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成吉思汗的傳說

  說到蒙古族,自然離不開成吉思汗。傳說成吉思汗的始祖是“蒼色狼”,名字叫勃兒貼赤;妻子是“白色鹿”,名字叫豁埃馬闌勒。他們渡騰汲思水,來到位於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山生了個兒子,叫巴塔赤罕,兒子又生兒子,就這樣一代一代繁衍下來傳到第10代孛端察兒蒙合黑,孛端察兒(又叫孛端叉兒),他就是成吉思汗的第10世祖先孛兒隻斤氏。

  孛端察兒的父親叫朵奔蔑兒幹,母親叫阿闌豁阿,是豁禿馬惕部族首領豁裏剌兒台蔑兒幹的女兒。豁裏剌兒台蔑兒幹所在部族因狩獵之事發生內訌,分散的一小部分在前往不罕山狩獵的路上,被朵奔蔑兒幹兄弟擄獲。阿闌豁阿便嫁與朵奔蔑兒幹為妻。

  孛端察兒幹有五兄弟,他排行老五,最小。父親死得早,父親在生時,隻生了兩兄弟,父親死後寡母又生了三個,這樣孩子們在一起有很大的疑心,並不團結。孛端察兒是父親死後生的,比較愚笨,兄弟們都看他不起,嫌棄他,拿他不當兄弟看待,也不分給他任何家產。他被兄弟們拋棄,獨自一個人外出流浪,後被大哥找回。阿闌豁阿觀察到兒子們對她存有很大的疑心,互不團結。一天,阿闌豁阿煮熟風幹的羊肉,讓五個兒子吃飽了肚子後,給每人發了一支箭,令他們折斷,孩子們很容易折斷了各自的一支箭。阿闌豁阿又把五支箭捆到一起交給孩子們去折,孩子們費了很大的勁,都未折斷。於是,阿闌豁阿說:“別勒古納台、不古納台(老大老二)兩人對我所生三個弟弟的父親為何人充滿了懷疑和猜測,你們的懷疑不無道理。但你們所不知的是,每到深夜有一個發光的人從窗口飛進屋內撫摸我的腹部,其光芒透入我的腹內。待到天亮時,才同黃狗般地爬出去。你們不要胡亂猜疑!由此看來,必為上天之子,非凡生可比,待將來成為萬眾之主時,人們才會明白的呀!”阿闌豁阿接著對孩子們說:“你們五個全是我生的,若不齊心就會像單支箭那樣,容易被人折斷,如能協力,就像是捆好的五支箭一樣,不容易被人對付的。”不久,阿闌豁阿去世了。阿闌豁阿五箭教子的故事,成為蒙古曆史上倡導團結精神的經典故事,也是蒙古族流傳廣泛、深入人心的典故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長輩們常常用這一典故教育自己的後代。學者認為,團結是蒙古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典故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這一精神。

  孛端察兒娶了個妻子,算是她的正式夫人,生了兒子名叫合必赤把阿禿兒。他的子孫繼承了索兒隻斤氏姓氏,他是成吉思汗第九世祖。成吉思汗的第八世祖叫土敦蔑年,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物,正是從土敦蔑年起,蒙古的各代祖先才有了一個專門的稱呼,土敦蔑年被稱為都塔渾或都答洪。

  土敦蔑年的妻子叫莫孥倫或那莫倫。土敦蔑年死後,生產和家務都由莫拏倫管理,擁有了巨額財富。《元史》記載,莫孥倫性格剛急,是一個“性烈如火、殘忍無情”的人,生有七個兒子,在答兒列斤部的劄剌赤木兒人與契丹族邁朝發動戰爭中,家族全被劄剌赤兒人殺死。海都的父親,也就是成吉思汗的第七世祖合赤曲克子也被殺死。第七子納真,於八剌忽民家為贅婿,長孫納真帶著海都逃到了貝加爾湖附近的巴剌忽部。海都稍長,納真率巴剌忽兒、怯穀諸民共立為君,海都勢力逐步得到恢複發展,後人追認海都為蒙古族曆史上的第一位可汗。

  海都是成吉汗第六世祖,蒙古人稱為不兀迪。他生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叫伯升豁兒,是成吉思汗的五世祖,史書上寫作伯升豁兒多黑申,蒙古人稱為不迭一兀古兀(不塔兀闊兒)。伯升豁兒早死,其弟察剌合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當時蒙古各個氏族逐步聯合在一起,開始單獨形成一個部落。

  伯升豁兒的兒子叫屯必乃,由於他聰明有才能,又賢德,被族人稱為“薛禪”。他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世祖,即高祖,蒙古人稱不都禿。他有9個聰明、能幹、勇敢的兒子,其中每一個都是現今有聲望的分支和部落的始祖,這些部落每個都有三萬車帳,男女人數達十萬人。他的子孫繼承了從孛端察兒至海都的姓氏,仍稱為蒙古孛兒隻斤氏。

  屯必乃的第六個兒子叫合不勒可汗,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世祖,漢族人稱曾祖,蒙古人稱為額鄰赤克。合不勒汗統一了蒙古族各部,被推舉為蒙古族的第一位可汗,管轄著蒙古百姓。蒙古曆史說:“合不勒可汗威望甚盛,部眾歸心”。金朝曾封其為國王,合不勒汗拒不接受,自稱太祖元朝皇帝。因此,史學家說:“合不勒合罕(可汗)是初建蒙古國的人。”

  合不勒汗所在的家族,被稱為蒙古乞顏氏,乞顏本是蒙古的始祖,後來氏族分支眾多,每一支都另有名稱,這個古老的俗稱便消失了。合不勒可汗的家族全是勇士(把阿禿兒),因此出了一些著名的名人和國王。“乞牙惕”又成為他們的名號。合不勒汗有7個兒子,次子的子孫組成孛兒隻斤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氏族,所以,成吉思汗所在的家族成為世襲蒙古汗權的主要家族之一。

  成吉思汗的祖父是合不勒汗的第二子,叫把兒壇把阿禿兒,把兒壇即“勇士”的意思。把兒壇生的第三個兒子也速該把阿禿兒就是成吉思汗的父親。據史書載,也速該頗為英勇,曾多次與蒙古其他部落作戰,受到所有人的承認和尊敬。自從忽圖剌可汗死後,蒙古各部由於利益衝突和意見分歧,一時未能推出新的可汗,也速該身為忽圖剌汗之侄,蒙古部著名的英雄、勇士,依靠自己的力量,收集了許多百姓,擁有一批奴隸和仆從,占有大量的牲畜和牧場,在草原上確立了自己的勢力,被推舉為蒙古索兒隻斤乞顏氏的首領,同時負責整個蒙古部的軍事。當時,他雖然沒被推舉為蒙古的可汗,但蒙古各部奉他為主,服從他的管轄,實際上也就相當於蒙古各部的國王。

  也速該有出自不同部落的許多妻子,長妻是月倫旭真,又被稱為月倫--“額客”。“旭真”即妻子,“額客”即母親。這就是《蒙古秘史》所說的“阿額兀真”,《元史》上說的“月倫太後”,她本是一個搶來的夫人。

  訶額倫出生於弘吉剌部的翰勒忽納氏,本來嫁給了蔑兒乞部的也客赤列都。翰勒忽納氏是個遊牧氏族,活動於呼倫貝爾湖及海剌爾之間。也客赤都娶親回家,路經斡難河畔,當時,也速該在斡難河放鷹,望見那婦人生得漂亮,隨即走回家,去引他哥哥捏坤太子、弟弟答理台翰惕赤斤來看。他兄弟來到時,也客赤列都很恐懼,其妻子說:“那三個人好像來者不善,必害了你們的性命,你快去。你若有性命,似我一般的婦人有的是,你如想我啊,再娶的媳婦就喚我的名字。”說完話,就脫下衫兒予他做紀念。也客赤列都於馬上接得衫兒,見也速該兄弟三人來了,即打馬逆著斡難河走了。就這樣,訶額倫做了也速該的妻子,是成吉思汗的生母。

  公元1162年,成吉思汗誕生於斡難河畔迭裏溫索勒答黑,對訶額倫來說,這是她雙喜臨門的一年。一是丈夫也速該率領蒙古部在與塔塔兒部的作戰中打了大勝仗,俘獲了兩個塔塔兒部酋長,其中一個叫鐵木真兀格;二是生下了一個兒子。戰爭勝利了,兒子降生了,訶額倫心裏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尤其令她驚喜的是,這個男孩一生下來就紅光滿麵,非同一般。據《元史》記載,這個男孩生時“手握凝血如赤石”。《秘史》上也載:“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血。”蒙古民間更是傳說:孩子的右手裏,攥著一塊堅硬的血餅,和“蘇魯錠”的形狀一樣。《成吉思汗傳說》說:“蘇魯錠”形似長矛,是蒙古戰神的象征。“烈祖異之,所以獲鐵(帖)木真名之,誌武功也。”為了紀念長子的降生和對塔塔兒作戰的勝利,也速該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鐵木真”,蒙古語意為“鐵之變化”。

  1170年,9歲的鐵木真已經長成一個英俊的少年了,也速該和訶額倫希望早點跟兒子定下一門親事。當時,蒙古乞顏部與弘吉剌部是世通婚姻的部落。這年秋天,也速該選定了“九為吉數”之年,金秋打籽之季,帶著鐵木真到弘吉剌部。從蒙古乞顏部居住的三河源頭到弘吉剌部,要走很遠的路程,中間還要經過塔塔兒部駐牧的呼倫貝爾草原。也速該父子到科爾沁草原時,遇到了弘吉剌氏的德薛禪。“德薛禪”即名字叫“德”的智慧老人,他主動而親切地向也速該打招呼。也速該開門見山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我想帶這個孩子到他母舅家翰勒包訥氏去看看,順便替他定一門親事。”德薛禪上下打量著鐵木真,十分興奮地說:“您這個孩子兩眼炯炯有神,紅光滿麵,正中了我昨夜一夢。我夢見一隻海鷹帶著太陽和月亮落在了我的手掌上。我這個夢不正是預告您帶兒子來求親嗎?必定是你乞顏人氏的吉兆。”於是,德薛禪領也速該父子到自己家住下。德薛禪女兒叫索兒帖,當時十歲,比鐵木真大一歲。見這個女孩生得健壯美麗,也速該心裏很喜歡,第二天早晨就向德薛禪求婚。德薛禪說:“多求而不見得崇敬,少求而不見得低賤。女子之命,不可老於生身之門,就把這孩子嫁給您的兒子吧!”

  按照當時的習慣,兒女定親以後,要先把男孩留在未婚妻家,並贈送禮物作為禮聘,也速該留下一匹從馬做聘禮。

  也速該為兒子定好親事,就高高興興地回三河源頭。途經址克徹兒山的失剌額列(漢語稱作“黃色的野甸”),看到塔塔兒人正在舉行宴會。根據古蒙古人的習慣,騎馬經過正在進餐者之旁時,要下馬;未等主人許可就應一同就餐,主人也不應拒絕,而應以飲食相待,這既是客人對主人表示應有的敬意,也是主人殷勤待客的一種表現。也速該風塵仆仆,路上饑餐渴飲,十分勞累,心裏自然也想趁機去喝幾杯。另外他也想到,戰場的仇敵也不妨同桌共飲,因此就放鬆了對塔塔人的警惕,參加了他們的宴會。

  事有巧合,舉行宴會的正是九年前與也速該作戰的氏族,其中有幾個年長的人曾經見過也速該,並親眼看見也速該將鐵木真兀格捉去。他們一眼就認出了也速該,就暗地裏在酒裏下了毒藥,並將有毒的酒給也速該喝了。

  宴會之後,也速該上馬繼續往前走。沒有走多遠,他就感到頭暈眼花,肚子裏很難受。他伏在馬背上艱難地前行,經過三天三夜終於回到家中,這時已經支持不住了,於是他把晃豁壇氏的蒙力克叫到自己的跟前,說:“我的兒子們小,我去為鐵木真求婚,回來的路上被塔塔人毒害了。我覺得難受,恐怕活不長了,留下孤兒幼弟,請多關照。訶額倫就是你的寡嫂,將來有什麽困難還求您幫忙。請您趕快到弘吉剌去,將我的鐵木真帶回來。”說完就死了。

  蒙力克根據也速該的囑托,趕到弘吉剌部,對德薛禪說:“也該速想鐵木真,好生心痛,教我來接他。”德薛禪說:“親家若想念自己的獨生子,您將他帶去吧。見麵以後快點送回來。”於是蒙力克將鐵木真接回不兒罕山營地。但鐵木真萬萬沒有想到父親為了他的親事,竟遭人暗算,愛和恨的種子從此在鐵木真的心中生根發芽,這對鐵木真的成長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

  “也速該既衰,鐵木真少孤,族眾欺其母子寡弱鹹有離心。”就在也速該死的第二年春天,時間僅僅過了幾個月,死者屍骨未寒,生者淚眼未幹,本族內部就出現了眾叛親離的局麵。部族祭祖供品沒有他家的份,也不分給他,按蒙古族的習俗,祭祖的祭品,如牛羊、牛奶等,所有的族人都有份,沒有參加的人也要分給他,如果不分給那個人祭品,就等於不承認他是蒙古的同族人,等於被開除了族籍。這是鐵木真母子一家的奇恥大辱。更有甚者,俺馬該汗的兩位夫人(可敦)鼓動並帶領泰赤烏部的屬民和百姓撇下鐵木真的母子一家另搬他營,使鐵木真母子一家陷入了困境。

  也速該死時,訶額倫已經生了四子一女。也速該還有一個“別妻”(相當於漢族的“妾”),也生了兩個兒子。鐵木真家隻剩下一個老仆婦,加上他們二母七子,全家共有十口人。他們的牛羊畜群也被部眾和奴隸們趕走了,隻剩下他們乘坐的9匹銀合馬。

  泰赤烏部和屬民百姓的叛離,使鐵木真一家從部落首領的地位一下子跌入了苦難的深淵。從此,他們孤兒寡母開始在饑寒交迫、顛沛流離中苦度歲月,躲避泰赤烏部對其兄弟家人的捕殺。

  鐵木真兄弟在艱難的歲月中一天天長大,大約在1178-1184年之間,訶額倫決定讓鐵木真到吉剌部去完婚,將父親在生前給他定的未婚妻孛兒帖接到自己家中來。

  孛兒帖出身於弘吉剌部孛兒忽兒氏,蒙語稱漢人居住的房屋為“板升”,轉音為“孛兒”,稱“圈子”為“庫倫”,轉音為“忽兒”。孛兒忽兒氏即居住在房屋裏的一部分弘吉剌人。這個氏族居住地靠近漢人居住地域,受漢族契丹族的影響較深,過著半耕半牧的定居生活,不像其他草原部落那樣逐水草而居。因此,德薛禪家不像鐵木真家那樣經常遷徙。

  按照當時蒙古草原的習慣,男子到女方去迎親,要在女方家裏舉行婚禮,然後才送他們一起回男方家。鐵木真有了一個知冷知熱、如花似玉的夫人,又找到了博而術、者勒篾兩個忠心耿耿的“那可兒”,家道複興的曙光已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來。但是順心的日子沒過多久,一個更大的災難又突然降臨,這災難是20年前,鐵木真的父親和兄弟搶來鐵木真的母親導致的。

  訶額倫本來是嫁給了蔑兒乞部的也客赤列都,也速該半路搶親,也客赤列都隻帶了訶額倫的一件內衫回到營地,這對蔑兒乞人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自然不肯善罷甘休,隻是也速該在世時勢力大,蔑兒乞人不敢輕舉妄動。這時,他們聽說也速該的長子已經完婚,於是決定趁鐵木真羽翼未豐時進行報複。

  那是雨季的一個早晨,百鳥還沒有出巢,牛羊還沒有出欄,人們還在酣睡,天色蒼黃還沒有大亮。訶額倫身邊的老仆婦急促地喊叫起來:“母親,母親,快起來,外麵天地顫動,莫不是泰赤兀惕兄弟搶劫追殺來了?”訶額倫急忙叫起鐵木真。一家倉促離開營地,護著母親向不兒罕山逃去。可是鐵木真的夫人孛兒帖和別勒台的母親及仆婦走不快,被蔑兒乞人發現了而擄去,家產被洗劫一空。

  鐵木真從少年時代起,就不斷經受種種磨難,父親被毒害,部眾和奴隸背離,銀馬被盜,自己的性命險些喪失,現在妻子又被人搶走。在這殘酷的現實麵前,鐵木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以及自己處境的誌向!向蔑兒乞人報仇,奪回自己被搶走的妻子,成為鐵木真從患難中崛起的第一個動力。

  搶走鐵木真的妻子孛兒帖是蔑兒乞人幹的,他們是一個有統一指揮的強大的部落聯盟。戰勝這些人,比戰勝幾個偷馬的盜賊要困難得多,不能隻憑少數人的勇敢和機智,而必須有一支人數眾多的軍隊。究竟如何組織這樣一支軍隊呢?究竟向誰去求救啊?這對鐵木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更是命運轉折的關鍵。

  當時蒙古草原上,組織軍隊的辦法有如下幾種:一是依靠本氏族成員編成軍隊,而鐵木真的同族成員早已拋棄了他,這種辦法不可能;二是依靠自己的屬民和奴隸組成一支軍隊,這時鐵木真還沒有號召力能把離散的力量收集起來,這也是不可能的;三是收集父親時代的貴族“伴當”和朋友,他們是那顏貴族的仆人,又是那顏貴族的護衛和助手,組成“親軍”或“扈從隊”。但這些人早就散離,鐵木真身邊隻有兩個“那可兒”,加上自個的幾個兄弟,力量太小;四是結為“安答”(義兄弟),結為“義子”或結為“忽答”(母親),實行政治聯盟。“安答”不是血緣親屬的結合,而是不同代族的人在利害關係一致時的互相利用。結交“安答”的目的在於聯合盟權,擴充勢力,以便進行掠奪和自衛。鐵木真為了壯大自己,暫時不能得到本氏族的支持,隻好考慮結交“安答”、結為“父子”或結為“婚姻”等辦法來得到其他氏族的支持。弘吉剌部孛兒帖的父親尚未掌握弘吉剌部的大權,暫時作用不大,但在以後的鬥爭是可以發揮不少作用的。當時做出反應的卻是另外兩個人,他們是鐵木真父子兩代人的安答--克烈部的脫翰鄰勒罕和劄答興部的劄木合。

  鐵木真想:克烈部的脫翰鄰勒罕,曾與父親也速該結為安答。“父之安答即父也。”他在土兀剌河邊黑林裏住著,鐵木真曾將孛兒帖陪嫁的一個十分珍貴的用黑豹皮做的短大衣送給脫翰鄰勒罕。鐵木真對脫翰鄰勒罕說:“在前些日子,你與我父親契合,便是父親一般,今將我妻子上見公婆的禮物送給您。”脫翰鄰勒罕得到這件貴重的禮物,心裏特別高興,對鐵木真說:“你離了的百姓,我與你收拾;散了的百姓,我與你完聚。我心裏好生記著。”因此,索兒帖被搶走以後,鐵木真第一想到的就是克烈部的脫翰鄰勒罕,馬上與合撒兒別勒古台到黑林去搬救兵。

  早在脫翰鄰勒罕7歲時,蔑兒乞人曾把他和他母親搶走,讓他在薛涼格河邊舂米。脫翰鄰勒罕對蔑兒乞人懷恨在心,因此,滿口答應了鐵木真兄弟的請求,並建議鐵木真去聯合劄木合。

  劄木合也是蒙古曆史上著名的人物,開始是鐵木真的盟友,後來又成為鐵木真的勁敵。他是蒙古劄答氏的首領。他的始祖就是孛端察兒搶來的孕婦生的那男孩,因為他們是異族血統的人,所以被稱為劄答氏。鐵木真11歲時,曾與劄木合在斡難河的冰上玩遊戲,劄木合贈送鐵木真一個嗚鏑,鐵木真回贈一個銅灌髀石,於是二人結為“安答”。根據蒙古族的傳統,結為安答後,要生死不棄,要相依為命。因此,劄木合也有義務幫助鐵木真解決危難。

  鐵木真兄弟從黑林回家以後,又向劄木合求援,並向他轉告了脫翰鄰勒罕的意見。劄木合也滿口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劄木合自己出兵一萬,在經過乞顏部原來的駐地時,他幫助收集鐵木真原來的百姓一萬人,合為二萬人。脫翰鄰勒罕與其弟分別率領一萬騎兵,組成了一支四萬騎兵的大軍。在與蔑兒乞的兵力對比上,鐵木真聯盟占了壓倒的優勢。

  四萬蒙古克烈騎兵的到來,好像神兵從天而降,打得蔑兒乞首領脫脫措手不及,拚命逃竄。

  蔑兒乞人失去了首領,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隻有扶老攜幼、拖兒帶女,順著薛涼格河連夜逃走。鐵木真在混亂逃跑的百姓中找到了孛兒帖,還俘獲了蔑兒乞部另一個首領合阿台,把他押往不兒罕山營地。鐵木真取得了第一次重大勝利。

  成吉思汗從此,鐵木真通過廣泛團結眾多部落,不斷壯大力量,最終統一了蒙古部落。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裏台大會,宣布即位,年約四十歲。此後,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五十多年的時間裏,以總數不到四十萬人的軍隊,先後消滅四十多個國家,征服了七百二十多個民族,消滅這些國家軍隊超過一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多,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他在一步步登上權力頂峰的過程中,創造了自己的戰爭理論,創造了閃電戰和包圍戰等進攻戰術,掃平了東亞的抵抗力量,擊潰了中亞和中東一帶,讓歐洲陳腐的騎士方陣不堪一擊。在他的指揮調度下,蒙古帝國從未一次性派出超過十萬人的大規模軍團,卻在二十五年的時間裏征服了比羅馬帝國四百年征服的還要廣闊的土地。他建立的帝國邊界從西伯利亞直達印度,從越南直達匈牙利,從朝鮮半島直到巴爾幹半島,蒙古帝國重新勾畫了世界版圖。

  關於“成吉思汗”這一尊號,蒙古民間流傳這樣一則傳說:將鐵木真推立為可汗之後,在吉祥永駐的客魯連河畔的廣闊原野上,用上天恩賜的珍寶建造了蒙古式的宮殿,叫鐵木真坐上了可汗寶座。自鐵木真坐上了可汗寶座的那天起,宮殿東南的一塊巨石上落下一隻從未見過的異鳥,這鳥的翅膀如同彩虹,聲音動聽無比,其形狀也十分美麗。這鳥一連三日飛到巨石上“成吉思、成吉思”地叫三聲。於是,眾人認為是大吉之兆,便為鐵木真起了“成吉思汗”的尊號。

  成吉思汗是個世界級的英雄,古今中外,對他的評論頗多,他身後的謎團也不少。

  《華盛頓郵報》1996年4月19日認定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是依據由“誰縮小地球、拉近世界”為原則評選產生的。

  羅伯特在《世界企鵝曆史》中寫道:“成吉思汗才智超群,名震四海,直到1227年去世為止,沒有一個人能與他相比。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治軍嚴明,用兵如神。他的軍隊以十戶、百戶、千戶製組織起來。其戰術機動、靈活。雖然成吉思汗殺人很多,但他與哥倫布一樣縮小了地球,而在外交方麵不知比哥倫布勝出多少倍。他隻活了六十多歲,卻建立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衝破了亞歐各國的封閉狀態,溝通並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信息交流,並請進了許多國家和民族的不同人才,這是蒙古國勢力強大的重要前提……他是拉近世界的最偉大的人物。有人認為: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並沒有治理好中國,並不是溫順和藹的人,也不是思想家和解放者,而是殘酷的人。曆史並不是聖人、天才和解放者的傳說。成吉思汗最完美地將人性的文明與野蠻兩個極端集於一身,在文明與野蠻的結合上至今還未找到一位比成吉思汗更為合適的人選。

  拿破侖評論成吉思汗說:“不要以為蒙古大軍入侵歐洲是亞洲散沙在盲目移動,這遊牧民族有嚴格的軍事組織和深思熟慮的指揮,他們要比自己的對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個虎子都爭為其父效力,我無這種好運。”

  蘇聯東方學家符拉基米爾佐夫評價成吉思汗說:“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稱他是一位軍事天才。”

  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說:“成吉思汗如同一顆流星劃破曆史的天空,七百多年來,人們望著他遠光的背景,不斷地發表著各自的評價與感歎,遊牧民族的文化是人類偉大的文化。”

  十三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舉世無雙的龐大的蒙古帝國,他所建立的政權和法律,至今對世界各國和地區仍有積極意義。

  原蒙古科學院長拜嘎倫說:“一旦你強大了,就會想知道別的人群是怎麽生活的。你需要他們的知識去建設自己的國家。比如,成吉思汗就曾為他基本上是‘文盲’的國人‘借來’維吾爾書籍。”

  成吉思汗對戰利品不感興趣,但戰爭是遊牧民族的傳統。成吉思汗曾宣稱:“男人最大的財富是追逐和打敗敵人,劫取他們的財富,讓他們的妻子慟哭,獲得他們的貢賦,享用他的女人……一句話就是‘征服’。”

  其他一些曆史學家認為,成吉思汗作戰的動機,有時是部落生存的需要,有時則是複仇;不認為他開始便有意識地要做一個征服者。

  哥倫大學教授羅塞比說:“總體來看,除蒙古外,他並不抓住其他的疆域不放。”

  成吉思汗死於公元1227年秋,對他的死有五種說法:

  第一是“墜馬說”。蒙古人編撰的《元朝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既住過冬,欲征唐兀。重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逐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麵圍獵,成吉思汗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麵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唐兀”是當年蒙古對西夏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這裏說清了一個史實,成吉思汗在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征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騎的一匹紅沙馬讓一匹野馬驚了,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馬受傷,當夜就發起高燒。當時,也遂請隨從將領商議這事怎麽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兒也逃不了,幹脆回去養傷,等好了再來攻打。但成吉思汗一生要強,覺得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成吉思汗派員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名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說:“有本事你就過來打。”成吉思汗聽後說:“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了。但此後,成吉思汗的傷痛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曆七月十二日(8月25日)病死了,時虛歲67歲。如果當時成吉思汗回去了,這病可能就不會落下了。

  第二是“雷擊說”。這種說法比較離奇。去過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文章中透露,成吉思汗可能是遭雷電擊中身亡的。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當時到達蒙古國時,發現夏天的雷電擊傷人事故頻發,“在那裏卻有凶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因此,蒙古人很怕雷電。南宋彭達雅所著《黑韃事略》記載:“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致地,若躲避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係葡萄牙人,出使中國的確切時間是公元1245年,由教皇派來,回去以後向教皇提交了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曆史》的出使報告。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來時距成吉思汗死隻有18年,比馬可波羅早30年,其說並非空穴來風。

  第三是“中毒說”。這種說法來源於《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記敘了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讓被他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當時這名西夏王妃趁陪侍之機下手的。

  第四是“被刺說”。這種說法與被俘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是下毒說的另一種版本。蒙古民間傳說,進攻西夏過程中,士兵俘虜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侍首夜,西夏王妃刺殺了放鬆警惕的成吉思汗。被刺殺一說,源於成書於清朝康熙元年(1662)的《蒙古源流》。此書很珍貴,100年後即1760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紮布將該書手抄本作為禮物獻給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並題書名為《欽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應該說,成吉思汗被刺一說可信度很高。

  第五種是“被咬掉生殖器說”。這種說法流傳也很廣。這一風流事件也與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據說,這位王妃被獻給成吉思汗後,成吉思汗要她做他妃子。王妃表麵同意了,實是不甘受辱。集家仇國恨於一身的王妃在陪侍當天夜裏,借行房時,趁成吉思汗正在興頭之機,將他的陰莖咬掉了,成吉思汗頓時血流如注。因為這是特大醜事,就被瞞了下來,對外隻稱大汗墜馬受傷致病重。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會放過她,跳黃河自盡了。

  導遊說,五種說法,墜馬說可信度最高。鄂爾多斯成陵,在新中國成立後回遷,曾開過棺,裏麵有記錄其一生的織畫,確定是墜馬而死,棺內無屍,隻有衣服。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撮血色駝絨。當時蒙古人去世時,最尊重的方法就是以白絨毛覆在臨終者鼻孔處,若動則表明人尚生,若不動則表明人已亡,其靈魂便覆在這白駝絨上。蒙古人沒有保留屍體的習俗。

  成吉思汗去世的地點,有三種說法:一是寧夏的六盤山;二是甘肅的清永縣;三是寧夏靈武。其中,死於六盤山的證據更為充分,得到多數專家學者的認同。爭議最大、爭議時間最久的,還是成吉思汗的葬地問題,七百八十多年來專家學者爭論不休。目前得到較多人認同的觀點主要有:一是蒙古肯特山南克魯倫河北;二是蒙古國的杭愛山;三是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托克旗境內的千裏山。迄今為止,無論哪一種觀點,都不具有充分足夠的資料。因此,成吉思汗的葬地一直沒有定論。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為難解之謎,與蒙古獨特的喪葬習俗有直接關係。蒙古族的王公貴族死後,遺體被裝入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當著母駱駝的麵殺死子駱駝,然後放馬將留有駱駝血跡的地麵踏平,再派兵守護直到長出青草。以後要祭祀,則由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鳴的地方就是墓地。

  有蒙古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裏麵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

  成吉思汗軍事征服的成功,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個為什麽:為什麽一個喪父的孤兒能成為統一蒙古諸部的大汗?為什麽一個隻有二十萬軍隊的蒙古汗國,居然可以戰勝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有幾十萬、幾百萬軍隊的大國,進而征服了半個世界,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為什麽經濟文化落後的小國,可以戰勝經濟文化先進的大國?為什麽剛剛進入奴隸製大門的國家,可以戰勝有千年封建製曆史的國家?成吉思汗為什麽能用很少的兵力戰勝幾倍、幾十倍於他的兵力,而他總能把握勝利?成吉思汗所締造的龐大的帝國,又為什麽在數十年之間便分崩離析,不能維持其統一的局麵?為什麽蒙古帝國的興起與衰落會如此之迅速?……

  這一連串的為什麽,表現了成吉思汗的特別、偉大,也增加了難以捉摸的神秘感。

  §§第五章 新疆之旅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