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八章 趙元貞:黃土地上的洋博士

  雙層孤兒

  趙元貞(1879—1974年)字正卿,正寧縣永和鄉於家莊人。幼年生活淒苦,出生十個月,生父便撒手人寰,生母艱難撫養到六歲時,實在無法拉扯隻好送給別人。十一二歲時,養父又死於蘭州求古書院,全憑養母操持度日,是不折不扣的“雙層孤兒”。7歲入私塾讀書,前後地方換了六七處,教師換了七八位,在艱難困苦中求學的他,在17歲時於慶陽棚考取秀才。多年來,在半耕半讀中度過,十來歲時就能獨立做農活,耕耘、收碾、播種和施肥,樣樣全會。吃穿不如其他同學,但讀書卻勝於同門諸生。

  光緒十八年(1892年),天遇大旱,饑饉盛行,家鄉餓死了不少人。趙元貞家中靠積存的陳糧和東挪西借,勉強度過荒年。生活逼迫下,趙元貞不得不外出謀生,於是徒步走到蘭州。剛到蘭州便靠鄉黨許老先生引見,拜一位姓王的先生為師,當了八麵逢樣兒的門生。後幾經輾轉周折,1903年考入甘肅文科高等學堂。讀書期間,連課本都買不起,靠著自己做飯,同時擔任“領班”兼課領月津貼生活,因經濟拮據,六年間沒有回過一次家。1908年畢業,以全校第一名被選送京師大學堂,學習地質專業。期間又經曆了慈禧、光緒晏駕、袁世凱被炸、攝政王被炸、武昌起義、曹錕兵變和宣統遜位等曆史事件,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安寧的日子。元貞通過油印講義、當家庭教師獲得的“星點酬勞”補貼費用,艱難地完成六年的學業。

  留美博士

  1913年夏天京師大學堂畢業後,因學業優秀被選派美國公費留學,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柯州高爾登大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匹茲堡大學學習深造。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柯州高爾登大學主要學習采礦專業,兼學冶金和地質,修業期滿,獲采礦工程師學位;個人自覺所學所知不夠,又到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學府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在礦物院專攻冶金專業,取得冶金工程師學位。隨後又進入匹茲堡大學的礦物學院鑽研金相學。1921年元貞畢業時撰《鋼鐵冶煉中非金屬物的觀察與測定》論文,獲冶金學博士學位。

  趙元貞在留美學習的9年中,時刻惦記著祖國。在柯州見當地的“國王長毫棉”頗多優點,就郵購兩磅種子給家鄉試種;他把省吃儉用積攢的l00多美元匯回家,捐助村學;當甘肅1918年發生地震時,設法募集100多美元匯往災區;1921年帝國主義召開華盛頓會議,元貞組織留美學生三次致電,抗議九國公約割分中國的行徑。1922年元貞回國前,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他堅持不受,表示要以自己所學知識報效祖國。

  甘省官員

  1923年,元貞回國,擔任甘肅教育廳長,在任期間,創辦《甘肅教育月刊》雜誌,建立礦師養成所,曆盡艱辛籌買儀器,招收學生,為甘肅礦業培養急需之才。他還親自率領勘探隊調查甘肅省的礦產資源,前後曆時半年多,從青海到甘肅,經河西到隴東,行程千餘裏,一路上風餐露宿,備嚐艱辛。經認真仔細調查,繪製成兩省最早的礦藏分布圖,提出了開發兩省礦業資源若幹切實可行的設想。1924年,趙元貞任礦務調查局總辦,兼任礦師養成所所長。為了搞好礦師養成所教學工作,他廢寢忘食,日夜操勞,頗得社會好評。後來,因甘肅督軍陸洪濤突然辭職,致使礦師養成所失去政府支持,不得不在淒涼中解散。1925年,元貞調任甘肅省實業廳廳長,在任期間,創辦《實業月刊》雜誌,舉辦甘肅實業物品展覽會和農林講習所,在蘭州建立了三處苗圃,設立了蘭州氣象測候所。1930年,趙元貞再次擔任省教育廳長。次年,毅然離開官場,放棄政務,先後在甘肅學院、甘肅農業學校授課。

  1950年,被任命為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他以豐富的教育行政管理經驗,精心指導全省教育工作,特別是對籌劃和發展中等教育做出了顯著成績。1960年,任省政協副主席,兼任《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編委會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被關進“牛棚”。後來在周恩來總理關心過問下,為元貞落實了政策,恢複工資待遇和甘肅省政協委員、常委、副主席職務。

  趙元貞一生擔任過許多位高權重的大官。解放前他先後出任過甘肅省國民政府的兩任教育廳廳長、礦務調查局總辦、實業廳廳長(趙任期內改為建設廳)及省參議會秘書長;建國後他又擔任過省教育廳副廳長和省政協副主席。按現時的說法,起碼也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高官,但現實生活中出現在公眾麵前的趙元貞,卻是一件呢子大衣、一雙舊皮鞋(有時為布鞋)、一把雨傘和一個拐杖,這是趙元貞多年的標準著裝。據說大衣還是美國留學時賣的。建國後不久,組織上專門給他配了一輛小車,但車來接他時,他拒絕上車,往往是他走前麵,小車跟在後麵。現在很難想象趙元貞當時想的是什麽,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保持平民本色,不搞特殊化,則是他為官的一貫作風。

  誌果校長

  1939年,趙元貞創辦蘭州誌果中學,並擔任校長。起名“誌果”,就是為了紀念其恩師劉爾炘先生,“誌果”者,就是不負果齋先生之望,實現果齋先生之誌。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學校經費困難,他將自家52間房屋捐出救急,獻出l00多畝良田作為學生實習務農之用。中學設在文廟內,最初隻收一班40名學生。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學校逐年發展,設置了初中和高中,成了一所具有相當規模的完全中學。

  他執教嚴謹,一旦老師有病,校長親自遞補,幾何、代數、物理、化學、國文、英語,缺啥教啥,從不耽誤學生;他上課從不遲到,講課又極講究方法,所以他的課學生們都喜歡聽,聽課的印象亦非常深刻;學校集會,他訓話言簡意賅,絕無妄言廢語,隻要一上台,偌大操場,千餘師生,頓時鴉雀無聲;他是嚴師,又是慈父,多年來資助不少學生完成學業,老門房生活困難,他月月從薪酬中節省一點資助,多年不輟。用“嚴而不苛,罰而不虐,愛而不溺,憐而不戚,訓而不斥,責而不詈,開而不除”28個字概括老校長的育人之道,可謂恰如其分。“勤正誠樸”這是誌果中學的校訓,至今仍是蘭州二中的校訓。不難看出,作為教育家的趙元貞把培養學生成人,看得比給學生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解放後,誌果中學改名為蘭州二中,元貞繼續擔任校長。在擔任教育廳長期間,他仍然堅持到第二中學上班,深得廣大師生愛戴,他曾經說過:“廳長可以不當,誌果中學的校長非當不可。”

  他對學校發展、學生學習一心一意,而個人生活盡可能節儉和簡約。趙元貞一日三餐非常簡單,有時工作一忙顧不上吃飯,課間就讓老師花兩角錢買一塊大餅,就著白開水充饑。有時吃飯,飯桌上放著一碗麵條、一碟青菜、一小碟鹽。麵條吃完後,他在碗裏倒一點水,用小拇指沿碗邊涮一遍,然後將涮碗水一飲而盡。每年祭孔,上至省主席,下至普通官員,都要到文廟拜謁孔子。此時,學校唯一的一間辦公室往往高朋滿座,其中不乏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來者在土炕上盤腿一坐,相互寒暄,就去文廟行祭拜之禮。作為文廟的守護人,趙元貞諸事從儉,從不高接遠送,更不搞宴請、攀附之事。粗衣蔬食,儉約從事,淡泊明誌,不求顯達,這位出身貧苦農家的留美博士,到老都保持本色。

  1974年,這位自謙為“資質魯鈍”卻取得赫赫成就的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病逝於蘭州,享年96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