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探索金瓶之謎的黎瑞財

  黎瑞財,大理市文物管理所所長,對南詔大理國山洞藏金瓶有深入研究。

21世紀初,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南的巍山縣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個夏季的傍晚,暴風驟雨即將來臨,一位進山采藥的彝族老漢不由得加快了腳步,他要趕緊找個地方暫避風雨。大山裏通常會有很多的洞穴,老漢在草叢中尋找著,果然他發現了一個小小的洞口,急忙走了進去。洞中漆黑一片,地麵上也坑坑窪窪,但洞裏仿佛有種神奇的東西吸引著老漢向前走去。就在火光照亮前方的時候,老漢驚呆了,山洞深處顯現出一些金燦燦的東西。再定睛細看,老漢辨認出這是些黃金打造的罐子。這時,老漢好像受到了更大的驚嚇,他全然不顧外麵的狂風暴雨,跌跌撞撞跑出了山洞。山洞中的黃金罐子似乎不是什麽金銀財寶,而是些更加詭異的物品,竟使得老漢這般驚恐萬狀。也許是因為受了驚嚇和淋了雨水,老漢回家後便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老漢的去世引發了人們的爭論。人們都說老漢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那些金瓶是屬於很久以前一些國王的,裏麵存放的是他們的魂靈。在當地一直流傳著這個古老的說法,一個秘密的山洞裏藏匿著許多國王的金瓶,但從沒有人能夠找到它們。隨著老漢的去世,剛剛被發現的山洞也悄然消失了。

幾年過去了,山洞裏國王的金瓶已被人們淡忘,但黎瑞財所長,卻始終關注著這件事。這天他和同事來到了大理市的蒼山腳下,傳說這裏也有一個藏匿著金瓶的山洞。這裏離巍山有100多公裏遠,同樣是藏著金瓶的山洞為何會出現在兩處?而山洞中的金瓶真的是像人們傳說的那樣,存放著國王的靈魂嗎?那些金瓶又會是屬於哪個王朝的國王呢?黎所長在反複查閱史料後,發現《蠻書》上記載,火葬了以後,南詔王割下雙耳,放在金瓶裏麵,藏進密室,適時拿出祭之。看來,按照蠻書的記載,老漢的發現和人們的傳說並不是子虛烏有,國王的金瓶的確存在。

但黎所長也清楚地知道,如果山洞是存放金瓶的地方,那就好比是國王的陵墓,它的位置一定非常秘密。為了不讓後人發現這個金瓶的所在地是什麽地方,國王會首先派第一批人把金瓶儲存收藏好,埋好以後,就派第二批人,把知道這個洞穴所在地的人殺掉,這樣,這個洞的地點就永遠是個謎了。

1000多年前,大理地區曾有過兩個地方王朝,它們的都城就建在了蒼山腳下,但有關這兩個王朝的文字記載卻寥寥無幾。明朝時,朱元璋派當時的傅有德平定雲南後,把所有在官典籍全部燒毀了。

朱元璋所毀掉的正是大理地區兩個古王朝的曆史文獻,它們就是南詔國和大理國。這兩個王朝先後存在了五百多年,但滅亡已有近1000年的時間,再加上後人毀滅性的破壞,地麵上已經沒有了王朝的蹤影,隻有地下還可能埋藏著都城的廢墟。如今這裏的公路要擴建,人們必須先探明地下是否有古代建築,才能動工修路。所以一支考古隊在這裏開始勘察,當然,考古人員更希望能夠在此地發現南詔大理國的遺跡。

在巍山縣的巍寶山下,有一座小小的廟宇,這裏供奉著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南詔國的創始人,名叫細奴羅。

根據有限的曆史資料,人們了解到,早在大約公元600年時,細奴羅曾是巍山地區的一個種田人。那時的大理地區隻有一些部落分布在洱海一帶,細奴羅就是其中一個被稱為南詔的部落首領。

後來他所帶領的部落在唐王朝的扶持下,打敗了當時洱海一帶其他的5個部落。細奴羅統一洱海地區後,在家鄉的一座山上建造了自己的都城。南詔曾有過的三代國王都生活在這個叫龍於圖的都城裏。那麽,他們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歸宿選在巍山,而老漢發現的那個山洞也就有可能真的存在。

90多年後,南詔的第四代國王將都城遷到了蒼山腳下,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南詔成為雲南一帶強盛的地方王朝,曆時一共250多年。

當南詔國的時代過去後,大理國立國並沿用了南詔的都城。在蒼山洱海一帶大理國的都城又佇立了300多年。直到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占雲南地區,南詔和大理國500多年的曆史才最終結束,所以在蒼山腳下有著神秘山洞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從細奴羅創建南詔,到南詔國消失,一共有263年。在這期間,南詔曾有十幾代君王即位,而其後的大理國存在的時間更長,延續了308年,即位的國王也應該更多。500多年裏兩個地方王朝皇室的人數加起來應該是個不小的數字,但這些君王的陵墓不僅始終沒有被找到,甚至連一點點的蛛絲馬跡也無從發現。

對此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推測。有人認為,由於南詔大理隻是兩個地方王朝,他們的國力無法和中原王朝相比,沒有足夠的實力為每一位國王修建大型的王陵。也有人認為,南詔大理遠離中原內地,其喪葬習俗與中原地區完全不同。他們信奉佛教,時興火葬,所以無須為保存屍骨大興土木。

從大理地區保存下來的這些火葬墓中,我們看到,即便是普通百姓,實行火葬後,死去的人也還是要有一個墓碑的。或許因為帝王本來就不能和百姓同歸一處,所以南詔大理的國王們將歸宿選擇在了山洞裏。

經過一個多月的發掘,考古工地的現場有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大大小小的土坑被專門清理了出來。人們發現在每一個土坑中都埋放著一塊大石頭。黎所長和考古工地的領隊,對這些土坑異常關注。他們認為土坑中的大石塊呈現了一種古人特殊的建築手段,那就是在坑中先放上石塊,然後在石塊上樹起木柱,用這樣的辦法建築房屋,這正是南詔大理時期建築的特點。

根據文獻記載,曆史上這一帶曾是南詔大理國的都城。這次為了擴建公路而進行的保護性考古發掘,果然探察到了南詔大理國的蹤跡,這時在黎所長心中也隨之升起了希望,那個藏著金瓶的山洞會不會真的存在,而且也能被發現?

在劍川縣,人們傳說這裏的石寶山上也有一個神秘的山洞,和巍山、蒼山腳下的洞穴一樣,存放著南詔大理國國王們的金瓶。

從南詔時代,劍川縣的石寶山就是佛教勝地。早在南詔國創建初期,佛教就被確定為南詔國的國教,包括後來的大理國,也沿襲了這種宗教信仰。從保留下來的一幅國王理佛圖中,我們更能看到南詔大理國信奉佛教的盛大場麵。南詔大理國的國王們曾命工匠在這裏開鑿石洞,修築佛像。至今山上依舊保留著很多的佛教造像。

但與其他信奉佛教的地區不一樣的是,南詔大理國的君王們在為神仙打造石像的同時,將自己的石像也置於其中。有時候甚至和他們的家人置放在一起,這就是南詔創始人細奴羅的“全家福”。在石寶山上的佛教雕像中,人們一共找到了三位南詔國的國君。其中一位南詔國君的石像旁,還坐著一位出家的僧人,人們推測,在南詔時期,不僅國王信奉佛教,就連國家大事的製定也會有僧人來參與。

盡管石寶山也遠離南詔大理國的都城所在地蒼山,但從國王的雕像可以看出,南詔的國君似乎對這裏更加情有獨鍾,那麽國王們將最終的歸宿選擇在這裏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大理地區,人們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曾發現過大量的火葬墓,這些墓穴中隻有一個裝著死者骨灰的火葬罐,但隨著死者身份的不同,火葬罐的材質也不同。普通百姓也就是一個陶土燒製的罐子,隻有在貴族的墓葬中人們才能見到這樣精致的火葬罐。難道在南詔大理時代,這一帶的人們真是像推測的那樣,因為信奉佛教而選擇了火葬?那麽,南詔有13代王,大理國有22代王,這30多代的王、後、妃等等墓葬,究竟有沒有?如果有,他們又在哪裏呢?

看來正是因為南詔大理國的人們信奉佛教,相信人來於塵也歸於塵,所以選擇了火葬。而那些國王們因為身份顯貴,他們的火葬罐則應該是用黃金打造的。人們有理由相信,那些傳說中的金罐子很可能就是南詔大理國國王們的火葬罐,而彝族老漢發現的山洞也因為巍山縣是南詔的發祥地顯得更加可信。

在蒼山腳下的工地上,人們依舊在進行著考古發掘。根據記載,1000多年前,南詔大理國的都城就建在了這一帶。盡管考古工地所在的位置,並不是記載中當年都城的中心地帶,但在地下人們還是發現南詔大理時期留下來的建築遺跡,證明這裏的確有都城建築存在。這便從考古發現的角度,找到了南詔大理國存在的證據。

幾天以後,黎所長和同事再次來到蒼山腳下傳說中有山洞的地方。在以前的勘察中黎所長就發現,這裏有著兩個大平台,地形很像是舉行大型祭祀的場所。他推測這兩個平台有可能是人工建造的。黎所長從第一階平台的地上取下了一塊泥土,果然泥土中顯現出了一層層不同的土質。顯示了人工夯築的痕跡。

如果這裏是南詔大理國為國王的靈魂舉行祭祀的地方,當年人們除了要夯築起一個平台,平台上還應該有相應的建築。黎所長來到了第二階平台,這裏的地麵上散落著許多瓦礫。

黎所長在泥土裏挖出了一塊瓦片,經過仔細辨認,他發現瓦片上隱約有些紋路。他把瓦片帶回了辦公室,又找出了從考古工地帶回的瓦片,采取實物對比的方法進行考證。因為人們已經確認考古工地中發現的建築遺跡就是南詔大理國留下的,將平台上挖出的瓦片和它放在一起,黎所長看到兩塊瓦片上的紋路有著同樣的特征。這一切顯示出瓦片恰好具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特征。

在隨後對平台的勘察中,人們發現了南詔的有字瓦,鋪地磚,是一尺見方的鋪地綠釉磚。由此看來,毫無疑問,大理時期這個地方就有官方建築。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南詔大理國的王陵是存在的,國王的金瓶也是存在的,而蒼山腳下那個深藏不露的洞穴比起其他傳說中的洞穴更可能是王陵的所在地。等找到那個神秘的洞穴,我們會找到一切問題的答案。

也許,這些王陵就是一個普通的洞穴,也許洞穴中就隻有些國王們的黃金火葬罐。但黎所長和考古隊員們依然努力著,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資料對人們了解那個存在了500多年古老王朝的神秘曆史,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