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九節 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大變動時期,其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動,這種變動在思想文化方麵反映出來。不同派別的代表人物,對於劇烈的社會動蕩都在進行著各自的分析,努力做出自己的解釋,提出治世的良方,批駁別人的思想和主張。一時間,各種學派紛紛興起,各抒(shū)己見。這時期的思想文化領域各家學派爭妍鬥奇的現象,就被稱作“百家爭鳴”。

  在百家爭鳴中形成的主要學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此外還有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兵家、農家,等等。

  儒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他的主要學說是“禮”、“仁”和“天命論”。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又進一步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仁政”思想。他主張對勞動者不要過分剝削,要給他們一定的產業,在豐年可以吃飽穿暖,遇到災荒也不至於餓死。就是要實行寬嚴有度的懷柔政策。孟子反對用暴力手段進行統治,而主張采取道德教化去爭取人心。孟子把人心向背看做是統治者成敗的關鍵,提出了“民貴君輕”的著名思想。隻要有了老百姓的擁護,就能“無敵於天下”。

  孟子還提出了性善論。他舉例說,有一個小孩爬到井邊,眼看要掉下去,在一旁看見的人,不管是誰,都會下意識地一把將小孩抓住,在他這樣做的時候,並沒有什麽明確的動機,既不是為了結交孩子的父母,也不是為了在鄉裏朋友中取得名譽,更不是因為厭惡小孩的哭聲,而是出於一種每個人都有的惻隱之心。正是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仁政”思想。

  戰國後期的另一位儒家大師是荀子,他把孔子的“禮”賦予“法”的內容,提出禮法並重。這種禮與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在他看來,把禮和法,教化和刑罰結合起來,就能維護社會秩序,使百姓安寧。他指出天體運行有自身的規律,不能違背,但也不能消極地順應,而應該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地配合、利用,直至加以控製改造,並且提出了人定勝天的光輝思想。與孟子不同,荀子是主張性惡說的。

  儒家思想在我國古代史上,幾經演變,構成了一整套相當完整的思想體係,為漢武帝以來曆代統治者所重視,成為我國封建製度的思想支柱。

  墨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反動儒家的“仁”;主張“非攻”,反對兼並戰爭,因為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他希望用和平方式統一天下。墨子還主張“尚賢”,反對“世卿世祿”製度,主張“尚同”,希望有一個賢德的國君,另外還主張“節葬”、“節用”,反對儒家的“厚葬”。

  道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主張順其自然。戰國時期的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莊子在政治上主張避世,既不讚成追求仁義,也不讚成追求財物,不要任何名利欲望,他希望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去生活。他認為,仁義禮智破壞了人類的自然狀態,是萬惡之源。這種與曆史潮流不合拍的主張,不可能在戰國的政治舞台找到出場的機會。但是他們比其他學派更加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關係對人的天然生活權利的剝奪和對人的自由的限製,他們更大膽更強烈地追求不要任何政治束縛的絕對精神自由。

  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處於非常顯赫的地位,被各國統治者所重視。法家前期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和申不害。他們都主張社會是發展變化的,並且親自領導了所在國的變法改革。他們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思想,為社會變革提供了法製理論,他們主張賞罰分明,能夠注意發展生產。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尖銳地批判了儒家效法先王的觀點,主張厚今薄古。他把法、術、勢結合在一起,為統治者加強統治提供了有效的武器,但也為以後曆代統治者爭權奪利、玩弄權術,製造了理論根據。他提出的“嚴刑重罰”是要加強對勞動人民的統治和剝削,在秦王朝建立的過程中,韓非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它過分地強調鎮壓,容易激起人民反抗,所以秦滅亡後,曆代君主就不敢再單獨打起法家的旗號。

  陰陽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中期的鄒(zōu)衍。他對天文、曆法、地理有一定的研究。鄒衍把五行說推衍到曆史發展方麵來,認為曆史發展是受“五德終始”規律支配的。這是一種循環論的曆史觀。

  縱橫家的代表人物是張儀、蘇秦,反映他們思想的書有《戰國策》。縱橫家從事外交活動,倡導“合縱”、“連橫”。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激烈動蕩。名實不符的現象在當時社會上是一個突出問題。各派思想家都企圖從各自的立場出發來解決“名”、“實”問題。這就形成了戰國時期的名辯思潮,名家就是這一思潮的產物,它是專門研究“名”、“實”問題的一個學派。名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中期的惠施和戰國後期的公孫龍。他們對邏輯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在自然科學上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另外,還有以孫武、吳起、孫臏為代表的兵家,總結戰爭經驗和規律。以呂不韋為代表的雜家,兼“儒、墨、名、法”,使諸子百家逐漸融合。以許往為代表的農家,主張君民並耕,反對不勞而獲的剝削製度。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色彩紛呈,燦爛奪目,各個學派都在頑強地表現自己,對當時和後代都有很大的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