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

  1941年夏,蘇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官兵在列寧格勒附近實施登陸作戰。波羅的海沿岸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為粉碎波羅的海沿岸法西斯德軍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於1944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參加這一戰役的有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員為蘇聯元帥戈沃羅夫)、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麵軍(司令員為馬斯連尼科夫大將)、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麵軍(司令員為葉廖緬科大將)、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司令員為巴格拉米揚大將)、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司令員為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一部以及戰役上隸屬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員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司令員為特裏布茨海軍上將)。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對波羅的海沿岸各方麵軍的行動進行協調;從9月24日起,蘇聯元帥戈沃羅夫負責協調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麵軍,同時他仍擔任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員。

  戰役開始前波羅的海沿岸的總情況,是由蘇軍1944年夏季的順利進攻行動決定的,由於這些進攻行動,敵在蘇德戰場各主要戰略集團已被粉碎。負責防守波羅的海沿岸的法西斯德軍損失慘重,退至納爾瓦灣至東普魯士邊界之間的新地區。它們被蘇軍逼退至波羅的海邊的狹小區域,其主力則被從南麵縱深包圍。法西斯德軍統帥部認為扼守這一戰略要地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失掉它,就會使德國的軍事政治狀況和經濟狀況更加困難,同時為蘇軍從東北麵進攻東普魯士造成有利態勢。敵人力圖在波羅的海沿岸方向穩定戰線,便在此趕築補充防禦工事,加強其軍隊集團。建立了完善的縱深梯次配置的多地帶防禦(特別在裏加方向)。大量河、湖和森林沼澤地有利於實施防禦行動,而使進攻難以進行。敵軍最強大的集團部署在裏加地域,由5個坦克師編成。在波羅的海沿岸防守的是“北方”集團軍群(“納爾瓦”戰役集群,第18、16集團軍)、“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3集團軍(9月21日起轉隸舍爾內爾上將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群)。第1航空隊航空兵和第6航空隊一部對陸軍進行支援。這一集團軍共有70餘萬人、12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約7000門火炮和迫擊炮、近400架作戰飛機。

  蘇軍4個方麵軍共有90萬人、約1.75萬門火炮和迫擊炮、308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戰飛機。蘇軍生動力量比敵人多0.3倍、炮兵和坦克多1.5倍、飛機多5倍多。

  戰役企圖規定,切斷敵在蘇聯波羅的海沿岸防守的集團,將其分割並各個殲滅。因此,主要力量集中對付在裏加地域行動的第16、18集團軍基本兵力。為了粉碎這些敵軍,預定以波羅的海沿岸3個方麵軍對裏加實施向心突擊。列寧格勒方麵軍應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配合下,粉碎盤踞愛沙尼亞的敵軍集團(“納爾瓦”戰役集群)。

  在戰役準備時節,進行了方麵軍之間的大規模軍隊變更部署,並將許多兵團和軍團從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調到了波羅的海沿岸方向。由於在各方麵軍主要突擊方向堅決集中兵力兵器,蘇軍在總兵力對比上占了兩倍於敵的優勢。

  指揮員、政治機關和黨團組織竭盡全力動員全體人員順利完成戰鬥任務,在軍隊中培養高昂的進攻銳氣。講明波羅的海沿岸戰役的軍事政治意義,研究突破敵人堅固防禦的以往各次戰役的經驗和在森林沼澤地條件下進攻的經驗,在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很重視做年輕補充兵員的工作和以蘇聯各族人民的友愛精神教育軍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兵團(愛沙尼亞步兵第8軍、拉脫維亞步兵第130軍、立陶宛步兵第16師)參加戰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在進攻之前,連、營黨組織得到了鞏固,共產黨員被分配到最重要、最危險的地段。各方麵軍和集團軍軍事委員會的號召書,對提高軍隊的進攻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它號召全體人員盡快粉碎敵人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

  戰役第一階段(9月14~27日),波羅的海沿岸第3、2、1方麵軍進行了裏加戰役(1944),並在戰役過程中進抵距裏加25~60公裏處構築的敵軍“錫古爾達”堅固防禦地區。由於法西斯德軍在該防禦地區進行激烈抵抗,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為盡快切斷敵軍波羅的海沿岸集團與東普魯士的聯係,於9月24日決定將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的力量從裏加方向轉移到梅梅爾方向,該方麵軍應會同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一部兵力,在此方向實施進攻戰役。列寧格勒方麵軍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協同,於17~26日進行了塔林戰役(1944),此役重創敵“納爾瓦”戰役集群,解放了塔林和愛沙尼亞整個陸地部分。該方麵軍於27日日終前進抵濱海地帶,而以左翼進抵敵在拉脫維亞境內的“錫古爾達”防禦地區。愛沙尼亞濱海地帶的解放,大大改善了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在波羅的海的活動條件,為完全解放愛沙尼亞創造了前提。

  戰役第二階段(9月28日至11月24日),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第39集團軍向梅梅爾方向展開進攻,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麵軍則繼續進行裏加戰役;列寧格勒方麵軍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進行了蒙群島登陸戰役(1944)。

  在列寧格勒方麵軍左翼當麵行動的法西斯德軍於9月24日前將主力向裏加撤退,而以一部兵力在蒙群島固守。敵人在裏加方向建立了強大的集團,依靠從愛沙尼亞退卻的兵力對它進行了補充。該集團編成內有33個師,內4個坦克師。在梅梅爾方向(由奧采至涅曼河)行動的有敵7~8個師,內4個坦克師。

  根據當時形成的情況,蘇軍在梅梅爾方向實施了猛烈的正麵突擊,該處敵軍集團及其防禦都比裏加地域薄弱。蘇軍麵臨的任務是切斷法西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與東普魯士的聯係。

  為了實施梅梅爾戰役(1944),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不為敵所覺察地將其全部軍隊調到了希奧利艾地域,並於10月5日向梅梅爾(克萊佩達)方向實施了突擊。突擊第4集團軍對利巴瓦(利耶帕亞)方麵實施積極行動,第39集團軍和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由羅謝內(拉塞尼艾)地域向陶拉格方向實施突擊,分別從北麵和南麵保障梅梅爾方向的進攻。

  由於列寧格勒方麵軍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早在9月27日就開始了蒙群島登陸戰役,也由於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麵軍在裏加地域積極行動,敵人未能從“錫古爾達”防禦地區調龐大兵力來抗擊蘇軍在梅梅爾方向的進攻。梅梅爾戰役的結果,蘇軍前出至波羅的海沿岸,楔入東普魯士領土,並切斷了整個“北方”集團軍群與東普魯士的聯係。

  正當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在梅梅爾方向展開進攻時,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麵軍從10月6日起對怕丟掉退向東普魯士之路而開始從裏加地段向庫爾蘭半島倉卒退卻的敵人轉入追擊。13日,蘇軍解放裏加。16日,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麵軍撤銷,其所屬軍隊分別編入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麵軍(第61集團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麵軍(突擊第1集團軍、空軍第14集團軍)和列寧格勒方麵軍(第67集團軍),部分編入大本營預備隊(第54集團軍)。到22日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麵軍以其右翼進抵敵人圖庫姆斯防禦地區,結束了裏加戰役。“北方”集團軍群被從陸上封鎖於庫爾蘭半島。波羅的海沿岸第2、1方麵軍負責消滅被封鎖集團。

  列寧格勒方麵軍利用波羅的海沿岸各方麵軍在裏加方向和梅梅爾方向的進攻,會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從9月27日至11月24日通過蒙群島登陸戰役(1944)解放了蒙群島。由於這一戰果,也由於蘇軍前出至利巴瓦以南的波羅的海沿岸,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艦艇在溝通庫爾蘭集團和德國聯係的敵交通線上行動的條件改善了。

  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各戰役的勝利結束,促進了白俄羅斯第3方麵軍在東普魯士境內貢賓嫩方向的進攻。該方麵軍長時間牽製了敵軍龐大兵力,使這些兵力無法被用來對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作戰。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除庫爾蘭半島外)。法西斯德國喪失了重要的糧食、原料基地,德軍則喪失了可以實施翼側突擊以威脅在東普魯士進攻的蘇軍的有利基地。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勝利,使芬蘭加速退出戰爭。戰役結果,使敵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集團失去了戰略意義。蘇軍進攻前敵在該處的59個兵團中,29個被擊潰,其餘兵團則被隔離在庫爾蘭和被封鎖於梅梅爾地域(3個師)。波羅的海沿岸地段的戰線長度縮小到250公裏,使蘇軍有可能騰出相當大的兵力,用於實施1945年冬季的進攻。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的特點是規模大。參加進攻的有:5個方麵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遠程航空兵兵團。敵方參加作戰的兵力,占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25%。進攻第一階段各次方麵軍戰役的縱深為250~300公裏,第二階段為130公裏。總進攻地帶達1000公裏。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顯示了蘇軍軍事學術的提高。戰役最顯著的特點,是在進攻過程中將主要力量由裏加方向轉移到梅梅爾方向,這要求進行距離為120~140公裏的大規模軍隊變更部署,並在短時限內準備新的進攻戰役。變更部署的隱蔽性保障了突擊的突然性,並在相當大程度上保障了整個戰役的勝利。

  空軍集團軍的基本力量被用於支援各方麵軍主要方向的陸軍。在戰役第一階段,僅在波羅的海沿岸3個方麵軍編成內行動的空軍第14、15、3集團軍,就出動3.4萬架次,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共出動5.5萬架次。

  在波羅的海的沿岸戰役準備和實施過程中,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進行了軍隊和技術裝備的輸送;從海上掩護進攻軍隊的翼側;以航空兵和艦艇炮兵對在濱海方向進攻的軍隊實施火力支援;實施登陸;進行海上交通線上的鬥爭。

  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的遊擊隊員和地下工作人員,促進了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順利行動。敵人被迫從前線調開頗大兵力對付遊擊隊和警衛自己的交通線。

  蘇軍在戰鬥中表現了集體英雄主義。112名軍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3名被授予第二枚“金星”獎章,33.2萬餘名被授予勳章和獎章。131個部隊和兵團榮獲“裏加”、“塔林”、“瓦爾加”等榮譽稱號,481個榮獲政府獎勵。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