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三章 日本資本主義畸形發展的決策人——伊藤博文

  日本著名政治家伊藤博文(1841—1909),出身於山口縣熊毛郡束荷村的一個破落的藩士家庭。幼名利助,是個有名的淘氣鬼,被村裏的孩子們叫做“餓鬼大將”、“胡說利助”。他的父親林十藏為貧困所迫,入伊藤武兵衛家做工,後來就做了伊藤家的養子。博文跟隨父親進入伊藤家,但是貧窮的生活狀況沒有得到完全的改善。11歲時他曾被送進寺院,後又在藩士福原家做侍童,閑時也能識字學文化。16歲時,他被派往相州服役,守衛邊防。

  經過一年的服役生活,他的處境有所改善。返回長州後,進入了鬆下村塾學習,他的老師吉田鬆陰是當時日本著名的民族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培養了一批改革誌士。吉田的學識使伊藤受益匪淺,而伊藤也得到了老師的器重。在名師的指引下,伊藤前往長崎的炮術傳習所,學習軍事。1859年6月回到長州後,結識了後來成為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相同的誌向使他跟隨木戶來到江戶,狂熱地投入到攘夷運動中,成為著名的攘夷誌士。

  1863年5月,他受長州藩派遣,去英國留學。雖然隻有短短一年的留學生活,但西方先進的物質文明與文化使他眼界大開,認識到必須大開國門,向西方學習,以求進取,而不能盲目地鎖國攘夷。從此,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成為促進日本開國進取的急先鋒。這種政治傾向在他以後的政治生涯中一再地表現出來。明治維新後他多次出國考察,對西方文明采取了“急用先學,活學活用”的態度。

  1864年,在長州藩的攘夷派與英國發生衝突時,伊藤回國,力勸藩主不要攘夷,而應倒幕,恢複王政,求得國內統一。藩主對他的主張不予理睬,終至慘敗,被主張改革的下級武士奪得藩政權。此時,伊藤與改革派站在一起,參加了倒幕派的活動。1868年明治維新中,他被新政府任命為外國事務交涉員。後又任外國事務局判事、大阪府判事兼外國官判事等職。伊藤積極主張文明開化,引進西方的先進製度、教育及風俗習尚。他向木戶孝允提出了廢藩立縣的建議。

  1869年,他被任命為大藏少輔、民部少輔等職。他大力推進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在他的力主下,日本的第一條鐵路(東京一橫濱)於1872年9月完工,正式通車。1870年他還赴美考察貨幣製度,提出了有關金銀貨幣的鑄造法、新紙幣發行法等建議,促進了日本新貨幣製度的實施。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由右大臣岩倉具視為全權大使的赴外使節團,伊藤以副使身份名列其中。在曆時近兩年的考察中,他們訪問了歐美等10多個國家。這次考察使他更深切地認識到,日本必須急起直追,以西方先進技術直接武裝。回國後,他成為大久保利通的重要副手,領導工部省,大力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國營企業。在他的直接領導下,一批礦山及製造廠建立起來,為日本的資本主義工業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大久保死,伊藤後改任內務卿。

  當曆史進入80年代時,領導新政府的維新三傑已相繼死去,伊藤成為政府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此時,日本國內的自由民權運動逐漸高漲,提出了開設國會、製定憲法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主張。伊藤秘密地聯絡了薩摩、長州係的官僚及皇室宮卿,發動了“明治14年政變”,免去了首席參議大隈重信等自由派人士在政府內的職務,並策劃讓自由民權運動的領袖板垣退助等人出國考察,分化瓦解了自由民權運動的勢力。此後,他成為日本政治舞台上的頭號實權人物。他提出:立憲乃大勢所趨,非一國一州之事端,政府要先發製人,按政府意圖製定憲法。隨後,他赴歐洲考察憲政一年有半,對德國憲法推崇備至,確立了以仿效德國,“鞏固皇室基礎,使大權不致旁落”為製憲的指導方針。

  1883年8月伊藤回國。為起草憲法,他在宮中設置了製度調查局,自任長官,並兼任宮內卿。他閉居宮中,進行體製改革。翌年7月,他首先拿出“華族令”,規定除舊公卿貴族外,對士族有功勳者加封爵位。由此伊藤本人也得到了伯爵的爵位。以後這些人構成了議會兩院之一的上院的基本成員,成為政府執掌權柄的基礎。1885年12月,依據伊藤建議,廢除太政官製,實行歐美式的內閣製,伊藤擔任首屆總理大臣,組織內閣。此舉結束了隻有親王和公卿才能充任大臣的傳統,明確了宮中與府中(政府)的區別,並作了輔弼國政的責任由總理大臣和各省大臣各自負責的規定。隨後,政府在官製、內政、軍事及教育方麵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加強了政權的力量,強化了對民眾的統治。此時,伊藤為首的內閣大力推行歐化,修建了豪華的鹿鳴館,頻頻舉辦舞會,以顯示日本的文明開化。

  1888年4月,伊藤將幾經修改的憲法草案呈奏天皇。為保證憲法的順利通過,伊藤辭去首相之職,改任新設製的樞密院議長。1889年2月11日,樞密院正式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也稱《明治憲法》)以及議院法、眾議院議員選舉法、貴族院令等附屬法典。這部帝國憲法規定了天皇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絕對無限的權力,具有濃厚的封建性。伊藤在說明起草憲法的宗旨時說:“歐洲立憲製度的基礎是宗教,但我國的宗教不能起那樣的作用,惟獨皇室可以代替,因此,在此草案中,以君權為基礎,而不是歐洲的主權分離精神,深望勿加損壞。”1890年,新憲法開始實施。7月,舉行了眾議院第一次大選。10月,伊藤就任貴族院議長。11月,帝國議會正式成立。至此,在伊藤的直接策劃下,明治維新後的政治體製——天皇絕對主義統治體製——最終確立起來。為表彰伊藤的功績,就在憲法頒布的同一天,天皇授予伊藤一枚旭日大桐花勳章。他關於憲法的說明,後以《憲法義舉》之名正式出版。

  1892年8月,伊藤第二次組閣。他仍沿襲前幾任內閣擴充海軍軍備的方針,但吸取了財政預算屢屢不能在議會得到通過的教訓,請出天皇發布詔書,迫使議會在“聖斷”下讓步,首開了用天皇壓議會的先例。1894年7月,日本乘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之機,蓄意挑起準備多年的針對中國的甲午戰爭,強迫中國接受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在俄、德、法三國幹涉還遼時,他確立日本“對三國全麵讓步,對清國寸步不讓”的外交方針。事後,內閣提出“臥薪嚐膽”的口號,進一步實行擴充軍備的“戰後經營”計劃。在他的這一任期,長期懸而未決的修改不平等條約的談判也取得初步進展。首先與英國達成新的《通商航海條約》,廢除了英國在日本的治外法權和最惠國待遇,並承認日本有部分關稅自主權。此後,日本依例同其他列強締結了新約。

  1898年和1900年,伊藤又組織過兩次短命的內閣。他痛感對議會難以控製,竟不顧同僚的反對,辭官納爵,組織新黨。1900年他巡遊日本各地,發表演說,闡述舉國一致的建黨宗旨,瓦解了憲政黨、憲政本黨,組建了自任總裁的立憲政友黨,成為勢力最大的保守政黨。以後又兩次出任樞密院議長及首任貴族院議長,以元老身份指導日俄戰爭。1907年伊藤得到公爵的爵位。

  1905年伊藤以特使身份來到朝鮮,逼迫朝鮮國王簽訂接受日本保護的條約。翌年3月,伊藤又自薦出任朝鮮統監,製定和頒布了“統監府令”,成為朝鮮國的太上皇,並做了朝鮮皇太子的老師。至1909年,他又策劃“日韓合並”,企圖完全吞並朝鮮。1909年6月,他辭去統監之職,改任樞密院議長。10月26日,他奉命來到中國的哈爾濱與俄國大臣談判。在他剛剛走出車站的刹那間,連中朝鮮愛國誌士安重根射出的三顆子彈,當場斃命。這位明治政府的功臣、侵略中朝的元凶,就這樣結束了他68年的生命。

  作為明治時代(1868—1912)最活躍最有實力的政治家,伊藤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他親自主持製定的明治憲法及確立的政治體製,導致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畸形發展,更何況他領導的對中國的甲午戰爭和對朝鮮的統治,直接促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惡性膨脹,給中、朝乃至整個亞洲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