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黃河峽穀說古今

  象征著中華民族的黃河,從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出發,從涓涓細流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最後長大成波濤洶湧的大河,她一路走來,納百川,穿峽穀,無所畏懼。從黃河源頭到蘭州,黃河足足奔波了2100多公裏。她不僅養育了蘭州人,而且也使蘭州成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

  黃河在蘭州這塊土地上,自西向東蜿蜒流淌。在峽穀和盆地一放一收之間,她劈山斬穀,一路向前。黃河在蘭州段流經的峽穀非常多,順流而下依次為八盤峽、柴家峽、桑園峽、烏金峽、紅山峽、黑山峽等等。

  八盤峽是黃河蘭州段的第一個峽穀,位於蘭州市西固區。這裏與蘭青鐵路和312、109國道相鄰,距蘭州市中心40公裏,1966年修建八盤峽水電站。八盤峽水電站位於黃河蘭州段的第一個峽穀區,水電站沒有修建之前這裏波濤洶湧,水電站建成後,這裏就成了一個風光優美的旅遊勝地。晴天,庫區內波平如鏡,水天一色,岸邊綠樹成陰,蘆葦蒼蒼;風起時,一層層波浪滾滾而來,無邊無際,讓人感覺出黃河的壯麗。八盤峽庫區上遊是黃河上遊第一座大型的水力發電廠——鹽鍋峽水電廠,其北岸坐落著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八盤峽水電站是目前唯一一座坐落在百萬以上人口城市中的水力發電廠。八盤峽是指八盤山和青石關之間的黃河峽穀,最初人們將這裏稱之為八盤峽。

  民間傳說,“八盤峽”的名字和大禹有直接的關係。故事是這樣的,大禹“導河”,路過此地,帶領當地居民開山鑿石,疏通水道,然而石頭堅硬,開水道的進度很慢,老百姓也為之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禹王爺非常著急,就用手掌向石山砍去。於是在巨響聲中,水道被開鑿出來。為了避免黃河被堵,老百姓將開辟水道挖出來的石頭,分為八堆,放在了黃河邊上。因而就將這一段峽穀稱之為“八盤峽”,而附近的山被人們稱之為八盤山(今張家台)。

  黃河出八盤峽流經蘭州市區後,進入桑園峽。桑園峽以下是一個綿延上百裏的峽穀區。黃河在這裏橫衝直撞,波濤滾滾,巨浪滔天,非常的驚世駭人。解放前,蘭州到北京鐵路沒有修通時,人們從蘭州往銀川、包頭等地運送水煙、羊毛等貨物就要穿過這些峽穀。一道道的峽穀就如同一個個鬼門關。普通的“筏客子”根本無法駕馭峽穀的激流,為了貨物和生命的安全,他們經常要請幾位“峽把式”,由他們保駕護航才能夠一路平安走出這段峽穀區。

  作為黃河流經蘭州向東遇到的第一個峽穀區,桑園峽一帶有許多民間傳說。關於桑園峽的來曆,傳說與康熙皇帝有關。據說,康熙皇帝西巡經榆中準備前往蘭州,離開榆中縣城不久,皇帝看到前方有一座山嶺,問隨從前方到了什麽地方,隨從說前麵是豬嘴嶺,又問再前麵呢,隨從說是“嗓咽子”。皇帝聽後臉一沉,便下令休息片刻後返回,沒有抵達蘭州。原來,皇帝嫌前麵的兩個地名不吉利。專家考證:皇帝休息的地方就是今天榆中的歇家嘴,此地距蘭州50餘裏。這個地方與肅莊王朱有關,他出巡經過此地,歇駕住宿一晚,因此被稱為歇駕嘴,民間傳為歇家嘴。

  民間傳說,皇帝返回之後,人們就將嗓咽子峽改為桑園峽。其實,桑園峽的得名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曆史。據記載,東漢末年,此峽名為葵園峽。明肅王來自江南,常懷念江南家鄉,為了不忘江南習俗,便命人在葵園峽一帶開辟桑園,從江南引來桑苗,栽活867株。人們在這裏,養蠶繅絲,每年可征繭20多斤。後人根據肅王桑園遺址,將葵園峽改為桑樹園峽,簡稱為桑園峽。

  桑樹園峽有上下之分。上桑樹園峽在市區以東26公裏,峽長5公裏,也叫小峽;下桑園峽在小峽下遊5公裏,峽長30公裏,也叫大峽。桑園峽兩岸石壁峭拔,岩層嶙峋,渾似神工鬼斧鑿成,最窄處寬度僅7.5米,是蘭州段黃河最為狹窄之處。

  黃河自東十八家灘入桑樹園峽後,河麵猛然收縮,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忽然轉折北上,一直向前,直抵寧夏、內蒙。桑樹園峽也就成為古代人們從水路抵達寧夏、內蒙的要道,因而桑園峽是蘭州水上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公元185年,韓遂、邊章率軍進攻陝西關中地區,結果被張溫、董卓等打敗,蕩寇將軍周慎率3萬人馬追擊。韓遂、邊章農民起義軍退守榆中,周慎的佐軍司馬孫堅(孫策之父),建議截斷軍糧道,結果周慎不聽。而韓遂則率人在桑園峽反截周慎軍糧道,周慎軍大敗,損失慘重。

  黃河在桑園峽內穿行於山穀之中,留下了許多淺灘暗礁,也留下了許多令人難以忘記的地名,如老漢抬頭、一鍋煮、中流砥柱等等。20世紀30年代,著名記者範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詳細記述了黃河峽穀裏的峽把式工作的情景。範長江在他的《過大峽》一文中這樣寫道:“首先,經過的險地為大腸拐子,河道數數曲折於緊狹的石壁中,稍有不慎,即可與石壁接觸。其次為亂石頭窩子,這裏是一個亂石崢磷之險灘,灘浪起伏如小屋,灘中並有一大旋渦,最易發生危險。最險的為焦牛把子,河水直衝一石岸尖上,皮筏必須對石岸放去,同時,又須於未接觸之一霎那,轉筏下流,生死存亡之際,其間不能容發。筏上水手與搭客至此皆屏息肅靜,以待命運之降臨!筏上首領剛站立筏上高處,全力注視水紋,一麵發出各種非內行不能聽懂的命令,指揮前向水手。”

  這段峽穀水流急湍,主航道是“S”型路線。據說河中間有一個巨石,羊皮筏子必須直衝而去,就在相撞瞬間,舵手梢板輕輕一點,筏子與石壁擦肩而過,飄然而去,可能就是範長江記述的“焦牛把子”。此情此景,即驚又險,但卻有驚無險。民間傳說清朝末年,有一個國外傳教士從蘭州乘筏子到包頭,到這個地方後,以為筏子失去控製,會撞到石頭上,他急忙跳到了石頭上。結果筏子拐彎而下,傳教士最後被留在了石頭上,後來人們采取各種辦法進行營救,都沒有成功,傳教士也站在石頭上向過往的筏子招手,希望能夠脫險,但都因風險太大而無人能救出。因此,這個地方就被人們命名為“洋人招手”。

  在範長江的記述中,直到他抵達了條城,心中的恐怖才徹底消失了。他在文章中說的條城就是今天榆中的青城。李白詩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還。”奔騰而來的黃河,就是如此的激動人心。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