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濟世情懷 天下為任

  1955年6月3日,周恩來總理發布命令,公布了中國科學院首批233名學部委員,盛彤笙先生時為生物學地學學部委員。他不僅是甘肅唯一的學部委員,也是西北第一個學部委員。而當時的學部委員非中國學界泰鬥、科學巨匠、名師大家不能入列任之,可見盛彤笙先生在當時教育界、科學界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響。

  《遠牧昆侖———盛彤笙院士紀實》一書使我們從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了解了盛彤笙先生不平凡的人生曆程。縱觀其一生,他作為我國傑出的畜牧獸醫科學家、教育家,他的巨大業績和貢獻,是我們中國科學院的驕傲和自豪。對我們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書生良知,國士擔當

  盛彤笙孜孜不倦,不遺餘力,一生追求知識、追求真理、追求事業與人格的最高境界。這是和他同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共同特點。近日,讀到卞毓方同誌寫的《一代同齡大師的“比”與“興”》一文,作者采訪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時,談到“一代人的比較”,僅以1911年為界,談到“1911年有兩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鍾;二是清華正式建校(之前是清華學堂)。1911年誕生了很多名人”。他們在談論中“隻挑與清華有關的”,如季羨林、王竹溪、楊絳、錢學森、侯仁之、陳省身、黃萬裏等。可見1911年不僅是新文化運動勃然興起的年代,還是一個盛產人才的年代。盛彤笙不僅與其同庚,又與其中季羨林、陳省身、喬冠華等同為留學徳國的同學。這些人初期為信奉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書生,而後成為萬眾敬仰的國士,是一個巨大的華麗轉身,是一個鳳凰涅槃的升華再生。書生者,讀書人是也;良知者,天賦的道德善性和認知能力是也;國士者,特指一國中最優秀、最勇敢、最能擔當重任之人才。《戰國策·趙策一》:“知伯以國士待臣,臣故國士報之。”我們常聽到“國士無雙”,是指一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這些人皆國士之才,更能擔當天下之責。

  盛彤笙從27歲獲得德國柏林大學醫學和獸醫學兩個博士學位後,即任西北農學院教授和獸醫係主任,再到中央大學任教授,被稱為“娃娃教授”。1946年他又以35歲之年齡,被國民政府教育部聘為國立獸醫學院院長。新中國建立後,在彭德懷、習仲勳、張治中等領導下的西北軍政委員會、西北行政委員會和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等擔任要職,前後六次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委任。他是蘭州“兩院兩所”即國立獸醫學院、中科院西北分院、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的創建者。由此可見,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對知識分子高度重視並殷切期望;而知識分子則深感其知遇之恩,以國士之責任擔當,知恩而求圖報,圖報則發奮忘我,創造和成就了輝煌的事業。時代有變,但高度信任和重用人才的理念不能變,知識分子報國圖強、勇於任事、敢於擔當的精神不能弱化。實踐反複證明,知識分子隻有把自己的命運同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聯係起來,才能做到“誌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後漢書·虞詡列傳》),把攻堅克難、報國以求看成自己分內之責,執著不倦。

  二、經世致用,造福於民

  盛彤笙先生秉承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意識和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奉命從中央大學遠涉西北,在蘭州創建國立獸醫學院,開創獨立設置的高等畜牧獸醫教育,直至辦成亞洲第一流的畜牧獸醫學府。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在極端惡劣的政治環境中,不避艱險,知難而上,以自己所提出的畜牧獸醫事業要“臻進人類健康,裨益國民生計”為宗旨,讓人民有肉奶蛋的享受,穿上皮鞋、毛料子的衣著,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為其終生追求的目標。本著“事業興,先育人;要育人,先辦學;要辦學,請名師”的辦學理念,各方延攬人才。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時間,小小的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名師海歸雲集,名重一時。

  偏居西北一隅的畜牧獸醫學院為何會名重一時?求學者為何雲集帳下?源於盛彤笙先生聚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博大胸懷,源於人才濟濟,源於事業興旺發達。

  他把以天下為己任和經世致用的理想情懷落實到培養人才、重用人才上,落實到圍殲瘟疫、保護草原上,落實到造福於民、施惠蒼生上。而且始終堅持行勝於言,行必有果。這是盛彤笙求實務實的人品風格,也是當時整個學術氛圍、人文價值理念的反映。目前知識分子的生活、工作、學習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人才發揮才能創造了更好的環境,但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和經世致用的理想情懷始終不能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理念始終不能變。應該說,搞原子彈和搞肉奶蛋的都是科學事業,都是為了惠及天下社稷和黎民蒼生,搞原子彈是為構建國之盾牌,搞肉奶蛋是為了解決民之生計,都需要有以天下為己任和經世致用的理想情懷。

  三、探索創新,獻身科學

  人才的最高價值在於創造。所謂創造,一是在未知領域的拓荒與建樹;二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的發現與超越。拓荒與建樹、發現與超越都是充滿荊棘和艱辛的。創造是一個社會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這個創造過程就是將知識不斷轉換為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通過自主創新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實現。

  盛彤笙先生一生堅持探索創新,把探索創新精神始終貫穿其治學、防疫、著譯、科研及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所以他的人生才精彩,他的事業才輝煌。

  從《遠牧昆侖》中了解到盛彤笙一生,把探索創新具體濃縮為以嚴著稱,講究嚴謹、嚴格、嚴明的科學精神,又堅持以實致用,講究實際、實用、實效的實踐精神。他在辦學育人中堅持這種精神,在圍剿瘟疫中堅持這種精神,在發展我國畜牧獸醫事業中靠的就是這種精神。他在改變我國畜牧獸醫落後現狀的過程中,沒有停止過思考,沒有停止過探索,他總是以創造性的思維和創造性的工作,不斷地向中央和當時的西北局提出發展我國畜牧獸醫事業的戰略構想,並付諸實踐,同時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完善。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他針對我國畜牧獸醫事業提出的“保護草原,劃區輪牧;青儲飼料,打草備冬;改良畜種,雜交培育;研製疫苗,防重於治”的32字方針,至今對我國畜牧獸醫事業仍不失其指導意義。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時空,仍為經典。關鍵它的內涵是科學的,在實踐中是管用的,效果是顯著的,故得以流傳。

  盛彤笙先生不但在辦學中延攬和培養大批人才上桃李芬芳,在圍剿西部草原牲畜烈性傳染病上惠及蒼生,而且在科學研究上著譯頗豐,即使在晚年,他仍是老驥伏櫪,壯誌未衰,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精神,主編了《中國畜牧獸醫辭典》。他獻身科學的精神真可謂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胡雲安、陳貴仁、趙西玲三位同誌所著《遠牧昆侖———盛彤笙院士紀實》一書、並讓我為本書作序,他們為學者張目,為院士作傳,追昔撫今,探賾索隱,鉤沉往事,撥塵見真,以滿腔的熱忱、豐厚的曆史資料、紮實的文學功底、寫實敘事的手法,比較全麵、係統、客觀、準確、生動地展示了原中國科學院院士盛彤笙先生艱辛與成功、坎坷而輝煌的一生,真實地記錄了他的生平功績,彰顯了他的人格風範,以便後人繼承他的精神遺產,這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繼承和發揚盛彤笙先生的精神,在當今條件下,隻有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促進教育創新和科技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體現時代要求、人民期望和不負曆史重任;隻有把自主創新能力擺在整個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首位,才能切實增強核心競爭力,掌握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主動權;隻有大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具有非凡眼光、具有博大胸懷和卓越組織才能的戰略科學家,才能獲得最大的創新效果,全麵提高綜合國力。知識分子隻有如盛彤笙者,不隻謀求他一個人的成功,而是謀求整個創新團隊的成功,正是這個創新團隊的成功,繼承和延續了他開創的事業,並在創新實踐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富民強國的夢想。

  2011年6月於北京

  (白春禮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