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文化熱”與中國曆史文化學

  “文化熱”在中國的形成開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以後持續高溫,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不僅我們中國人自己日益重視我們祖先留下的豐富的偉大曆史遺產,就連外國人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格外重視。比如 《孫子兵法》 的戰略思想,《三國演義》 的用人思想,儒家文化的“集體主義精神”,等等,早被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的企業廣泛地運用,由此也帶動了這些國家的中國文化熱。

  一、“文化熱”的曆史底蘊

  “文化熱”在中國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現實的原因,也有曆史的原因。20世紀80年代初的現實是,經曆了多年的政治運動和長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的機械理解與應用,使得中國人頭腦封閉,思想僵化,學術研究走入死胡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和思想解放的深化,全麵回歸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呼聲日高,人們渴望運用新的方法,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和研究中國文化,重新揭示出中國文化的本來麵目,以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這樣的現實不僅決定了“文化熱”的必然出現,而且決定了它必然會在這個時間出現,但這還不是根本。

  “文化熱”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文化深厚的曆史底蘊。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不僅具有悠久的曆史,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曆史不曾被割斷過的文明古國,它的文化積澱、文化遺存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除中國外,還有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地區(主要是今天的伊拉克一帶)和古代印度,但是今天的埃及人、伊拉克人和印度人並不是創造古代文明的那些先民的直接後裔。創造這些古代文明的先民在被很早的時候就被外族征服了,以後逐漸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例如,古埃及早在公元前10世紀的時候就開始遭到外族的入侵,公元前6世紀又被波斯人踐踏,公元前4世紀再被古希臘人征服,接近公元之時則淪陷於羅馬人之手,公元七、八世紀被並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在一次一次的征服中,古埃及文明的風貌早已“體無完膚”。同樣,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創造者蘇美爾人也在經曆了阿卡德人、古巴比倫人、亞述人、新巴比倫人、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等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之後,在接近公元的時候終於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們所創造的文明不僅沒有一脈相承地流傳下來,即使是後來那些征服者的文化也都幾乎被破壞殆盡了。今天生活在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土地上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他們與蘇美爾人毫無關係。而最早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人是生活在次大陸上一種個子很矮、皮膚粗糙、塌鼻梁、黑皮膚的土著,他們後來被來自中亞的身材高大、皮膚白嫩的雅利安人所征服,文明遭徹底毀壞。再以後,匈奴人、阿拉伯人等先後湧入次大陸,近代的時候遠隔千山萬水的英國人又來騷擾一回,結果將古代印度文明分解得“支離破碎”,最初的文明幾乎被忘記得幹幹淨淨。

  隻有中國,其古代文明被一脈相承地傳承下來了。我們就是那些曾創造出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的先民們的直接後裔,我們是炎帝、黃帝的直接子孫。盡管在中國曆史上也曾出現過多次民族融合,以及少數民族入侵中原,甚至建立起全國統一政權的時候,如元朝和清朝的統治,但是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構架從來沒有改變過,以華夏文明為主體的文化結構也從來沒有動搖過。所有與華夏文明接觸過的少數民族,最後都被融進到華夏文明中,並成為推動和豐富華夏文明的動力與新鮮血液。

  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極為豐富,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像中國這樣豐富、深厚、久遠的傳統文化。不僅如此,我們還有記載曆史的好傳統,保留至今的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煙海。我們今天的傳統文化熱正是基於這樣的底蘊而發生的。而且,由於對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我們一直未能很好地研究、總結過,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可以預言,這種傳統文化熱還將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本書不僅在許多地方應用了“文化熱”的學術成果,而且它本身也是“文化熱”的組成部分。

  二、曆史學與曆史文化學

  先來說說“曆史”與“曆史文化”。

  “曆史”概念是人們熟知和確定的。所謂“曆史”,即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廣義的“曆史”包含自然史和人類史,狹義的“曆史”僅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我國著名曆史學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主任的白壽彝先生在筆者作為新生於80年代初入學的歡迎儀式上曾激昂地宣稱:“曆史科學是唯一的科學。”這句話曾讓我們興奮了好一陣子。本以為是白老先生為了激勵我們好好學習曆史而脫口說出的,後來才知道,這句話是馬克思他老人家說的。既然如此,當是真理了。不過仔細想來,也確實如此。馬克思這句話的立論就是廣義的曆史概念。

  至於“曆史文化”,可定義為:指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文化風貌的總和,它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思想、藝術以及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它的展現不僅是單純的文化方麵的體現,還與文化的創造者、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製度環境以及地區間文化的相互交流相關聯。而中國曆史文化應當指中國社會發展、演變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具有自己獨特內質的文化風貌的總和。

  再來說說“曆史學”與“曆史文化學”。

  曆史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發生、發展、演變及其規律的科學。曆史文化學則是研究曆史文化及與其相關聯的社會方麵的科學。筆者還給“曆史文化學”下了一個更加形象的定義,即以文化眼光———宏觀的、對比的、高屋建瓴式的眼光,審視和研究人類曆史發展演進的科學。這是筆者講授“中國曆史文化概論”課程的心得體會。

  關於曆史學與曆史文化學的關係,筆者認為曆史文化學當是文化的一個分支,屬於亞文化學科,同時它又與曆史學有著極為密切的聯係。所以,曆史文化學屬於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曆史學與曆史文化學的關係是:曆史學是曆史文化學研究的基礎,沒有曆史也就無所謂曆史文化;曆史文化學則從更廣泛的領域、更深刻的層次揭示出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曆史學與曆史文化學的區別在於:首先,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曆史學是在充分利用曆史素材的基礎上,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人類社會起源、發展的過程,並從中探求出演變規律的科學。曆史文化學則是在充分利用曆史素材的基礎之上,結合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通過宏觀的、全方位的比對,運用辨證的思維方法進行研究,以探求出不同文明的本質特征的科學。其次,二者的研究結論不同。曆史學探求的是人類具體、實在的發展過程,以及抽象的演變規律;曆史文化學探求的則是經過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人類社會的總體文化風貌。比如,殷商時期的曆史表象表明,它是中國奴隸製時代的發展時期,表現為奴隸製文明得到一定發展,如甲骨文字的成熟及青銅冶煉技術的高超等,但統治手段野蠻、殘暴。而將這些曆史表象進行文化研究和批判,通過抽象概括,則殷商的文化風貌體現出“天真無邪”的少兒型特征,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幼稚時代,表現為迷信神、依賴神、以神為中心。

  三、學習、研究曆史文化的目的和意義

  學習、研究曆史文化的目的和意義在於辨明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追根溯源,為事物的形成、演變找出曆史根源,同時弘揚文明精華,摒棄文化糟粕,不斷升華人文思想,推動人類社會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而中國曆史文化表明了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原因。研究它可以從更深刻的層次揭示出中國文化的精髓與糟粕所產生的根源,使我們真正明白什麽是精髓,什麽是糟粕,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做到“弘揚精髓,摒棄糟粕”,才能實現以新的精神風貌趕超世界發達國家的目的。

  針對大學生,則主要體現在幫助他們努力從曆史與文化中提取文化精粹,提醒他們時刻注意摒棄自身存在的文化糟粕,努力提升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人格,為今後成為合格的社會精英奠定牢固的思想文化基礎。同時,曆史出知識,曆史出智慧,曆史出經驗,曆史出教訓,讀史使人明鑒,學習曆史的目的是溫習過去、服務現實、展望未來。所以,大學生應該學會將曆史與現實結合起來的方法、將局部與整體結合起來的方法、將具體與抽象結合起來的方法思考及分析問題,預見自我的人生未來,善始善終,避免出現嚴重偏差和重大失誤,並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總之,以筆者看來,“曆史文化學”的內涵比“曆史學”要深刻得多、寬廣得多,學習、研究它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發生——遠古時代

  前麵已述,“文化”的第一屬性是必須具有“人性”,所以談中國文化的發生就必須從有中國人的那一天開始談起。當然,中國人誕生的準確時間是誰也說不清楚的,肯定不會是某一天,而應該是一個時段,而且當時也沒有“中國”這個概念。但不管怎麽說,既然他們生活在後世被稱作“中國”的土地上,他們的文化就肯定與我們今天的文化具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