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一、“中國的獸醫微生物不錯”

  在盛彤笙培養的眾多弟子中,廖延雄是他治學有道、育人有方最為典型的一例。三年的助教經曆,使廖延雄受益終生。

  廖延雄,1922年出生,江西省安義縣黃洲鎮果舍廖村人。其祖父係清末秀才,其父任過南昌市實驗小學校長。廖延雄自小聰慧過人,4歲入小學,10歲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學。1938年,16歲的廖延雄考入江西省立獸醫專科學校,成為盛彤笙的學生。一年後學校因戰事搬遷,他轉考國立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畢業後在盛彤笙手下擔任獸醫微生物學助教。盛彤笙對助教是怎樣要求的呢?廖延雄曾經寫道:

  “1943年我在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畢業留校,曾在盛先生的名下做了三年助教,對我要求嚴格,受教育很深。我任助教的第一天,他就交代實驗室的一名工人說:‘俞全雍,廖延雄助教的工作,包括實驗動物管理,是他的事,除洗滌清潔工作外,你不許幫他。’所以,全部實驗室的準備工作,包括試劑製配、培養基製備、消毒、接種、實習預做,還有實驗動物飼養繁殖管理、動物室的清潔,全都要自己幹,還要聽課、備課,每天都忙得沒有在12點以前睡過覺。就這樣幹了一年,盛先生見我基礎的工作都很熟悉了,才對那名工人說:‘俞全雍,從今以後,廖延雄安排幹什麽,你就幹什麽。’這一年使我在微生物的操作和實驗動物的飼養管理及繁殖方麵,該幹什麽,該注意什麽,有多大的工作量,都一清二楚。使我以後任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及甘肅農業大學獸醫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時,工作安排得有條理,任務分配恰當,與盛彤笙教授對我的培養教育關係很大。”

  在這三年中,盛彤笙還安排他去金陵大學英語係旁聽,去華西大學生物係學習近代生物技術和醫學微生物,同時還擔任獸醫病理學及獸醫寄生蟲學助教,讓他多方麵得到鍛煉和提高。

  1946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辦全國考試,選拔赴美留學生32名,廖延雄被錄取在其中的獸醫名額內,到美國深造。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生院,受業於布什耐爾(L。D。Bushnell)教授。時隔不久,這位教授發現,無論理論基礎、操作技能、英文功底,廖延雄都比其他國家的研究生略勝一籌,感到非常高興,他雙手抱臂,聳著肩膀稱讚說:“廖,中國的獸醫微生物不錯”。

  “中國的獸醫微生物不錯!”國民黨時期的中國,畜牧獸醫方麵在國際上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不多,學術界更是微乎其微,能得到傲視學界、不可一世的美國著名獸醫微生物學教授的誇獎,實在不是一件易事。廖延雄曾經說,我就是要為恩師、為中國學術界爭一口氣,讓他們知道我們中國人也能行。

  盛彤笙更多的是在學術上、道德文章上,給廖延雄以深刻的影響。1941年盛彤笙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獸醫微生物學實習指導》,他當時要求前麵的助教朱曉屏做了一遍,修改後正式發行,成都華西壩的幾所醫學院也根據這本書指導學生實習。現在廖延雄當助教,盛彤笙也要求他照著“實習指導”再做一遍,從中發現問題並進一步修改完善。廖延雄認真按照師傅的囑托,從頭至尾、無一遺漏地又過了一次,在書上密密麻麻地寫上自己的實際體會。其後,師徒二人前後花了一個月時間,每晚在一起,逐字逐句研究推敲,將文字寫得非常精煉,並在書中添加了彩色圖片,成為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教材。

  天資與刻苦成就了廖延雄精深的學業。1948年,他獲得碩士學位,195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因為他在留學期間做過獸醫和獸醫微生物實驗診斷員,以補貼學習費用,美國的一些研究單位和學校對他有所了解,畢業前夕,都想將他留下來,其中有一所生物藥品廠更是到學校直接要人。有位教授勸他說:“你回國去,工作條件遠遠不如美國,還是留下來吧!憑你一年的節餘,就可買一部小汽車,再過幾年,可買一幢小別墅。”但兩位恩師的話卻時時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清楚地記得,1946年赴美國堪薩斯大學留學,在向中央大學校長、我國物理學家吳有訓辭行時,校長的最後一句話是:“廖延雄,你別忘了你是中國人!”而盛彤笙則更是語重心長地說:“你的英語聽和說的能力還要繼續提高,到了美國,找一個沒有中國人的地方住下,所接觸的都是美國人,就能很快提高英語說聽的能力。廖延雄,君子不忘其本!學成後一定要回來報效祖國。”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使廖延雄銘刻在心,難以忘懷。學習期間,盛彤笙還經常寫信和他保持聯係,關心他的學業。臨近畢業,求才心切的盛彤笙更是數次打電報請他歸國,到國立獸醫學院任教。想到兩位恩師殷切的目光,想到家鄉父老的期盼,他毅然決定返回祖國。

  就在回國前,廖延雄收到國民黨“教育部長”程天放的一封親筆信,希望他到台灣去,待遇一定優厚。廖延雄當時沒有敢立即回信表達自己的誌向,因為他持的還是中華民國的護照,如回信不去,回國的事可能會引起麻煩。由於新中國與美國沒有建交,兩國之間無直航,回國之路曲折艱難,廖延雄擬取道加拿大的溫哥華,再過境香港。新中國成立初,香港是大陸與台灣爭奪海外人才的橋頭堡。程天放還真執著,獲悉他到達香港的時間後,派出專人在香港碼頭上守候,再次動員他去台灣,他堅辭婉拒,最後回到了祖國大陸。當年公費留學美國的32人,隻有廖延雄等10人回國,其餘22人都留在美國或去他國,但卻沒有一個去台灣。

  1951年7月回國後,廖延雄麵臨著多方麵的選擇:離別多年的父母要他留在家鄉,去江西省獸醫專科學校當老師;母校南京大學畜牧獸醫係正缺微生物教師,希望他回校任教;愛人安愛榮在上海仁濟醫院任護士長,嶽父一家人都在上海,希望他能留在上海工作,但他最後聽從恩師的召喚,來到條件艱苦的大西北。之所以作出這種選擇,廖延雄回答說:

  “國立獸醫學院院長盛彤笙不僅是我的恩師,而且知人善任,能用人。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之才用其所長無不可用之才,天下之才用其所短無可用之才’。我說服了我的父母、愛人及其一家,最後確定去蘭州。蘭州聞訊立即寄來旅費上千元和西北軍政委員會的證明,一路火車、飛機,順利的來到蘭州。”

  在廖延雄到來之前,細致體貼的盛彤笙早就給他安排好了住房,派人打掃得幹幹淨淨,米、麵、煤一應齊備,連水缸的水都盛得滿滿的。一進小西湖,猶如春風撲麵,感覺就是到家了。

  盛彤笙知道廖延雄最需要的還是工作,隨即聘他為微生物學教授,將自己原來主持的微生物教研室、實驗室全盤交給了他。

  20世紀50年代初,任中科院副院長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曾經說,江西有三大才子:吳有訓、盛彤笙、廖延雄。可見對廖延雄讚譽之高。而三人中,有兩人就在獸醫學院。吳有訓,江西高安人,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教育家,曾任過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科院副院長。

  江西才子廖延雄的到來,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注入新的活力。他風趣幽默、滿肚子學問,上課極富感染力,有時打起比喻來,妙趣橫生。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學生、原甘肅農業大學吳安國教授回憶說:

  “聽廖教授的課,感覺是一場享受,就像劉蘭芳的評書一樣引人入勝,同學非常愛聽。他說話風趣,不時插一些輕鬆的話題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一次上微生物課,講到炭疽杆菌芽孢時,他將這兩頭小、中間粗的杆菌比喻說‘你們看,這個芽孢杆菌像不像個孕婦?就像我愛人安愛榮懷孕時的樣子’,引來學生們一片會意的笑聲,使你永遠都不會忘記。”

  廖延雄還在當年的牲畜疫病防治中一展身手,並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

  1952年,他在甘肅夏河縣提取了西北第一個犛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菌種;1953年夏,他在甘肅天祝金強河診治了犛牛巴氏杆菌病,防治結果在《中國畜牧獸醫雜誌》發表,成為我國及世界上第一篇關於犛牛巴氏杆菌病的報道;他還在甘肅靖遠幹鹽池羊場診治了羊的口瘡病和青海省天竣縣牧馬毒草中毒。

  紮實的學業功底使廖延雄在科研中也取得多項成果。當年重創養羊業的羔羊痢疾、羊鏈球菌等疾病的防治,被他和同事們一一攻克;特別是對中藥的抗菌作用研究,其成果引起了來校參觀的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的興趣,並介紹到印度。

  廖延雄主編了全國統編教材《獸醫微生物學》《動物微生物學》,參譯了《禽病學》《家禽傳染病學》,參編了《動物病毒學》《中國人畜共患病學》等著作,成為我國獸醫微生物界的著名學者。他任過甘肅農業大學的獸醫係主任、科研處處長等職,培養本、專科生及研究生兩千多人。

  廖延雄因夫妻長期分居,於1980年回到了原籍江西。他參與籌建了江西省科學院,並被江西省委任命為副院長、院長,兼任江西省科協第三屆主席,江西省人民政府決策谘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8年當選為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他還是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員會主任委員。但無論走到哪裏,廖延雄一直心懷對導師的敬仰之情,其親密的師徒關係,終生未渝。

  2007年廖延雄因患腸癌去世,享年85歲。

  §§第四章 建業西北

  浩浩乎天山瀚海大無垠,風吹草低,牛羊成群;駝鈴陣陣,牧馬長鳴,在這大西北的原野上,正好任我們馳騁!

  ———盛彤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