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青城:一座明清古鎮的滄桑

  2003年,省文化廳等部門聯合將榆中青城鎮,定為甘肅省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十大試點項目之一,青城又一次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熱點。隨後很多人先後探訪青城,試圖揭開這個明清古鎮的如煙往事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青城自古就是人文薈萃之地。傳說宋代秦州刺史狄青巡邊至青城龍溝堡,認為此處地勢險要,是守衛榆中的第一道門戶,便下令在唐代舊堡旁邊修築了新堡,舊堡長約二裏許,而新堡長約三裏,接續延長使新舊兩堡合為一體,故名青城。由於兩座城連在一起,東西長,南北窄,形似漢字的“一”,人們稱之為一條城或條城。青城鎮的中城門是舊堡的東門,以中城門為界,人們將東麵稱為新城,西麵稱為舊城。民間傳說,這座城是狄青所增築,後來人們就把整座城稱之為青城。青城的稱呼逐漸擴展,人們習慣稱謂中的青城除了黃河以南的古城和東灘以外,還包括今天黃河以北的水川、強灣、王峴、武川一帶。青城地區有一句民諺“皋榆不分家”,是說皋蘭和榆中在這裏的劃分並不清晰,一會兒這個地方歸皋蘭管轄,一會兒又歸榆中管轄,即便是青城鎮內,也經常出現兩個縣管轄的情況。

  到了明朝,跟隨肅王來蘭州的護衛、部屬們,不斷到青城一帶落腳。青城鎮的大規模建設也正式開始了。至今青城的街道名稱還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如齊心牌、上下牌、直街牌、三合牌、教場路、箭道巷。牌是當時某一級軍事組織相互核驗的憑證,某個牌表示某個所屬的群體駐紮在那裏,後來演變成了一個小巷、小村的名稱。

  隨著清代與北方少數民族關係日漸和睦,青城逐漸由明朝的軍事要塞向商貿中心轉變。

  青城城隍廟是這個小鎮上比較早的建築群。傳說始建於宋仁宗寶元年間,秦州刺史狄青修築城堡後的議事廳,又被老百姓稱之為狄青府。到了明神宗時,改建成了守備府,是一條城的守備軍指揮部,雍正二年守備府被改建成了城隍廟。歲月滄桑,如今隻剩下大殿保存基本完好。透過城隍廟的變遷,我們看到了一個古鎮變遷的影子。

  走在青城鎮內,一條大街橫貫全鎮,沿著大街兩邊是一條條小巷。青城民宅建築以四合院為主,有三堂三廈、三堂五廈、三堂七廈。由於這些四合院的主人都是各地來收購水煙的商人,因此這些建築也吸收了北京、天津、陝西、山西等地的風格特點,有古典式四合院、三合院、條型院落等多種類型。

  青城民居是青城鎮的靈魂,有些民居體現著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有些民居表現前店後廠的手工作坊的特色。現在青城鎮保存了50餘處明初至清末的古建築,主要集中在青城、城和、新民三個地方,絕大部分是康熙、乾隆、嘉慶、道光時期的建築。

  青城人修建了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民宅建築。聰明的工匠們利用青城豐富的石頭資源,在修建上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處處是吉祥如意、福祿壽喜、鬆柏梅花等的圖案。來自黃河中的石塊、北山的石板,被人們用作打造石牆、石階、石門墩等的材料。施工中工匠們根據不同形狀的石頭巧妙組合,大小穿插,砌出的牆腳結實整齊,並且組成精美的圖案。木刻大門前牆有兩塊長方形石板作門台,大門前放置的兩個“石鼓”刻有各種圖案,而且家家戶戶大門前須安置兩塊二尺多長的石頭,取意鎮宅辟邪,保家太平。

  青城是黃河河灣中的一塊綠洲,早期居民主要是隨部隊來的戍邊將士,接著來自山東、陝西、山西商旅在此落地生根。最為繁盛時,曾有人口10餘萬。自明代以來,青城先後有10名進士,1名翰林,舉人29人,孝廉方正10人,貢生82人,其他的文人難以計數。在青城地區商旅和文人之間有著非常好的結合,商旅為學子們求學提供物質基礎,學子們則在高中後,給商旅各種支持。更有文人厭倦官場後,在青城找一處修養安歇之地。

  青城因水煙而繁盛,因水煙而沒落,可以說是“成於水煙,敗於水煙”。青城濃縮了蘭州水煙栽種加工史。民間傳說,青城水煙始於明初,一戶姓周的大戶人家隨肅王從甘州遷蘭州,選中了青城定居,開始栽種煙葉。史料記載,蘭州水煙興起於明末清初,盛於光緒年間,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它以“絲、香、味”三絕聞名全國,素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譽。水煙具有避疫、消食、殺蟲、解悶的作用,能提神順氣,消瘴解煩,預防蟲、蛇咬傷,對居住在陰濕山區和瘴氣彌漫、地氣潮濕地區的人,特別是長年下水耕作的農民和下河海捕魚的漁民十分有益,被視為“神藥”。

  民間傳說中,蘭州水煙的引入與諸葛亮密切相關。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征討南蠻,深入南方不毛之地,瘴氣不時傷害將士,隱士孟節說“薤葉雲香草”,含一片可除瘴癘。故而蘭州的水煙業都將諸葛亮視為始祖,號稱“雲香事業”。青城人在明末清初引進水煙製作工藝,到康熙年間,青城人的水煙已經形成品牌,一個大型的貨物集散碼頭逐漸形成,運往包頭、廣東、福建等地,行銷全國各地。清朝光緒年間,蘭州水煙達到了極盛,據說有140多家商號。青城成為方圓幾百裏的商貿中心,駝隊、車隊、馬幫,尤其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成為水煙運輸的主力。青城有大的商號作坊70多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水煙品種也由黃煙種,增加到了麻煙、棉煙等多個品種,銷售區域遍及全國各地,最為出名的品種則是“廣東紅”。

  人們在做工和配料上研究,逐漸形成了宏字、泰字、興字、昌字等各自不同的品牌,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青城地產水煙中的“甘字、條字、蓉字”等品牌,在西南、東南沿海地區,甚至台灣都非常暢銷。

  隨著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大量的洋煙進入中國市場,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紙煙”,同水煙相比,紙煙簡單方便,易於攜帶,水煙業逐漸開始走下坡路。20世紀50年代,鐵路通車了,汽車多了起來,青城這個水旱碼頭就逐漸失去了它昔日的輝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