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文化藝術

  本欄編輯 朱嶽

  綜述

  文化體製改革煥發新活力。全省81家國有文藝院團,保留1家,撤銷5家,劃轉4家,其餘71家全部轉為企業。全省國有院團3378名職工,提前退休813人,調轉1393人,轉企1172人。省直5個院團參與改製的481名職工,提前退休195人,調轉60人,轉企226人。沒有出現一起越級、越係統上訪。2012年,全省72家國有院團、200家民營院團演出場次1.5萬場,服務群眾800多萬人次,演出票房總收入4.48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省直5個改製院團全年下鄉演出821場,增長300%;商業演出1147場,演出收入1178萬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272%、208%。改製後留在院團的226名正式職工和180名聘用人員,僅用8個月(剔除改製前後4個月)時間,演出1968場,人均年演出170場,比2011年人均不到50場,工作量增加3.4倍。一線演員月工資最高近萬元,比改革前翻了一番多,其他演職員月收入增長30%以上。江西藝術劇院與湖南琴島公司合作項目,共同投資3500萬元,打造天天演的節目,預計年票房收入可達3000萬元左右。投資5億元的江西藝術中心,加盟國內國際4個院線,組織演出102場,演出收入達1200萬元,提前2年實現省政府提出的運營目標。江西藝術中心還發揮龍頭作用,率領全省90家劇場組建了本省演出院線聯盟。

  藝術創作生產取得新成績。贛州的贛南采茶歌舞劇《八子參軍》、南昌的歌曲《蓮花紅、蓮花白》獲2012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八子參軍》入選“2010~2011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鷹潭佘族山歌戲《七彩佘鄉》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和戲劇類所設全部單項最高獎;萍鄉的《法中有情》《將軍回鄉》《和字歌》分獲全國第五屆曲藝大賽二等獎和“中國牡丹獎”銀獎;江西省群眾藝術館的歌曲《一湖清水》獲第四屆“江南文化節”全國歌曲征集評選金獎;江西藝術職業學院的群舞《映山紅》獲“全國文化藝術院校第十屆桃李杯舞蹈大賽”二等獎。撫州采茶戲《牡丹亭遊園驚夢》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春節特別節目”中播出;江西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和江西藝術職業學院舞蹈團第一次代表江西參加央視春晚;江西省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創作的話劇《我是海鷗》在北京南鑼鼓巷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受好評。

  文化設施建設邁上新台階。九江、宜春、吉安、南昌、萍鄉、撫州等設區市的一大批大型文化設施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一大批縣市區的文化場館正在建設或更新改造中。根據文化部第三次文化館評估定級,認定江西省市縣上等級館舍104個,比上次評估增加62個,增幅居全國第二;其中一級文化館25個,全國排名由二十八位上升至第九位;二級館40個,全國排名由十七位上升至第二位;江西省市、縣級館上等級率達90%,優良率59%,均居中部第一。全省市縣兩級文化館的設施狀況,由全國中下水平躍至全國前列。

  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新提升。農村文化“三項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全年送戲下鄉1萬餘場,自辦文化活動5000多場,服務基層群眾2000多萬人次。全省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免費開放,服務群眾3000多萬人次,增長8.2%。“相約春天”公益大展演舉辦34場演出,85萬群眾免費享受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江西省文化廳主辦的“情係農民工、放歌紅五月”專場演出,江西省博物館“一月一寶”展覽活動,江西省圖書館“讀好書”活動,江西省群藝館“秀美江西”群眾美術展,江西畫院“瓷畫鄱湖”活動,贛州群藝館開展的“歡樂贛州”,上饒群藝館開展的“群文講壇”,九江圖書館開展的“尋廬講壇”,萬安圖書館開展的“金牌讀者”,以及景德鎮、高安、永新等地開展的特色廣場舞等50多個品牌活動,都深受群眾歡迎。

  文化遺產保護呈現新亮點。2012年,國家文物局下達全省各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3.5億元,增長57%,其中重點文物保護經費接近2011年的5倍。通過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江西省擁有不可移動文物3.28萬處,在全國排名由21位上升為11位,成為文物大省。2012年,文化部新批江西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3名,增長56.5%,景德鎮佳洋陶瓷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全國41家)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數量居全國第一;贛南客家圍屋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贛南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項目得到文化部批準;景德鎮禦窯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區項目及文化部支持景德鎮陶瓷文化建設八條政策已得到文化部批複;萬年仙人洞最古老陶片被美國《考古雜誌》評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新跨越。2012年全省文化係統管理的文化產業核心層主營業務收入達185億元,增幅達33.5%。全省文化係統投資規模千萬元以上、已建成或已開工建設的文化產業項目99個,新增15個,超億元的33個,新增5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達6家,新增2家。全省各類民營文化企業4334家,吸納就業人員18.6萬人,總資產311.7億元,創造主營業務收入146億元。全省文化產業外圍層主營業務收入達160億元以上。

  文化市場出現新變化。2012年,全省演出場次1.5萬場,固定場所演出票房總收入達4.48億元,增長30%。其中:涉外演出58場,700多名境外、國外演藝人員到贛演出;大型演唱會19場,票房1.9億元;中心城區演出包括江西藝術中心、宜春大劇院、湯顯祖大劇院、吉安大劇院等票房收入5000萬元;駐場演出包括南昌新中源、星光大道、萍鄉新世界大歌城、新餘天工大劇院等票房收入3015萬元;旅遊、景區演出包括實景《井岡山》、情景《井岡山》《印象上饒》《春江花月夜》《神奇贛鄱》票房收入1億元。演出經紀機構不斷增加。截至年底,全省注冊的演出經紀機構93家,數量眾多的演出經紀機構成為全省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外文化交流取得新突破。2012年,全省對外及對港澳台文化交流實施完成項目90個,是2011年的1.3倍;文化交流出入境1099人次,比上年增長15%。其中,派出23項,增長77%;引進67項,是2011年的1.6倍。全省文化單位與境外文化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4對,實現零的突破。

  (鄭誌山 胡小慶)

  文學

  “概況”2012年,全省文學界圍繞“出作品、出人才”的目標,進一步發揮聯絡、協調、服務職能,推動文學繁榮。省作協策劃“走向田野”文化散文叢書創作。叢書多方麵散文化地闡述江西具有代表意義的文化生成與價值,獲得江西省財政廳“文藝創作與繁榮工程”的批準立項。為組織此套叢書的創作出版,省作協多次舉辦創作座談會、文學采風活動。旨在弘揚中央蘇區精神的《蘇區記憶》叢書也在組織創作之中。完成《迎接黨的十八大人民日報江西特刊》中的《放歌》版塊組稿工作。組織全省作家辛勤創作,寫出一係列表達江西人民喜迎黨的十八大召開的散文、隨筆和詩歌作品。十八大前夕,組織《贛南的果實》等一係列唱響主旋律、歌頌新江西的散文作品發表在《光明日報》等報刊。省作協與江西人民廣播電台合作打造“跟著文字去旅行”江西旅遊散文節目。與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再次簽訂協議,開展第二期合作,重新激活江西省作家協會創作基地的運行,進行創作基地掛牌。

  文學創作成果豐碩。長篇小說劉華《紅罪》、範曉波《出走》、祝春亭合著的嶺南三部曲第三部《大江紅船》、溫燕霞《半天雲》、阿袁《魚腸劍》、張學龍《龍骨》、褚兢《貪官懺悔錄》、程維《雙皇》等相繼出版。阿袁中短篇小說集《鄭袖的梨園》、陳世旭的《一看就是新警察(2)》、樊健軍《1994年的寒露風》《走燈》《酒幹倘賣無》、陳然《一根刺》、陳蔚文《驚蟄》、阿袁《守身如玉》《米紅》等,是中短篇小說中有代表性的文本。陳世旭出版《陳世旭散文選集》和《誰決定你的世界》兩本散文集,並在《文藝報》等地開設散文專欄。劉上洋散文《江西老表》在2011中國散文排行榜榜上有名。王曉莉、陳蔚文、範曉波、李曉君、劉偉林、澆潔、夏磊等在《北京文學》《天涯》《散文》等報刊發表了有分量的散文作品。溫燕霞、藍燕飛、陳青峰、周惟、華光耀、肖麥青、楊融等作家出版散文集《客家我家》《暗處的生命》《虛構的出走》《行走贛西:寫意萍鄉》《贛水童謠》等。夏磊散文《月碎沱江》獲首屆中國徐霞客遊記文學獎。程維、三子、林莉、鄧詩鴻、龍泉、楊景榮、吳素貞、王彥山等詩人的詩作在《詩刊》《作品》《詩選刊》《星星》《山花》《鍾山》《北京文學》等報刊發表,有的還有詩集出版。江西《21世紀江西詩歌精選》出版,選入116位江西詩人的作品。報告文學和紀實文學創作方麵,蔣澤先的《秋傑老師》、溫燕霞的《大山作證》、羅旋的《蔣經國早年之謎》相繼出版。

  “舉辦第十屆江西穀雨詩歌節暨2012年江西穀雨詩會”4月,第十屆江西穀雨詩歌節暨2012年江西穀雨詩會在資溪舉行。全省60多位詩人和作家參加活動。詩會舉行以“詩歌與青春一起飛”為主題的大型詩歌朗誦會。舉辦“麵向21世紀”江西詩歌論壇,木朵、龔奎林、範劍鳴、林莉、龍安、楊景榮、王彥山等7位青年評論家和詩人作演講。詩刊社常務副主編商震先生和江西籍京城詩歌評論家譚五昌博士分別作題為“詩歌與生活”“詩歌的當下困境與現實突圍”的學術講座。與會詩人還在大覺山風景區開展詩歌采風活動。

  南昌、景德鎮、吉安、上饒、宜春、鷹潭、贛州等地,在穀雨期間先後舉辦了穀雨詩會。全省有3000餘人參加各地主辦的穀雨詩會活動。3月31日,作為穀雨詩歌節主題活動之一,一批江西詩人開展清明祭掃戲劇家湯顯祖墓園活動。並在各地市同時舉辦江西詩人祭掃陶淵明、謝靈運、胡銓、文天祥、黃庭堅、辛棄疾、楊萬裏等曆史文化名人墓園活動。墓園不在江西的曆史文化名人,各地詩人也以參觀紀念館、走訪名人故裏的方式開展對曆史文化名人的紀念活動。

  “開展“重返紅色歲月”采風活動”5月,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江西省作家協會承辦的“重返紅色歲月”采風團20餘人走進中央蘇區贛南,開展為期5天的采風活動。葉辛、關仁山、王鬆、武歆等20餘位作家深入贛州市章貢區、興國縣、於都縣、瑞金市、上猶縣等地采訪采風,參觀訪問,感受贛州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文化。

  (石蘭芳)

  藝術

  “概況”2012年,在中宣部組織的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活動中,江西省文化廳選送的歌曲《蓮花紅、蓮花白》、戲劇《八子參軍》獲獎,實現江西歌曲項目獲獎六連冠。鷹潭的佘族山歌戲《七彩佘鄉》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和戲劇類所設全部單項最高獎。舞蹈《青花疊翠》獲全國舞蹈大賽銀獎。江西省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創作的話劇《我是海鷗》在北京南鑼鼓巷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受好評。省歌舞劇院和省藝術職業學院舞蹈團挑選57位演員第一次代表江西參加央視春晚,實現了江西人民30年的春晚夢想。

  “開展文藝創作繁榮工程項目評選工作”2012年,江西省文藝創作繁榮工程收到各類項目60餘個,經專家評審,確定江西省歌舞劇院柯驥音樂創作作品集《綠色交響》、江西木偶劇團大型卡通人偶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江西省話劇團小話劇係列劇《錯愛》、江西畫院江西美術家瓷上繪畫作品創作《瓷畫鄱湖》、江西省合唱協會合唱作品集《贛風鄱韻》、江西潯欣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大型音舞詩畫劇《春江花月夜》、萍鄉市采茶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萍鄉采茶戲《我的父老鄉親》、新餘市演藝策劃有限公司贛腔歌劇《月缺江湖》、鷹潭市藝術團大型現代佘歌劇《七彩佘鄉》、崇義縣文化館情景實景秀《茶寮竹歌》等12個項目為扶持項目。

  “開展“相約春天”公益大展演活動”2月10日,由省文化廳主辦的2012年“相約春天”公益大展演在南昌拉開帷幕。活動持續1個月,推出18個劇目,34場演出,吸引觀眾85萬人。其中代表江西最高藝術水準之一的大型風情歌舞《贛風》在江西藝術劇院連演15場,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流行的小劇場話劇也新鮮亮相。此外,大展演還邀請了代表國家級水平的上海芭蕾舞團到南昌演出“鎮團之寶”《白毛女》。

  (匡凱)

  社會文化

  “概況”2012年,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推進農村文化“三項活動”,進一步活躍農村文化建設。全省各地文化部門利用傳統節日,開展農村文藝演出、電影放映、農民自辦文化活動,其中送戲下鄉1萬場、自辦活動5000多場,服務全省農民2000多萬人次。

  實施“兩館一站”免費開放。加強免費開放管理,製訂《江西省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績效考核要求(試行)》《江西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省圖書館和省群眾藝術館維修設施,提高服務質量,開展技術培訓,購置大量新書(含電子書),開展“讀好書活動”和“秀美江西”係列群眾性美術展覽等服務品牌建設。全省初步形成贛州市群眾藝術館“歡樂贛州”、萬安縣圖書館“金牌讀者”等一批市縣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免費開放工作中,各級公共圖書館開辟文化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和數字圖書館等新的公共文化服務業態。全省新增公益性電子閱覽室601個,湧現出靖安縣圖書館“青少年活動月”等服務品牌。

  實施“兩館”維修改造工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設施建設保持中部先進水平。繼續推進縣級未達標圖書館、文化館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2012年,完成宜豐縣圖書館、蓮花縣圖書館、贛州市章貢區文化館等26個縣級文化設施維修改造,改造麵積6萬多平方米。年底新安排33個縣級館維修改造開工,涉及維修改造麵積5萬多平方米。以地方投入為主的南昌市群眾藝術館、都昌縣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市縣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投入超10億元,年底基本完工。編製省圖書館、省群眾藝術館新館建設計劃。

  “推進全省公共數字文化建設”2012年,啟動第一批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配置,製定第二批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配置方案。全省新增公益性電子閱覽室601個,中央財政下撥資金589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331萬元。其中,支持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332個,每個站2萬元,計664萬元;支持全省城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46個,每個1萬元;支持社區文化活動室223個,每個7500元。江西省圖書館和南昌市、贛州市、九江市、萍鄉市、景德鎮市、撫州市、吉安市等8家圖書館啟動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完成十二五期間省市兩級資源建設20%的任務。為加快數字資源自主建設,省圖書館啟動《紅色印記》《贛南客家民居建築》2個多媒體資源庫建設。為配合國家圖書館征集數字資源工作,省圖書館提交一批元數據及對象數據樣本。12月,文化部批準靖安縣級支中心等7個共享工程示範點,武寧縣甫田鄉基層服務站管理員李炳南獲“文化共享之星”稱號。

  “一批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初步形成”2012年,江西省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區(贛州)和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示範項目(南昌市社區文化在線、宜春市一鄉一色一村一品),探索和總結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模式、途徑、方式和措施。文化部副部長楊誌今一行到江西檢查工作,對江西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給予積極評價,肯定贛州市、南昌市、宜春市的示範區(項目)建設中期成果。由省文化廳主辦,省群眾藝術館承辦喜迎十八大“秀美江西”係列群眾性美術展覽、“情係農民工”係列演出活動、“全省民間藝術之鄉成果匯展”等一係列服務品牌活動。全省初步形成贛州市群眾藝術館“歡樂贛州”、新餘市少兒舞蹈培訓、撫州市文化誌願服務、安福縣特色鄉鎮文化活動、吉州區文化館社區文藝、安源區廣場文藝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戴玉)

  非物質文化遺產

  “概況”2012年,全省非遺保護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全麵啟動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利用工作,成果喜人。實施非遺項目保護工程。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原則,開展搶救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和生產性保護等多種方式,申報並公布江西新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實施以全省4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重點、覆蓋省市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搶救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工作。發揮影響廣泛的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優勢,擴大就業,提高傳承人收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全省建有國有或民營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示館79個、傳習所110個,比2011年增長22%,改善當地企業和傳承人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條件,地方傳承保護積極性有較大提高,傳承人的社會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文化部肯定江西省的生產性保護成果和特色品牌,景德鎮佳洋陶瓷有限公司等3家江西企業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江西成為全國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2012年以景德鎮傳統手工製瓷工藝,江西各類木雕、石雕為代表的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總量約為30億元,其中景德鎮傳統手工製瓷產值約為24多億元。

  實施非遺傳播工程。全省通過傳統節日和“文化遺產日”,開展形式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演出、講座、論壇以及谘詢服務等活動,組織參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示範性展示宣傳活動。參加年初文化部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展示景德鎮陶瓷等江西文化的特色風采,20萬觀眾觀看江西展區。春節前省文化廳在南昌天虹商場舉辦第二屆全省迎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商場公益展示活動,近萬名顧客觀看。開展第七個“文化遺產日”暨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係列活動,活動包括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展、“江西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掛牌等,各市縣組織豐富多彩的展覽、展演及展示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

  “實施非遺數字化保護工程”2012年,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和保護成果數字化保護宣傳。江西省非遺普查成果數字化建設按市為單位,已完成30萬字、3000幅圖片的全部編寫和贛州市等4個市的資料數字化,為2013年開通網上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奠定基礎。對湘東儺麵具、萬載得勝鼓等13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進行抽查、整改,加強全省對保護規劃、保護單位、項目保護方案和預算、經費使用和支持傳承人等工作的管理。文化部抽查了景德鎮和婺源縣的非遺保護工作,給予肯定。

  (戴玉)

  地方誌工作

  “概況”第二輪修誌工作全麵開展。年初,省政府召開第二輪《江西省誌》編纂工作動員部署大會,啟動第二輪《江西省誌》編纂工作。截至年底,全省第二輪市縣誌書已出版發行82部,居全國前列。上饒市在《上饒地區誌》初審會後對誌稿進行修改;新餘市完成《新餘市誌》初稿,並召開初審會;《撫州市誌》自延長下限之後,年內已完成27卷總纂任務,占全書93%;贛州市加快《贛州市誌》編修進度,年內完成80%的分纂稿;九江市基本完成《九江市誌》資料收集,已進入分口編纂階段;景德鎮市成立工作督導組,並召開續誌編修主編主筆培訓班,舉辦續誌試寫稿研討會。吉州區啟動《吉州區誌》編纂工作;鉛山縣啟動《鉛山縣誌(1986~2011)》編纂工作。

  年鑒編輯工作進展順利。理順年鑒管理工作,改進編審辦法,合理利用人才資源,調動工作積極性,按照《地方誌工作條例》《江西省實施〈地方誌工作條例〉辦法》完善各級綜合年鑒編輯任務。《江西年鑒(2012)》在以往基礎上,調整欄目設置,增加彩頁版麵,突出江西地方特色。全省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把編輯綜合年鑒納入日常工作中,江西省年鑒工作不斷走向常態化。全省共有88個市縣開展綜合年鑒編輯工作,出版發行82部綜合年鑒。在市級年鑒編輯工作中,《南昌年鑒(2012)》編纂出版已完成;《景德鎮年鑒(2012)》於10月出版發行,發行量創曆年新高;《萍鄉年鑒(2012)》《新餘年鑒(2012)》《上饒年鑒(2012)》《贛州年鑒(2012)》《撫州年鑒(2012)》已付印;《鷹潭年鑒(2012)》進入編校階段。年內,瑞昌、星子、廬山、昌江、臨川、東鄉等地啟動年鑒創刊工作。

  依法修誌取得新成效。全省各級地方誌工作機構貫徹《條例》和《辦法》,依法開展地方誌工作。加大指導督查力度。鷹潭市下發《鷹潭市縣(市、區)史誌工作目標考評細則》,並對《貴溪市誌》《餘江年鑒》編纂進行指導;吉安市印發《督查與通報》,對全市地方誌工作情況進行督查;信豐縣下發《關於規範地方誌編纂業務工作的通知》,以規範鄉(鎮)誌和部門誌的編纂工作。對誌書進行審查驗收。新餘市對《新餘市誌》進行初審,泰和縣出版《泰和縣誌(1989~2008)》,袁州區對《袁州區誌》進行初審,宜春市對《樟樹市誌》進行複審,上饒市對《橫峰縣誌(1986~2005)》進行複審,撫州市對《資溪縣誌(1986~2005)》進行複審。編纂出版一批專誌,開展舊誌整理工作。出版《章貢區人大30年》《大餘縣農業誌》《上猶縣工商行政管理誌》《田南鎮誌》《同田鄉誌》《高安民政誌》《仙下鄉誌》《崇仁人物》等專誌。南昌市對《中國農工民主黨南昌市委員會誌》《南昌稅誌》《南昌市交通誌》等專誌進行指導,並提出編纂意見和建議;九江市年內督促指導部門鄉鎮誌60餘部;新餘市指導編纂《水北鎮誌》;贛州市指導編纂《贛州市財政誌》《贛州市審計誌》等專誌;信豐縣首次開展鄉鎮誌《安西鎮誌》編纂工作。在舊誌整理方麵,吉安市點校《吉安府誌》;永新縣啟動明萬曆六年(1578)成書刊行的《永新縣誌》點校工作;瑞金市重印民國版《瑞金縣誌》;石城縣重印清順治《贛石城縣誌》;寧都縣重印明萬曆十五年《寧都縣誌》。

  地方誌資源開發利用呈現新局麵。省地方誌辦按省政府領導要求編寫的《璀璨的江西曆史文化》一文被送呈全省副省級以上領導參閱,9月編輯出版第1期《資政專報》,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和借鑒;南昌市編纂出版《當代南昌日史(1958~1965)》,全麵啟動《當代南昌日史(1966~1975)》編纂工作;九江市完成《走進八裏湖時代》《人文九江》的編輯工作,及時記錄九江八裏湖新區建設曆程,參與九江城市展示館“古城九江”布展及講解詞的修改和《政區大典》編纂工作;景德鎮市啟動《景德鎮大事記》編纂工作;鷹潭市對濱江公園文化長廊浮雕內容的設計和北極閣的重建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為城市展覽館布展提供資料;贛州市向社會印發《贛南地情方誌宣傳手冊》等地情讀物;宜春市為中央電視台《尋寶--走進宜春》提供信息資料,並參與節目錄製,為宜春市申報國家、省曆史文化名城和創建全國森林城市活動提供資料;吉安市編輯《吉安方誌文化叢書》,已推出叢書第一部《吉安曆代詞全編》;資溪縣征集和整理傳說故事資料,出版《資溪景區傳說故事》。

  方誌館建設取得新進展。省方誌館為豐富館藏,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江西地情類圖書資料書籍和曆史書籍,根據館藏特點進行篩選購置。省方誌館藏書量位居全國地方誌係統已建成方誌館首位,全年接待讀者和參觀訪問者達2000人次;上饒市方誌館自2011年底開館以來,不斷強化內部管理,提升服務水平,接待社會各界人士參觀、查閱地情資料;景德鎮市方誌館進行前期設計裝修工程;宜春市在新建的檔案館內劃出150平米用於建設方誌館,並撥付專項布展經費;吉安市下發《關於征集省市方誌館收藏資料的函》,向全市各單位和各部門發函征集編輯出版的書籍和綜合性資料,為推動市方誌館建設奠定基礎;德安縣方誌館建成,這是江西省第一家縣級方誌館。

  信息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省方誌館擴充電子閱覽室的數據資料,製作省市縣三級誌書及各類專誌1600冊,購買中國地方誌數據庫電子圖書7萬餘冊。年內,景德鎮、上饒和鉛山、信豐等地開通地方誌網站。宜春市依托政府網,將《宜春年鑒》、宜春的人文與曆史等部分地情資料共享;撫州市將曆代撫州人編寫的書籍或外地人士撰寫介紹撫州的文章收錄到網站;鄱陽縣在縣政府門戶網上專門設置誌書網頁,建立網上查閱平台;吉水縣通過史誌檔案網,為社會各界了解吉水提供全新宣傳平台。

  “啟動第二輪《江西省誌》編纂工作”1月10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印發第二輪江西省誌編纂工作方案的通知》,並於3月9日召開第二輪《江西省誌》編纂工作動員部署大會,標誌江西省第二輪省誌編纂工作全麵啟動。會議對啟動第二輪省誌編纂工作有關問題進行說明,並部署工作。副省長朱虹在會上講話,對第二輪省誌編纂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會後,省地方誌辦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工作進程。截至年底,已有108個單位成立編纂機構,配備人員,著手開展編纂工作;部分單位已列出編纂大綱,並經省地方誌辦審查完善;部分單位開始進入資料收集工作階段。

  “舉辦《江西年鑒》撰稿人培訓班”5月8~10日,省地方誌辦在南昌舉辦《江西年鑒》撰稿人培訓班,《江西年鑒》各撰稿單位共130餘人參加培訓。會議邀請中國出版協會年鑒研究會會長許家康、常務副會長王守亞為學員進行專題講座。在培訓中,專家從年鑒條目的選擇和編寫、如何杜絕無價值信息、地方綜合年鑒條目的編寫、撰寫省級綜合年鑒市縣(區)欄目等專題作了闡述。會議還對41個撰稿先進單位和51名撰稿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舉辦第二輪《江西省誌》編纂業務培訓班”6月和9月,省地方誌辦在南昌分別舉辦兩期省誌編纂業務培訓班,110餘家單位、260餘人參加培訓。培訓期間,專家分別作了題為《方誌基礎知識與誌稿編纂》《續誌的篇目設計和資料收集》和《第二輪〈江西省誌〉編纂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的授課,內容涉及地方誌的基礎知識、省誌誌稿的編寫、誌稿的總纂、資料長編的編寫、續誌篇目設計的基本思路和原則、資料收集工作的方法等有關修誌的基本理論與實際操作,並對承編、參編單位提出的在編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首次組團赴台進行地方誌學術文化交流”11月,省地方誌辦組織了“江西省地方誌係統考察團”首次赴台灣學習考察。考察團深入了解了台灣地方文獻的編修、收集、整理及收藏利用情況,並與台灣的修誌專業人員和學者就兩岸編修地方誌的學術問題進行學術交流。考察團對學術交流活動認真總結,形成考察報告,得到副省長朱虹的肯定。

  (楊沂柳)

  檔案工作

  “概況”服務經濟建設成績斐然。各地認真做好全省重點建設項目檔案工作,及時下發落實《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全省重點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實施意見,成立領導小組,加強業務指導和跟蹤問效服務,並舉辦一係列重點建設項目檔案業務培訓班。省檔案局印發《關於重點建設項目檔案工作指導意見》,全省有3個重點建設項目被評為首批“全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示範工程”。企業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深入推進,江中集團、贛州供電公司等一批企業實現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省檔案館收集整理了省委、省政府在推進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和非工業七個係統國有企業改革中形成的檔案資料,並編輯《江西省國有企業改革檔案資料匯編》8冊近4000頁,為企業改製後的健康發展服務。萍鄉市檔案館收集100個中小企業的精英檔案,編輯出版《萍鄉中小企業創業精英》畫冊,激發企業服務城市轉型的熱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穩步推進,南城縣建立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長效機製,南昌縣、渝水區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區)創建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全省100%縣級社保、醫保經辦機構業務檔案實現規範管理。新餘市建立食品安全、留守家庭、走失人員、殘疾人、低保家庭、居民健康等專題民生檔案20多種,建立民生檔案目錄數據70餘萬條。各級檔案部門發掘利用檔案資源,全年編纂出版檔案史料27種1438萬字,舉辦展覽46個,接待參觀者13萬餘人次。省檔案館編纂出版《江西風景獨好旅遊文化叢書紅色搖籃卷》。撫州市舉辦《撫州記憶--走進撫州曆史文化名村、名鎮》展覽並把檔案知識講座納入市委黨校主體班課程,把檔案館作為中小學生開展檔案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開展館校聯誼日活動。南昌、撫州、萍鄉、新餘等地在新聞媒體開設檔案專欄,公開和解讀部分檔案背後的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省檔案館舉辦建館50周年圖片展。鷹潭市編纂並出版《中共鷹潭市曆次代表大會實錄》。吉安、上饒、九江等檔案部門舉辦科學發展成就展。江西各級檔案部門做好申報中央蘇區縣有關檔案史料查閱工作,為有關縣列入中央蘇區作出積極貢獻。各級綜合檔案館加強查閱場所設施建設,加大檔案開放鑒定力度,修改完善檔案和政府公開信息等查閱利用製度。全年各級綜合檔案館新增開放檔案資料16萬卷(冊),收集已公開現行文件3萬餘件。各地開展電話查詢、網絡查詢等方便快捷的檔案查閱方式,部分地方開展節假日預約查檔服務。

  檔案法製建設和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組織近萬名檔案工作者參加全國飛狐靈通杯檔案法製知識有獎競賽活動,開展紀念省檔案館成立50周年及《檔案法》頒布25周年檔案知識競賽和征文活動。以紀念《檔案法》頒布25周年和全省第三屆社科普及宣傳周活動為契機,舉辦“檔案進社區,服務惠民生”為主題的檔案法製宣傳及社科普及活動。省檔案局聯合省人大教科文衛委、省檢察院對13個市縣檢察院的檔案工作進行執法檢查並提出書麵整改意見;對2011年檔案執法調研的8家省政府駐外辦事處的檔案工作進行跟蹤問效。南昌、九江、景德鎮、鷹潭、吉安等檔案部門對學校、企業、鄉鎮開展檔案執法調研、督查,並進行跟蹤問效。省檔案局清理相關文件中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出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7項,其中保留2項,取消5項。贛州市檔案局重新審查了精簡保留的3項檔案行政審批事項和4項檔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並列入市行政服務中心管理,納入全省網上審批係統。新餘市檔案局出台《規範性文件製定程序規定》,對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製、行政事業性收費進行了規範。組織12家新聞媒體集中采訪全省檔案工作會議,並對省檔案館建館50周年、新農村建設、重點建設項目、民生等檔案工作專題采訪,宣傳檔案工作的文稿達2500餘篇,創曆史新高。2012年,江西在國家檔案局的信息刊用量列全國第五名,省委、省政府“兩辦”的簡報信息刊用量繼續保持省直機關排名較前,檔案“一報一刊”通聯和上稿工作一直排在全國前列。

  檔案業務工作和規範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省檔案局從完善檔案工作規章製度、規範檔案工作程序、開展檔案立卷歸檔入手,采取上門指導、年度檢查、達標升級的方式,推動機關事業單位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向縱深推進。各市縣檔案局通過建立聯係點、抓示範先行等形式,指導機關開展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全省有1393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達省級標準,新增197家。以檔案館達標升級活動和目標考評為手段,加強市縣檔案館工作監督指導。12月底,省檔案局對22個市縣檔案局(館)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評。全省有23家綜合館達國家二級館以上,新增5家。新餘市、新幹縣局(館)被評為全國檔案係統先進集體。以南城縣創建全國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縣為樣板,以檔案規範管理和實現農村檔案信息共享為重點,一級抓一級,推動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全省有221個鄉鎮、45個村(社區)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達省級標準。加強民生檔案規範化管理工作。省檔案局與省人保廳聯合召開縣級社保、醫保經辦機構業務檔案達標工作推進會;與省水利廳、省能源局、省扶貧與移民開發辦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加強移民檔案管理。各市縣檔案館對婚姻、土地、知青、林權、房產、低保、社保、環保等涉及民生的各類檔案優先收集、整理、編目、劃控和數字化,及時向社會提供利用。

  檔案資源建設不斷加強。全省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682萬卷(冊)、364萬件,新增22萬卷(冊)、56萬件。各地紮實推進國家檔案局第8、9號令的貫徹實施。省檔案局製定《江西省檔案館收集檔案範圍及檔案移交接收工作規定》,強化檔案移交進館監督指導,接收20家省直單位移交的檔案2.2萬卷。南昌、撫州開展貫徹國家檔案局第9號令先行試點,規範檔案移交接收工作。各市縣檔案局督促指導做好《機關文件材料歸檔範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表》《檔案館檔案接收範圍》的製定、審批工作。各級檔案館加強“三重”檔案收集。省檔案局製定《全省重大活動檔案管理辦法》,參與重大活動、重點工程拍攝30餘次,形成照片電子檔案800餘張,拍攝形成錄像電子檔案1200件4600分鍾,重大活動文字材料140件,接收紅色旅遊專題照片電子檔案1000餘張,編輯製作重大活動精品相冊20餘本;收集一批黨和國家領導人來贛視察、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國企改革等重大活動、重大事件檔案;收錄、著錄中央電視台、江西電視台等媒體重要新聞,形成一大批錄像類電子檔案資料。省檔案局組織代表團赴俄羅斯、荷蘭、德國等國家檔案館調查摸底,征集反映江西近現代曆史發展進程的珍貴檔案。南昌、贛州、撫州、宜春、萍鄉、吉安等市檔案館征集紅軍標語、秋收起義等“紅色”檔案資料進館。各級檔案館實施重點檔案搶救保護項目。全省綜合館搶救重點檔案19萬餘卷(冊),新增3萬餘卷(冊)。省檔案館基本完成市縣級綜合館館藏的1.3萬餘卷(件)革命曆史檔案和明清檔案集中修複、著錄和複製工作。

  檔案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電子文件歸檔管理已見成效。省檔案局以免費配發的31套立檔單位數字檔案集成管理係統的規範化應用為抓手,加強對省直機關電子文件的收集、歸檔、著錄工作檢查指導。31個配發係統的單位形成專門檔案資料和聲像電子檔案1.9萬餘件(張)、目錄數據56.7萬餘條、全文數據15萬餘畫幅。檔案數據庫建設已成規模。全省綜合檔案館錄入案卷級目錄317萬餘條、新增36萬餘條,文件級目錄2945萬餘條、新增634萬餘條,全文數據1119萬餘畫幅、新增254萬餘畫幅。省檔案館完成第3期1.9萬卷(件)民國檔案、全省革命曆史和明清檔案、國有企業改革檔案524件3540頁的數字化,建立全文數據153萬餘畫幅、文件級元數據57萬餘條;采集全省綜合檔案館館藏建國後文書檔案目錄數據1876萬餘條,建成全省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目錄數據中心。省檔案局承擔的國家檔案局重點標準化項目《照片類電子檔案元數據方案》通過專家評審;參與製定的國家行業標準《信息與文獻文件管理過程文件元數據》《電子文件歸檔管理規範》和《電子文件元數據基本集》已發布或報批,《錄音電子檔案元數據方案》和《錄像電子檔案元數據方案》檔案行業標準化項目的研究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製發《江西省紙質檔案數字化管理與技術規範》《江西省聲像類電子文件歸檔管理規範》。檔案網站和專網建設與查閱平台應用有新進展。省檔案局聯合省信息中心依托政務內網規劃建設“王”字型檔案專網,撫州、上饒、新餘等市進行試點並推廣。全省檔案專網及館藏檔案資料查閱平台建成並啟用,已有10個市和40個縣館、21個省直機關可登錄查閱平台,共享1250萬條非涉密檔案目錄,實現館藏檔案目錄數據集中管理、即傳即用、異地備份和跨館跨地檔案檢索指引服務。做好網站精品欄目設計改造、內容更新、網上答疑。省檔案局網站點擊量達344萬餘人次,新增144萬餘人次,增量創曆史新高,在全省省級政府網站測評中列為第一方陣。

  “完成全省革命曆史檔案集中修複和複製”6月,省檔案館曆時5個月,完成全省革命曆史檔案的集中修複、複製工作,共建立文件級目錄數據1.32萬條,掃描10.17萬畫幅,修裱631卷、1.71萬頁,檔案數字化成果製成光盤208張(一式二份),並對檔案實體進行消毒滅菌處理。該項工作的完成,將進一步加強江西革命曆史檔案和明清檔案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對全省檔案資源共享起到推動作用。

  “編纂出版《江西風景獨好旅遊文化叢書紅色搖籃卷》”7月,由省政府統一部署、省檔案局館具體承擔編纂的《江西風景獨好旅遊文化叢書紅色搖籃卷》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正式出版。《紅色搖籃》卷分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人民共和國的搖籃瑞金、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安源、血染的豐碑贛東北、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奠基石東固和江西省主要紅色旅遊景區、景點名單7個部分,共15萬字。

  “舉辦建館50周年圖片展”10月29日,《江西省檔案館建館50周年圖片展》在紅穀灘新館展出。此次展覽分為殷切關懷、機構沿革、基礎設施、館藏資源、檔案信息化、公共服務、幹部隊伍、館藏珍品8個部分,共展出照片201張,珍貴檔案62件,圖表15張。展覽全麵、真實展示了半個世紀以來江西省檔案館機構發展曆程,謳歌50年來省檔案館取得的成就,體現檔案工作者勵精圖治、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編輯《江西省國有企業改革檔案資料匯編》”2012年,省檔案局館對國有企業改革檔案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形成《江西省國企改革檔案資料匯編》,分大事記、領導講話、文件、簡報4個類別,共8冊,約150萬字。每冊按文件來源並結合文件形成時間排列。這些檔案資料記錄中央領導、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江西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重視、關心,江西省委、省政府對國企改革的決策部署,各地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國有企業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圓滿完成國企改革任務的全過程。

  (童捷)

  圖書館

  “概況”2012年,全省有公共圖書館112家,其中省級1家,市級11家,縣區級100家。完成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省級中心1個,市級支中心11個,縣(區)級支中心100個,鄉鎮級基層服務中心1115個,行政村(社區)級基層服務點1.69萬個,形成覆蓋全省城鄉的五級共享工程服務網絡。共享工程數字資源建設總量已達108TB,整合製作優秀特色專題資源庫207個。

  加強基礎業務建設。按照圖書館全麵免費開放的要求,以及讀者對文獻信息服務的個性化需求,省圖書館加強讀者需求調研和書目信息分析,有針對性采購文獻資源。全年采購中文圖書3萬餘種,6萬餘冊,采購碼洋198萬元;訂購台版圖書162種,電子音像、視聽文獻401種,外文、台版報刊84種;接受贈書1325種,1900冊。全年中文圖書編目加工1.86萬種,3.56萬冊;外文原版圖書編目加工313種,314冊。簽收報刊8.42萬份,其中:報紙4.66萬份,現刊3.75萬冊;加工裝訂過報刊1.34萬冊,其中:過刊1.01萬冊,過報3255冊。全年舉辦“社科大講堂”“贛鄱講壇”等各類講座52次,聽講讀者8500餘人次;舉辦展覽2次,參觀讀者45萬人次。依托新裝修的少兒閱覽室,提升省圖書館“我愛看電影”“一日圖書館管理員”“蘭蘭姐姐故事會”等品牌活動服務水平,成功推出“貝貝樂園”活動,少兒閱覽室成為少年兒童學習娛樂的樂園。

  “開展全省古籍保護普查工作”2月,省政府下發《關於公布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和江西省第一批珍貴古籍名錄的通知》,首次命名15家“江西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340部《江西省珍貴古籍名錄》。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的通知》和8月召開的全國古籍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為加快推進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全省古籍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設區市文化部門高度重視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和檢查督促,推進本地區古籍普查登記工作順利開展。做好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與“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申報工作。

  “開展全省第二屆“讀好書”活動”4月~12月,開展以“播撒閱讀種子構建公共文化”為主題的江西省第二屆“讀好書”活動。省圖書館開展“閱讀進網絡”宣傳活動,通過網絡新媒體展示和宣傳推廣江西省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同時推出“蘭蘭姐姐故事會”之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手工製作圖書活動以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像雷鋒那樣”電腦小報設計比賽等一係列少兒活動。省圖書館走進南昌市社會福利院開展送書上門活動,將閱讀推廣到不同階層。麵向全體少兒讀者及家長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循環利用書籍,提高書籍使用率,通過一係列活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營造和諧的“讀好書”氛圍。省圖書館開通的省直機關數字圖書館將為省直機關搭建網絡平台,把省級圖書館豐富的數字資源通過政務外網傳輸到省直機關。

  在第二屆“讀好書”活動期間,全省公共圖書館集中開展主題為“我喜歡的書房”攝影大賽、“我的讀書故事”征文、“閱讀與分享”好書推介、“格言伴我成長”讀書格言義寫助學、“踐行雷鋒精神,推動惠民服務”活動、品味茶香共享書香--私人藏書漂流、“書來書往”圖書交換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倡導全民讀書,形成“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社會風尚。江西省圖書館等15個單位獲“第二屆‘讀好書’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戴玉)

  博物館

  “概況”2012年,大力推進軟件、硬件建設,進一步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不斷提升博物館整體水平。博物館數量增長迅速。全省登記在冊的博物館有132家,其中文化(文物)係統管理的107家,行業博物館8家,民辦博物館17家。2012年新設立9家博物館(包括6家民辦博物館)。九江、宜春、吉安、撫州4個設區市級博物館和豐城、武寧、修水、寧都、資溪、黎川等10餘個縣級博物館興建或改建新館。4個地市級博物館納入《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其中九江、宜春市博物館新館已陸續開館。

  開展2011年度博物館免費開放最佳做法推介活動、博物館建設情況調查和第二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定級評估申報工作;完成2011年度博物館年檢、備案工作;組織全省博物館係統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慶祝活動;召開“全國世界遺產地(廬山)保護利用和博物館建設座談會”。全省文博係統舉辦各類陳列展覽近400個,免費接待觀眾超過2000萬人次。

  全省博物館圍繞陳展質量提升實施“六個一”工程,即:製作一個高品位的陳列展覽、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講解員、編寫一份有分量的陳列講解詞、製作一個高質量的專題宣傳片、開展一係列有影響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研發一件有特色的文化產品。重點抓好八大山人紀念館、廬山抗戰博物館的陳展提升項目。組織專家對10個展陳提升方案進行評審。指導地方爭取國家陳展資金2200萬元。江西省博物館優化陳展體係,提升展覽品位,2012年完成革命館《紅色搖籃》布展工程,並啟動曆史館《江西古代文明》布展工程。同時精心打造原創性展覽係列--“每月一寶”。

  江西省博物館先後引進外省9個專題展覽,走出省門推出4個展覽,並與台北曆史博物館結為姐妹館,聯合舉辦“水墨清韻--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景德鎮陶瓷館先後在鹹陽、台灣、東莞市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舉辦陶瓷精品展,同時引進“福州平潭碗礁一號”沉船出水瓷器精品展;景德鎮禦窯博物館與武漢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袁崇煥紀念園聯合舉辦“景德鎮明代禦窯出土瓷器精品展”等。廬山博物館接受牯嶺美國學校協會捐贈牯嶺近代圖片資料。文物係統30餘人先後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和台灣進行文化(文物)交流考察;6人參加國家文物局舉辦的兩岸文博專業人員研習交流活動。

  利用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開展宣傳活動。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與中央電視台共同製作《人民共和國從這裏走來》專題宣傳片和5集《國寶檔案》。與瑞金電視台合作創辦每月一期的《紅色傳奇》主題電視欄目,擴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影響力。

  在景德鎮召開全省博物館文化產品創意設計營銷推進會;組織文博單位參與全國博物館文化產品創意設計推介活動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創意設計的《紅井》動漫片,獲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博物館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文化遺產動漫大賽”優秀作品獎。

  “舉辦全省博物館館長培訓班”6月12日,由省文化廳、省文物局主辦,省博物館承辦的全省博物館館長培訓班在南昌舉辦,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姚亞平出席開班儀式並為學員授課,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李玉英主持開班儀式。本次培訓班為期3天,主要對象為博物館館長,邀請省委宣傳部和國家文物局領導以及省博物館、贛州市博物館專家授課,重點闡述博物館如何提升陳展和講解水平,旨在培訓高素質博物館管理人才,有效推進全省博物館質量提升。全省各設區市文化(文物)局、文物科(所)長以及各博物館館長約150餘人參加培訓。

  “舉辦“水墨清韻--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2月19日,由江西省博物館、台北曆史博物館主辦的“水墨清韻--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在省博物館開幕,同時舉行江西省博物館與台北曆史博物館締結姐妹館簽約儀式。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等10位藝術大師的86幅(組)真跡佳作在南昌展出,展覽為期一個月。86幅作品均由台北曆史博物館收集提供,最大程度代表和體現20世紀中國水墨書畫的發展脈絡。此次展覽對於品讀20世紀中國書畫藝術史,以及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兩地人民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義。

  (王琴紅)

  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

  “概況”2012年,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做好文物考古工作,有效保護全省文物。完成文物普查報告編製工作,做好不可移動文物電子地圖前期工作、文物保護名錄公布前期工作,舉辦全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信息服務係統軟件安裝與應用培訓班,開展江西古陶瓷文化線路、江西紅色文化遺產等專題研究。

  做好全省不可移動基層文物保護項目儲備。組織相關部門完成2012年度維修方案編製工作,組織專家對省保單位維修方案進行評審,並完成2012年項目的申報、匯總、安排等工作,同時編製下發2013年度全省不可移動基層文物保護項目維修方案編製計劃。爭取國家文物局對贛南圍屋申報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做好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贛南圍屋實地考察工作。2012年11月,贛南圍屋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2年,國家下達江西省的各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創下新高。其中,涉台文物保護專項經費300萬元、紅色旅遊專項經費2620萬元,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2100萬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1.34億元(不可移動文物本體保護和考古發掘)。

  江西省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確認,共有87處。待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後,全省國保單位數量將從原來的52處增加到139處。

  “新建墎墩墓考古發掘成果豐碩”2012年,新建墎墩墓取得豐富考古成果,已發掘陪葬真車馬坑1座、祔葬墓3座、水井2座、主墓前祠堂(陵廟)和便殿各1座、祔葬墓和陵廟各1座等,發掘麵積約3000平方米。出土雕刻精美紋飾鎏金、錯銀青銅車馬器、木質彩繪馬車等遺物3000餘件。其中,真車馬坑為長江以南首次發現,將為最終判斷主墓年代提供重要依據。

  “萬年仙人洞考古成果入選全球十大考古發現”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在萬年仙人洞重新清理出來的考古地層剖麵上采集陶片樣本,並采用測定年代最先進的方法--碳十四斷代法進行檢測,確定仙人洞遺址出土陶器年代可以提早到距今2萬年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陶片。該研究成果與危地馬拉瑪雅神廟太陽神麵具、德國迄今最古老的羅馬遺址、蘇格蘭發現的3000年前的木乃伊等,一道被美國《考古學》雜誌評為2012年全球十大考古發現,也是江西省考古成果首次入選全球十大考古發現。該研究成果引起考古學界對陶器起源的重新關注。

  “鄱陽湖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取得新成果”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鄱陽湖老爺廟水域2011年發現的16個磁異常點中磁場信號最強的2處區域進行複查。通過探測,發現這2處區域存在3艘沉船,並取得3艘沉船的精確位置、體量大小、水深與湖床埋深數據。鄱陽湖老爺廟水域水下文物專項探測工作是中國首次采用海底沉船探測技術對內陸水域水下文物進行的一次探索性探測,為在中國內水內湖地區探測發現水下文物積累了寶貴經驗。

  “完成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居舊址保護維修前期工作”組織贛州市、吉安市、撫州市市縣兩級有關部門赴國家文物局匯報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居舊址保護維修思路和舉措。完成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居舊址數量、保存現狀和所需資金調查統計工作,組織編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舊居舊址)保護規劃》及保護維修方案。截至2012年底,贛州市、吉安市、撫州市已經完成編製國保、省保、市縣保革命舊居舊址維修方案共720餘個。

  (劉長桂)

  文化交流

  “概況”2012年,全省文化係統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兩手抓”,推進對外及對港澳台文化交流合作,江西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全年引進63個批次境外演藝項目、839人次境外演藝人員,共演出84場次。其中張惠妹、譚詠麟、梁靜茹、五月天等歌星在體育館演出的大型演唱會共19場;朝鮮血海歌舞團演出的《賣花姑娘》、奧地利維也納施特勞斯管弦樂團、烏克蘭維爾斯基國家功勳舞蹈團等國外高水平表演藝術團體演出的高雅藝術,讓江西觀眾大飽眼福。

  “江西軍樂團參加“香港回歸十五周年--軍樂匯演”活動”6月19~25日,江西師範大學女大學生軍樂團一行70人參加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的“香港回歸十五周年--軍樂匯演”活動。該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統籌、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主辦,來自7個國家的11支隊伍參演。江西師大女大學生軍樂團作為唯一一支非專業學生樂團,表演《人民軍隊忠於黨》《天生愛自由》《大牧場》3支經典曲目,展現中國大學生風采,並向香港市民和世界各國宣傳江西。

  “江西友好省區交流合作代表團赴美加聯誼”6月19~28日,江西友好省區交流合作代表團出訪加拿大、美國。代表團先後考察加拿大裏賈納藝術劇院、麥肯齊藝術畫廊、薩省議會博物館和圖書館、多倫多大學古建築,美國紐約百老匯、聯合國總部、西點軍校槍械博物館、辛辛那提美國空軍戰機博物館、洛杉磯環球影城等文化設施,並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和美國肯塔基州政府部門、文化藝術機構,美國紐約全美江西同鄉會、洛杉磯南加州江西同鄉會座談,宣傳江西經濟文化發展情況,推介京劇、贛劇、采茶戲及《贛風》等江西特色文化產品。

  “江西省贛劇院參加香港第三屆中國戲曲節”8月1~6日,江西省贛劇院一行50人受邀參加香港第三屆中國戲曲節。江西省贛劇院壓軸本屆戲曲節演出活動,表演《荊釵記》《竇娥冤》經典劇目2個、折子戲4個,舉辦贛劇非遺講座2場。江西省贛劇院的演出風格多樣,行當齊全,文戲武戲兼備,觀賞性強,體現贛劇的鮮明特點。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展”在台灣舉辦”8月20~22日,應台灣台北市文化教育交流發展協會邀請,景德鎮市陶瓷館一行6人在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舉辦了“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展”。該展是江西省“贛鄱文化台灣行”主要項目之一,展出90件當代陶藝家作品。

  ““景德鎮十五世紀中期瓷器展覽”在香港舉辦”8月17日至12月16日,應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邀請,景德鎮官窯博物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作舉辦“填補空白:景德鎮十五世紀中期瓷器展覽”,展覽以十五世紀“空白期”瓷器藏品作為斷代的實物依據,景市參展物品45件(套),其中國家三級文物5件。

  “組織“親情中華”贛鄱文化藝術團慰問演出”9月20日至10月1日,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江西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江西省文化廳聯合組織“親情中華”贛鄱文化藝術團一行22人,赴印尼、馬來西亞、阿聯酋3國舉辦5場慰問演出和若幹場聯歡活動,受到當地華僑華人歡迎。

  ““台灣少數民族曆史文化圖片展”在南昌舉辦”9月23日至10月19日,台灣原住民研究會與江西省博物館聯合舉辦“台灣少數民族曆史文化圖片展”。國台辦主任王毅,省委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副省長洪禮和及省文化廳、省台辦領導出席展覽開幕式並參觀展覽。展覽通過照片、影片、文字等,呈現台灣現存14個族群原住民的社會製度、家庭組織、生命禮俗、信仰祭典、音樂舞蹈、部落建築、漁獵器具、服飾工藝、飲食文化等,全方位展現台灣少數民族的曆史文化和社會習俗。

  ““江西新幹青銅器保護修複項目成果展”在南昌舉辦”10月19日至11月19日,江西省博物館與美國駐華大使館、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聯合舉辦“國寶重光--美國大使基金江西新幹青銅器保護修複項目成果展”。省博物館2011年向美駐華大使館成功申報美國大使文化保護基金項目(AFCP)“江西新幹青銅器修複”,這是中國2011年度獲得該基金資助的唯一項目,也是2011年度全球50個項目之一。該展覽旨在與公眾分享該項目實施的完整過程,展示該項目所取得的成效。

  “組織雜技節目赴馬耳他參加總統聖誕慈善義演”12月26日,省文化廳組織雜技節目《單手倒立》《肩上芭蕾》赴馬耳他參加總統聖誕慈善義演。46萬馬耳他人90%以上觀看了電視直播;慈善捐款從演出前的160萬歐元飆升至演出後的316萬歐元,比2011年義演活動250萬歐元捐款總額淨增了66萬歐元,創造該義演活動捐款總數新紀錄。

  “江西與台灣三對文化機構簽訂友好合作協議”2月19日,江西省博物館與台北曆史博物館正式結為姊妹館,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書;5月25日,江西省海外文化交流協會與台灣海峽兩岸古文物研究發展協會就推進學會間的學術、文化交流與合作達成協議,為加強贛台文化交流提供新平台、新渠道;8月20日,景德鎮市陶瓷館與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結為姊妹館,簽訂友好合作協議書。

  (徐衛)

  文化市場

  “概況”2012年,全省演出場次達1.5萬場,固定場所演出票房收入達4.48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涉外演出58場,700多名境外、國外演藝人員到贛演出;大型演唱會19場,票房1.9億元;中心城區演出包括江西藝術中心、宜春大劇院、湯顯祖大劇院、吉安大劇院等票房收入5000萬元;駐場演出包括南昌新中源、星光大道、萍鄉新世界大歌城、新餘天工大劇院等票房收入3015萬元;旅遊、景區演出包括實景《井岡山》、情景《井岡山》《印象上饒》《春江花月夜》《神奇贛鄱》票房收入1億元。截至2012年底,全省注冊演出經紀機構93家,數量眾多的演出經紀機構是全省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全省各級文化部門開展藝術品備案管理,建立完善藝術品經營單位管理資料庫,開展對以景德鎮陶瓷藝術品博覽會為代表的博覽業、以集雅齋為代表的畫廊業、以金石軒為代表的藝術品拍賣業、以滕王閣古玩為代表的古玩業等的摸底備案工作。全省已備案藝術品經營單位217家,其中畫廊91家、拍賣企業10家、展覽企業15家,工藝品其他類型134家。在全國第四次“誠信畫廊”評選活動中,集雅齋獲“全國誠信畫廊”稱號。

  2012年,新增連鎖網吧直營門店39家、加盟門店211家,全省共有連鎖網吧352家。單體網吧總數由2010年的5015家下降為4715家。其中擁有網絡終端200台以上的有228家,300台以上的有55家,500台以上的有7家。

  全省各級文化部門結合文化市場實際,開展7次針對電子遊戲、棋牌類網絡遊戲、網吧、歌舞娛樂和演出的專項整治。全年出動執法人員57.9萬餘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單位32.5萬餘家次,責令整改6983餘家次,警告9425餘家次,責令停業551家,吊銷文化經營許可證10家。通過專項整治,打擊文化市場違規經營行為,規範文化市場經營秩序。截至2012年底,各設區市和大部分縣(市、區)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統一行使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職能。開展以“規範藝術品經營秩序,促進藝術品市場發展”為主題的首屆全省藝術品市場法製周活動。

  “開展“十佳民營院團”評選表彰活動”為引導全省文藝表演院團健康發展,2012年,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聯合開展全省“十佳民營院團”評選表彰活動。經過評選,鄱陽縣青年贛劇團、上饒市玉茗花贛劇團、會昌紅都春英劇團、寧都賴村衛東文宣隊、撫州市群藝旭東戲劇團、贛州市贛江辦事處采茶劇院、南昌縣鳳崗采茶劇團、瑞昌市鴻運黃梅戲劇團、貴溪市羅河青年贛劇團、豐城市北坑農民劇團等10家民營院團獲表彰。

  “成立首家“演出劇場院線聯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