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遊澳大利亞

  2011年6月,我通過旅行社到澳大利亞、新西蘭旅遊,領略了南半球的自然風光和海洋島國的人文風情。

  一

  我們是從上海乘民航班機赴澳大利亞。

  六月的上海,雖然還沒有進入盛夏,可天氣很熱。火辣辣的太陽曬得浦東國際機場熱氣騰騰,令人汗流浹背。

  從上海到澳大利亞,有一萬多公裏路,這一萬多公裏可有一種特別的意義,那就是由北半球飛到了南半球,我非常感興趣。

  飛機是晚上8點多鍾起飛的,中途飛行了十個多鍾頭,整個晚上在空中飛行,第二天上午8點多鍾,當地時間10點多鍾,到達澳大利亞的墨爾本。

  從上飛機到下飛機,我一直體驗著南北半球的不同。到了墨爾本,下飛機第一感覺是冷,趕緊增加衣服。走出機艙、機場,坐上汽車,展現在眼前的是與上海不同的另一種天地:太陽是那樣的清淡、平和,而風又是那樣的潑辣、冰冷與刺骨;樹上的葉子不時從樹梢上掉落,都已經快落光了,草坪上撒了一層薄薄的霜,水麵上結了冰。這就是南北半球不同天啊。

  墨爾本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地處澳洲東南麵的頂南端。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是印度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導遊介紹,澳大利亞大陸是英國人發現的。1770年,英國有個叫詹姆斯庫克的船長,駕著船到達澳大利東海岸,發現這裏一片大綠洲,上岸察看,受到當地土著居民的友好對待。庫克認為,這是一塊“無主之地”,就在島上升起了英國國旗,並宣布此地為英國所有。從此,英國派人來開發,在這裏建城市,所以墨爾本是澳大利亞最早建起來的城市。

  我們是當地時間上午到達墨爾本的。到墨爾本後,沒有休息,導遊就帶領我們在市內參觀,讓我們領略墨爾本的城市風光。

  墨爾本是個舉世聞名的城市,位處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處,水上交通十分發達。太平洋通往亞洲,可達南北美洲;出印度洋通西亞,達歐洲,直通非洲。真是四通八達。

  這是個典型的海岸城市,麵對兩大洋,三麵朝水,十分美麗。城市的海岸線長,麵對一望無際的大海,陣陣海風吹來,涼爽、清新,漫步長長的海岸邊上,有說不出的幽靜和舒暢。

  墨爾本在澳大利亞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因為城市建設早,這裏曾是澳大利亞早期的政治中心,遺留下來大量英國皇家建築和舊國會大廈、皇家植物公園、舊教堂等曆史文化遺產。

  導遊帶領我們首先參觀舊國會大廈。舊國會大廈大概始建於19世紀50-60年代,歐式建築。大廈正麵是十根大圓柱,一字形排開,構成一條寬敞的走廊。屋頂是切麵三角收頂,頂上樹有旗杆。整座建築高大,別具風格。大廈建在市區的顯著位置,占地麵積達100畝,前麵是寬大的廣場,後麵有休息的草坪地。看完舊國會大廈,接著驅車前往皇家植物公園參觀。皇家花園占地百畝,園內是19世紀園林風格的布置。內有大量稀有植物和澳大利亞本土特有的植物,有參天大樹,有常青綠葉林,有各種洋木,有五顏六色的花草,有一片片茂密的綠草地,有假山流水,有拱橋彎溪。林蔭小道縱橫交錯,小憩景點合理分布。花園有多個門,進出不走一條路。導遊說,這個花園是全世界最好的植物園之一。

  在墨爾本市內,有一棟聖派歐克大教堂,屬於天主教教堂。教堂尖塔高103米,黑褐色牆體,非常莊重。這座教堂不僅是澳大利亞而且是南半球最高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市內還有有軌電動車,電動車通向很多地方,我們坐有軌電動車遊覽了市內最繁華的鬧市。然後,導遊帶領我們參觀最早發現澳洲大陸的庫克船長的小屋。

  庫克船長故居坐落在市內中心地段,小屋不大,但占地麵積卻有幾十畝,有許多常青樹,地麵全是草坪,似一座公園。導遊介紹,1933年,英國準備出售庫克船長的小屋,一個叫羅素的人於1934年慷慨出資買了下來,並把它運至澳大利亞作為墨爾本建市100周年的獻禮。庫克船長小屋是按原樣建成的,兩層,有客堂、主臥室,樓上是家人的臥室,也可用作客房。廚房有壁爐。小屋的進門口有庫克船長的雕像,屋後麵有引水溝,屋周邊有菜園,說明庫克船長家庭用蔬菜主要依靠自己種。澳大利亞人對庫克船長很崇拜,尊稱他為“國父”。

  城市公共交通還保留了原始蒸汽小火車,始建於20世紀初的鐵路,當時是用於開發邊遠地區搞運輸的,現在為觀光旅遊列車。小火車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穿梭,運送一批一批的遊客去浪漫地休閑,觀賞迷人的湖光山色。

  墨爾本是個很有特色的城市。

  其一是城市建設“古新結合”,市內有一批一百多年前的皇家、議會、宗教建築,一幢幢歐式金融商貿大廈,新穎別致的市政大樓,寬敞的街道,現代化的設施,繁華的市容,既有深厚古老的文化底蘊,又充滿了濃厚的現代氣息。

  其二是人口少而城市麵積大。澳大利亞是個國土麵積大而人口少的國家。土地寬裕,高樓大廈少,房屋多是西式平房,二三層樓房算是高的,所以城市麵鋪得大,墨爾本僅100多萬人口,而城市麵積可與幾百萬人口的城市相比。在參觀市內景點的時候,很少看到有超市。導遊告訴我們,澳大利亞因地廣人稀,住得鬆散,達不到超市的“購買率”,超市開不起來,所以整個市內,無論是鬧市還是商業街,很難看得到超市,有的都是大小不等的商店,這算是墨爾本的特別之處。

  其三交通發達,不擁擠。市內街道馬路都很寬很大,無論坐車還是在馬路上行走,看不到堵車的現象,路上看不到交警,而交通管理得很好。

  悉尼歌劇院如果說,墨爾本是這次澳新遊的第一站,而悉尼就是我們在澳新參觀的最後一個城市。

  我們在澳新轉了一大圈,最後來到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在這裏遊覽了三天。

  悉尼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人口130多萬。該市位處太平洋西海岸,澳洲的東南沿海。這裏海岸線長,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世界名人、富人的休閑地。悉尼城市建設與墨爾本的不同之處在於悉尼是歐式現代型城市,房屋比墨爾本的高大、漂亮,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市政建設整齊劃一。這裏人來人往,市內黃金地段建有專門的富人區,不少世界名人、富人都在這裏有高級別墅。導遊帶領我們參觀了富人區。

  在悉尼,最具影響的是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又叫“海貝歌劇院”,聳立在悉尼市貝尼郎岬角上。該劇院三麵環海,南端與政府大廈和市內植物園遙遙相望。劇院外形是巨大的貝殼,從遠處遙望像是一艘港灣中的巨大帆船。歌劇院工程宏大、雄偉、別致,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和超乎想象的獨特造型,它不僅是澳大利亞標誌性的建築,而且是20世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歌劇院占地1000畝,耗資1億多澳元,整個麵積0.0184平方千米,183米長,118米寬,67米高,足有20層樓的高度。門前有寬90米的大台階,地板用桃紅色花崗石鋪成,據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外台階。歌劇院的建成不僅為悉尼增添了誘人的亮點,美化了城市,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悉尼的品位,增添了城市風采,使悉尼更加聞名,更加吸引人。

  導遊介紹,歌劇院1973年啟用至今,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悉尼一睹它的風采。歌劇院距悉尼港灣大橋很近,與港灣大橋遙相呼應,站在歌劇院門口的廣場,對著大橋照相是最好的背景了。緊靠歌劇院一旁是悉尼植物園,園內綠意盎然,繁花似錦。有了這些景點相伴,歌劇院更加美麗,更加光彩奪目。

  導遊告訴我們,決定建歌劇院之後,澳大利亞向世界征集了很多設計圖樣。有一個丹麥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建築設計師,名字叫作耶爾恩烏特鬆,也得到征集訊息,他和未婚妻商量參與圖樣征集,並和未婚妻討論、設計了現在的“貝殼圖樣”,投遞給相關機構。澳大利亞在審閱收集到的圖樣過程中,沒注意到他的圖樣別具一格,把他的設計圖當廢紙拋進了垃圾筒。最後,請國際設計大師來為他們選定的圖樣定稿,國際設計大師全部看完了澳大利亞自己選定的圖樣後,沒有看中一張,大失所望。最後問起澳方審圖人員,還有沒有收到的圖樣?審圖人員說沒有,要說有嘛,有一張是丹麥一個年輕人設計的,我們認為不好,把它扔進了垃圾筒。國際設計大師說,去撿來看看。撿起來一看,國際設計大師大加讚賞,說:“看過的圖樣中沒有比這張圖樣更好的,這是一種天才的設計圖樣。”於是就決定照這種圖樣施工,建成了現在的歌劇院。

  好險啊!一個超乎想象的別具一格的悉尼歌劇院圖樣,險些被埋葬了。聽了以後,我們覺得這個故事真是耐人尋味……

  二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國家,處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烏尼亞等島嶼組成。國土麵積768.23萬平方公裏,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沙漠地帶,不能住人,國人都住在占國土麵積三分之一的沿海綠地,多在東部和東南近海陸地。陸地大致可分三大部分,即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台地。總體地勢較為平緩。河湖貧乏,有墨累河等河流。海岸較為平直,東部沿海有著名的大堡礁。因地域不同,氣候分別屬於熱帶雨林、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由於沙漠麵積大,澳大利亞是個氣候幹燥的地方,導遊說這裏年降雨量不到1000毫米,少的地方隻有幾百毫米,一年四季,晴天占多數。

  澳大利亞的礦產業很有名,鋁、鐵、鎳、鈾、鉛、鋅等儲藏極為豐富。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龍蝦。我們特意到海鮮餐廳去吃了龍蝦。這裏珍稀動物獨特,袋鼠和考拉(樹袋熊)最為稀奇,導遊專門安排我們去參觀了袋鼠和考拉。導遊介紹,澳大利亞的袋鼠有2600多萬隻,超過了當地人口的數量。

  澳大利亞工業有采礦、冶金、電力、機械化工、汽車、紡織和食品等部門。農業出產稻米、小麥、玉米、土豆、棉花、甘蔗及多種水果。畜牧業素有傳統,綿羊和奶牛數量巨大,有2億多頭,羊肉和羊毛出口量屬世界前列。

  三

  澳大利亞是資本主義國家,有2600萬人口,國土麵積很大,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已經超過3.5萬美元,是世界國民人均總收入比較高的國家。導遊介紹,澳大利亞實現了“三不要”政策:讀書不要錢,從上小學一直到上國辦(公立)大學;看病不要錢,憑一張“一卡通”,可全國看病;隻憑著一張證件,城內坐車不要錢,大人、老人、小孩都一樣。同時還實現了“三無”:無身份證;無戶籍;無個人檔案。這說明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穩定,國民安定,政府對國家的管理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澳大利亞人口少,國家鼓勵多生育孩子,政府有一套很優惠的鼓勵生育孩子的政策。國家規定,生育一個孩子的母親有優待假;有鼓勵獎金;更為優惠的是生了孩子,從出生起,每人每個月發撫養費700澳幣,生一個給一個,生兩個給兩個,生三個發三個,生十個八個都一樣給。有人算了一筆賬,一個婦女如果生到三個四個孩子,她就可以坐在家裏不要上班了,實際比上班的收入還要高。

  澳大利亞教育很發達,除讀書不要錢外,他們還有一套根據本國國情而確定的教育方式,叫作“啟發式”。

  導遊跟我們講了一個這樣的例子:某小學的老師問一個學生,10分之3.5加5分之2.5等於多少?學生很快就答出來了,說等於“6”。結果老師大吃一驚:“說,不得了,出大事了。”又是報告校長,又是告訴家長,找到家長說:“你家的孩子出大事了,這是個嚴重問題。”弄得家長摸不著頭緒,以為孩子在外麵闖了禍,一時非常緊張。弄清了老師要講的事情之後,才換過一口氣來。老師反複說:你們家孩子的學習嚴重超負荷,是家長沒有管好的責任,要特別警惕這樣的事情繼續下去!家長再三跟老師解釋,並承諾今後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

  澳大利亞的教育偏重於“用”,注重現場教學,多數課都到現場去上,到現場去學,或在實驗室裏做“實驗”。學什麽,就要學好,很專業。孩子在讀低年級的時候,嚴格要求不準超負荷學習。

  在澳大利亞,中等專業學校比較吃香,有專業技術的人在社會上找工作要容易得多,尤其是有一技之長的如電焊工、電工、汽車修理工比較缺乏,這些工種在澳大利亞不僅工作好找,而且工資也很高。

  澳大利亞孩子讀書的普遍規律大致是:“小學玩,中學讀,到了大學才是拚。”到什麽年齡才能學到什麽程度。讀書偏重個人特點,提倡學以致用。

  盡管澳大利亞的人來自世界各地,多民族,多人種,但人口的主體是英國移民的後裔,所以,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是跟西方人一樣,“超前消費”是他們的主要特點。

  除資本家、企業主外,澳大利亞人一般是不存錢的。一個星期發一次工資,發了工資以後到餐館去改善一次生活,有時玩個通宵達旦,然後買好一個星期的生活食品等。這一兩天市場消費特別興旺。到了休假日,夫婦開著車子,帶著孩子出去遊玩。錢用得不夠或買什麽大件東西,到銀行借短期貸款。

  “養兒不為老”是澳大利亞人生活的另一個特點。和西方人一樣,在澳大利亞,孩子一到能獨立生活或自食其力,就讓其獨自生活,年紀大了養老靠政府,或吃養老金或到老人院,子女一般不管,所以人們不願生孩子或不願生育子女。國家出台鼓勵生育孩子的優惠政策,其原因也可能就在這裏。

  澳大利亞對國民貧富差距處理得很好,政府有一套很好的解決貧富差距的辦法和政策,主要是增加富人稅,越富征收得越高,最高的達50%。用這種辦法,有效地抑製了富的越富、窮的越窮,遏製了貧窮差距無限拉大的惡性循環。

  導遊詳細地跟我們介紹了澳大利亞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叫作“住房合作社”。

  澳大利亞民間各種各類合作社很多,各有專長的人分別參加不同類型的合作社。

  住房合作社社員很多,合作社組建注冊後,可以得到國家認可,也可以享受到一視同仁的政策待遇。合作社有“基金會”,社員經過批準建房的,可以向基金會申請低息貸款。合作社建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有建房資格證的申請自己建房;一種是住房合作建好後,定向售給社員。

  導遊講了一個例案:某個人想通過住房合作社私人建棟房子,他了解到當局對開發商的開發資質門檻很低,隻要有錢、有地,經市政府批準許可,就可以建房。首先,花了半年時間去上建房課,拿到了建築資格證書。隨後,他到一家合作社基金會申請了低息貸款,然後他購買了地皮以及成套建築材料。

  他先找設計師設計好房子的圖紙,然後遞交當地市政府審批,通過審批後向社會公示兩周,以讓左鄰右舍有機會提出意見,隨後開始施工。木工、電工、水工、安裝等相關工序分給持有各種資格證書的技術人員,排好進度、時間,輪流上工。

  經過一段時間,房子蓋起了,兩棟別墅,共約600平方米,院落、草坪俱全,室內布置合理、簡便。隨後,房、電、氣路等均通過多個部門驗收,交錢辦事,幹淨利索。

  這種自建房,不僅貸款采購建材,用工等領域省了錢,還節省了稅費,計算起來與購置商品房比較,節省32%~40%的成本。

  住房合作社建房,一般是住房合作社融資購地,並通過專業合作社來建房,而後定向出售或出租給社員。

  合作社建房好處是明顯的:第一,合作社建房省去房地產商開發成本費和銷售成本費用,又享有購地、融資等稅費優惠,成本相對低廉;第二,在整個市場生態上,合作建房對政府建設廉租房和公房、開發商建設的商品房起到平衡作用,有利於房產市場價格公平;第三,有效地抑製了房地產業的暴利;第四,為中低收入者和移民解決了住房難題,為中低收入者擁有住房作出重要貢獻,打下了“房東之國”的基石。

  四

  在4.5萬年之前,就有人類在澳大利亞繁衍生息。導遊介紹,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家,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1770年英國庫克船長來到這裏,在島上升起了英國國旗並宣布此地為英國所有。原先,英國的犯人被遣送到南美洲流放。1776年美國獨立以後,犯人就不可以再往那裏送了。自從有了澳洲這塊土地,1788年英國遣送了第一批流放犯人來到澳大利亞,隨後一批又一批囚徒接踵而來,開始了大規模的殖民行動,所以說澳大利亞人很大一部分是英國人的後裔。1851年,澳大利亞發現金礦,歐洲、亞洲和美洲移民蜂擁而至,人口急劇增加。在澳大利亞有120個國家的人,有140個民族的人種,是一個多民族多人種的國家。

  由於人口急劇增加,1851年以後,英國政府考慮在這塊殖民地的立法問題。首先在南新威爾士、塔斯馬尼亞、南澳大利亞和維多利亞這四個殖民區成立立法會議,草擬各自的憲法,並提交英國議會審批。1855年和1856年,英國議會分別審批了這四個區的立法會議以及草擬的憲法。

  在醞釀建立澳大利亞聯邦國的過程中,還產生過一個臨時性的議會,叫“殖民地代表會議”。1895年1月,新南威爾士總理發起召開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西澳大利亞和昆士蘭總理會議。會議在霍馬特召開,故稱霍巴特總理會議。會議決定召開殖民地代表會議,起草聯邦憲法。1897年至1898年,除昆士蘭之外的五個殖民區的代表共50人先後在阿得雷德、悉尼和墨爾本開會,起草了聯邦憲法。1900年,該憲法獲得英國議會通過並獲英國女王批準。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聯邦正式成立,聯邦議會和聯邦政府也相繼成立。

  作為澳大利亞聯邦的最高立法機構,聯邦議會直接從英國議會脫胎而來,又參照了美國議會的模式。憲法規定,聯邦議會由英國女王、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女王任命總督一人作為其在聯邦的代表,行使女王授予的職權。這表明澳大利亞政府實行君主立憲製。總督有權宣布議會開會和閉會、解散眾議院、批準議會通過的法案等。但事實上,總督一職隻具有象征性而無實權。在參、眾兩院中,前者主要起複審議案作用,後者權力更大。在眾議院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聯邦政府,執政黨領袖任總理。參眾兩院的基礎職能有兩個:一是製訂法律;二是監督政府。

  眾議院在立法過程中的作用高於參議院。法案大多由政府提出,政府提出的法案通過率比較高,議員個人也有權提出法案,但比較少,通過率也低。政府法案先在一個部或幾個部內醞釀討論,然後將草案提交內閣委員會審查和批準,再送司法部擬成議案,議案再返回原提議部審閱,再經內閣立法委員會審核。這一切做完以後,議案才提交議會。原則上,除有關稅收和撥款的議案必須發眾議院外,其他議案既可交眾議院,也可交參議院,但實際上都是交眾議院。

  眾議院三讀審議議案。議案在付諸討論前一天必須告知眾議員。一讀時部長將議案交眾議院,眾議院秘書當眾宣讀議案。然後,部長動議二讀。他發表演說,然後展開辯論,政府和反對黨的發言人就議案發表演說。如眾議院同意,辯論結束後將議案再讀一次,如意見不統一,則交由全體眾議員組成的委員會逐字逐句討論修訂,然後再三讀。三讀階段一般不再辯論即行投票表決。議案經眾議院三讀通過後,交參議院,參議院的審批程序與眾議院相同,大多數情況下比較順利。兩院通過後,議案由聯邦總督批準,即成正式法令。法令於總督批準第25天後生效。

  澳大利亞聯邦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曆史上,議會選舉曾存在公開的種族歧視。1902年製訂的《聯邦選舉權條例》規定,澳大利亞土著人以及亞洲、非洲和除新西蘭之外的太平洋島嶼人後裔,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此條例於1961年--1962年被撤銷。婦女原先沒有被選舉權,南澳大利亞洲1894年規定婦女也有被選舉權,此後,聯邦各洲先後作出了同樣的規定。但婦女進入議會的仍是極少數。

  現行選舉規定,凡本國國民,年滿18歲並在澳大利亞連續居住半年以上者,均具有選舉資格;而候選人資格,則要求在澳大利亞連續居住3年以上者才能擁有。澳大利亞實行強製性投票原則,選民無正當理由不投票者罰款50澳元,以保證選民的廣泛性。

  眾議員的選票實行獨特的優先票製度。在每一個選區選票上都印著所有的不同政黨提出的候選人的名字,選民在投票前應在每位候選人名字前標明1、2、3、4等字樣,把最滿意的人放在最前麵,把最不滿意的人放在最後麵。對不同政黨的候選人來說,被列在第一位的,叫第一優先票,列在第二位的,叫第二優先票。計票時,先統計不同候選人獲第一優先票數目。如果一個選區有5名候選人,第一優先票統計結果表明誰的票都沒有過半數,就要動用第二優先票。辦法是:將第一優先票得票最少的候選人淘汰。而對其所獲第一優先票、選票上的第二優先票進行統計,計算出他前麵的候選人所獲第一與第二優先票的總和。結果仍沒有過半數,則用同樣辦法用第三優先票直到確定某些候選人當選。這種辦法的優點可以使選民充分行使自己的選舉權。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容易被黨派利用。有的小黨知道自己的候選人在第一優選票上無法與大黨競爭,就利用自己的影響爭取第二優先票,如讓黨員在該黨候選人名字前寫上“工”就有可能當選。有的大黨為阻止競爭對手的候選人當選,會指使自己的選民將第二優先票投給別的小黨。

  除立法外,議會的另一個職能是監督政府。政府由眾議院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對議會負責,向議會報告工作,接受議會的質詢和批評。如果議會對政府工作的不滿達到一定程度,可對政府投不信任票,迫使其倒台。議會還對政府實行財政監督,政府的年度預算必須經議會審議通過,而且一經通過,政府不得任意改動,如不能將列入公共賬目下的財政收入挪作他用等。議會主要通過審計長對政府實行財政監督。審計長辦公室是一個獨立的機構,隻對議會負責,政府無權幹涉其工作。審計辦公室設審計長一人,第一副審計長一人,副審計長三人。審計長由政府總理提名,總督批準,為終身製。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一個特點,就是內閣閣員必須是議會議員,而且多半是眾議院議員。這使政府與內閣的關係更為密切。在通常情況下,內閣不僅控製著議會的立法議程,而且控製著議會的全過程。

  澳大利亞目前有17個政黨之多,但實力最強的隻有兩個,即工黨和自由黨。極右的單一民族黨近年發展勢頭很猛。每個政黨首要目標都是占據議會。特別是眾議院的多數席位,以實現組閣的目的。因此,議會總是被一黨或幾個黨所控製,議會也就由人民意誌的代表者變為政黨意誌的代表者。在議會成員的構成上,從理論上講,年滿21歲的女王臣民都有資格當選議員,但事實上,沒有政黨做後台,普通公民幾乎不可能當選,連小黨的候選人都不易當選。議員候選人都由政黨提出,無黨派人士提出候選人的情況很少,提了也往往是白提。競選需要大筆資金,大黨就有足夠的實力資助自己的候選人展開聲勢浩大的競選活動;大黨還可以利用其一整套機構影響選民,保證把大部分選民的選票拉過來。一個黨的候選人當選以後,必須忠於自己黨的路線。工黨甚至要求候選人交一份書麵保證書,保證絕對執行黨的絕對領導和一切指示;如果候選人不服從黨的指示,下屆選舉就不會被黨推為候選人了。

  各政黨為了有效地控製議會,還在議會內組織黨團,稱議會黨團,不同政黨對本黨議會黨團的要求不盡相同。工黨的要求比較明確,也比較嚴格,它規定議會黨團在議會中對任何議題持共同態度,工黨議會黨團還有權選舉內閣或影子內閣。在這種情況下,議會對政府的監督作用實際上隻有議會內反對黨可以發揮。反對黨議員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對執政黨進行監督,千方百計利用執政黨的失誤以取而代之。

  澳大利亞的憲法與其他國家的不同。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包括在《澳大利亞基本法》之中。該《基本法》於1900年7月9日獲得通過,其後經過若幹次修改。《憲法》是《基本法》的第九條,內容包括國會、政府、司法、財政與貿易、州、新州等八章及附件,如果譯成中文不足兩萬字。憲法沒有規定經濟體製,也不涉及意識形態。

  有意思的是,在澳大利亞現實政治生活中影響極大的一些因素,在憲法中根本未提及。一個是政黨,政黨活動構成了澳大利亞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也對澳大利亞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方麵有著重大影響,而憲法中居然隻字未提。

  另一個是總理。總理一職憲法中沒有提到,而在實際生活中,總理早已取代了憲法中所提及的總督,而總督已變成了一個名義上的職位。總理有權向女王推薦總督人選,也有權建議女王罷免總督。在決定大選日期和解散議會等問題上,他的建議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就連各部部長的物色和罷免,權力也在總理。真是一切“總理”了。

  嚴格地說,這是不符合憲法的,但英國沒有提出異議。這種奇特的現象,反映了大英帝國的沒落和各殖民地自立意識的增強。澳大利亞聯邦在1901年1月1日成立的時候,是英國的自治領。而1931年12月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後,澳大利亞成為英聯邦成員,成為“獨立和平等”的主權國家,享有獨立的立法權和外交自主權,但仍擁戴英王為國家元首。1986年,英國女王簽署《與澳大利亞關係法》,給了澳大利亞最高立法終審權。所有這些,在澳大利亞《聯邦憲法》中均無體現,英國女王在名義上和法律上仍是澳大利亞聯邦的國家元首,總督仍然是女王治理澳大利亞的代表。

  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有待於國體由君主立憲向共和製度轉型的完成。近年來,共和的呼聲日漸強烈。1998年2月召開的憲政會議,以75票對71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一個共和方案,規定了總統產生的辦法。1999年11月舉行了公民投票,但現在還是總理管理一切的體製。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