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節 曆史上經曆最奇特的皇帝

  曆代帝王中,經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宋恭帝趙隰。他生逢亂世,四歲時在臨安(今杭州市)登上皇帝的龍位,其時,南宋江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兩年後他被元軍俘往大都(今北京),降為元朝的臣子。在大都被幽禁6年後,又被遷居於上都開平(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在開平又幽禁6年後,再被遣入西藏為僧,竟然成為佛門高僧和翻譯家,最後卻因文字獄被殺。其曲折的生命曆程,令人無法不為之感慨人生之無常。

  淒風苦雨中登基

  宋恭帝趙隰(1271年-1323年),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後所生,是宋端宗趙昰之弟,宋末帝趙昺之兄,即位前封嘉國公、左衛上將軍等,諡號恭皇帝。

  在宋理宗和宋度宗統治時期,南宋的滅亡已呈不可逆轉之勢。宋度宗更是昏庸無能,若不是早早死去,他才是南宋真正的亡國之君。宋度宗在位時整天聲色犬馬,很少打理朝政。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奸臣賈似道手中。

  當時蒙古的勢力已經深入四川、雲南等地,而襄樊則成為宋朝最後的抗蒙堡壘。宋鹹淳三年(1267年),蒙古兵團進圍襄陽(今湖北襄樊)。

  此時的宋度宗,把賈似道當作的惟一救星,對之言聽計從。賈似道嫉賢妒能,遂把有才幹的將領一一排除,牢牢掌握住全國軍權。又建立秘密警察製度,隔絕皇帝的耳目,鎮壓人民的不滿和反抗。他對襄陽被圍的消息,一開始就嚴加封鎖。一年之後,度宗才恍恍惚惚問賈似道:“仿佛聽說襄陽被圍很久。”賈似道回答說:“蒙古兵早就被我們擊退了,怎麽會有這種謠言?”度宗說:“一個宮女這麽講。”賈似道不久就查出宮女姓名,隨便找了個罪名就把她處死了。從此再沒有人敢憂慮國事,任憑賈似道一手遮天。

  賈似道一麵封鎖襄陽被困的消息,一麵暗地裏派兵赴援襄陽,但他不斷派出的援軍,均被蒙古軍隊一批批地吞食了。最後他命他最親信的大將範文虎前往馳援。範文虎在包圍圈外紮營,偶爾截擊一下蒙古的巡邏部隊,大部分時間都在跟美女歡宴享樂。

  朝廷如此腐敗,自然難解襄陽之危。襄陽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竟然堅持了6年之久,最後糧盡援絕。到了鹹淳九年(1273),蒙古兵團運來回回巨炮,一炮就把城樓轟碎,聲如百萬霹靂俱發。守將呂文煥望著臨安痛哭,開城出降。

  鹹淳十年(1274年),蒙古軍隊在大將伯顏率領下,攻陷鄂州,順長江東下,南宋社稷岌岌可危。

  就在這一年,宋度宗去世,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兒子:楊淑妃所生的趙昰7歲,全皇後所生的趙隰4歲,俞修容所生趙昺3歲。謝太後召集群臣商議立帝,眾人以為楊淑妃所生趙昰年長當立,但賈似道和謝太後都主張立嫡子,於是趙隰被立為帝,是為宋恭帝。

  宋恭帝年幼,因此由其祖母太皇太後謝氏垂簾聽政,但朝廷實權實際上仍掌握在宰相賈似道手中。

  向元軍投降後被擄去大都

  攻陷鄂州後,蒙古軍隊主帥伯顏留下部分士兵守衛鄂州,自己率領主力部隊,以宋朝降將呂文煥為前部,繼續東下。沿江城池的守將多是呂氏舊部,元軍所到之處,這些人紛紛歸降,元軍得以順利地突破長江防線,於德祐元年(1275年)春攻克軍事重鎮安慶和池州,兵臨建康城下。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鄂州陷落後,長江防線洞開,南宋朝野為之震驚,京師各界都把希望寄托於賈似道身上,要求他親征。賈似道不得已,在臨安設都督府,準備出征。蒙軍的一路統帥劉整原係宋朝驍將,理宗末年,賈似道在武將中推行“打算法”來排斥異己,劉整受“打算法”迫害,被迫歸降蒙古。賈似道對劉整的能力知道得一清二楚,由於懼怕劉整,他遲遲不敢出兵,直到德祐元年正月,聽說劉整死後,他才高興地說:“吾得天助也。”於是上表恭帝,請求出征。

  奏表被恭帝批準後,賈似道便抽調各路精兵10餘萬,裝載著無數金帛、器甲和給養,甚至帶著妻妾,離開京城,陣勢綿延百餘裏。到達前線之後,賈似道率後軍駐紮於魯港,命大將孫虎臣統領前軍屯駐在池州下遊的丁家洲,夏貴率戰艦3500百艘橫列江上。賈似道深知蒙古軍隊的勇猛,不敢與之正麵交戰,於是希望通過稱臣納幣求得和平。但此時元軍的目標在於滅亡南宋,求和的請求被斷然拒絕。兩軍交戰,伯顏連續突破孫虎臣、夏貴兩道防線,直抵魯港,宋軍大敗,死者無數,江水為之變赤,賈似道倉惶逃到揚州,如喪家之犬。

  戰場慘敗的賈似道成了眾矢之的,朝野上下出現處死賈似道的強烈呼聲。太皇太後謝氏卻認為,賈似道勤勞三朝,不能因為一朝之罪,失了對待大臣的禮數,僅將賈似道貶為高州團練使,循州安置,並抄沒其家產。行至漳州,賈似道於木綿庵為監押官鄭虎臣所殺,結束了其擅權誤國的罪惡生命。

  魯港之役後,伯顏率軍繼續沿江東下,德祐元年十月,元軍自建康分三路向臨安挺進。伯顏親率中軍進攻常州。

  常州地處交通要道,扼守臨安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伯顏在此投入了20萬軍隊,常州知州姚訔、通判陳炤等奮勇抵抗。伯顏驅使城外居民運土填充護城河,甚至將運土百姓也用作堆砌材料,最終築成環城堤防。十一月十八日,元軍總攻,兩天後常州城被攻破,元軍進行了野蠻的大屠殺,上萬人被害,隻有為數不多的人幸免於難。(據馬可波羅遊記記載,蒙古軍第一次進攻常州時,常州人民詐降,放蒙古人進城,旋即來了個關門打狗把這些蒙古人全殺了。蒙古軍第二次進攻,常州軍民英勇抵抗,城陷後依然拚死巷戰,青壯男人幾乎全部戰死,老弱婦孺遭到屠殺,全城數萬人幸存者僅幾名工匠(蒙古人認為留著有用)。需要指出的是,馬可波羅遊記中極力美化蒙古統治者,把忽必烈描寫成世界上最英明仁慈的君主,而稱常州為最邪惡、殘忍、狡詐的城市,把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的常州人民汙蔑為暴徒。)

  戰爭中最怕的就是摧垮人的意誌,常州大屠殺果然產生了蒙古入侵者所希望的震懾作用,隨後,當元軍逼近平江時,平江守將未經接戰便獻城投降。

  麵對來勢洶洶的蒙古鐵騎,臨安府內人心惶惶,大批人試圖逃離都城,尤其是朝廷大小官員,為保身家性命,帶頭逃跑。德祐二年正月短暫的休戰後,僅有6名官員出現在朝堂上。官員的逃跑瓦解了軍心民心,使南宋王朝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皇室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徒喚奈何。

  此時的南宋朝廷如果能夠振作起來,任用賢臣,局勢或許還可以扭轉。但恰恰此時,朝廷卻犯下另一個嚴重的錯誤,即任命陳宜中為相。正是這個陳宜中,使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走向了其生命的盡頭。

  陳宜中是一個外強中幹、誇誇其談之徒,他口頭上喊出各種豪言壯語,譴責任何妥協退讓的主張和行為,實際上卻懦弱怕戰,根本沒有與元軍決一死戰的勇氣和才能。德祐元年年底,局勢在他主持之下,朝著越來越不利於宋朝的方向發展,除了徹底投降以外,已沒有其他回旋餘地。文天祥、張世傑提出遷都到東南部地區,以圖背水一戰,膽小的陳宜中否決了這項提議,一意求和。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謝太皇太後派大臣楊應奎向元軍獻上降表和傳國玉璽,哀乞伯顏念上天好生之德,對南宋皇室從寬處理。元朝要求與宰相麵對麵會談,陳宜中被這種要求嚇破了膽,便再一次拋棄了太後和年幼的皇帝,於當天夜裏逃之夭夭。

  主持大局的陳宜中逃走後,蒙古鐵騎兵臨城下,南宋敗局已定。謝太皇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蒙古軍營談判。文天祥正氣凜然,被伯顏扣留,謝太皇太後又派賈餘慶出使。

  二月初五,蒙古軍隊在臨安皇城裏舉行了受降儀式,趙隰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顏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臨安。元世祖下達詔書,要伯顏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見。

  多情自古傷離別。無奈的趙隰隻好同母親全氏和少數侍從離開臨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謝太皇太後因有病在身,並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軍的逼迫下啟程北上。

  南宋殘餘勢力在福建、廣東抗元。1279年,陸秀夫攜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趙昺在崖山蹈海自盡,南宋最終滅亡。

  曆盡劫波後被殺

  宋恭帝趙隰以及皇族的其他人員被擄到大都後,忽必烈召見了趙隰,並封他為瀛國公。全皇後、謝太皇太後也都被封了爵位,基本上都得到了較好的安置。南宋不同於金國,蒙古人對南宋並沒有直接的仇恨,金國被蒙古滅掉後,完顏皇家宗室被全部殺死,一個也沒留。但南宋趙氏、皇親投降了元朝後,都保全了性命。

  在大都,趙隰雖然仍然還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處處被監視著,寄人籬下的滋味很不好受。文天祥在談判中被扣留後,偷偷逃回江南,並再次舉兵反元,一時江南以至中原各地群起呼應。元軍派遣40萬大軍進剿。兩年後,文天祥在廣東被元將張弘範俘虜。鑒於文天祥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力,忽必烈想招降他以安定人心。先後派張弘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招降都不成,隻好把趙隰叫去勸降文天祥。

  身陷囹圄的文天祥看到幼小的“先皇”來到,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涕,跪倒在地,隻說了四個字,“聖駕請回”。趙隰一看這情形,呆在那裏,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連獄卒都為文天祥垂淚,招降之事隻能不了了之。後來元朝丞相孛羅、忽必烈本人都無法勸降文天祥。文天祥後被押解到柴市刑場,引頸就刑,從容就義,年47歲。文天祥死後,忽必烈曾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春去秋來,光陰荏苒。元至元十九年(1282),已經12歲的趙隰在北京被幽禁6年後,又被遣送到上都開平。在開平又幽禁6年後,至元二十五年(1288),忽必烈賞賜他“鈔百錠”,命令他出家,到遙遠的吐番去學習佛法,其母全皇後也被令出家為尼。

  吐番即西藏。趙隰正式在西藏喇嘛廟裏出家,得法號“合尊”,此後潛心學習藏文。由於天賦聰穎,趙隰很快就在藏佛界嶄露頭角,在佛學方麵造詣頗深,並擔任過薩迦大寺的總持,成為當時西藏的佛學大師,他還成為了把漢文佛典譯成藏文的翻譯家,翻譯了《百法明門論》與《因明入正理論》,且在譯書的扉頁留下了題字,自稱“大漢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寶”,被藏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的名單,成為青史留名的一代佛學宗師。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趙顯寫了一首給他帶來殺身之禍的詩: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

  這首詩充分表現了他對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他想起了西湖孤山的梅花,想到了兩百年前在那裏栽種梅花的林和靖,“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十字,似乎想說明他是元人黃金台下的客人,受到的是禮貌的待遇,而並非是什麽俘虜,不打算回臨安去了,事實上是命中注定不可能回的去了,他這裏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應是不歸來”的應是二字,包含著“無可奈何”的感情,二十個字平淡中隱含著無限的悲戚之意,讀來令人百感交集。

  此詩觸犯了文字獄。被元朝皇帝發現,大怒,遂下令於至治三年(1323)四月賜死趙隰,這一年53歲。從18歲到了西藏,至53歲身亡,算下來,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間再也沒有踏入魂牽夢繞的故園江南!關於宋恭帝趙隰的結局,漢文《佛祖曆代通載》有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