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解放南斯拉夫

  在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中,蘇軍擊潰了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獲得解放。蘇軍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境內並進抵南斯拉夫邊境。巴爾幹半島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1944年9月,鐵托元帥(左一)和蘇聯元帥托爾欣(左二)分別代表南蘇兩國軍隊最高統帥部簽署聯合作戰協議。至1944年秋,蘇南軍隊合力對駐塞爾維亞的敵軍,特別是在貝爾格萊德方向的敵軍實施決定性突擊的條件已經成熟。

  貝爾格萊德進攻戰役是從9月28日第57集團軍轉入進攻開始的。該集團軍在航空兵支援下突破敵邊境防禦地區,越過東塞爾維亞山脈,於10月8日進抵摩拉瓦河,並從行進間強渡了該河,在西岸奪取了兩個登陸場,保障近衛機械化第4軍於10月12日進入交戰。集團軍向南斯拉夫腹地推進130公裏。多瑙河區艦隊一方麵對進攻的蘇軍實施了支援,可靠地保障了第57集團軍右翼,另一方麵還擔任軍隊、技術兵器和各種物資的輸送工作。

  貝爾格萊德戰役以強攻貝爾格萊德而告結束。敵軍為了扼守南斯拉夫首都,從德軍的幾個師以及塞爾維亞誌願軍和俄羅斯警衛軍(自衛軍)中調來一些部隊和分隊,並有40輛坦克,約170門火炮和迫擊炮。在貝爾格萊德周圍設置了地雷爆炸性障礙物以加強防禦。德軍指揮部力圖在該城接近地牽製住蘇、南軍隊的大量兵力,以便使德E集團軍群的部隊從希臘撤往匈牙利。蘇、南兩國軍隊為了密切協同攻下貝爾格萊德,曾召開指揮部聯席會議,詳盡討論了強攻計劃。

  10月14日,近衛第4機械化軍軍長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1集團軍級集群司令員,最後協調了雙方軍隊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行動計劃。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計劃規定:在狹窄的地段上從南麵實施正麵突擊,爾後沿離心方向發展突擊,分割德軍守備部隊並予以各個殲滅。還規定,占領薩瓦河和多瑙河上的橋梁。參加強攻貝爾格萊德的蘇軍是:近衛第1機械化軍,3個步兵師,3個炮兵旅,16個炮兵團、迫擊炮團和自行火炮團,1個高射炮兵師和3個高射炮兵團;南斯拉夫軍隊是:無產者第1軍和第12軍,共8個師。這些兵力的強攻行動,由空軍第17集團軍和多瑙河區艦隊實施火力支援。解放貝爾格萊德的戰鬥自10月14日起,一直延續到20日止。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在頭兩天,進攻部隊就把敵軍集團切割成幾個部分,並摧毀了該市南郊和東郊的大部分支撐點。至10月20日日暮時分,蘇、南兩國軍隊在航空兵和多瑙河區艦隊的支援下,以強攻占領了德軍在貝爾格萊德的最後一個據點卡列梅格丹要塞。在巷戰中擊斃德軍1.5萬人,俘9000人。

  貝爾格萊德戰役之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繼續同德軍占領者作戰。至1945年初,他們解放了大部分國土,至5月7日,南軍徹底粉碎了伊斯的利亞半島和斯洛文尼亞沿海敵軍的抵抗。至此,南軍幾乎解放了南斯拉夫的全部領土。德E集團軍群殘餘部隊垂死掙紮,千方百計地想衝出合圍圈向英軍投降未遂,繼續被圍困在斯洛文尼亞和奧地利。殲滅E集團軍群的戰鬥從5月8日開始至15日結束。盡管德軍技術裝備水平遙遙領先,最終還是輸給了得道多助的南斯拉夫軍民。僅1945年,敵人在南斯拉夫就喪失30多萬人,並損失許多武器、技術裝備和其他軍事裝備。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結束,在南斯拉夫人民的曆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