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十五、不同凡響的家畜病院

  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其實,現實生活中就有最好。拿盛彤笙來說,幹任何事情,不幹則已,要幹就要幹成最好的。他不但將西北畜牧獸醫學院辦成亞洲一流,而且連內部附設的家畜病院,也辦得令世人矚目。

  1955年6月3日,新華社記者黃靜以《訪問家畜病院》為題,對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的家畜病院進行了專題報道,稱:

  “在蘭州市西郊,靠近黃河南岸,有一座設備完善的家畜病院,它是由西北畜牧獸醫學院附設的。蘭州市四郊農民的牲畜有了病,隨時都可以到這裏來治療。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的學生也常到這裏實習。”

  1954年,《人民畫報》11月號以《家畜病院》為題,將此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向國內外進行了專題報道。

  1954年第3期《西北畫報》以《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為題,對西北畜牧獸醫學院作了全麵報道,其中家畜病院是報道的重點。

  1955年10月30日,《甘肅日報》在第四版用整版的篇幅,以圖片為主並配以文字的形式,報道了《家畜病院》,稱:

  “蘭州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家畜病院,擁有相當齊全的診療和化驗設備,在內外科和產科方麵已有了顯著的成績。五年來,這個病院因挽救牲畜的死亡而使農牧民避免了的損失約在一百億元(舊幣)以上。老鄉們對家畜病院十分信任。”

  家畜病院為何如此受到各大媒體爭相“追捧”呢?

  盛彤笙認為,獸醫專業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培養出來的人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那就是教育方式的失敗。所以,從建校一開始,縈繞在盛彤笙心中的一件事,就是要辦一座高水平的家畜病院,一方麵解決高年級學生的臨床實習和教師的科研問題,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也為農牧民治療病畜,減輕他們的經濟損失。

  1949年3月,在當時政局不安、社會動蕩的情勢下,學院與西北獸疫防治處合作,因陋就簡,成立了家畜病院臨時門診部,聘請尚在美國留學的獸醫內科專家蔣次昇為主任。蔣未到之前,診務暫由教務主任朱宣人教授、寄生蟲科主任許綬泰教授以及秦和生副教授主持,先在院內的4間土房裏開張。以後,西北獸疫防治處派出了畢業於南京大學的鄒康南、萬一鶴二人,再加上陳北亨、王超人等,力量大為增強。一時,來診的病畜非常多。1949年以前,牲畜的疾病很多,除了牛瘟、豬瘟、炭疽等烈性傳染病外,馬騾的外傷、馬腹痛、呼吸道病、馬鼻疽、牛胃腸炎以及羊寄生蟲病,都是常見的疾病,有一個病院可以就近治療,自然是老百姓的福音,三年級學生的臨床實習問題也得以解決。

  1949年以後,由盛彤笙親自設計,開始籌建新的家畜病院。到1952年冬,新病院在伏羲堂的東北角建成,為3層大樓,麵積2324平方米,僅次於伏羲堂。底層為病院和階梯教室,病院中有內科、外產科診療室、外產科手術室、X光室、小動物診療手術室、臨床檢驗室、藥房和藥品器械儲藏室;二層為寄生蟲、微生物、傳染病教研室;三層為教室。另外還有7間平房作住院部,可以同時收容10頭病畜入院治療。家畜病院建成後,教學場地有了很大改觀,伏羲堂就成為理、化、生物、組織胚胎與解剖、生理生化、病理以及畜牧等基礎課教研室和教室,而病院成為專業課教研室,也便於專業教師聯係實際到病院參與診療工作。

  說到家畜病院,不能不提到該院創建人之一的鄒康南。195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畜牧獸醫係的鄒康南應盛彤笙之邀來到蘭州,就在國立獸醫學院與西北獸疫防治處聯合開辦的病院,一邊診治病畜,一邊籌建新的病院。大樓建成後,1952年底,盛彤笙派他和總務長買永彬前往上海采購儀器設備,包括大家畜診療架和手術台。當年上海僅有一個獸醫器械行,沒有做過這種設備,於是鄒康南自己動手畫草圖,設計了大動物電動手術台和診療架。由於優質鋼材屬於特控物資,既難以搞到,造價又高,他後來找到一家小工廠,經協商,願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從一艘廢棄的外輪上,將舊鍋爐中完好的無縫鋼管鋸下來,便是做診療架的上好鋼材,手術台也利用絞錨用的絞車盤和其他零件裝備。3個月後,3台帶有吊馬裝置的大動物診療架和大動物電動手術台運抵蘭州,安裝到位,一所設備齊全的家畜病院建成了。以後,在北京舉辦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展覽上,一些人見到過展出的一台家畜電動手術台,和病院的完全一樣。

  新家畜病院於1953年6月正式開業,不但有先進的儀器設備,還有充足的藥品器械,可同時滿足幾十個學生實習的需要。王超人、鄒康南、萬一鶴等配合蔣次昇將家畜病院辦得令人矚目。此時,病院在人力、物力方麵已具有相當的規模,與美國較大型的獸醫院相比,毫不遜色。由於病畜越來越多,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不僅學生的實習,而且教師的科研和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得益甚多。原甘肅農業大學校長陳北亨教授曾經回憶說:

  “我1951年從美國留學歸來,當時學的是解剖學,後來因為謝錚銘教授已回來教這門課,盛院長就讓我改教產科學,完全轉了行。我在病院兼任副主任,通過幾年的鍛煉,不但提高了臨床技術,同時很快適應了教學。以後,學院形成了一個傳統,凡是留校的教師,都先要到病院去搞診療和帶學生實習,增長自己的才幹,然後才能上講台,從事教學工作。”

  學生診療實習更有賴於家畜病院,特別是三年級的學生,要安排半年的病院實習時間。他們將學生每3人或4人編為一個小組,在門診、藥房、化驗室實習,定期進行輪換。在門診的,跟上老師學習病畜的診斷、治療、寫病曆;在藥房的,要搞清每種藥品的藥理知識,性能、劑量、配伍禁忌;在化驗室的要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完成各種檢驗。

  家畜病院從成立到1955年這6年中,獸醫人員采用多項新技術,如組織療法、封閉療法、睡眠療法和各種其他有效療法,給農業合作社、互助組和個體農民的將近2萬頭次牲畜治了病。還給黃羊河農場和靖遠農場的牲畜進行了體檢;與蘭州乳牛場簽訂了定期上門防治疾病的合同,並開展了奶牛妊娠診斷。當年盛彤笙、朱宣人、許綬泰、蔣次昇、廖延雄、謝錚銘、陳北亨、秦和生等教授都在病院上過門診,搞過診療。在群眾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凡是這個家畜病院治不好的,那就是沒治了!”因此,在整個西北地區,這裏的診療水平最高。

  家畜病院同時還成為全國獸醫工作者的培訓基地。當年南京農學院、華南農學院、華中農學院、四川農學院、山東農學院、新疆農學院、內蒙古農牧學院和西北地區的一些獸醫站、農牧場等無不派員前來進修。1955年10月《甘肅日報》專題報道“家畜病院”時,還專門提到進修培訓一事,稱:

  “家畜病院給群眾牲畜治病的同時,還兼代培養中獸醫的工作。去年從陝西扶風縣中獸醫聯合診所派來的中獸醫劉春生和楊致禮,剛來時隻能做一般護理,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現在他們都可以按照科學方法給家畜治療疾病了。”

  楊致禮在進修結束後被動員留了下來,為病院增添了中獸醫診療的內容,以後又在本科生中首開中獸醫課程,主編了西北地區首部《中獸醫學》教材。

  家畜病院也是國內外參觀考察團來校必去之地,同樣也贏得了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長春解放軍獸醫大學蘇聯獸醫內科顧問格爾曼教授在訪問後回到長春,對正在這裏進修的鄒康南說:“你們學校病院的設備水平和診療水平,已經超出蘇聯一般院校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