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章 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努力維護民族團結

  曹洪敏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既是各個國家穩定的根源,也是各個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製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民族分裂勢力越是企圖破壞民族團結,我們越要加強民族團結,築牢各族人民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鋼鐵長城。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享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工作,推進“雙語”教育,推動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有序擴大新疆少數民族群眾到內地接受教育、就業、居住的規模,促進各族群眾在共同生產生活和工作學習中加深了解、增進感情。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進程中,中華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社會主義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係。我國各民族在曆經數千年的遷徙、貿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錯雜居、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特別是近代以來,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飽受欺淩。當時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必然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分裂為無數的單一民族國家。但是,他們的預言失敗了。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反而“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打敗了侵略者,贏得了民族的獨立、自由和統一。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形成了休戚與共、榮辱一體的命運共同體。

  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中華民族繁榮富強,靠的是各民族團結友愛。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製度的確立,開辟了各民族團結友愛的新紀元,中華民族展現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現出無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多年來,各族人民高舉民族大團結的偉大旗幟,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攜手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壯麗史詩。60多年來,中華民族在前進過程中克服了來自政治領域、經濟領域和自然界的種種困難和考驗,頂住了來自國內外的種種壓力和挑戰,使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航船乘風破浪、勝利前進。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中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就是要在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礎上,全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昌盛,維護社會主義祖國的統一安全,同心同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業,是各民族每一個成員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每個人都要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民族團結,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維護社會穩定,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建設者、促進者。

  今天,“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理念已經成為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已經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這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一關係,團結一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嚴格執行民族政策,需要社會各方麵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族群眾的積極參與。隻有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和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自覺遵守民族政策,黨的民族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民族團結的生命線才能暢通無阻、生機勃發。

  1.自覺加強理論知識、民族語言學習,更好地了解、掌握和宣傳民族理論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切實做到相互交流交往交隔。不僅少數民族要學好漢語,同時地處少數民族區域的漢族幹部群眾也要嵌入式地懂得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習俗,把各民族好的意識形態融入民族大家庭之中,消除誤解,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影響、相互尊重。不僅少數民族要學習,漢族也要學習;不僅群眾要學習,幹部也要學習;不僅一般幹部要學習,領導幹部也要學習。堅定“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真正懂得隻有在祖國大家庭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有我們各個民族的興盛和發展,才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從而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使命感。

  2.要立足本職崗位,以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每個人工作的崗位,都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舞台。要堅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在與其他民族同胞接觸交往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兄弟民族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同時多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甚至多拉家常,培養感情,真正融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影響和帶動他們發展致富。多說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穩定的話和事,做到不說傷害民族感情的話,不做不利於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事。

  3.要堅持原則、明辨是非,旗幟鮮明地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做鬥爭。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是對社會主義法製的嚴重踐踏,是對人民根本利益的嚴重損害,是對國家安全的嚴重危害。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哪個民族,都要頭腦清醒,擦亮眼睛,認清各種分裂主義勢力的險惡用心和反動本質,不信謠、不傳謠,不受壞人挑撥煽動,不參與違法犯罪活動。在危急關頭、關鍵時刻,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挺身而出,敢於同各種分裂活動做鬥爭,堅決捍衛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麵。

  4.積極引導青少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能否牢固樹立民族團結意識,直接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關係到中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能否後繼有人。要不斷加強對青少年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貫穿青少年成長成才各階段,引導各族青少年準確掌握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增強他們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和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責任感。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要加快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體係建設,要搞好民族團結教育課堂教學,要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從各級各類學校的校長、政教主任、團隊工作者和思想品德課教師及相關學科教師中,選拔優秀教師承擔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學工作。加大對民族團結教育課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組織開展教學研究、集體備課、教學經驗交流等,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通過各種方式,使民族團結教育真正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5.充分利用社區和家庭對青少年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社區基層組織要把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作為社區建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依托社區的各種活動為平台,開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家庭是青少年民族團結意識教育的首發地,父母是孩子從小接受民族團結教育的啟蒙老師,起著關鍵作用,以自身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言行給孩子做出表率。農村、企業、機關、部隊的基層組織對各界青年的民族團結教育也起到近距離的示範作用,必須重視和積極發揮他們的作用,形成方方麵麵的教育網絡。

  6.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大眾傳媒要通過製作以青少年為特定受眾的欄目和節目,營造團結向上的輿論氛圍。要堅持麵向青少年、服務青少年,加大向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社會免費開放的力度,開展專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吸引各族青少年參與進來。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的接受特點,精心創作生產一批以民族團結教育為主題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讀物、影視劇、動漫作品和遊戲軟件產品,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團結的深刻教育,處處營造祖國大家庭的團結氛圍。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