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章 市縣區(3)

  分宜縣

  “簡況”位於贛西中部,轄6鎮4鄉。行政區域麵積為1391.76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60.3%。年末實有耕地麵積1.67萬公頃。總人口32.64萬人,非農村人口8.1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38‰。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為149億元,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89.4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44.7億元,增長8.2%。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79.72億元,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產品有:原煤131.57萬噸、水泥158.46萬噸、發電量19.71億千瓦小時,驅動橋4845台、交流電動機89.83萬千瓦。主要農產品有:糧食14.08萬噸、苧麻3324噸、水產品產量1.42萬噸、水果5691噸。財政總收入26.02億元,增長5.3%。支出27.2億元,增長2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5元,增長14.2%。農民人均純收入9844元,增長14.1%,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54.78億元,比年初增加9.09億元。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新農村建為名副其實的生態新村。全縣1075個建設點上全部實現了人畜完全分離,達到“走平坦路,喝幹淨水,上衛生廁,用潔淨能,住整潔房,居優美村”目標。到2012年,全縣累計改路862.3千米,改水24456戶,改廁24101戶,綠化植樹68.5萬株。同時,全縣推進高速公路沿線村莊整治建設,做到“六個統一”,即新建住房統一新房型,舊房統一坡屋頂改造,房屋外牆統一粉刷,統一顏色(藍瓦、白牆、紅簷),舊房危房和亂搭亂建的統一拆除,豬牛欄統一集中建設。

  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打造“一村一品”經濟。把優質稻、苧麻夏布、生豬養殖、苗木花卉確定為四大農業主導產業,把具有傳統特色的蔬菜、西瓜、板粟、特色水產養殖等產業確定為區域特色產業。同時,根據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製定了以苗木花卉、新餘蜜橘、優質早熟梨、高產油茶、蔬菜、中藥材和休閑農業為重點的七大產業規劃,為農民人均年增收896元。全縣“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格局逐步形成,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開展造林綠化,打造生態分宜。全麵開展“森林十創”活動,重點打造分(宜)--湖(澤)、洞(村)--南(村)、湖澤外環路三條縣鄉綠色通道,建成雙林鎮、鈐山鎮兩個濕地公園,改造提升縣城東莊崗嶺森林公園。獲“全省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綜合先進縣”稱號。2012年完成造林2293.33公頃,分別占省、市計劃的126%和106%。全縣投入造林綠化資金達到4770萬元。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領導帶頭參加全民新春和義務植樹活動,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到2000多人,完成義務植樹120萬多株。推進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完成油茶低改項目533.33公頃,完成退耕還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633.33公頃,封山育林333.33公頃,完成森林撫育項目800公頃,完成造林補貼項目133.33公頃,完成農業生態示範項目166.66公頃,完成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工程350.8公頃,完成歐洲投資銀行貸款江西生物質能源林示範基地建設項目(高產油茶)144.13公頃、亞洲銀行貸款江西可持續發展項目510公頃。2012年,分宜縣被命名為“江西省園林縣城”。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2012年,分宜縣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作為推動改善民生、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一項工作來抓,已投資1.1億元建設經濟適用房696套、廉租房1094套和安置房24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36萬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序推進。2012年,又開工新建廉租住房400套、公共租賃住房120套,已完成投資942萬元,中心城區廉租住房項目於6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對廉租房小區進行規劃設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三級質量監控製度,定期進行跟蹤監督和檢查,確保廉租房建設質量達到同期普通商品住房標準。在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分配過程中,始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陽光操作,嚴把住房保障對象準入關,讓符合條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了住房保障政策帶來的溫暖。

  “打造一流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2012年,江西省唯一一家集食用菌產品研發、菌菇生產、加工、銷售和行業管理於一體的產業化基地在新餘原野食用菌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並投入規模化生產。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除悉心栽培全新品質的純天然無任何化學處理新鮮銀耳外,還與操場、鳳陽等鄉鎮農戶合作,大麵積種植長裙竹蓀、雙孢蘑菇、球蓋菇、猴頭菇、黑木耳、純白金針菇等其他高品質純天然有機無公害食用菌類。截至2012年底,一期投資1.5億元,形成年產、加工高檔食用菌3萬噸,年產值5億多元,並解決周邊3萬農戶的富餘勞力從事食用菌產業,年人均增收500多元。

  主要領導人縣委書記:姚靈目。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學武。縣長:劉瓊。縣政協主席:朱運書。

  (林禾耿 許麗軍)

  鷹潭市

  “概況”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轄貴溪市、餘江縣、月湖區、市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市信江新區,20鎮13鄉9個街道辦事處。總麵積356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建成區麵積32平方千米。全市耕地麵積9.11萬公頃,林地麵積20.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7.38%,城區綠地麵積1113.4公頃。總人口113.79萬人,其中市區21.6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2‰,城市化率51.25%。2012年生產總值4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4%,人均生產總值4.2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46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305.92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134.79億元,增長11.7%。2012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5.31億元,工業總產值285.14億元。財政總收入79.34億元,增長1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8.3億元,增長51.5%。縣級財政收入占全市財政收入的92.07%。財政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6.46%,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70.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2.46億元,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0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05億元,增長1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萬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8802.71元,增長15.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8.95億元,增長19.08%。

  “《七彩佘鄉》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7月6日,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閉幕式暨頒獎晚會在北京舉行。由鷹潭市創排的大型現代佘歌戲《七彩佘鄉》,在全國41台參演劇目中脫穎而出,獲最高獎項--劇目金獎,並囊括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舞美、最佳演員、最佳新人等戲劇類所設全部單項最高獎,實現本屆會演戲劇類最高獎項滿堂紅。這是自1980年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舉辦以來,江西省首次問鼎劇目金獎,更是第一次實現會演所設最高獎項滿堂紅。

  “舉辦首屆中國(鷹潭)中華賞石展暨黃蠟石文化博覽會”9月21日至10月7日,首屆中國(鷹潭)中華賞石展暨黃蠟石文化博覽會在鷹潭市體育中心舉辦。博覽會有全國各類觀賞石展銷、黃蠟石雕刻作品評選和賞石文化論壇等活動內容,共設展位500餘個,分室外商品展和室內精品展,展品包括全國各地奇石、化石、礦晶、寶玉石及其工藝品等,共有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福建、廣西、新疆等全國各地近400家石商到鷹參展,鷹潭市當地100餘家黃蠟石石商提供的黃蠟石精品和雕刻作品也在展會上亮相。博覽會開國內大型黃蠟石文化主題會展先河,為廣大奇石和玉石文化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切磋展示的平台,推動了區域性賞石文化產業和全國黃蠟石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鷹潭高新區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9月,國務院同意鷹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定名為鷹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政策。鷹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是江西省繼南昌、新餘、景德鎮之後的第四個國家級高新區。鷹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成為促進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平台,成為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產業製高點的前沿陣地。

  “龍虎山問鼎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4月27日,國家旅遊局在北京舉行國家5A級旅遊景區頒牌儀式,龍虎山被授予“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此次頒牌儀式上,全國僅有兩家景區獲此稱號。龍虎山是江西省此次獲批的唯一一家國家AAAAA級景區,也是江西省第四家國家AAAAA級景區。這是龍虎山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後獲得的第七塊“金字招牌”。5月6日,龍虎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揭牌儀式在龍虎山風景名勝區遊客中心廣場舉行。副省長朱虹、鷹潭市市委書記陳興超揭牌,省旅遊局局長王曉峰、鷹潭市政府市長鍾誌生致辭,省政府副秘書長蔡玉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春、市政協主席潘讚海、省旅遊局副巡視員曾宜富、市委秘書長胡高堂、市政府秘書長吳炳生出席揭牌儀式,鷹潭市政府副市長徐鵬程主持儀式。

  ““1224”貴溪校車事故”12月24日9時,貴溪市濱江鎮洪塘村合盤石童家村小組發生一起麵包車側翻墜入水塘交通事故,導致4名兒童受傷、11名兒童遇難。事故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蘇榮、省委副書記尚勇分別作出批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淩成興受省長鹿心社的委托,連夜趕赴貴溪,看望正在醫院治療的受傷兒童,慰問在事故中遇難的兒童親屬,指導事故善後處理工作。鷹潭、貴溪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迅速組織公安、消防、交警、醫護等救援人員以最快速度組織施救。

  “撲救“1226”火災”12月26日晚,濟廣高速公路餘江縣境內餘江服務區一輛車牌為豫P6F510的掛式貨車發生火災,並引燃車廂內白酒、橄欖油、洗發水等物品及包裝箱。餘江縣公安消防大隊官兵全力撲救火災,在救火過程中,貨車加裝的油箱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爆燃,導致6名消防官兵不同程度灼傷。鷹潭市公安消防支隊全勤指揮部、龍虎山大隊官兵趕到現場增援,於22時30分撲滅了大火。事故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長鹿心社、副省長洪禮和分別作批示,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省公安廳廳長舒曉琴前往醫院看望慰問傷員。

  主要領導人市委書記:陳興超。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春。市長:鍾誌生。市政協主席:潘讚海。

  (王新勤)

  月湖區

  “簡況”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信江中遊,轄1鎮5街道辦事處,總麵積107.4平方千米,耕地麵積1267公頃,有林麵積2200公頃,森林覆蓋率21.6%,總人口1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4‰。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億元,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3.5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58.7億元,增長16.5%。財政總收入7.5億元,增長率30%,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84億元,增長42%,地方財政支出5.98億元,增長21%。工業總產值2000萬以上工業30.56億元,增長3.8%。全年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4億元,招商引資簽訂合同項目21個,其中15億元以上項目2個;引進金融機構2家,總部及樓宇企業64家,新增物流企業26家,新增貨運噸位1.2萬噸,實現貨運收入約33億元,完成稅收1.18億元,增長66.8%;新辦外資項目3個,實際利用外資1100萬美元,外貿出口1.42萬美元。農業總產值2.52億元,糧食總產量1.57萬噸,主要農產品有稻穀1.57萬噸、生豬出欄3.65萬頭、瓜果2030噸、水產品產量2755噸。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700元,增長15.4%。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96.91億元,增長17.07%。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655人;新農保參保3033人,參合率達99.1%。保障城鄉低保對象4251戶7914人,累計發放低保金2753萬元。

  “推進基層黨建標準化項目建設”月湖區自2011年11月份以來,圍繞打造亮點,提升品位,改造提高的目標要求,對全區6個(鎮、街道),51個村(社區)分三批推進黨建標準化項目建設。截至2012年底,17個社區居委會完成黨建標準化項目建設,共解決社區辦公用房麵積2000多平方米,其中300平方米以上有12個,辦公用房麵積達500平方米以上有5個,徹底改善社區的辦公條件和服務環境。2012年,月湖區嚴格按照“六個統一”要求(即統一在場所附近的交通路口設置指示牌,統一懸掛標識、統一牆體色調、統一辦公區域主題牆上口號、統一辦公室標識和辦公桌椅、統一設置上牆資料和版式),實施辦公和服務場所建設標準化;根據街道和社區的工作特點及居民需求,政府部門單位審批權及服務項目納入便民服務中心統一辦理,進行“一站式”服務。實現社會服務建設標準化;設立社區網格受理小組150個,網格管理員146名,推行社區幹部AB崗工作製,社區工作人員同時承擔業務工作和網格職責,實行一崗多責。實行社區錯時工作製,合理、靈活錯時安排工作時間,將工作時間與居民作息時間進行有機銜接,極大方便居民。實行運行機構標準化;製定社區幹部生活補貼增長規劃,納入財政預算,改善幹部隊伍結構,實行“一社區一名以上”大學生社區幹部,對幹部實行輪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服務能力。推行考核評價體係標準化。2012年月湖區通過實施基層黨建標準化項目建設,基層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基層政權形象進一步提升,基層運行機製進一步理順,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順暢。

  “獲“全國陽光計生行動示範單位”稱號”2012年,月湖區被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評為“全國陽光計生行動示範單位”。該區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為了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對人口和計劃生育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切實做好新時期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現讓政策在陽光下實行,讓服務在陽光下升華,讓維權在陽光下落實的工作目標。一年來,政府加大“陽光計生行動”投入和宣傳,撥13萬餘元專款與全區6個鄉(鎮、街辦)58個行政村(居)委會,設立人口與計劃生育固定的“政務公開宣傳欄”,進行政策宣傳,投入9萬元做大型宣傳牌。同時增加計生服務設備,規範服務項目,改善服務場所,強化技術服務質量。

  加強監督,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聘請100餘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育齡夫婦為人口計生政風行風社會義務監督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開辟“陽光計生”專頁,開通12356“陽光計生服務”,設立“計生意見箱”;財政拿出5萬元作為實名舉報獎勵經費,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和群眾舉報;實行“一評”定優劣,對全區人口計生幹部的服務態度定期由社會進行評議,好與劣都作為公務員等級評比的重要依據。開展“陽光計生行動”以來,群眾走進人口計生服務站和辦事機構可以享受到優質服務,處處可以看到公開辦事事項和溫馨提示,計劃生育家庭得到實惠越來越多,享受到的優質服務越來越好,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對人口計生工作越來越滿意。“陽光計生行動”已成全區各級人口計生幹部轉變作風,提高服務能力的“助推器”。

  “獲“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稱號”2012年,月湖區被中國科協辦公廳評為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月湖區全年投入30萬元,開展科普“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學、進機關”四進活動。開展大型科普谘詢10次,舉辦大型科普文藝演出2場,專題講座20餘場,發放科普資料1300份、張貼宣傳掛圖100餘套,展放科普移動展板20次,建固定科普長廊5個,組織專家送科技下鄉10次,舉辦水場養殖產業化培訓班1期,集中授課4次,培訓人數400餘人次,舉辦短期培訓班6次,培訓農民300餘人次。在科普日期間,組織7名專家,帶上1000餘冊12種農函大科普圖書送到農民家中,科普進校園、進機關6次。通過係列活動的開展,使全社會共同形成人人關注科學,人人參與科普的濃鬱氛圍。

  主要領導人區委書記:樂文紅。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力新。區長:劉軍生。區政協主席:歐陽寶。

  (雷荷蓮 桂海文)

  餘江縣

  “簡況”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轄5鄉6鎮,總麵積932.8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麵積8平方千米。耕地麵積2.37萬公頃,林地麵積3.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35%。總人口38.5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63‰。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67億元,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22.5億元,增長9.3%;第二產業33.2億元,增長17.8%;第三產業11.3億元,增長3.5%。財政總收入12.5億元,增長17.2%,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1.7%;地方財政收入9.9億元,增長76.1%;地方財政支出19.3億元,增長20.8%;工業總產值174億元,增長27.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03億元,增長42%;外貿出口1.22億美元,增長21.7%。固定資產投資56億元,增長22.8%。主要工業產品有電光源2.38億隻、銅材21.5萬噸、眼鏡成鏡3789萬副、鋁合金6.7萬噸、鹽酸1.3萬噸、鋼材5861噸。農業總產值35.1億元,增長3.5%,糧食總產量27.7萬噸。主要農產品稻穀有26.8萬噸、花生8585噸、油菜籽4862噸、芝麻252噸、黃紅麻14噸。萬元GDP能耗1.059噸標煤,城市汙水處理率80%。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2111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8483元,增長18.9%。全縣共有42575名職工參加了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3428人,基本醫療保險人數85883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93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7萬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27.27萬人。

  “開展創建“秀美鄉村”活動”2012年,餘江縣廣泛開展以“環境美、實力強、管理新、風氣好”為目標的“秀美鄉村”創建活動。全縣共投入資金2800萬元,啟動了68個新農村建設村點、11個集鎮和149個省批農村清潔工程村點的創建工作。共清理淤泥、垃圾1.3萬噸,拆除並清理空心房、閑置房、豬牛欄等影響村容戶貌建築物4.76萬平方米,漿砌排汙排水管網3.4萬米,硬化道路276千米,改水、改廁6400餘戶,建沼氣161座。對垃圾處理設施進行維修改造,聘用保潔員,落實了長效管理措施。形成了村鎮聯動、村落連片、城鄉連接的新格局,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態良好、村容整潔、社會和諧的喜人局麵。

  “實施“三區三線”民居改造工程”餘江縣“三區三線”工程自2012年10月啟動,涉及9個鄉(鎮、場、局),40個村委會,103個自然村,共3000餘戶,跨越的路線長達90千米以上。餘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該項工程,從縣到鄉形成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層層抓落實的領導體製,先後出台《餘江縣“三區三線”民居改造提升工作方案》《餘江縣“三區三線”民居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等一係列文件,並通過廣播、電視、宣傳板報、宣傳車、參觀學習等形式廣泛宣傳動員。每周縣政府把“三區三線”民居改造提升工程工作作為重要調度內容之一。全縣抽調25個縣直單位與各地結成幫扶、督查對子,解決民居改造提升過程中的實際困難。截至年底,共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改造房屋2463棟。通過實施民居改造提升工程,不但改善了“三區三線”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而且給社會帶來更加深層次的變化,促使農民不等不靠,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和諧。

  主要領導人縣委書記:劉誠。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小明。縣長:孫鑫(任至10月)、張子建(11任)。縣政協主席:譚建新。

  (胡明娥)

  貴溪市

  “簡況”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轄1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全市國土麵積2480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麵積27.34平方千米。耕地麵積3.8萬公頃,有林麵積14.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1.94%,城區綠化率30.73%。全市總人口62.25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0.19萬人。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78.52億元,增長12.4%,比全國平均增速快4.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39億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204.34億元,增長13.0%;第三產業增加值57.79億元,增長14.1%。財政總收入完成35.59億元,增長18.2%,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2.78%。地方財政收入24.46億元,增長53.4%;地方財政支出35.16億元,增長41.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35.45億元(現行價),增長2.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93億元(現價計算),增長2.3%,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2.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960億元,增長27.6%。進出口總額35.9億美元,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農業總產值25.4億元(可比價),增長5.3%。糧食總產量36萬噸,主要農產品有稻穀34.65萬噸、蔬菜11.38萬噸、水果2.53萬噸、油料6500噸、豆類4000噸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659.95元,增長12.3%,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快1.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餘額84.42億元,增長19.6%。

  “整治貴冶周邊環境汙染”貴溪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企業長期生產排放的“三廢”對環境造成汙染,部分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特別是貴冶周邊,群眾反映強烈。為此,貴溪市在做好濱江鎮受影響最為嚴重的蘇門、龐源、其橋3個村莊搬遷工作的基礎上,啟動貴冶周邊環境治理工作。該工程涉及濱江、河潭、泗瀝3個鄉鎮,5個村委會,27個自然村,41個村小組,2110戶,8105人。市委、市政府把貴冶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為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環保工程、發展工程,決定以新農村建設為突破口,成立以市委書記楊解生為組長、市長程蘆山為常務副組長的優化駐市重點企業發展環境領導小組及以市長為總指揮的貴冶周邊新農村建設指揮部。

  製定貴冶周邊村莊新農村建設工作目標,對貴冶周邊範圍進行全麵普查,完成10個自然村新農村建設。繼2011年投資3.4億元對距離貴冶最近、環境影響最大的龐源、其橋、蘇門3個村莊整體搬遷後,2012年,又將11個村組列入新農村建設村點,組建6家勞動服務公司,牽線搭橋,幫助貴冶周邊近千名群眾在園區企業就近就業。製定稅收、貸款、市場信息等一係列優惠政策,有針對性為貴冶周邊群眾提供免費技術培訓服務,大力扶持他們自主創業。對高速掛線、江銅快速通道、冶金大道、化工大道、水泉--柏裏、貴神線海利化工至印石等貴冶周邊沿線路段進行環境整治,對貴冶周邊沿線路段可視範圍內建築物進行標準化改造,對沿線環境進行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對小選礦、小冶煉、收購點進行整治,手續不全的一律取締、拆除,恢複原貌。至2012年6月15日,貴溪冶煉廠周邊環境治理第一階段工作基本結束,全麵完成貴冶周邊3個鎮21個自然村環境治理,實現“三清六改四普及”、城市自來水安裝、入戶路硬化率“三個100%”。以貴冶、六國化工、銅拆解加工區為中心,以綠色通道為走廊,實施重金屬汙染土壤修複工程113.33公頃,建成666.67公頃花卉苗木基地。

  貴冶周邊環境整治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6月26日,省委書記蘇榮在貴冶周邊環境整治現場調研時,用“三個沒想到”對該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沒想到工作速度如此之快,沒想到群眾滿意度如此之高,沒想到鷹潭貴溪兩級付出如此之大”。

  “完成文化體製改革”從4月中旬開始,貴溪市著手進行文化體製改革。這次改革主要涉及市藝術團改製和文廣新局、廣播電視台分離兩項改革任務,涉及人員多、部門多、程序多,存在觸動職工切身利益和單位之間利益調整等複雜情況和困難,至7月初,改革全麵順利完成。原市藝術團轉企1人,買斷工齡1人,分流7人,解聘7人,撤銷市藝術團,組建貴溪市新星文化傳媒公司,按現代企業製度完成轉企改製,進行企業工商注冊登記,注銷事業單位法人,市藝術團由事業單位改為企業,職工身份置換。將市廣播電台和市有線電視台合並成市廣播電視台,升格為市直正科級事業單位,局台分離,原借用局機關的市廣播電台和市有線電視台人員,全部回市廣播電視台上班。

  “首個地下人防通道竣工”為給“貴溪一中”廣大師生及市民穿越320國道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環境,市委、市政府於2011年11月開工建設320國道地下人防通道,並把它列入貴溪市重點民生工程。該工程於2012年8月正式完工,並順利投入使用。建成後的人行地下通道走向為南北方向,長90米,寬14米,配套建設消防、照明、通風、排水等設施。工程總投資約1000萬元,總建築麵積達到1200平方米。該項工程是貴溪市首個人防地下過街通道工程,也是貴溪人防部門首次動用人防易地建設費建設平戰結合工程的一次有益嚐試。

  “城市管理步入“數字化””9月,貴溪城市管理已實現數字化,這是江西省首個采用數字城管指揮係統的縣級市。為充分利用這一係統,貴溪市城管局利用數字定位監測係統,確保每個片區都有專人監管,明確管理責任和管理對象;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細、由被動向主動、由靜態向動態、由單一向綜合、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同時,數字監督指揮中心還開通“3512319”服務熱線,受理涉及城市規劃區內違法違章建築、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市政設施等方麵的谘詢、建議和投訴。

  “法院首次成功協助最高院遠程視頻提審死刑被告人”10月,貴溪市人民法院協助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全國法院遠程視頻係統,對一起故意殺人死刑複核案件進行提審,這是貴溪法院首次協助最高院視頻連線遠程提審死刑案件被告人。此次遠程視頻提審的成功,標誌著貴溪市法院的信息化係統建設和應用邁上一個新台階。

  主要領導人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解生。市長:程蘆山。市政協主席:祝曉勤。

  (裴愛蘭)

  贛州市

  “概況”位於江西省南部,贛江上遊,轄1區2市15縣,總麵積3.94萬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區建成區麵積(章貢區和贛州開發區)89.02平方千米。耕地麵積43.75萬公頃,有林麵積274.5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6.2%,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6%,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2.02平方米。總人口92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34‰,同比下降0.18‰。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1508.43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第一產業252.41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696.78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559.24億元,增長13.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至16.7︰46.2︰37.1.財政總收入230.82億元,人均2735元,增長28.0%;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87﹪;地方財政收入141.30億元,增長28.4%;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03.78億元,增長29.5%。全部工業增加值603.48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66.97億元,增長14.8%。貨物進出口總額32.89億美元,增長12.53%。其中貨物出口28.39億美元,增長12.56%;貨物進口4.50億美元,增長12.38%。固定資產投資1110.91億元,增長35.5%。實際利用外商投資10.24億美元,增長10.32%。主要工業產品有原煤37.28萬噸、塑料製品8.66萬噸、發電量43.04億千瓦小時、水泥1229.58萬噸、10種有色金屬2.69萬噸。農林牧漁總產值405.4億元,增長4.8%。主要農產品有糧食280萬噸、蔬菜249.2萬噸、水果169.02萬噸、肉類65.08萬噸、水產品27.5萬噸。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301元,增長13.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萬元,增長16.5%。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29萬元,增長18.3%。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城鎮為40.0%,農村為45.4%。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1327.76億元,增長20.66%。

  發展臍橙、生豬、蔬菜、油茶、毛竹等工業原料林、花卉六大特色農業。臍橙種植麵積11.87萬公頃、產量125萬噸,完成果園確權登記11.47萬公頃。20家企業被納入國家“西果東送”和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項目。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建設,建成1個國家級、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7個省級科技示範園區。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新增14家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新增專業合作社401家。糧食總產量280萬噸。

  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贛縣稀土和鎢新材料、信豐電子信息、會昌氟鹽化工等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組建贛州稀土集團公司。建立鎢資源高效開發及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國家級產業研發平台,組建贛南地調大隊院士工作站,新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南康家具產業基地成為國內家具三大產地之一。稀土和鎢及其應用產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0億元;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15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0億元,利稅總額55億元,分別增長20%、20%和38%;16個工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46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0億元,分別增長15%和14%。

  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總分行製村鎮銀行--贛州銀座村鎮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開工建設總投資100億元的綜合商貿物流園區。全市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54家。全年接待遊客2212萬人次,增長25.3%,旅遊總收入181億元,增長33.4%。全市城鎮化率41%,提高1.66個百分點。推動中心城市和瑞金、龍南次中心城市,以及寧都、於都、信豐、興國等衛星城建設,培育發展贛南城市群。完成1703個省新農村建設點的建設工作。

  贛韶鐵路建設和贛龍鐵路擴能改造加快推進,昌吉贛客專、鷹瑞梅鐵路、黃金機場改擴建、贛州港水西綜合貨運碼頭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大廣高速公路龍南至楊村段、贛崇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尋(烏)全(南)高速公路、興國(寧都)至贛縣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將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北京、香港、廈門等地舉辦一係列重大招商活動,引進華潤、中海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同比分別增長10.32%、22.92%。舉辦第四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在臍橙節係列招商活動中,共簽約項目69個,簽約合同資金193.65億元。獲“中國最佳投資城市”稱號。

  全市各類民生支出227.34億元,增長34%,占財政總支出比重56.3%。完成10.5萬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任務。解決99.26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推進公共租賃房、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三房合一”並軌建設、租售並舉。全市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3.5萬套,開工率100%,基本建成4.8萬套,基本建成率120%,累計完成投資36.85億元。抓好羅霄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統籌推進1119個省級貧困村和300個市級貧困村的扶貧工作。在1419個貧困村組織實施2857個整村推進項目,完成2.6萬人搬遷移民任務,統籌建設98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建立扶貧開發資金持續增長機製,從2012年起,市本級將連續9年每年整合1億元資金專項用於扶貧開發。

  “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爭取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工作從2010年11月開始謀劃,發端於“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組織幹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基本市情,多渠道反映“兩紅”人員(在鄉退伍紅軍戰士和紅軍失散人員)和蘇區群眾特殊困難。舉辦中央蘇區革命傳統主題展覽、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係列紀念活動,有效爭取中央和社會各界聚焦、支持贛南蘇區發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研究,形成《贛南蘇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查報告》和一係列專題報告。先後迎接國家發改委前期調研組和42個部委149人組成的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深入贛州調研。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形成的文稿達180餘萬字,先後數次集中組織赴京,與53個部委反複匯報對接,參與和加快推進《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若幹意見》)的製定工作。其間,5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後13次作出重要批示。2012年6月28日,《若幹意見》正式頒發,標誌著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

  為加快推進《若幹意見》貫徹落實,贛州市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緊扣《若幹意見》指導思路和目標定位,做好“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製定42項重大規劃和方案,推進194項行動計劃、27項試點和示範事項。對《若幹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逐項分解任務,製定產業指導目錄、資金管理使用辦法等配套文件。農村飲水安全、校舍危房改造、中小學校學生宿舍建設、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試點、廢棄工礦地複墾利用試點等5個專項規劃編製完成並組織實施。加強與國家部委的對接匯報和跟進落實。國務院先後以國辦函172號文件印發落實《若幹意見》部委責任分工方案,以國函199號文件印發部際聯席會議製度;教育部、環保部、國家工商總局、科技部、商務部、農業部、文化部、國家開發銀行、國家林業局、國家廣電總局、民政部等陸續出台貫徹《若幹意見》的實施意見。加緊推進項目編報與項目建設。製定未來8年項目投資計劃,建立和完善項目庫,做好政策研究以及項目策劃、可研、包裝等工作,篩選416個(類)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重大項目,上報289個。重點抓好綜合保稅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瑞興於經濟振興試驗區、“三南”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城鄉統籌示範區、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等重大平台建設。“西果東送”農產品現代流通、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瑞金和上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低碳城市、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和廢棄工礦地複墾利用、重金屬汙染防治等6項試點工作獲國家有關部委批準。

  “構築南方重要生態屏障”2012年,贛州市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化。在全省率先開展工業領域實施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完成32個項目的評估和審查。贛州被列為第二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在由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主辦的“綠色中國2012環保成就獎”評選活動中,贛州獲“綠色生態城市保護特別貢獻獎”。瑞金、上猶列入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市)。參與國家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銅鋁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園,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14個工業園區列入省級生態園區試點。新增自然保護區3個。開展共伴生礦、尾礦和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發展稀土綜合回收利用產業。推動生態建設產業化。支持利用新能源,提高清潔能源與非化石能源比重。全市新增無公害農產品8個、綠色食品1個、江西名牌產品8個。實施生態保護工程,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麵積4.78萬公頃,占省計劃任務的163.2%。抓好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加強章江、貢江、東江源頭、中小流域、飲用水源地等治理與保護,治理水土流失。抓好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完成廢棄稀土礦山複綠1446.67公頃。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業麵源汙染治理和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專項治理廢氣、煙塵、噪聲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100%,全流域水質達標率100%,生態環境保持全國領先,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進入全國前20強。

  “贛南圍屋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1月17日,國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45項《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贛南圍屋成功入選。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顯示,贛南保存客家圍屋600多座,地處贛粵交界的龍南縣最為集中,有376座,多為方形,並於2007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立項為“擁有客家圍屋最多的縣”。此次入選《預備名單》的贛南圍屋主要包括龍南縣的關西圍屋群、燕翼圍、漁仔潭圍和烏石圍,全南縣的雅溪圍屋群,定南縣的虎形圍和明遠第圍,安遠縣的東生圍屋群等,這些圍屋具有分布集中、建築形式豐富、遺產價值較高等特點,是“贛南圍屋”中的典型代表。

  “《八子參軍》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9月24日,由贛州市選送的大型贛南采茶歌舞劇《八子參軍》獲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是繼《山歌情》《快樂標兵》之後,贛州市第三部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的贛南采茶戲。為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贛州市委、市政府斥資300萬元打造大型贛南采茶歌舞劇《八子參軍》。該劇曆經一年多的創作和排練,於2011年11月8日正式公演。至2012年底,已在全國各地公演97場,吸引觀眾近20萬人次。

  主要領導人市委書記:史文清。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炳峰。市長:冷新生。市政協主席:曾新方。

  (王之瑋)

  章貢區

  “簡況”位於江西省南部,轄5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麵積375.52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46.3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82‰。2012年,生產總值達193.44億元,增長11%。區屬固定資產投資181.73億元,增長3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83億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20.03億元,增長44.7%;地方財政收入10.91億元,增長4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萬元,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7543元,增長16.9%。投入園區(基地)建設資金5.07億元。沙河工業園獲評全省重點工業園區,水西基地列為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6家。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1個。授權發明專利技術28項,占贛州市總量65%。投入企業發展扶持資金2.22億元。出台小微企業發展優惠政策,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全區7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0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5億元、利稅18億元。在香港、廈門等地開展招商活動,在南昌舉辦振興發展投資環境推介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個,總投資23.08億元。5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進資30.05億元,增長29.7%;實際利用外資6982萬美元,增長11.1%;現匯進資6409萬美元,列贛州市第一、全省前列,增長112.4%。49個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三產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5%。成功申報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文清路商業街列為全省首批綜合型特色商業街。農商銀行成功組建,在全市率先實現經營體製轉型。“放心快餐”正式啟動。培育大型家政服務企業4家,新開業家政服務樣板店10家,城區15分鍾便民服務圈基本形成。接待遊客423.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1.16億元。五龍客家風情園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基本完成9個棚戶區(危舊房)和城中村綜合改造地塊房屋征收。新開工建設安置房4600套、46萬平方米。改造鬱孤台曆史文化街區,軍門樓、四賢坊及廣場主體工程完工,保護修繕44棟古建築和廣東會館,開展36棟仿古建築新建工程。投入“百街小巷”整治資金近3000萬元,完成106條街巷整治任務。在64個無物業管理小區推行物業管理或居民自治管理。組織大規模市容環境和衛生集中整治21次,3.5萬人次參與。

  專項資金4757萬元,完成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1614戶,建成集中建設點7個。完成23個新農村建設點整治任務。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813.33公頃,除險加固病險水庫7座;解決7462名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製基本形成。新增百畝集中連片蔬菜基地3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納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項目縣,18個貧困村列入省、市扶持範圍。水東鎮、水南鎮進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

  投入民生支出12.22億元,占財政支出60.1%。辦好81件民生實事。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600萬元,新增就業1萬餘人。發放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791萬元,增收失業保險費496萬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6萬人,征繳總額4.53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7.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全麵實行,城鎮居民和城鎮職工參保分別突破22萬人、4萬人。新農合籌資水平由每人每年230元提高至290元,參合率達97.7%。發放城鄉低保對象低保金5431萬元,發放困難群眾大病救助資金1172萬元,發放高齡老人補貼713萬元,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853萬元。免費收治城鄉重症精神病和流浪街頭精神病人近200人次。5000套公租房開工建設。

  教育督導評估位居全省前列。國家基本藥物製度試點延伸至村級。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列為全省首批依靠科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示範區。加快社區服務信息呼叫平台建設,構建“感知型社區”,形成“區、街、居”三級社區服務體係。先後獲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先進區、全省外貿出口進位趕超先進單位、全省招商引資進位趕超先進單位、全省民政信訪工作“三無”區稱號。

  “啟動“放心快餐””贛州市中心城區“放心快餐”工程是贛州市政府2012年百件民生實事之一,承辦企業為北京成龍華天早餐有限公司在贛州設立的子公司--贛州市華天放心早餐工程有限公司。“放心快餐”工程於10月開始組織實施,12月31日正式運營,首期投資150萬元,建成1000平方米的快餐中央廚房,內設倉儲、粗加工、淨加工、烹飪區、配餐區和物流配送等車間,配備了保鮮冷藏配送車、自助環保售賣車等10餘輛。日均生產能力可滿足5000人次的需求。已開設華天放心快餐加盟店、直營門店8家,日均總收入8000元,簽訂供餐協議配餐單位10餘家。

  “赴香港招商引資”6月6日,贛州市委、市政府在香港JW萬豪酒店召開2012贛州(香港)投資環境推介會。由章貢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建英,區委常委廖小波一行4人組成的招商引資代表團,參加此次會議。8日,省委、省政府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召開2012江西(香港)招商引資活動周開幕式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會議期間,劉建英代表章貢區與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向翃成功簽約中海地產項目,投資總額7.8億美元。

  主要領導人區委書記:曾少華(任至7月)、王林雲(11月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謝春明。區長:劉建英(任至11月)、賴正文(11月任)。區政協主席:曾偉林。

  (謝凱建 馬遠旗)

  贛縣

  “簡況”位於江西南部,轄10鎮9鄉,國土麵積2993.09平方千米,耕地2.15萬公頃。人口62.51萬人,農業人口52.21萬人。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04.92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17.8:56.8:25.4.財政收入12.8億元,淨增3.6億元,增長39.2%;地方財政收入7.01億元,增長25.9%。完成財政支出23.6億元,增長34.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66億元,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萬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純收入4071元,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15.6億元,增長14.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9億元,增長35.3%。

  成功爭取全國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全市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入選“江西縣域經濟十大活力縣”。成功爭創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園。贛縣經濟開發區更名為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列入國家環保部重點支持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成功獲批“重點省級工業園區”“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和“贛州生物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並被列為“第二批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甜菊糖甙產品獲2012年江西省名牌產品;“騰遠”注冊商標被認定為江西省著名商標。全年爭取各類資金15.6億元,增長34%。

  縣財政籌資1.33億元,推進首批7000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實施7個“千噸萬人”農飲工程,解決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公路100千米。建成110千伏韓坊輸變電工程;完成農網改造83個台區,惠及農戶6000戶。縣財政籌資6022萬元,開工扶貧和移民項目693個。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045套,建成1916套。

  重點推進贛州銅鋁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儲潭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平台建設,園區建成麵積達8.5平方千米。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5億元,增長18%。鎢、稀土、銅、鋁、生物食品五大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億元,占全縣工業總量6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總數達63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45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12家,其中過億元企業2家。工業實現稅收6.98億元,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占GDP的45.2%,提高7.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總量和質量穩居全市前列。

  五大新區建設步伐加快,縣城建成區麵積17.9平方千米,城鎮人口27.7萬人,城鎮化率達43%。新增綠地20.54公頃,綠地率達35.67%。儲潭鎮和五雲鎮被列為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五雲鎮被列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白鷺鄉白鷺村列入全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傳統村落;吉埠鎮梘田村被列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茅店鎮列入全省科學發展50強鄉鎮。

  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和100件民生實事。全年投入民生類資金14.26億元,增長40%,占財政總支出的60.6%,提高2.6個百分點。全麵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7.1萬名。新農合參合率達97.1%,被評為全省新農合先進縣。舉辦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暨首屆工人運動會。開通無線數字電視傳輸覆蓋網絡。發放創業貸款扶持資金8210.5萬元。新增城鎮就業561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城鄉並軌,參保人數達23.75萬人,增長23%。新增“五大保險”參保人數4.88萬人,總數達40萬人。發放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優撫、大病醫療救助和高齡長壽補貼8400萬元。完成移民搬遷1778人,8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有序推進。完成造林3493.33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麵積8620公頃,治理崩崗30處。

  “舉辦櫻花節”4月1~6日,2012年贛縣櫻花節在客家文化城開幕。海內外遊客35萬多人參加。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景霖宣布開幕。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吉龍,縣政協主席黃輝及黃聲蘭、李雷、陳貴周、黃海印、申雲、劉群楷、吳海軍等縣領導出席開幕式,市旅遊局副局長羅滬京講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雷致辭,縣政府副縣長楊柳主持開幕式。

  贛縣從2010年開始已連續2年成功舉辦櫻花節。2012年贛縣櫻花節是深入推進“發展生態化”,建設“生態贛縣”,做大做強客家生態文化旅遊事業的一項重要舉措。本次櫻花節以“相約櫻花、相約浪漫、相約贛縣”為主題,為期1周,以“花”為媒做好生態旅遊文章,並通過舉辦櫻花詩會、百對新人集體婚禮、尋櫻攝影大賽、客家美食展、民俗文化展和招商洽談會等一係列活動實現以節會友、以節會商。截至4月6日,櫻花節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5萬多人。

  “舉辦楊梅節”6月12日,2012年贛縣楊梅節開幕式在吉埠鎮千畝楊梅基地舉行。縣委書記溫慶鋒宣布2012年贛縣楊梅節開幕。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景霖致辭。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吉龍、縣政協主席黃輝、縣委副書記魏國壽參加開幕式。縣領導李雷主持開幕儀式。這是贛縣連續第三年舉辦楊梅節。隨著贛縣與市中心城區“同城化”步伐不斷加快以及生態旅遊業快速發展,楊梅節已經成為贛縣旅遊節會的一張“名片”。此次楊梅節從12日開始,持續到6月27日,其間,舉行了吃楊梅挑戰賽、楊梅園尋寶等係列活動。全縣楊梅種植麵積達到76.4公頃,年產量達1419噸,其中吉埠大溪楊梅基地種植麵積40多公頃,已經成為全市及周邊縣市居民休閑度假的重要場所。

  主要領導人縣委書記:溫慶鋒。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吉龍。縣長:張景霖。縣政協主席:黃輝。

  (朱祥福)

  信豐縣

  “簡況”位於贛州市南部,轄13鎮3鄉,總麵積2878平方千米,耕地麵積3.0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9.5%。總人口74.9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92萬人。全年生產總值達112.38億元,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89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47.95億元,增長11.3%;第三產業增加值41.54億元,增長13.4%。財政總收入10.3億元,增長27.1%;地方財政收入6.7億元,增長2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6億元,增長2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億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6550元,增長1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8萬元,增長10%。規模工業總產值31.75億元,增長14.73%。主要工業產品有原煤9.5萬噸、水泥139.2萬噸、水力發電量9910.8萬千瓦小時、人造板12.1立方米、飲料酒1.84萬千升。農業總產值35.77億元,增長5%。主要農產品有糧食26.34萬噸、烤煙2658噸、臍橙15.78萬噸、蔬菜29.12萬噸、生豬出欄76.08萬頭。

  優勢特色產業趨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被省農業廳批準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成規模種養基地162個、“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126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7家。完成125個新農村建設點和1個市級圩鎮整治點建設任務,大塘埠省級示範鎮建設成效明顯,嘉定鎮被評為全省百強鎮。

  開放型經濟強勁發展。全縣新批外資項目7個,實際進資8272萬美元,增長10%;引進內資項目44個,實際進資26.5億元,增長8%。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3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個。出口總額達2.64億美元,增長10%。縣財政投入園區建設資金達1.45億元,為曆年之最;基礎設施更為完善,形成“五縱九橫”近50千米路網;電子器件和臍橙產業基地共有26個總投資52.88億元項目簽約落地;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億元,增長18%;創稅突破3億元,增長43.2%。電子通訊、礦產品深加工、食品製藥、新型建材四大支柱產業總產值達76.2億元,增長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66%。全縣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31家,納稅超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0.7億元,增長20%。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推進光明山文化生態旅遊度假區寶月禪寺建設。物流業較快發展,貨物周轉量15.04億噸千米,增長18.6%。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網絡覆蓋所有鄉鎮和95%的行政村,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億元,增長15%。

  完成造林綠化3420公頃,被省政府評為全省通道綠化提升先進縣。治理水土流失13.6平方千米。148個項目通過省市環保審批,包鋼新利通過國家環保核查。農業麵源汙染防治、水汙染整治取得初步成效,農村清潔工程全麵推進。大塘埠鎮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另有5個鄉鎮被評為省級生態鄉鎮、11個村被評為省級生態村。

  民生投入12.95億元,增長36.7%。159個重點扶持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全麵啟動,落實扶貧項目67個、扶持資金3641萬元。完成集中安置點配套設施建設,開展101戶447名移民搬遷。新增城鎮就業4365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384人,發放小額貸款1.13億元,扶持創業962人,帶動就業4788人,城鎮就業率達97%。新農合參合率達97.12%,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5%,發放基礎養老金4309萬元,新農保工作被評為全省先進;7264戶農村危舊土坯房動工改造,春節前將喜入新居。“一卡通”發放惠農資金2.3億元。9.8萬名學生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在全市率先完成文藝院團改革,文化惠民工程、農村文化“三項”活動穩步推進,連續4年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獲市級科技進步獎1項,新增省級重點新產品2個,獲批省級信豐臍橙農業科技園,2家企業獲國家創新基金項目支持。

  縣城建成區麵積24平方千米,城鎮化率48.4%。啟動縣城第四輪總規修編和城南片區控規調整、物流園區規劃等7個專項規劃編製,推進橙鄉文化新城和城南生態新城建設。投入資金9.15億元,推進29項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投入300多萬元,高標準改造提升綠化景觀,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5.48%和40.58%;通過省級衛生城市複審。

  “再獲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稱號”2012年,信豐縣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這是該縣繼2009年之後第四次獲此榮譽。信豐縣投入巨資,完善體育健身設施,搭建全民健身平台,先後建設南山公園、電力廣場、縣政廣場等多個運動休閑廣場,並安裝健身器材。在鄉村,為村民添置羽毛球、籃球、門球等體育設施,在139個行政村安裝體育器材,同時,在部門單位、鄉鎮、機關分別建立舉重、武術、田徑、跆拳道等運動基地。縣體育局專門從上海引進動作易學、舞步優美、適合多種年齡群體的海派健身秧歌。每年舉辦縣秧歌大賽,縣健身秧歌腰鼓隊,2010年獲得上海國際藝術節銅獎。在2011年全國健身秧歌及腰鼓大賽中,獲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先後組建自行車、跆拳道、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專業體育協會(組織)。至2012年,全縣共有19個體育協會(組織)、會員人數近萬人。注重培訓農民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草根教練作用。依靠土生土長的農民教練開展易於村民觀看現學的空竹、乾坤圈、健身排舞、柔力球、腰鼓等項目。各鄉鎮舉行農民趣味運動會,自發體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落實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項目帶動產業轉型”緊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曆史機遇,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項目編製對接快速推進。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幹意見》,把優惠政策轉化為振興發展推動力,編製重大規劃、行動計劃和試點示範事項186項,編製項目583個、總投資1530.7億元;進入市重點調度項目273個;與大唐集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等央企項目對接取得重大進展。重大項目建設紮實有效。新開工建設重點項目67個,尋全高速、瑞德電子等一批項目快速推進,29個項目完工,完成投資35.8億元,增長34.9%;在建20項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9.16億元。全縣新開工項目數、投資規模均創曆史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96億元,增長25%。成功爭取中央蘇區補助、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創新試點等一批重大政策項目;爭取無償資金12.2億元,增長43.5%。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6:44:35.4調整為20:45:35.

  主要領導人縣委書記:廖長榮(任至11月)、張逸(11月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鄒長東。縣長:邱建軍。縣政協主席:張克喜。

  (羅才勝)

  大餘縣

  “簡況”位於江西省西南邊陲,居章江上遊,大庾嶺北麓。轄11個鄉鎮,總麵積1367.63平方千米。全縣總人口30.7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4‰。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16億元,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10.37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37.31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24.47億元,增長10.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7:52.5:32.8調整為14.4:51.7:33.9.實現財政總收入7.1億元,增長12%,其中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78.2%,人均財政收入2309元,增長11.5%;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增長19.4%,其中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為65.7%,人均地方財政收入1463元,增長18.9%。財政支出13.3億元,增長24.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31億元,增長17.1%。其中500萬元以上投資64.19億元,增長30.7%;工業投資48.04億元,占全社會總投資65.5%。

  扶持龍事達、隆鑫泰等企業為代表的傳統鎢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以悅安超細、眾能光電、潤澤藥業等企業為代表的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藥品等新興產業,實施工業園區擴區調區,新增開發麵積133.33餘公頃,省級鎢及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建設開局良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60.62億元,增長5.79%。在全部地方工業總產值中,鎢及有色金屬產業43.46億元,占79.7%,增長7.82%。發展新材料產業1.69億元,增長26.68%;新能源產業0.24億元,減少28.54%;旅遊產業2.46億元,減少3.49%。全縣35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81億元,利潤總額2.92億元。主要工業品產量有精礦1.33萬噸、服裝71.93萬件、水泥14.75萬噸、多味花生2101噸。全年引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8個,其中龍事達鎢精深加工、熒通工貿10萬噸氟石等7個項目投資超億元。實際引進內資16.5億元,增長13.8%;實際利用外資6679萬美元,增長10.4%,其中現匯進資1212萬美元,增長38.7%;出口總額1053萬美元,增長31.8%。

  爭取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資金8150萬元、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4819萬元,爭取到省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項目,丫山3萬噸成品油倉儲基地建設項目獲省發改委批準,鐵路專用線項目獲鐵道部支持,與中油中泰集團、國電電力集團簽訂投資協議,總投資額達8億元。全年爭取各類資金9.24億元,比上年增加2.97億元,其中項目資金6.62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100個,完成投資21億元。

  農業產業實施了黃龍核心示範園區、南安板鴨廠技改擴能等建設,引進溫氏集團40萬頭生豬產業化養殖等項目,花卉苗木、果業、鴨業、生豬、油茶、蔬菜等優勢產業穩步發展。全縣農作物播種總麵積2.61萬公頃,減少1.4%。其中水稻、紅薯等糧食作物總產量8.83萬噸,花生3515噸、油菜籽15噸、甘蔗1007噸、臍橙2.33萬噸。全年生豬出欄27.4萬頭、家禽出籠714.56萬隻。全縣有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億元以上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9家,新城順發白鴨養殖專業合作社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稱號。

  規劃黃龍新區7.6平方千米,2012年開始框架建設。重點實施83項民生工程。建設保障性住房725套,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60套、安置房132套。整治小街小巷36條,硬化道路8860米。首批2302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家庭在春節前完成新居建設並達到入住條件。投資2160.35萬元推進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投資2818.2萬元實施浮江河防洪安全工程,全麵啟動32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95個行政村、105個衛生室實現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價格實際平均下降24%。為104名尿毒症、先天性心髒病、白血病患者實施免費救治,減免費用360餘萬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7.4%。投資2603萬元實施校安工程,興建校舍麵積2.21萬平方米,全縣有3.74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教科書免費,3368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得到資助。完成農村改廁、公路改造、沼氣建設、電網改造、安全飲水等民生工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麵實施,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臨時救助、大病救助標準全麵提高。全縣支出民生經費6.81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51.2%。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184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922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