生態工程建設力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大力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積極探索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模式,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五是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五年開拓奮進,五年成就輝煌,江西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曆任老領導、老同誌,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誌們、朋友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麵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經濟總量不大、城鄉居民收入偏低,加快發展、做大總量仍然是第一要務;經濟結構不優、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非常艱巨;製約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依然不少,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深化改革開放任重道遠;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政府行政效能和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作風與人民群眾期望還有差距。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是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綜觀未來發展趨勢,盡管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沒有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麵長期向好。我省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多年來高強度投入積累的能量正在加速釋放,將有力支撐經濟增長。麵對新形勢,充分認識我省發展基礎和潛力,客觀分析差距和不足,必須始終堅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我們將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抓住用好發展機遇期,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麵推進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三大國家戰略實施,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形成發展環境新優勢,切實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征途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綜合考慮,未來五年力爭實現“三個總量翻番、三個達到或接近、一個全國領先”的總體目標,即到2017年,實現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翻番,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位次前移,力爭基本公共服務、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化率等指標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全國領先。

  --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力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17年生產總值超過2.5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力爭達到9000美元。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服務業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非公有製經濟占GDP比重提高到60%以上,民間資本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左右。

  --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全麵形成。完善“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的多極發展區域格局,南昌核心增長極輻射作用更加明顯,九江、贛州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兩翼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協調。

  --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4%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麵水質達標率穩定在82%以上,人居環境繼續改善。

  --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於GDP增長,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目標,讓更多的低收入家庭成為中等收入家庭。

  實現上述目標:一是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緊緊咬定發展不放鬆,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夯實富民興贛的基礎。二是更加注重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以工業化的加速發展為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以城鎮化的加速發展為工業化提供更堅實的發展依托,大力推進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三是始終堅持擴大投資、增加消費。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在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活力,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建立促進消費持續增長的長效機製,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四是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始終把改革創新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找準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不失時機深化改革。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深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全麵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五是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複為主的方針,突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努力建設秀美江西。六是著力促進社會全麵進步。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努力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2013年的重點工作

  2013年是全麵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深入實施三大國家戰略,突出主題主線,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外貿出口總額力爭增長10%左右,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製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九個方麵的工作。

  (一)著力擴大投資和消費,推動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產業開展定向招商,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拓寬民間投資領域,降低投資準入門檻,促進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優化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基礎設施、重大產業、民生工程、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投資,嚴格控製“兩高一資”產業擴張,堅決防止盲目投資引發產能過剩。

  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安排大中型建設項目1328個,總投資1.47萬億元,當年完成投資4313億元,其中實施省重點工程項目260個,力爭年度投資1500億元以上。抓好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力爭年度投資1900億元。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社區服務業等新興消費業態,促進文化、旅遊、健身、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促進房地產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合理引導住房消費。用好國家促進節能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落實帶薪休假製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製,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加強市場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

  (二)大力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加快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龍頭昂起”。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長極,做大做強汽車、新材料、食品及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產業,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先導區、九龍湖新城、金融商務區和“六大商圈”等建設。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積極發展“飛地經濟”,引導石化、鋼鐵、船舶等重化工業在九江沿江地區集中布局,促進臨港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公共碼頭和物流園區建設,力爭沿江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以昌九工業走廊為紐帶,推動南昌核心增長極和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兩大經濟板塊融合發展,形成較大規模的產業集聚區和互動互補的城鎮群。

  大力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爭取國家盡快批複《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啟動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和央企幫扶工作。抓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紮實推進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瑞金於都興國經濟振興試驗區、“三南”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等重大振興平台建設。支持規劃建設贛州章康新區。推動贛縣、南康、上猶與贛州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推進吉泰走廊發展,打造重要增長帶。著力解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突出民生問題,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飲水安全、電網改造和道路建設。

  積極支持贛東贛西經濟板塊“兩翼齊飛”。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進一步優化沿滬昆線兩翼區域生產力布局。推動上饒、景德鎮、鷹潭、撫州積極參與長三角、閩三角的產業分工與合作,大力發展航空製造、新型電子、機電光學、銅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等產業。研究推進昌撫一體化。培育和發展新宜萍城鎮密集帶,推進新餘、宜春、萍鄉城鎮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同城化發展,加快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工業及建築陶瓷產業集聚區。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切實提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促進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研發、承接和采用新技術,開展新產品產業化、工程化應用。圍繞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和關鍵技術,大力吸收引進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快構建多元開放、集成高效的協同創新體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引進和使用好各類人才。加強科技研發平台基地建設,力爭新增國家級高新產業基地1~2個、國家級創新平台2個,新建省級高新產業基地10個。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新調整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抓緊修編產業發展規劃,著力推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發展。積極發展鋰、銅合金、高性能稀土材料等產業,重點打造鷹潭銅、贛州鎢和稀土兩大國家級產業基地。積極發展通用飛機、民用直升機及大飛機零部件,加快建設南昌航空城、景德鎮直升機產業示範基地,力爭國家將我省列入低空空域開放試點省。加快以南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產性信息服務業,大力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6%以上。

  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利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加快對有色、鋼鐵、汽車、石化、建材、陶瓷、紡織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動產業結構由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著力提高產品研發、設計、營銷、管理水平,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係,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積極推進工業園區集群集約發展。以核心企業為龍頭,以產業鏈為紐帶,完善產業協作配套,推動生產要素集聚,形成一批規劃科學、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實施重點園區擴區升級工程,提高園區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大力發展特色園區,新增省級產業基地20個。力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500億元園區4個、過100億元園區10個。

  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推進區域性大物流、大型商貿綜合體建設,培育一批商貿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金融產業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促進金融產業集聚。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展,推動城市商業銀行打造區域性特色銀行,支持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規範發展。發展政策性擔保機構,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努力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600億元,3~5家企業上市。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麵,推動保險資金入贛。大力發展印刷複製、演藝娛樂、創意文化、數字出版等文化產業。提升“江西風景獨好”品牌影響力,做大做強旅遊業,力爭旅遊接待超過2.5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700億元。積極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新增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0個、省級服務業龍頭企業20家。

  (四)加強“三農”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切實抓好農業生產。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加強耕地保護,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入開展糧食穩產增產行動,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建設,抓好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豐富“菜籃子”供應。提升贛南臍橙、南豐蜜桔產業綜合競爭力。大力發展高產油茶、毛竹、苗木花卉、速生豐產林、森林旅遊業,加快林下經濟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製機製,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提升農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能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抓好動植物疫病和病蟲害防控。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

  紮實推進和諧秀美鄉村建設。選擇5000個省建村點和3000個以上市縣自建村點,開展新農村建設。抓好村鎮規劃布局,推進村鎮聯動和村落連片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堅決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預防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建設農村和諧新社區。

  (五)著力推進城鎮化,不斷拓寬經濟發展空間

  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堅持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按照“一群兩帶三區”城鎮體係規劃要求,優化城鎮空間格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強城鎮規劃和管理,完成江西省城鎮體係規劃,編製鄱陽湖生態城鎮群、新宜萍城鎮密集帶、吉泰城鎮群規劃。加強市政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城市數字化管理平台建設,積極推廣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推進擴權強縣、省直管縣、興鄉強鎮試點改革,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完善提升縣城功能,積極支持產業基礎好、經濟實力強的縣級市和縣城發展為中等城市,形成新的區域次中心城市。力爭縣縣財政總收入過5億元,70%的縣(市、區)財政總收入過10億元。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工農關係。調整完善城、鎮、村(社區)空間布局,統籌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以中心鎮和示範鎮為重點,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開展統籌城鄉改革試點,推進農村產權製度改革創新。積極穩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切實解決好進城農民的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問題,有序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

  (六)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尊重市場規律,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抓好國務院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銜接落實。完善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製度,提高審批效率。深化投資體製改革,進一步優化民間投資環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省鹽業集團等省屬企業股權製度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完善新農合製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深化社會保障製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係。深化集體林權製度配套改革,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各項任務。深化財稅製度改革,健全政府預算體係和轉移支付製度,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爭取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階梯氣價。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深入實施大開放戰略,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堅持引資引技引智並重,加強與國際國內交流合作,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大力引進高新技術和高層次人才。深化與港澳台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對接合作,推進長江中遊城市集群建設。深化省部合作,推動央企入贛、高校入贛、科研院所入贛工程。推動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加快發展加工貿易和國際服務外包,培育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支持九江參與構建沿長江大通關模式。加快南昌航空口岸、九江水運口岸、吉安陸地口岸建設,爭取設立贛州航空口岸。鼓勵企業“走出去”,支持企業對外投資,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七)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秀美江西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完成植樹造林230萬畝以上。加大對“五河一湖”保護力度,實施鄱陽湖濕地、東江源頭生態修複與保護等工程,加強越冬候鳥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新增200個集鎮、8000個村點開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抓好城鎮、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營運及監管。推進農村地區工礦汙染、重金屬汙染和畜禽養殖業汙染防治。

  紮實推進節能減排。開展六大節能工程,實施節能技改、節能技術產業化示範等項目,力爭形成年節能200萬噸標準煤的能力。推進20個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實行循環化改造。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加快贛州稀有金屬和銅產業循環經濟基地、鷹潭銅產業循環經濟基地建設,推進萍鄉、景德鎮、新餘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推進新餘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試點。開展機動車汙染專項整治行動。

  完善生態文明製度。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係。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製度,開展森林資源和生態狀況綜合監測,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綠色消費、低碳生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使江西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造福子孫後代。

  (八)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完善教育投入長效機製,嚴格落實財政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辦好學前教育。推進2000所標準化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探索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辦學。推進200所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加強職業教育校企對接。推動高等教育走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加強文化惠民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統籌文化設施建設,抓好文化精品創作生產。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影院、數字檔案館建設。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推進景德鎮大遺址保護和陶瓷文化創意區建設。加大對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居舊址保護修繕力度。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落實基層實施基本藥物製度多渠道補償政策。加強重大疾病防控,深入開展婦幼衛生、健康教育和愛國衛生運動。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擴大計劃生育特別家庭扶助範圍,實施計劃生育特別家庭再生育輔助工程,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立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製,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完善和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製,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機製,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堅決遏製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社區和農村基層調解組織的服務管理功能,加強對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務。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加強立體化治安防控體係建設,嚴密防範和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切實加強國防教育,紮實做好雙擁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著力提高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質量。

  (九)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籌集財政性資金700億元,集中辦好利民惠民的76件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促進就業和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免費培訓省內工業園區員工28萬人,創業培訓8萬人。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及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培養6000名農民大學生。加大支持青年創業的力度,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0億元。

  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加強社會保障能力建設,做好社會保障卡發放工作。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95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00萬。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提高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孤兒、城鎮“三無”特困群眾月人均保障標準和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將兒童白血病等20種大病納入保障範圍。

  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實施“三房合一、租售並舉”製度,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2.24萬套,竣工22萬套。對7萬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及贛南等原中央蘇區26萬戶農村危舊土坯房進行改造。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實施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推進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扶貧工作,抓好340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力爭全年脫貧80萬人,完成扶貧移民搬遷5萬人。

  各位代表!

  做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製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社分開,推動政府職能進一步向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決策機製和程序,加強績效管理,狠抓督查落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嚴格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實現所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網上進行。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強化監察、審計等內部監督,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深入推進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方針,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嚴格規範權力行使,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嚴厲懲治腐敗分子,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全麵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群眾,貼近群眾,講實話、幹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努力創造經得起曆史和人民檢驗的新業績。

  各位代表,新的目標鼓舞人心,新的任務催人奮進。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奮力推進江西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為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