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十章 “眾先知的封印”——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島希賈茲地區的麥加人,屬於古來氏部落的哈希姆家族。他所生活的時代正值半島社會的劇烈變動時期。氏族製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形成,給阿拉伯人民帶來了陣痛。在此過程中出現的一係列矛盾和動亂,為他創立一神論宗教以取代多神教提供了良機;外來民族(埃塞俄比亞人、羅馬人、波斯人)對半島的入侵,傳統商道因入侵而導致路線的轉移,以及氏族製社會固有的紛爭、仇殺和無政府狀態,促使阿拉伯民族的覺醒,這一切在客觀上要求他為統一阿拉伯半島、建立阿拉伯的民族國家而奮鬥。就是說,他所麵臨的是創立新宗教和統一半島社會、建立民族國家這一雙重使命。

  他的早年生平,人們知之甚少。據說在他出生的那一年,阿拉伯部落之間曾經發生過一次仇殺戰爭。這一年是古阿拉伯紀年的“象年”,約相當於公元紀年的570年。穆罕默德是個遺腹子。在他出生時,他的父親阿布杜拉已經去世。最初,他的母親阿米娜把他托付給乳母哺育。6歲時,他的母親去世,由他的祖父阿布杜·穆塔裏布領養。8歲時,祖父相繼去世,則由他的叔父阿布·塔裏布撫養成人。在這段時間內,他可能從事放牧謀生。大概在他12歲時,他首次跟隨阿布·塔裏布到敘利亞經商。25歲時,他第二次赴敘利亞。這次受當地富孀、比他年長15歲的赫底徹的雇傭,為她經商。由於獲利甚豐,受到赫底徹的賞識而與之成婚。正如《古蘭經》所說的:“難道他沒有發現你孤苦伶仃,而使你有歸宿?他曾發現你徘徊歧途,而把你引入正路;發現家境寒苦,而使你衣食豐足。”

  在有關穆罕默德的傳記作品中,有許多神秘性的傳說附會於他。例如他在童年時,曾發生被天使“剖胸滌除邪魔”的事件。又如在他第一次去敘利亞的歸途中,曾遇到一位基督教隱士。這位隱士認定他就是新、舊約《聖經》中預言即將問世的聖人,即新宗教的創立者。再如他曾於某夜乘神騎卜拉格從麥加飛抵耶路撒冷,並從那裏升至七層天。在天園中分別見到安拉和易卜拉欣、穆薩、爾撒等諸先知。在這次會見中,安拉正式為他確定每日5次禮拜的儀式。天明時乘神騎返回麥加。這些傳說無疑為他後來建立新的一神教增添了神秘色彩。

  穆罕默德婚後,他的社會地位發生重大變化,經濟狀況也有所改善,使他有條件經常到麥加郊外的一座山洞裏,從事長時間的沉思和身心修煉一類的精神活動。這為他創立新的、與當地盛行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不同的宗教奠定基礎。據說在他大約40歲時,有一天,他在山洞裏,突然接到來自上蒼的啟示。先是經由大天使哲布勒依來(即《聖經》中的天使長迦百列)傳遞,以後由安拉陸續地直接向他啟示。《古蘭經》稱他為“眾先知的封印”。他的創教活動隨即開始。

  根據有關的記載,他的創教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麥加時期和麥地那時期。

  在麥加時期,他首先在親朋好友中秘密傳播安拉的啟示。經過3年的醞釀,約在613年,他以“傳喜信者”、“報警告者”的身份,在麥加公開宣揚死後複活和末日審判。提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嚴厲的審判必然進行。屆時,行善者將進天國、作惡者則下火獄。號召人們施舍濟貧、善待孤兒、弱者和窮人,遠離邪惡和不義,反對聚斂財富、貪婪欺詐、克扣斤兩和稱量不公。隨之,他在民眾中進而反對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傳播一神教義;要求信奉者“謹守拜功,完納天課”。他的社會主張和倫理性布道與一神信仰相結合,很受到社會中下層民眾的歡迎。他的這種發展信徒的做法,遭到麥加貴族反對派的忌恨。迫害那些貧弱者成為反對穆罕默德創教活動的主要手段;一部分穆斯林被迫遷居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留在當地的穆斯林不時受到攻擊和迫害。619年,他的保護人阿布·塔裏布和妻子赫底徹先後去世。哈希姆家族的新族長則是新宗教的激烈反對者。穆罕默德成為不受保護的人,隨時會被貴族反對派置於死地。他一度前赴鄰近的塔伊夫,期望在當地獲得保護。終因麥加反對派的影響過大,塔伊夫沒有一個家族願意承擔保護人的風險。

  620年,有6名麥地那人來麥加朝覲,聽到了他的布道;翌年,又有12名麥地那人前來聽取布道。622年,麥地那各部落派出75名代表來到麥加,正式邀請穆罕默德遷往麥地那。他們願意做他的保護人,同時要求他作為仲裁人以調解各部落的紛爭。由於麥加反對派迫害的加劇,穆罕默德這時可能已經意識到和平傳教隻能發展一部分信徒,無法戰勝強大的政治反對派。遂與麥地那人訂立“阿克巴協議”,接受了他們的盛情邀請。不久,穆斯林就分批遷居麥地那,他本人也不得不離開他的出生地。

  在麥地那,他首先建立起以信仰為中心的穆斯林公社(“烏瑪”),取代以前的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製社會。在公社中,不分種族或家族,也不分土著的穆斯林(“輔士”)或外來的穆斯林(“遷士”),都應為信仰而奮鬥;這為伊斯蘭教的勝利提供了組織上和思想上的保證。其次,從經濟上打擊麥加反對派。組織並從事隊商貿易是麥加貴族的主要經濟來源,穆罕默德組織穆斯林軍,不斷襲擊麥加的隊商。不管是穆斯林軍的主動出擊,還是麥加反對派的報複或救援,這都給麥加帶來人力和財力的巨大損失。在多次軍事行動中,穆罕默德親自參加的就有“白德爾之戰”(624年)、“伍侯德之戰”(625年)、“壕塹之戰”(627年)、“侯乃尼之戰”(630年)等。這些戰鬥在從經濟上打擊麥加的和其他地區的反對派同時,從軍事上保證伊斯蘭教的勝利。再次,采取不同策略,與猶太教部落從事不同形式的鬥爭。穆罕默德到達麥地那後,為確立個人的權威,在政治上不僅與當地的阿拉伯各部落,而且與猶太部落訂立協議(“麥地那社團章程”)以製止部落間的紛爭和仇殺;同時,在宗教上則向猶太教靠攏,如禮拜朝向耶路撒冷、實行中午的禮拜、過猶太教的“阿術拉”齋戒以及在猶太教安息日的前一天作為公眾聚禮日等。隨著伊斯蘭勢力的壯大,除改變禮拜朝向麥加、規定一日五次禮拜、星期五為聚禮日以及“萊麥丹”(伊斯蘭教曆的九月)為齋月外,還用武力或是圍困,或是襲擊等不同手段,於624—628年分別戰勝麥地那和鄰近地區的各猶太部落,從而使他們在政治上順服於“烏瑪”的統治。這為後來伊斯蘭教成為阿拉伯半島上的統治宗教奠定了基礎。最後,他還用和平協議和武力威懾的兩手,對付麥加反對派,從而分化並戰勝對方。628年,他獲悉麥加部分人士有與穆斯林妥協的意願,不失時機地利用朝覲季節率領隊伍前往麥加,當麥加反對派奮而迎擊之際,他卻轉而與之訂立《侯達比亞協議》。表麵上,協議內容有利於麥加人。實際上,它表明麥加反對派無法否認伊斯蘭勢力的存在和強大。這既為穆罕默德爭取到次年和平進入麥加朝覲的權利,又為他可以隨時利用協議率領信仰大軍征服麥加提供了口實。

  630年,穆罕默德果然利用麥加人違反協議的時機進軍麥加。他幾乎未經一戰即勝利返回麥加。除了下令摧毀麥加神廟內外的偶像,他滿足了當地民眾皈依伊斯蘭教願望。從此,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的聲望日增。631年,半島各部落紛紛派遣代表團到麥地那,向他或是表示政治上的順從,或是表示宗教上的皈依(史稱“代表團之年”)。由他創立的伊斯蘭教這時實際上成為半島阿拉伯人的民族宗教;隨著他的繼任者的努力,伊斯蘭教很快發展為世界性宗教。

  632年,穆罕默德率領麥地那的穆斯林朝覲麥加。返回麥地那後,身染重病,不久即與世長辭。史家對他的這次朝覲遂以“辭朝”稱之。他在麥加期間的整個朝覲儀式,由弟子記述,後來成為穆斯林朝覲禮儀的典範而傳諸後世。

  穆罕默德沒有留下男性後裔繼承他的事業。可是,今天卻有著近10億穆斯林遵循他的教訓、按照他所設計的模式,從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他的曆史功績在於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畢宗教革命與社會革命於一役。既創立了新的一神教以取代多神教,又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起阿拉伯的民族國家,從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偉人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