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十六章 歐洲近代音樂的創始人——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不僅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而且也是歐洲近代音樂創始人,是一個具有劃時代影響的音樂大師。

  在德國中部城市愛森納赫,這個曆史上曾是馬丁·路德進行宗教改革的地方,誕生了赫赫有名的大音樂家巴赫。巴赫的家族從16世紀中葉就出現了不少頗有影響的音樂家。巴赫是家中幼子,父親安布洛鳩斯是一位音樂家。巴赫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音樂。可是剛滿10歲時,不幸雙親去世,由擔任管風琴師的長兄撫養,並隨兄學習彈奏鍵樂器。15歲時,他進入呂內堡的聖·米歇爾教堂附屬學校擔任歌手。不久由於變聲,巴赫失去了優美的童高音,不再唱歌,就轉而學習器樂。為了學到精湛的演奏管風琴技巧,他刻苦自學,經常利用假期時間徒步數十公裏,懷揣幹糧到漢堡去聽著名管風琴大師蘭肯的演奏。巴赫的哥哥有許多著名音樂家的珍貴樂譜,十分珍惜,一般不輕易示人。巴赫很喜歡其中一本鋼琴譜,就暗暗地偷出來,在月光下抄寫。他一直堅持抄寫了6個月,結果損害了他的視力,導致巴赫晚年雙目失明。

  18歲時,巴赫就成了一名出色的管風琴手,在恩施塔征擔任風琴師,從這時候起他就開始作曲。1705年,他聽說呂貝克有一個叫布克斯特胡德的風琴師造詣極深,就徒步300公裏,到呂貝克去訪問那位學者。在呂貝克,巴赫覺得布克斯特胡德演奏水平挺高,比別人說的還要好,不免沉醉在藝術享受中,一呆就是4個月。這一時期,他先後創作了《兄弟離別隨想曲》、聖詠前奏曲《陽光多燦爛》、《g小調前奏與賦格管風琴曲》。

  1707年,巴赫和瑪麗亞·巴特巴拉·巴赫結婚。婚後,他們移居米爾豪森。巴赫擔任管風琴師,並同時作曲,這時他的藝術水平大幅度提高,先後寫了幾部宗教清唱劇。但大多屬於保守型,歌詞來源於聖經或聖詠的詞句。另外,他還寫了著名管風琴曲《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具有北方狂想曲風格。狂想曲是一種史詩性樂曲,富有民族特色。

  1708年,巴赫再度回到魏瑪宮廷擔任宮廷風琴師。1714年,他升任樂長。當時,從法國來了一名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瑪商,他的演奏水平很高,但是非常傲慢,很瞧不起德國的音樂家。於是德國一些音樂家就邀請巴赫到德累斯頓和瑪商比賽,讓巴赫為他們出一口氣。比賽時,巴赫先演奏,等他演奏完畢,準備請瑪商演奏時,瑪商自知不是敵手,不辭而別,搭乘郵車當天就跑回了法國。從此,巴赫聲名大振。1714—1716年,巴赫創作了一係列清唱劇,這些清唱劇明顯看出受到當時意大利歌劇風格和曲式以及維瓦爾第革新手法的影響。

  1717年,巴赫移居克滕,擔任當地宮廷樂長。就在這個時期,巴赫主要從事室內樂和管弦樂的創作。如《勃蘭登堡協奏曲》、《平均律鋼琴曲集》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克滕選侯奧帕爾德公爵對他十分器重,每次外出旅行總是讓巴赫隨侍左右。1720年,巴赫妻子去世,次年,他和安娜·瑪格達列娜·薇爾根結婚。薇爾根多才多藝,既會唱歌又會抄譜,兩人相親相愛,在克滕生活得非常幸福。

  一次,萊比錫托瑪斯學校合唱團缺少樂長,巴赫毛遂自薦,通過嚴格的考試,1723年,38歲的巴赫被任命為托瑪斯學校合唱團樂長兼萊比錫市合唱團樂長。巴赫在萊比錫工作了27年。在萊比錫的這段時期內,巴赫創作力極為豐富,據傳他每周就寫一部樂曲。1724年,他一年時間內就寫了52部聖詠清唱劇。一些著名的器樂曲如《馬太受難曲》、《馬可受難曲》,就是此時期作品。隨著巴赫藝術水平的提高,巴赫也贏得了人們的敬仰。當時的波茨坦國王極為喜歡音樂,很想見識一下巴赫,屢次邀請均被巴赫所拒絕。1747年,62歲的巴赫才在兒子小巴赫的陪同下,來到波茨坦王宮,國王親自出門迎接,又把自己寫的曲子讓巴赫即興演奏。後來巴赫就按這個主題曲,寫了《音樂的奉獻》,呈獻給國王,影響很大。

  巴赫盡管聲名顯赫,但當時音樂家社會地位極低,跟仆役相似。巴赫受宮廷雇用,地位低,收人微薄,養活不了一個十三口子女的大家庭。因此,他不得不出去寫一些曲子,賺些錢來補貼家用。

  晚年的巴赫,盡管身體衰弱,但仍堅持創作,他後來寫的《賦格的藝術》因眼病未能完成。1750年7月28日,巴赫死於萊比錫,享年65歲。

  巴赫一生創作極為豐富,作品內容繁雜多樣。既有鋼琴曲、小提琴曲、風琴曲,又有管弦樂曲、合唱曲以及清唱劇等。但是巴赫生前及死後50年內,竟無人問津他的作品,他的草稿甚至被作為廢紙處理。直到19世紀,在著名音樂大師門德爾鬆極力推崇下,才漸受人重視,人們開始認識到巴赫的價值,並出版了他的一些作品。

  巴赫的音樂氣度不凡,富有青春朝氣,風格典雅優美,同音樂家韓德爾是巴羅克音樂鼎盛時期的代表。他的複調音樂,揮灑自如地巧妙運用對位法,以致任何一個音樂家都不能企及。傾聽他的音樂,就會有一種進入仙境的感覺,產生一種多層次、多空間的美的感覺,這是別的音樂家作品不能比擬的。

  巴赫的音樂作品大部分是宗教音樂,如受難曲、彌撒曲、讚美歌等。尤其是聲樂曲幾乎全是宗教曲。雄偉的B小調彌撒曲、壯麗的康塔塔,以及《馬太受難曲》、《基督教清唱劇》等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巴赫寫的清唱劇以聖經故事為題材的聲樂曲,具有康塔塔風格。受難曲是根據耶穌受難的動人事跡寫成,是一種帶有清唱劇風格的聲樂曲。最著名的受難曲是《馬太受難曲》,是根據《聖經·新約》中的馬太福音內容所寫,表現形式有合唱、獨唱以及管弦樂隊演奏,帶有清唱劇的風格。這部作品宗教色彩很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國的現實生活。另外,在表現基督受難的同時,也表現了作曲者對人間苦難及自己對人生艱難的感受。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宗教色彩的範圍,不隻是為了寫神,而且也寫人。

  巴赫的器樂曲大多是世俗性作品,他寫的管弦樂曲有四部組曲。巴赫在組曲前加上了雄偉壯麗的序曲,其中最為人熟悉且優美動聽的詠歎調——《G弦上的詠歎調》,便是一首流傳很廣的樂曲,它原是《D大調第三組曲》中的第二樂章《詠歎調》。1871年,德國小提琴家威廉密把它改編成小提琴G弦上演奏的樂曲,立即大受歡迎。

  此外,巴赫還寫了六部《勃蘭登堡協奏曲》,這是他器樂曲的代表作,完全描寫世俗生活。風格已接近19世紀以後協奏曲。這套協奏曲是應勃蘭登堡侯爵路易邀請而創作的。全曲由六套管弦樂曲組成,富有生活氣息。今天,這部協奏曲被改編成多種形式的樂曲,活躍在世界樂壇。

  巴赫寫的鋼琴平均律,被稱為鋼琴音樂的“舊約·聖經”。平均律是現在鋼琴、風琴所用的調律法,轉調很方便。在巴赫以前所用的調律法,極不方便,巴赫經過長期研究,製定了平均律,並且他是第一個使用平均律的人。

  另外,巴赫還為鋼琴寫過《創意曲》,以及無數風琴協奏曲、小提琴獨奏曲、大提琴獨奏曲等。

  巴赫一生為人類留下了大量藝術瑰寶,並且他的幾個兒子在他培養下都成了歐洲著名音樂家,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