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二戰”中建功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巴頓擔任了美國第一裝甲軍軍長。

  1942年11月,美國和英國在法屬北非實行“火炬”作戰計劃,巴頓的部隊作為西麵特編軍直接被從美國送往摩洛哥登陸。在戰鬥之前巴頓對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我們要進攻、進攻,直到精疲力竭,然後我們還要再進攻。”

  在巴頓的率領下,西麵特編軍同巨浪頑強拚搏,於11月8日淩晨開始登陸。

  這支部隊進攻的目標是卡薩布蘭卡,當地的法國長官是貝圖阿爾將軍,美國方麵已事先對他做了工作,他同意巴頓的部隊登陸。但作為德國法西斯傀儡的法國維希政府新任駐北非全權代表諾蓋以叛國罪逮捕了貝圖阿爾,並下令法軍阻擊美軍登陸。

  法軍炮兵與美軍護航艦隊進行了激烈的炮戰。巴頓於9日上午冒著敵人飛機的掃射到海灘視察部隊補給品的卸載情況。他看到裝運援兵、彈藥和補給品的船隻靠岸後,士兵們為躲避敵機掃射而隱蔽起來,無法將船隻推開,船上的物品不能卸下來,而這些物品都是附近正在作戰的部隊所急需的。巴頓觀察幾分鍾後跳下吉普車冒著危險與士兵們一起推船,在灘頭呆了近18個小時,渾身也濕透了。他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使這批物資順利送到了戰鬥部隊手中。

  11月12日,諾蓋得悉另一支美軍已在阿爾及爾登陸,隻好同意停火。巴頓的軍隊占領了卡薩布蘭卡,巴頓成了美國駐摩洛哥的總督,他率軍駐紮在這裏,防止佛朗哥的軍隊從西班牙南下。

  1943年初,在阿拉曼戰役後敗退到突尼斯的德國將領隆美爾為了阻止盟軍的反攻,保證自己的“非洲軍團”北撤時的右翼安全,指揮軸心國軍隊向美軍第2軍搶先發起進攻。美軍大敗,死傷慘重,被迫退到卡塞林隘口,但在這裏又遭到隆美爾軍隊的襲擊。德軍趁勢向前推進了150英裏。美第2軍的官兵們情緒萎靡不振,軍長因指揮無能被撤職。

  巴頓奉命接替他的職務。艾森豪威爾責成巴頓必須立即恢複第2軍戰士們的士氣。巴頓到該軍後,以雷厲風行的氣概迅速整頓了全軍的紀律和作風。他發布了著裝規定,對違規者進行處罰;下令必須在7點30分吃完早餐,使那些平時懶散慣了的參謀人員能按時上班;他把不斷進攻的戰鬥作風灌輸進第2軍,使全軍的戰鬥風貌煥然一新。

  1944年8月26日,巴頓將軍乘坐吉普車從浮橋上勝利跨進塞納河。在巴頓的率領下,第2軍在接到戰鬥命令後對敵人發起了反攻,結果連戰皆捷,收複了全部失地,而且有力地配合了英軍將領蒙哥馬利率領的盟軍在突尼斯南部對軸心國軍隊發動的總反攻,最終導致突尼斯的25萬德意軍隊於1943年5月13日向盟軍投降。

  巴頓因戰功而被提升為中將,並被調回摩洛哥策劃西西裏戰役,第2軍交給他的副軍長布雷德利指揮。

  1943年1月,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首相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中達成了進攻意大利西西裏島的方案。

  擔任直接進攻西西裏島任務的是巴頓率領的美第7集團軍和蒙哥馬利率領的英第8集團軍。

  這次戰役的作戰方案是蒙哥馬利製定的,軍事目標是奪取西西裏島東北角靠意大利本土的墨西拿,由英軍在西西裏島東南登陸,沿東海岸向北直趨墨西拿,這個進攻點較為隱蔽,進軍路線很短。

  巴頓率領的美軍起著掩護英軍側翼的配角作用,在地形開闊、易遭傷亡的西西裏島南部登陸,先向西北再折向東進行路線很長的迂回作戰。

  巴頓對這種明顯歧視美軍的方案十分氣惱,因為以前英軍就對美軍在北非戰役中的失利有過嘲諷,所以他在戰前就憋足了勁要與蒙哥馬利一比高低。在西西裏登陸前夕,巴頓對全集團軍發布了命令:“我們必須迅速地、無情地、勇敢地、無休止地進攻,才能保持優勢。不論你們多麽疲勞、多麽饑餓,也要堅持出擊,因為敵人隻會比你們更疲勞、更饑餓。”

  1943年7月10日盟軍登陸後,巴頓率領部隊向敵軍發起了暴風雨般的猛攻,很快占領了島西北的西西裏首府巴勒莫。這時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在東海岸的卡塔尼亞受到德軍增援部隊的頑強阻擊,進展艱難。巴頓則率美軍沿著島北岸向東邊墨西拿方向推進,軸心國軍隊受到英美兩個方向的夾擊,決定將主力部隊撤回意大利本土。為了掩護主力的撤退,德軍在西西裏東北的山地對向東推進的美軍進行了頑強的防禦。巴頓的部隊進攻受阻,他曾3次使用小型兩棲攻擊艦在海上配合,企圖阻止敵軍主力的撤退,但因未能得到盟軍飛機的援助而失敗。但第7集團軍在巴頓的指揮下,經過頑強奮戰,最終於8月16日攻占了墨西拿。美軍在英軍麵前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巴頓也由此名聲大振,在一片讚揚聲中他開始有些飄飄然了。

  然而,當蒙哥馬利和美軍另一將領克拉克指揮盟軍在意大利本土作戰,布雷德利調往英國組織軍隊準備“霸王戰役”(即諾曼底登陸戰役)時,巴頓卻因打了一個勤務兵耳光而引起輿論嘩然,至使他未受到重用。

  1943年下半年,巴頓帶領了一些參謀人員在馬耳他、科西嘉等島嶼遊蕩,以迷惑敵人。

  直到1944年1月,巴頓才接到新的任命,擔任第3集團軍司令,其任務是在即將開始的“霸王戰役”中,負責在先頭部隊發動進攻後繼續擴大戰果。但巴頓到英國就職時,第3集團軍的士兵基本上還在美國,巴頓僅在英國西部麵臨愛爾蘭海的小城克納茲福德建立了集團軍的司令部。同時盟軍首腦為了不讓敵軍知道登陸的實際地點,在離法國加來港最近的英國一側的多佛爾設立了一個假司令部,大名鼎鼎的巴頓扮演了假司令,以吸引德軍的注意力。這一任務使巴頓很不高興,但卻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使德國將重兵布置在加來港附近,減輕了諾曼底登陸的壓力。

  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戰役諾曼底登陸開始。布雷德利率美第一集團軍迅速登陸,占領了灘頭陣地。巴頓雖於7月6日飛抵戰場,但因第3集團軍仍未集結完畢,無法投入戰鬥。7月25日布雷德利又發動了“眼鏡蛇戰役”,繼續擴大戰果,他命巴頓為第一集團軍副司令,到前線指揮第8軍向阿維蘭斯穿插。巴頓以裝甲兵為先導,於7月底奪取了阿維蘭斯,打通了前往布列塔尼的大門。8月1日布雷德利晉升為第12集團軍群司令,下屬第1和第3兩個集團軍。

  巴頓指揮的第3集團軍這時已集結完畢投入戰鬥。在行動之前巴頓召開了軍官會議,號召大家要一往無前,不要擔心側翼缺乏保護而踟躕不前,也不要占領一個地方就先考慮如何堅守,而是要無畏地前進,他對大家說:“記住,從現在起直至勝利或犧牲,我們要永遠無畏!”

  本來第3集團軍的任務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區,但巴頓認為用如此龐大的兵力去占領該地區既是一種浪費,也會貽誤向其他地方進攻的戰機。於是僅派了一個軍向西發展,攻占了布勒斯特,派另一個軍去攻占東麵的布列塔尼首府雷恩,接著又奪取了東南方的翁熱。還有一個軍揮師東進,占領了翁熱東北的勒芒。這樣巴頓的軍隊以猛烈的進攻和迅速的推進,打破了德軍在諾曼底灌木籬牆地區的防禦,把局部性戰役變成了全麵的運動戰。當巴頓乘坐吉普車與勝利的部隊一起向東進發時,他望著屍橫遍野的遼闊戰場激動地高喊:“難道還有別的什麽東西比這更壯觀嗎?”

  8月9日,德軍派出一支部隊企圖奪回阿維蘭斯,巴頓得知後,立即向布雷德利建議第3集團軍向北推進,以切斷敵人的退路。8月13日巴頓攻到阿爾讓唐時,向布雷德利請求,越過與蒙哥馬利率領的英軍第21集團軍的界限繼續向北推進到法萊斯地區。但布雷德利卻命令巴頓停止進軍,等待蒙哥馬利的主動邀請。而蒙哥馬利認為加拿大集團軍能迅速從康尼南下到法萊斯,於是便沒向美軍發出邀請,以免功勞全被巴頓搶去。結果等3天後加軍到法萊斯時,德軍已從阿爾讓唐和法萊斯之間逃走。為了彌補這次未能全殲敵軍的損失,巴頓又說服了布雷德利讓他率軍向東去堵截這股逃敵。當德軍逃到巴黎後麵的塞納河時,意外地發現巴頓的軍隊阻擋在前麵。德軍被迫往下遊去渡河,打算過河後憑借塞納河重築防線。但巴頓早已派一個師先渡河,使德軍的這一打算落空。

  此後盟軍的其他部隊向北推進,進攻比利時和盧森堡,奪取沿海城市,巴頓則率領第3集團軍從巴黎與奧爾良的缺口向東突進。他用裝甲師為先鋒,一刻不停地進攻,逃跑的殘敵留待後續的摩托化步兵師去解決,8月底抵達馬斯河。這時巴頓向上司建議立即突破德國西部的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進入德國本土,提前結束戰爭。但英軍的蒙哥馬利強烈要求在北部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艾森豪威爾便命令巴頓率第3集團軍作為側翼配合英軍行動,同時減少了該集團軍的卡車和油料供應。

  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巴頓雖然很苦惱,但仍堅定地命令部隊快速推進。他下令將坦克燃料集中起來供1/4的坦克部隊高速前進,後勤人員盡自己的能力去想法搞汽油,他親自駕駛著缺乏汽油的吉普車到布雷德利的指揮部去要汽油。這樣到8月31日,巴頓已率軍渡過了馬斯河,跨過了凡爾登並逼近梅斯。但因推進速度太快,後勤補給跟不上,集團軍的推進被迫停頓下來。希特勒下令集中了13.5萬軍隊重新加固了齊格菲防線,巴頓於9月再次發動了進攻,但未能突破防線。

  12月16日,德國又集結了25個師在阿登地區對盟軍發動了突然反攻,即所謂“悲哀之戰”。美第1集團軍猝不及防,被德軍突破了防線,使德軍推進達50公裏。對於德軍的這種反擊,巴頓早已根據獲得的德軍集結的情報,察覺出其行動的大致方向。他事先已命參謀部擬定了一個計劃,讓第3集團軍放棄向東的推進,準備向北方的盧森堡進攻,以打擊德軍的側翼。12月20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登召開會議,部署如何對付德軍的這次反撲。當艾森豪威爾詢問巴頓的部隊何時可以對德軍側翼發動進攻時,巴頓回答說48小時以內便可向北進攻。與會者都大吃一驚,因為要把一個軍從東向北轉移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對道路的使用和補給係統都必須做重大變更,這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艾森豪威爾聽了巴頓的保證後也不太相信地說:“喬治,別胡鬧!”但巴頓因早有準備,很快便調動了部隊,於12月22日淩晨向德軍發起進攻。他用一個軍加強盧森堡城的美軍陣地,另外兩個軍去解救被圍困在巴斯托尼的美國傘兵師。巴頓不顧天氣惡劣,驅使部隊全速前進,拚命狂奔。12月26日,第一批裝甲部隊就已率先突入被德軍圍困的巴斯托尼城,擊退了德軍對該城的圍攻,保住了這個重要的交通樞紐。這時天氣開始好轉,盟軍出動大批飛機對德軍及其交通線進行轟炸。到1945年1月底,由於蘇軍在東線的進攻,使德軍首尾不能相顧,“悲哀之戰”以德國的悲哀而宣告瓦解。美國的兩大集團軍的戰線重新聯結起來,巴頓的這次奔襲解圍也成為軍事史上的傑作。

  德軍的反攻被粉碎後,盟軍司令部決定讓蒙哥馬利率英軍在北部向德軍發起主攻,巴頓的集團軍在原地防禦。巴頓對這種安排又是一肚子的氣,認為是對自己作戰能力的不信任,同時也認為這樣不利於對德軍的全麵進攻。於是巴頓仍然命令部隊在南線與北線的英軍平行向東推進。3月12日,當北線的英軍攻陷德國西部的特裏爾時,巴頓將軍的部隊也在南部攻到了萊茵河畔,消滅了河西的德軍。

  為了突破齊格菲防線、深入德國腹地以擴大戰果,巴頓急需增加一個裝甲師。3月16日,艾森豪威爾的飛機因風雪在巴頓的機場短暫停留時,巴頓盡自己的能力盛情款待這位盟軍最高總司令,使他在非常高興的情況下答應給巴頓再增派一個裝甲師。在兵力增強之後,巴頓立即沿萊茵河向北進軍,目標直指美因茲和科布倫茨。在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進軍中,巴頓的第3集團軍突破了德國的齊格菲防線,擊潰了德國的兩個集團軍並將其大部殲滅。3月22日夜,巴頓乘勝追擊德軍並渡過了德國人視為防守屏障的萊茵河。第3集團軍搶在英軍之前過河並建立了兩個橋頭堡,巴頓再次為比贏了英軍而興奮異常,他在擊退了德軍反撲,鞏固了橋頭堡後給布雷德利通電話時大叫:“快向全世界宣布,我們已經渡過了河!”“我要讓全世界知道,第3集團軍在蒙哥馬利之前就渡過了萊茵河!”

  美國總統親自給巴頓授勳1945年4月,德軍的防禦已陷於全麵崩潰,盟軍司令部部署了對德作戰的最後行動,布雷德利的集團軍群繼續向東北進攻,深入德國內地,直趨易北河和穆爾德河,一直打到萊比錫和德雷斯頓與蘇軍會師。巴頓率領第3集團軍很快推進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邊境,但根據同盟國達成的協議美軍不能進入捷克境內。這時盟軍司令部獲得情報,一些納粹分子正在阿爾卑斯山建立所謂“全國防禦堡壘”,集結軍隊和物資企圖繼續進行戰爭,便命令巴頓改變進軍方向去消滅那裏的敵人。4月17日巴頓在報紙上得知自己晉升為四星上將,他感到很高興。4月20日,按照盟軍司令部命令,巴頓率領第3集團軍向西南發起了強大的攻勢,結果發現這個“全國防禦堡壘”隻是一個不堪一擊的軍事要塞。

  5月2日蘇軍攻進柏林後,巴頓再次希望能率軍攻入捷克首都布拉格,但布雷德利接到艾森豪威爾的命令,堅決製止巴頓的這種違反與蘇聯達成的協議的行為,盡管巴頓大聲抗議也毫無作用。5月9日歐戰結束,巴頓成了德國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他因為戰功卓著而在歐洲各地受到讚揚,他一度返回美國時又成為僅次於艾森豪威爾的最受美國人民歡迎的將軍。

  巴頓在軍事上勇敢而睿智,但在政治卻顯得盲目和幼稚,二戰結束後,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又開始抬頭,其表現為對蘇聯的敵視和對納粹分子的寬容。一次在招待會上,一名記者問他,德國人參加納粹黨與美國人參加共和黨或民主黨是不是差不多,巴頓給予了肯定的回答。這件事在輿論界引起軒然大波。巴頓的這種言論,使美國軍方非常被動,艾森豪威爾在輿論的壓力下,免去了巴頓的第3集團軍司令和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的職務,任命他為第15集團軍司令。這個集團軍實際上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單位,隻有一些軍官、憲兵和後勤人員,其任務是整理和編寫歐洲戰場軍事史。

  巴頓軍事上的強悍和政治上的幼稚,反差如此之大,令人匪夷所思。這種反差使他丟掉了第3集團的司令的職務,也結束了他在軍隊裏那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提前離開了他所鍾愛的事業,黯然回國。

  §§第四章 尼米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