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日本投降

  1945年7月27日晨6時許,日本政府獲悉美、英、中三國政府發表的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同日10時30分,日本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討論波茨坦公告問題。外相東鄉茂德認為:第一,蘇聯領導人雖然參加了波茨坦會議與公告的發布,但未在公告上簽名,說明蘇聯仍維持對日本在法律上的中立關係。第二,公告中,美、英、中三國已放棄以前絕對無條件投降的主張,提出了同日本實現和平的八項特定條件,“無條件投降”一詞在公告中隻使用過一次,而且明確規定隻適用於日本武裝部隊。東鄉提出,如果蘇聯政府接受日本關於居間調處的委托,那麽,有可能通過蘇聯談判,放寬波茨坦公告的條件。據此,東鄉得出結論性意見:首先,為給今後和平談判留下後路,對三國公告不予正麵拒絕;其次,應該視蘇聯的態度,然後再最後決定日本的態度。會議同意了東鄉的意見。顯然,日本這是在尋找借口,以拖延接受波茨坦公告。

  9日14時30分,鈴木召集臨時內閣會議,繼續研究和還是戰的問題。陸相阿南在會上仍堅持本土決戰到底,他說:“在為大和民族的榮譽繼續戰鬥中,總會有機會的。解除武裝辦不到,外地尤其如此。實際上,隻有繼續戰爭一條路。如能施展死裏求生的戰術,就不會徹底失敗,反會有扭轉戰局的可能……真的到了本土決戰的時候,則國民將一心一意,奮起抵抗。海相米內光政反駁阿南說,現在對盟國進行決戰不可能取勝,即使能取得給盟軍的第一次登陸予以打擊的勝利,那麽,也不可能取得第二、第三次勝利,現在要冷靜地麵對現實,必須放棄那套死不服輸和一廂情願,隻有投降才能挽救日本。軍需相豐田貞次郎、農相石黑忠篤及運輸相小日山直登都讚同米內的意見。會議一直進行到22時30分,但因意見分歧,長達8個小時的內閣會議仍未能做出決定。23時許,鈴木和外相同時晉謁天皇,上奏內閣會議情況,並奏請在禦前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還請平沼樞相參加。23時50分許,在皇宮防空洞內召開天皇出席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東鄉外相的1個條件方案與阿南陸相的4個條件方案仍然對立,爭吵不休。因此,鈴木首相遂請天皇裁斷。

  10日淩晨2時30分,天皇采納了外相的1個條件方案,即以不變更天皇統治國家大權作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附帶條件。

  3時左右,日本臨時內閣會議再次複會通過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決議。

  8月10日7時15分,日本外務省將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會電報,拍發給駐瑞士公使加懶和駐瑞典公使阿木,令其轉達給美、蘇、英、中四國,同時要求盡快得到對方答複。

  在發出上述正式照會的同時,鬆本外務次官認為有必要將日本接受公告的意圖,迅速通知國外,特別是通知敵方官兵,經征得同盟通訊社及日本放送協會(即廣播協會)領導人的同意,於10日夜,秘密對國外廣播。後經確認,這些對外廣播發出2小時後,首先引起美國的反應,數小時後,已傳播到全世界。

  8月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送交瑞士公使館代辦葛拉斯理托其轉達日本政府對於日本投降建議的複文。

  8月12日零時45分左右,日本軍政要員從美國廣播中聽到了美、蘇、英、中四國對日照會的答複。日本參謀總長梅津和軍令部總長豐田得知後,覺得“斷難接受”,於12日8時20分左右聯合上奏天皇,表示堅決反對接受同盟國公告。當日,日本軍國主義統治集團反複召開內閣會議、皇族會議,次日9時又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在討論同盟國複文時,外相東鄉等人主張接受四國複文。但陸相阿南等人仍以難以維護國體為名堅持原來的四個條件,要求再次照會四國,進行交涉。因主和與主戰派各執己見,結果都未能作出結論,隻好再次把問題移交給了禦前會議。

  8月14日10時50分,日本召開最後一次禦前會議。阿南、梅津、豐田等人重申要求給同盟國再發照會,或繼續進行戰爭以死裏求生的意見。天皇鑒於大勢已去,揮淚作出接受盟國答複的決定,並要政府起草“終戰詔書”。“會議在全體涕泣聲中結束”。至此,日本軍國主義統治者才最後下決心被迫投降。當日23時,日本政府通過駐瑞士公使加頒,拍發了致同盟國的通告電報,表示準備命令其所有軍隊停止戰鬥,交出武器,實施同盟國最高司令新的命令。

  正當日本政府準備接受盟國投降條件事宜時,陸相阿南帷幾等人策動少數最頑固的法西斯分子,陰謀發動政變,妄圖以武力阻止日本政府的投降。14日午夜至15日淩晨,一些少壯派軍人發動兵變,槍殺近衛師團長,下達假命令,包圍皇宮,搜索天皇的詔書錄音盤,想阻止錄音的播出;另一些人則搜尋並圖謀軟禁木戶內大臣和石渡相,鎮壓所謂主和派,但終因日本的投降大勢不可逆轉,沒有得到軍部上層的讚同,立即被鎮壓下去了。阿南帷幾於15日淩晨1時30分左右畏罪自殺。15日正午,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錄音向日本全國播放。九一八事變以來,長達14年的侵略戰爭,終以日本天皇宣告投降而結束。17日,成立了以陸軍大臣東久邇宮稔彥王為首的新內閣,重光葵任外相。當日,天皇還向國內外的日本陸海軍人頒布一項敕諭,命令他們遵照“終戰詔書”和平地投降。從這時起到9月上、中旬,遠東、南亞各國、南太平洋地區和太平洋諸島的330餘萬日本軍隊,先後陸續向同盟國投降。

  日本政府向同盟國簽署投降書的先期準備工作,是由麥克阿瑟上將的司令部(設在馬尼拉),以同盟國最高司令官名義負責進行的。8月16日午前,麥克阿瑟通告日本政府命令日軍大本營:“立即派遣授與充分權限能就同盟國最高司令官所發指令進行磋商的使者到該司令官處”,“將具有以天皇、日本政府、大本營的名義實行投降條件所必需的各種要求的權限的代表,派遣到馬尼拉”。19日,參謀次長河邊虎四郎中將全權代表一行16人,於當晚到達馬尼拉。20日,河邊受領了麥克阿瑟有關進駐日本本土的文件、投降簽字後應予公布的天皇的詔敕、投降文件和盟軍最高司令官陸海軍一般命令第1號。由於8月22日夜,日本關東,25日本州西部和26日九州南部海麵連續有台風侵襲,盟軍原定進駐日本本土和投降簽字的日期,分別推遲48小時。

  8月27日10時30分,美國海軍第3艦隊一部進泊相模灣。28日8時20分至11時許,美陸軍部隊150人乘飛機在厚木機場著陸。30日,美第6、第8軍,第3、第5艦隊等部,總兵力約40萬,先後陸續開始在東京附近和橫須賀、佐世保等地登陸,實施對日本的占領。麥克阿瑟於8月30日14時5分在厚木機場著陸。美軍對日本的占領,以8月28日美軍先遣部隊占領厚木機場為開端,到10月初占領整個日本的工作大致完成。為了掩飾單獨占領,美國要求同盟國派遣占領部隊。從1946年1月起,英聯邦派了少數部隊到廣島縣的吳市;中國榮二師先後被分派進駐東京和名古屋;蘇聯因不願意把自己的軍隊置於美軍司令官的指揮之下,未派出占領部隊。可見,所謂盟軍占領日本,實際上是美軍的單獨占領。

  1945年9月2日9時,盟國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了簽降儀式。首先,麥克阿瑟發表簡短宣言。他說:

  “……以今天這個嚴肅的儀式為轉機,從過去的流血和蠻行中,奠定更美好的世界——建立在信賴和諒解之上的、能為人類的尊嚴和人類最理想的願望即自由寬容和正義的實現做出貢獻的世界——才是我最大的希望,也才是人類真正的希望。作為同盟國最高司令官在此聲明,我將在我所代表的各國的傳統之下,以正義和寬容來完成我的職責。同時,為了徹底、迅速而且忠實地遵守投降條件,將采取必要的措施。這是我堅定不移的決心”。

  日本投降書分黑色封麵的日文本和金綠色封麵的英文本兩種,投降書長1.5尺,寬1尺,放置在鋪有青色台布的長桌上。9時4分,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9時零8分,麥克阿瑟以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簽字。然後是接受投降的9個同盟國代表分別代表本國依次簽字: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英國代表希魯斯·弗雷澤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傑烈維揚庫中將、澳大利亞代表托馬斯·希拉梅將軍、加拿大代表穆爾·科斯格雷夫上將、法國代表雅西·勒克萊將軍、荷蘭代表赫爾弗裏克海軍中將、新西蘭代表倫納德·艾西特空軍中將。簽字結束後,數千架美式飛機越過“密蘇裏”號軍艦上空,慶祝這個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紀念時刻。

  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戰艦“密蘇裏”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2日,日本天皇發布詔書,命令日本臣民“速停敵對行為,放下武器”,著實履行投降書之一切條款。同一天,日本首相東久還宮也向全國發表文告,要求日本國民“秉承天皇聖旨”、“正式投降唯有順從”。

  至此,正式宣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9月3日被定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此後,各戰區分別舉行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中國戰場,由於麥克阿瑟以遠東同盟國軍最高司令官名義,對日本政府和中國戰區的日軍下令,隻能向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投降,不得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繳械。蔣介石利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合法地位壟斷了受降權。

  8月15日,蔣介石電令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茨:中國戰區所屬日軍應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派代表到玉山接受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之命令;軍事行動停止後,日軍可暫保有其武器及裝備,保持現有態勢,並維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所有飛機及船艦應停留現地,但長江內船艦應集中在宜昌、沙市;不得破壞任何設備及物資;不得向任何非暫定受降部隊投降繳械、交出地區及物資;絕對不能將行政機關移交非指定之行政或代表等。何應欽受命於蔣介石的受降權限是:(1)處理在中國戰區內之全部敵軍投降事宜。(2)指導各戰區、各方麵軍、分區分批辦理一切接受敵軍投降的實施事宜。(3)對中國戰區之敵軍最高指揮官發表一切布告命令。(4)與中國戰區美軍人員合作辦理美軍占領區、盟軍聯合占領區交防接防敵軍投降後之處置等。隨即,何應欽下令凡中國戰區之日本陸海空軍及輔助部隊,“立即各就現在駐地及指定地點,靜待命令,凡非蔣委員長或本總司令所指定之部隊指揮官,日本陸海軍不得向其投降繳械,與接洽交出地區,及交出任何物資”。這就剝奪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接受日軍投降的權利。

  中國戰區的受降範圍包括:中國(東北除外)、台灣、越南北緯16°以北地區的全部日軍。洽降地點為玉山,後因玉山機場雨後跑道損壞,臨時改在湖南芷江進行。8月20日,何應欽率中國陸軍參謀長蕭毅肅等30餘人,乘2架美製運輸機抵達芷江。參加受降工作的中國陸軍總部副參謀長冷欣及中國戰區各地受降主官也先後抵達芷江。21日11時15分,日本乞降使節、日本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一行8人受岡村寧茨指派,乘機到達芷江。27日,國民政府在南京設受降前進指揮所受理日偽軍受降事宜。何應欽因指示各戰區司令長官搶占戰略要點,先後飛往湖北、西安、江西、昆明等地區麵授機宜,於9月8日飛抵南京。

  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校大禮堂內舉行。應邀參加的有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的軍事代表和駐華武官,以及中外記者、廳外儀仗隊和警衛人員近千人。8時52分,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特派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陸軍參謀長蕭毅肅、海軍總司令陳紹寬、空軍第1路司令張廷孟等5人步入會場,隨即就座受降席。8時57分,中國戰區日本投降代表、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陸軍大將岡村寧茨率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參謀小笠原清中佐,中國派遣軍艦隊司令長官、海軍中將福田良三,台灣軍參謀長、陸軍中將諫山春樹,第38軍參謀長、陸軍大佐三澤昌雄等7人,脫帽由正門走進會場。岡村寧茨解下所帶佩刀,交由小林淺三郎雙手捧呈何應欽,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此時恰好是9時整。然後,岡村寧茨在投降書上簽字。

  9月9日,蔣介石把中國戰區劃分為16個受降區,並任命了受降長官,分別接受日軍投降。

  從上可見,堅持8年抗戰之久並已成為中國抗日戰爭主戰場的解放區戰場之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被排除在受降之外,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利用合法地位完全壟斷了中國戰區受降權。

  從9月11日至10月中旬止,在華日軍除因拒降被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縱隊等部殲滅外,其餘均繳械投降。由國民黨政府軍隊接受投降的日軍共有1個總司令部、3個方麵軍、10個軍、33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2個飛行師、41個旅,以及警備、守備、海軍等部隊,計128萬餘人。另有日僑77萬餘人,韓僑5萬餘人,還有偽軍95萬餘人向國民黨軍投降。國民黨軍隊接收日軍的武器裝備有:步騎槍68萬餘枝、手槍6萬餘枝、輕機槍2萬餘挺;火炮1萬餘門;步機彈1.8億餘發、手槍彈203萬餘枚、各種炮彈共207萬餘顆;戰車383輛、裝甲車151輛、卡車1萬餘輛(包括特種車);馬匹7.4萬餘匹;各種飛機1068架、炸彈6000噸、機用油1萬餘噸;海軍主要艦艇——艦艇船舶1400艘,共5.5萬餘噸。內主要艦艇有:軍艦19艘(90至1100噸)、驅逐艦7艘(每艘約60噸)、魚雷快艇6艘、小型潛艇3艘、小炮艇200艘。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牽製了日本陸軍主力,打破了日本“北進”侵蘇計劃,遲滯了日本“南進”侵略步伐,從而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援和策應了蘇、美、英等同盟國作戰。然而,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人民群眾傷亡了120萬餘人,中國軍隊傷亡380餘萬人,軍民傷亡共3500餘萬人,中國財產損失達6000多億美元。

  抗日戰爭雖勝利了,但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國魂”沒有死,愛好和平的人們應時刻警惕它的死灰複燃。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