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人間詞話》的結構

  正如上文強調的,王國維生前發表的64則《人間詞話》是這部著作的文本;因為,嚴格地說,學術上主要的理論概念,比如《人間詞話》中的“境界”的概念,應該在文本的結構中確定其理論上的涵義。如果將“境界”這個詞從《人間詞話》中抽出來,離開了具體的文本,再與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各種“境界”、“意境”的概念相比較,在擴大眼界方麵也許有啟發;但在確定《人間詞話》中“境界”具體含義上又會失之寬泛。因為,嚴格地說,同樣的一個概念,在不同的理論著作中,當他們作為主要理論概念出現時,它們的含義是不可能同一的。何況,中國文學批評史的著作,有的有本身的理論上的係統性。大多數詩話、詞話著作,無論就作品實際的形態或者作者主觀的理論追求而言,都不具備係統性。《人間詞話》以論述境界為中心,如果從頭到尾讀這64則詞話,則會感到的確是處處在談境界。要是將《人間詞話》的文本與《人間詞話》原始手稿對比起來閱讀,就能更具體地感受到這部著作有完整的內在的結構。結構的係統性是這部著作創新的重要方麵。

  整部《人間詞話》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至九則詞話。在全文中屬於境界理論的部分。寫法用開門見山的手法。

  第一則是這部分的綱,也是全文的綱。“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第一部分的各則詞話,從各個角度論述與境界有關的問題,它們之間又是互相聯係的。

  第二則論境界的創造有造境與寫境之分。

  第三則論境界中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別。

  第四則從“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的創造過程的不同而形成一為優美,一為宏壯。

  第五則論述境界創造的基礎“必從自然之法則”,無論是“造境”還是“寫境”,即理想家或寫實家,在這一點上都是共同的。

  第六則論作家創造境界的根本條件還在於有真感情。境界包括真景物、真感情。

  第七則論詞要有境界,在藝術上應有具體、生動的表現。

  第八則論“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詞既可寫壯闊之境,也可以寫細小的畫麵。

  第九則論境界的理論淵源及發展,說明王國維提出的“境界”兩字,“為探其本也”。

  這第一部分的九則都是從理論上論證境界的各個方麵的問題,比較嚴密。有的詞話,確是潛心的體驗之作,但在認真的選擇時仍有刪除。比如有一則詞話:“言氣格,言神韻,不如言境界。境界,本也;氣格、神韻,末也。境界具,而二者隨之矣。”王國維就沒有選入《人間詞話》。如細加對比,就會發現,這則詞話與《人間詞話》的第一則、第九則均有重複處。現用第一、九則,就更為明確,昔人的詩話、詞話常是信手拈來之作,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有明確的理論主張又重視追求嚴整的結構,頗為難能可貴。

  《人間詞話》的第二部分占分量最大,從第10則——52則。範圍從李太白詞一直談到納蘭性德的詞。因為,納蘭性德的詞“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第52則)。選擇的評論對象都是詞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詞人。這一部分的理論目標,是承接上一部分的境界理論,進一步從詞的曆史發展的角度展開論證,中心是詞人怎樣創造境界。王國維選擇開風氣的詞人說明他們創造境界的經驗,特別重視李煜、馮延巳、李清照和納蘭性德。與第一部分從理論的角度加以邏輯的論證相呼應,第二部分從曆史發展中、從具體的審美經驗的層次上說明境界是如何創造的。寫美學著作,光有邏輯的論證,常會給人高不可攀的感覺,用王國維的話來說,“可信而不可愛”。審美判斷涉及到審美者的個人的審美經驗,從分析具體的審美經驗著手,就可能使人容易感悟到境界的藝術魅力。這兩方麵結合起來,互相引證,相得益彰。“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第14則)王國維用“神秀”來說明境界的美;但對藝術上各個層次的美,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都注意到了。以境界衡詞,也可以說明境界理論的實際功能。總之,要從整個結構上著眼,看到這個部分是與上一個部分講境界的理論相聯係的。

  《人間詞話》第三部分,自53-64則,共12則詞話。這部分的中心是論詞的境界的發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這是王國維的文學發展觀。因為王國維的美學觀認為:美在形式。所以,這部分在結構上就顯得十分重要。列在最後,實為壓軸戲。這點是要在這裏特別地指出的。美在形式,詞的美的發展在詞的形式。這部分的中心是第54則:“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王國維所謂的“豪傑之士”亦稱“大家之作”的“大家”,實際上就是“天才”的意思。這些人的特點是有獨創,這裏得到強調的是形式上的獨創,即“文體”。和獨創相對的就是陷於“習套”了。王國維指出的詞中的“習套”:一是“詞有題而詞亡”,因為“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二是“人能於詩詞中不為美刺投贈之篇,不使隸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則於此道已過半矣”。三是在中國不同形式的抒情詩的發展過程中,以短篇為佳,因為短篇產生於剛開始創造的時候。一種文體產生的時間長了,在王國維看來,“習套”就逐漸多起來了。因為,他認為,“近體詩體製,以五七言絕句為最尊,律詩次之,排律最下”。此規律用之於詞,則“詞中小令如絕句,長調似律詩,若長調之《百字令》、《沁園春》等,則近於排律矣”。這個論斷,隻從“天才”製造的角度說,或者說文體的始創時的獨創性來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藝術發展中,也有一個積累過程,即同一種文體(形式)在藝術技巧上的積累過程。首創性,有天才的智慧之光在閃耀;集大成時,更有成熟的天才的智慧。就抒情詩來說,李白、杜甫並不是出現於中國古典詩歌這種體裁的創始期,而是誕生於這種形式成熟的時代。如以小說而言,中國的《紅樓夢》顯然比唐傳奇、宋話本更為成熟了。這是王國維的理論不能解釋的。

  《人間詞話》的最後二則詞話,已談到元代了。在王國維看來,元代以元曲為盛。元代的天才是創作元曲的能手。到了這個時代,詞的光輝時代已結束了。所以,他最後一則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籟詞》,粗淺之甚,不足為稼軒奴隸。”其原因是什麽呢?《人間詞話》最後的一句話是:“讀者觀歐秦之詩遠不如詞,足透此中消息。”這裏的“消息”,就是王國維一直強調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了。在王國維看來,這部美學著作,理論上相信美在形式(文體),落腳點是論述境界的發展。這樣,全文就成為渾然一體的結構了。當然,在今天的讀者看來,最後一部分的對文體的強調,用之於衡量一切作品,常失之偏頗。所以,這部分引起後人的注意比較小。但是,從作品的整體結構上看,王國維卻是十分用心,在理論上有其深意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