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敦煌莫高窟

  非洲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人們從1721年起便在非洲大陸亙古荒原上陸續發現了大批原始岩畫。這要比歐洲發現原始岩畫的時間要早150餘年。

  非洲原始岩畫分布極為廣泛,在阿爾及利亞、埃塞俄比亞、埃及、安哥拉、莫桑比克、肯尼亞、博茨瓦納等10多個國家都保留了這種原始的藝術作品。更引人注意的是非洲原始岩畫數量多、流傳廣,僅撒哈拉地區就有30000多個岩畫遺址被發現,半數在塔西裏,時間上經曆了上萬年。

  盡管這些非洲原始岩畫大多已是斑駁陸離、備顯粗糙,但從那一個個形象逼真的人物形象與自然和諧的景致風光,依然可以領略到遠古非洲的盎然生機與世間百態。

  1752年,由探險家弗雷德裏克率領的非洲探險隊在非洲東海岸的魚河兩岸又發現了好幾幅岩畫。1790年至1791年由探險家格羅夫納率領的遠征隊在非洲土地上又發現了更多岩畫。

  更令人驚喜不已的是,人們以後又在阿爾及利亞東部恩的阿哲爾山脈找到一座巨大的顏料庫,它位於撒哈拉沙漠,長800千米,寬50至60千米,蘊藏著的紅砂土礦就是岩畫的主要顏料。

  科學家們根據非洲岩畫所反映的內容,推測在撒哈拉地區變成沙漠以前,這裏曾生息過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人們,他們以獵取大型水棲動物為謀生手段,也放牧羊群。

  通過大量考古資料證實,非洲在公元前8000年至前2000年是地質學上寒武紀的潮濕期,那時撒哈拉地區布滿了熱帶植物,有適宜狩獵的草原,這正是產生狩獵藝術的重要土壤。

  對於這些原始岩畫的創造者,相當一部分科學家認定,這些非洲原始岩畫出自於當地土著部族人之手。如果隻從岩畫中表現出的人物形體那高聳的臀部和寬寬的頜骨,那正是非洲土著部族的人種特征。這同歐洲的史前岩畫有著天壤之別。

  遍布非洲大陸的原始岩畫不計其數,而這些來自民間的作品,則出自那些世代安居的本土居民。而另外一些來自歐洲的學者卻看法不同。他們認為,非洲原始岩畫是受外來文化影響而形成的,也可以說是一種“舶來品”。因為非洲岩畫與歐洲岩畫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歐洲學者認為,在非洲大陸開發之初,歐洲移民被曾經是被美麗富饒的綠色撒哈拉所吸引,就到這裏開發非洲大陸,同時帶來了技術和文化,並用岩畫裝點非洲的山川。

  還有一些人則認為,簡單地斷定非洲原始岩畫,或出於本土,或來自於異邦,這都是不科學的,因為藝術本身具有廣泛的國際性。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氣候相當惡劣。可是人們卻在這片茫茫的沙漠中相繼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壁畫。人們不僅對這些壁畫的繪製年代難於稽考,而且對畫麵中那些奇形怪狀的形象也茫然無知。於是它們便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謎。

  最初是在1933年,法國騎兵隊在撒哈拉沙漠的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爾高原上偶然發現了長達數千米的壁畫群,它們全刻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岸石上,以動物形象頗多,千姿百態,各具特色,表現出了遠古人們生活的情景。此後,歐美一些國家的考古學家也紛紛前來考察。

  在19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在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意外地發現沙漠的岩壁中刻有鴕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56年,亨利·羅特率領法國探險隊在撒哈拉沙漠發現了10000多件壁畫。第二年,他們將壁畫複製品及照片帶回巴黎,一時成為轟動世界的奇聞。從這些代表著遠古文明的壁畫上來看,說明撒哈拉沙漠曾經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

  研究者根據這些壁畫作出推測,大概在10000年至4000年前,撒哈拉還是大草原,是草木茂盛的綠洲,當時有許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這塊壯麗的沃土上,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這種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磨光石器製造廣泛流行的陶器,它是生產力發展的標誌。

  在撒哈拉沙漠壁畫中,還有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古文字,說明當時的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了。壁畫的表現形式或手法相當複雜,內容豐富多彩。從筆畫來看,粗獷樸實,所用顏料是不同的岩石和泥土,如紅色的氧化鐵、白色的高嶺土、綠色或藍色的頁岩等。

  這是把地上的紅岩石研成粉末,加水做顏料繪製而成的,由於顏料水分充分滲入岩壁內,與岩壁長久接觸而引起化學變化而融為一體,因而畫麵的鮮明度能保持很長時間。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它們經過風吹日曬而顏色至今仍然鮮豔奪目。

  這些壁畫上描繪的人物大多數是雄壯的武士,他們有的手持長矛、圓盾,乘坐在戰車上迅猛飛馳;有的手持弓箭,表現出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威武神態。此外還有重疊的女像。

  在這些壁畫人像中,有些身纏腰布,頭戴小帽;有些不帶武器,像是敲擊樂器的樣子;有些似獻物狀,像是歡迎“天神”降臨的樣子;有些人好像在翩翩起舞。

  這些壁畫可能說明當時人們很喜歡在戰爭、狩獵、舞蹈和祭祀前後作畫於岩壁上,借以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或者用畫來鼓舞情緒,所以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體現了遠古非洲人民勤勞勇敢、樂觀豪邁的民族性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麵,也說明了舞蹈、狩獵、祭祀和宗教信仰是當時人們生活和風俗習慣的重要內容。

  這些壁畫上描繪的動物種類繁多,其中馬的數量最多。它們展現出受驚後的四蹄騰空、勢若飛行、到處狂奔等動態,簡直刻畫得栩栩如生,創作技藝也相當卓越,可以與同時代的任何國家傑出的壁畫藝術作品相媲美。從這些動物壁畫上還可以推想出遠古撒哈拉地區的自然麵貌。

  據考古學學家和地質學家推測,在距今約三四千年前,撒哈拉原是湖泊、草原之地。在約6000多年前,撒哈拉曾是高溫和多雨期,以塔西利台地為起點,北到突尼斯窪地,南到基多湖畔,構成了龐大的西北水路網。

  多雨期使台地出現了許多積水池,各式各樣的動植物就繁殖起來,高度發達的撒哈拉文化曾經昌盛一時。可是,在這兒留下了技藝高超、氣勢雄偉的壁畫群的作者究竟是誰呢?他們為什麽刻畫這些壁畫呢?對於這些疑問至今還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也許,要想解開這個謎,就必須了解非洲遠古氣候的變化。

  閱讀點擊

  岩畫的遺址遍布70多個國家的150個地區,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岩畫委員會提供的資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已經被記錄的單幅岩畫已達3500萬幅,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