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章 馬英九的政治主張

  兩岸關係的基本政策

  2005年7月26日,香港《亞洲周刊》刊出對新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專訪。馬英九表示,在兩岸問題上將認同連戰的做法,並將自己“不沾鍋”的特點不沾到底。在談到兩岸問題時,馬英九說,兩岸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關係停滯不前,大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可是台灣還是把大陸當做“可能會吃掉我們、可能會毀滅我們”的地方,然後把自己用重重的圍牆包圍起來。

  在回答“未來兩岸關係會和連戰的做法有什麽差異”時,馬英九表示,應該是一樣的,連主席跟胡錦濤總書記所達成的五項願景,實際上幾乎把我們長期的主張都涵蓋進去了,在此之前,我們內部大致都有討論,所以大方向是一致的,我們有時候甚至還感覺到連主席所達成的願景超過了我們的想象。例如和平協議,因為“像這樣的承諾其實就比撤除飛彈要更有實質的意義”;同樣經濟方麵,大陸願意跟我們談共同市場。我覺得大陸願意做這樣的承諾很不容易,因為連先生是反對黨的主席,他做的承諾不執行,他並沒有什麽責任,可是胡錦濤先生是中共的總書記、國家主席,他做的承諾是要兌現的。換句話說,連先生幫現在的“政府”做了一個球,就看看它要不要去打;如果它不打,等到我們執政,我們還是要去打的。機會之窗是打開了,就看你要不要去用。

  對於被稱為“不沾鍋”,馬英九說,“我做人也很有原則,我4月3日就宣布,確實有些‘鍋’是‘不沾’的,黑金我不沾、酒色我不沾、‘台獨’我不沾;哪些鍋我是沾的?改革我沾,團結我沾,‘愛國’我沾。”

  談到當選後如何麵對未來,馬英九指出,“國民黨過去被人家認為有黑金色彩,以致於2000年敗選。連主席上任所提出的‘排黑條款’(有黑金色彩者不予提名)我會繼續推動,會推廣到其它領域,譬如選舉我們就不用傳統的請客、吃飯,不要變成主要的方式,也不要送禮,民智已開,這次選舉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從這些地方都可以慢慢了解到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我們今天不變,明天就後悔。”

  隨著國民黨在此次台灣地區“縣市長選舉”大勝,馬英九的政治能量也大漲,美國對這位國民黨新領導人表達“高度興趣”。據透露,選前美國方麵透過國親兩黨“駐美代表”袁健生力邀馬英九於“縣市長”選後“訪”美。美國希望馬英九2006年初訪美。

  當馬英九2005年7月中旬旋風式贏得國民黨主席選舉後,美國也看好馬在2008年的未來性。相關人士不諱言,民進黨這次“三合一”選舉敗選後,馬英九在美國方麵的評估中,份量更形重要,已用未來可能的台灣領導人來看待馬,並透過袁健生向國民黨表達高度歡迎馬英九訪華府。但由於不喜美方積極遊說軍購態度,馬英九私下也對幕僚提及。美國希望邀請他訪問華府,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還是希望能遊說軍購案成功,因此馬對美國行的興趣始終不大,遠不如美方的殷殷盛情。

  馬英九對軍購是不讚成的。2005年12月26日,馬英九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就台、美、中關係表示,美國對兩岸的政策,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海公報”以來,一直延續至今,變動不是很大。美國扮演平衡的角色,而台灣最好的角色就是維持現狀。馬英九說:“因為它必須要采取一個中國的政策,中共才會跟它打交道,不然的話,中共不會跟它和解。但是,它這一個·中國的政策又不能傷害到台灣的利益,因為畢竟台灣是一個比較自由、比較民主的社會。所以它一定要采取一個兼顧兩麵的政策。當台灣在獨立的問題上太強烈的話,美國就會希望台灣收斂。同樣的,美國如果覺得中共方麵在動武的意圖上表現太積極的話,也會給它警告。美國扮演的是一個balancing(平衡)的角色”。

  美國這一政策符合美國在東亞地區的總體戰略考慮。而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重心,是圍繞著如何同時保持與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友好關係。與此同時,中國大陸近年來的變化,也深深影響美中關係的演變,進而影響到美台以及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

  中國的經濟發展對美國來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全世界都不可避免要跟那十幾億人做生意,但是在政治上,中國大陸還沒有辦法跟美國相比,軍事上也沒有辦法相比。美國不可能忽略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而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態度,也不是那麽推心置腹,因為它總覺得美國想要當世界的霸主。所以,一方麵中國自己表示是和平崛起,也不會有任何霸權的想法;另一方麵,又擔心美國對它有某種程度的防堵。但是,大家都至少在表麵上展現出一定的自製,因為美國和中共維持一個和平的關係,對東亞的安定非常重要。

  馬英九認為,當中國大陸經濟力量越來越龐大的時候,它的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強盛,對美國當然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可是,沒有人能夠想象,如果這兩個國家陷入戰爭,對這個世界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而台灣是美國和中國最有可能發生戰爭危機的起因,因此,“台灣在台海局勢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現在認為最好的角色就是維持現狀,既不要追求立即的統一,也不要追求永久的分離。在這樣的一個情勢下,對台灣最有利,也符合各方的利益。”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等問題發表看法時,再次重申了他的態度,他認為,台灣如果要在兩岸關係上取得主動權,需要采取恢複兩岸協商、簽署和平協定、擴大經貿往來等三個步驟。馬英九重提“不獨不武”:“很多人都主張過的,主要就是維持現狀;大陸不武,台灣不‘獨’,台灣不搞法理‘台獨’,大陸不進行軍事進攻。”要維持這樣的情勢,勢必要有一種協定。他不排除今後兩年兩岸簽署中程(過渡性)和平協定的可能性,但指出這恐怕需要一段時間。而目前首先要做的是開放三通,讓兩岸關係從經濟到政治,穩步發展。

  馬英九也表示,應該有更多的大陸民眾來台灣,了解台灣政治的民主、經濟的繁榮,然後才能夠建立一種友誼。他說,“台灣的安全不能光靠武器,應該透過政治的手段,透過文化的手段,透過藝術的手段,來化解雙方的敵意,我覺得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2005年9月5日,馬英九在接受外電采訪時表示,他將盡“一切的努力”結束兩岸56年來的分裂狀態。他正麵評價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為改善兩岸關係采取的實際行動。例如:廢除台灣水果輸往大陸的關稅和調降台灣學生就讀大陸大學的學費。馬英九說,上述的政策正逐步拆除兩岸間的藩籬。這是馬英九接任擁有110年曆史的中國國民黨主席以來首次接受外電媒體訪問,這位被美聯社稱為“深具魅力”的“市長”表示,他要證明他有能力把1949年分裂的台灣和大陸“帶向和解的道路”。

  馬英九稱兩岸關係終極目標是統一。12月21日,身兼國民黨主席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專訪時回應有關兩岸統一時間表的問題,他表示,國民黨終極的目標是統一,但目前時機尚未成熟。

  馬英九說,民進黨受限於他們的意識形態,必須與大陸保持距離,導致怯懦、保守。如果國民黨能重新執政,會在兩年內開放與大陸直航。這一點對於台灣的經濟相當關鍵。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增進貿易和投資以及紓緩兩岸關係。有關統一時間表的問題,馬英九強調,對國民黨而言,終極的目標是統一,但是沒有時間表;目前我們也不認為任何一方已準備好要統一,時機尚未成熟。對於是否有“台灣和中國兩個各自獨立的國家並存”的可能,馬英九堅定地認為,這非常不可能。

  力主兩岸實現“三通。”

  “三通”是海峽兩岸間通郵、通航、通商的簡稱。早日實現直接、雙向、全麵“三通”,符合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1949年以後的30多年間,由於台灣海峽兩岸處於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兩岸同胞處於隔絕狀態。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為有利於兩岸同胞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發展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關係,首倡兩岸“雙方盡快實現通郵,通航”,“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從此,祖國大陸方麵為實現兩岸通郵、通航、通商(“三通”)進行了不懈努力。

  1987年11月,台灣當局決定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受到大陸方麵的歡迎,長達38年之久的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此後,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交流的開展,推動了“三通”進程。兩岸“三通”從無到有,在郵政、電信、航運、貿易、投資、金融等方麵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兩岸直接“三通”的技術性、業務性問題均已解決。但由於台灣當局的限製和阻撓,兩岸“三通”仍然處於間接、單向、局部的狀態。

  十幾年來,兩岸關係曆經坎坷、曲折,但是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始終保持發展的勢頭,推動兩岸“三通”進程展現新的前景。這充分說明兩岸同胞同宗同文,有著不能割舍的民族感情,有著愈益深厚的共同利益。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創造的豐碩成果,使得實現直接、雙向、全麵“三通”具有厚實的基礎和內在的動力。台灣各界要求盡快實現“三通”的呼聲持續高漲。這其中,馬英九為實現兩岸“三通”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卻遭到了台灣當局的極力壓製。

  2001年12月11日,美國“百人會”訪問團拜會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與台灣政治發展交換意見。馬英九說,他很希望能趕快到祖國大陸訪問招商,但在當局核準前,台北市隻能在非政治議題上繼續與大陸城市發展友誼,而上海也初步決定將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明年在台北市舉行的台北香港雙城論壇。

  “百人會”是由美籍華裔知名建築師貝聿銘、大提琴家馬友友、前加州柏克萊大學校長田長霖等人1990年在紐約創立,是一無黨派、非政治性的全國組織,希望能在美國與亞洲的人民、文化、機構間發揮橋梁作用。這次來台訪問團是由百人會副會長傅履仁將軍率隊,同行的二十多位成員中,還包括著名的紐約愛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博士。

  訪問團團員對於台灣這次“立委”選舉結果及政黨關係很關心,馬英九解釋說,國民黨“立委”席次滑落很多,未來必須深化改革,並與理念相同、有誠意合作的政黨建立聯盟,好好扮演對人民、對“國家”、對“憲法”效忠的忠誠反對黨。針對百人會最關心的兩岸關係,馬英九說,兩岸關係已經很脆弱,雙方應該善加響應對方釋出的善意。

  在被問及有無訪問大陸計劃時,馬英九笑著說,高雄“市長”謝長廷去年七月申請赴大陸至今未獲準,“中央政府”還沒有開放政務官赴大陸訪問,但大陸城市官員卻絡繹不絕、有計劃地來台招商,看得馬英九很緊張,他也希望能有機會去大陸招商,但一切仍要等“中央”同意。

  至於台北市與大陸交流的計劃,馬英九說,台北市樂意扮演火車頭角色,在城市合作與競爭上扮演一定角色。如果台灣的城市都能找一個對口的大陸城市交流,就像台北市與上海市一樣,交換彼此在環保、治安、交通、都市更新等非政治問題上的心得,慢慢建立關係,相信會有助於兩岸關係發展。

  2004年6月2日,馬英九在呼應美國商會催促兩岸“三通”談話時稱,美國商會已經連續第四年發出台灣應該盡速“三通”不然台灣將被邊緣化的談話,但在過去4年台灣當局沒有響應,展望未來四年也不樂觀;馬英九批評稱,兩岸不通,已使美國商會在台會員逐漸流失,並且這樣的發展,受害的不僅是外商,還有台灣。馬英九說美國商會的這次談話非常沉痛,不知道台當局聽不聽得進去。馬英九並強調說,兩岸直航是“根留台灣布局全球”的最大利基;他說,過去三年多次呼籲兩岸直航但都很容易被扣上“紅帽子”,現在美國商會的談話很客觀。此外,馬英九還提議以台北鬆山機場和上海的虹橋機場作為兩岸直航機場,這比桃園機場經港澳到上海浦東機場來回可節省4小時。

  9月8日,馬英九出席“台灣論壇”,以“台北市投資環境”為題發表演講。馬英九說,台北市雖具有地理位置、人才資源、基礎建設等多項優勢,但台灣在區域經濟體中逐漸被邊緣化、當局未開放“三通”是未來發展的隱憂。他強調,主張“三通”無關“統獨”問題或政治考慮,完全是為了吸引國際大廠,台灣應該在維持尊嚴及兩岸對等關係之下開放“三通”,才能達到“深耕台灣、布局全球”的目標。

  為了全麵提升台北市的投資環境,馬英九強調,“市府”除了積極將台北市打造成為無線寬頻的網絡新都外,也致力推動電子化政府,包括教室計算機、提供免費電子信箱、免費上網訓練等措施。目前台北市91萬戶家庭中,88%擁有計算機、84%使用網際網絡、寬頻網絡接取率64%,台北市更預計兩年半後讓全市成為全球第一個無線城市。

  台北市擁有豐沛的人力資源,包括大學院校二十七所、MBA人數亞洲第一、生物科技產業發達、相關研究機構都設在台北等,台北市擁有的條件可謂“天生麗質難自棄”。盡管具有多項優勢條件,馬英九同時也點出台北市投資環境麵臨的困境。首先,他說,全球都在進行區域經濟整合,但台灣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已有被逐漸邊緣化與疏離的趨勢,尤其東協和大陸、日本和韓國未來陸續簽訂“自由貿易區協議”,一旦台灣被邊緣化,後果很嚴重,一方麵台島的貨物進入大陸,會有比較高的關稅,另方麵可能迫使台商出走大陸,對台灣非常不利,他對台灣未來在經濟上可能被邊緣化的危機感到十分憂心。

  “三通”遲未開放對產業發展相當不利,馬英九說,主張“三通”不是愛大陸、反台灣,也無關“統獨”問題或政治考慮,完全是為了吸引國際大廠。

  台灣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就不能不“三通”,隻有“三通”才能節省企業成本,才能達到“深耕台灣、布局全球”的目標。他也重申開放鬆山機場成為兩岸直航機場的必要性。他期待通過當局與民間的努力,讓台北及台灣更茁壯。

  11月4日,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係教授李侃如訪問台灣,在會見馬英九時,李侃如對未來兩岸的關係說擔憂,馬英九也說,“促談”是兩岸須努力的目標。會麵後,馬英九轉述兩人會麵的內容時稱,李侃如說,從去年12月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接見中國總理溫家寶,以及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上周在北京發表的談話,都可看出美國對台灣態度的轉變。提及兩岸問題,馬英九說,李侃如相當關心未來兩岸關係是否會持續停滯或惡化,因此他說“促談”是雙方必須努力的目標。無論如何,兩岸都應努力促談,“即使是談小事,也好”。他說,李侃如相當讚同這個觀點,並擔心兩岸一旦“擦槍走火”,將處於無法收拾善後的情勢。

  2005年6月15日,馬英九在一個公開活動中致辭時說,希望兩岸能夠盡陝開放直航,這將鼓勵外商來台北成立亞太營運中心,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正麵助益。兩岸如果開放直航,台北和上海可當天往返,節省商界時間;更重要的是,一旦“三通”,將有利跨國公司來台成立營運中心,製造業、出版、娛樂等都能以台北市為據點,為台灣帶來商機。

  8月8日,馬英九在與媒體茶敘時,談到謝長廷表態同意開放台灣飛機飛越大陸空域時,說這條政策明顯是“水果逼出來的”。在當前民意壓力下,台灣當局的兩岸政策不得不鬆動。馬英九說,這並非壞事,“下次藍軍跟大陸談更進一步的,綠軍再跟進,把‘三通’帶出來,我覺得這是好事情。”馬英九指出,台灣第二季外貿出超隻有4億美元,若綠色執政把台灣帶人逆差時代,在曆史上的評價就非常嚴重。他反問,若因經濟被邊緣化,台灣無法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當地市場又這麽小,外商何必留在台灣?

  9月9日,馬英九在接受《洛杉磯時報》專訪時指出,大陸對台政策展現出了“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務實作風,而他則會盡一切努力,使兩岸走向和解的道路,使兩岸人民享有永久的和平。馬英九解釋道,軟的方麵,指取消台灣水果輸往大陸的關稅、降低台灣學生在大陸就讀學費、開放大陸民眾來台觀光等,使兩岸經貿往來更加緊密;硬的方麵指大陸在原則方麵,更堅決地反對“台獨”。馬英九強調,連戰的“和平之旅”證明,隻要擱置爭議,兩岸有很大空間創造雙贏的局麵。他還說,胡錦濤總書記在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講話時,肯定國民黨在對日抗戰中的表現說明,兩岸關係的改善“可見一斑”。他說胡錦濤的講話“令人印象深刻”,他會盡一切努力,使兩岸人民永享和平。

  10月20日,馬英九在台灣工商協進會“公亮紀念講座”發表演講時,再度呼籲盡快實現兩岸“三通”。馬英九說,很多年前他就說台灣可以成為台商的全球營運中心,以及外商的亞洲營運中心。現在,台灣仍有優勢,但想要走IT設計等研發路線,當前人才卻顯不足,所以台灣應該與全球包括大陸相通,人才要通、交通也要通,台灣才能與世界競爭。

  他說,美國、歐洲在台商會的會員一直在減少當中,因為這些商會說,如果兩岸不“三通”,沒有良好的競爭力,台灣對外商來說將隻是本地市場,而非區域中心。馬英九強調,他說的這些,是考慮到什麽對台灣最有利,以及以台灣為主的出發點,完全沒有任何政治考量。希望當局能為加強台灣的競爭力而努力。

  改善兩岸關係的新構想

  不久,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接受了香港有線電視專訪。在專訪中,馬英九強調,目前唯一能夠將台灣低迷的經濟拉出穀底的,就是全麵跟大陸做生意。他說,中共在兩岸問題上比以往富有彈性,盡管兩岸價值觀有不同之處,但更應因此加強溝通。

  馬英九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時說,從感覺上講,胡錦濤總書記的做法更務實。“像他跟連(戰)主席達成了5項共同願景,我剛從報上看到時都嚇一跳,那些承諾是蠻大的。因為共產黨在大陸是執政的,國民黨在台灣是在野的。國民黨承諾的東西,其實並沒有真的算數,但是共產黨講了的是要兌現的,那是不容易的。”

  馬英九說,事實上大陸這幾年也在改變,比如說現在基層也開始有選舉,開始重視法治。事實上通過往來,反而會使得雙方更了解,降低兩岸敵意。統一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要到了雙方交往到一定程度之後,這個問題才會出現。現在大陸關心的是台灣不要搞“獨立”,並沒有催促台灣去統一。

  至於兩岸何時才能實現三通,馬英九說,在陳水扁任內很難實現,因為民進黨當局隻是在這裏拖,台灣的商機、生機也因此越來越糟糕。例如,去年在台灣的股票市場新上市的公司有38家,今年隻有8家,其它的公司,都跑到了香港去上市。原因就是他們對台灣的股市興趣越來越低。馬英九憂心地說,台灣的對外貿易也開始在萎縮,競爭力受到影響。可是民進黨執政者似乎不以為意,隻是一味地覺得,跟大陸方麵不能有太多的往來,否則就被吃掉,或者會變成一個黑洞被吸進去。其實這些想法似是而非,並不能夠解決台灣的問題,隻會讓台灣越來越萎縮。

  他說,台灣的資金、技術,大陸實際上都有了,台灣現在應該利用靠近大陸這個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反觀民進黨的政策,卻使得台灣變成東亞的邊陲,把自己好象搬到關島的位置一樣。如果台北直飛上海的話,隻要80分鍾,實際上現在去一趟上海,要六七個小時。但他信心十足地指出,希望打造一個正派清廉、改革、有競爭力的政黨。放下國民黨統治年代的包袱,承認過去的錯誤。隻要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兩年內一定“三通”。“我們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麽不做的理由。”

  馬英九說,利用大陸的市場、土地、相對廉價的勞工,能夠讓台灣的企業發展。如果“三通”實現的話,台灣就可以變成台商的全球營運的中心,然後又可以變成外商的亞太營運中心,也可以變成一個全球集資中心。他說,台灣去年有360萬人次到大陸,現在住在大陸的台灣人就可能接近100萬,這樣大的量已經發生了。“有人擔心台灣人去大陸的速度變快會不會有更多人去?其實如果大陸對台灣有吸引力的話,就算把台灣擺到美國去他還是會去呀。我們倒是希望能夠利用比較近的距離,把台灣壯大。”

  他還說,如果將來國民黨執政之後,一定會開放兩岸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在比較年輕的階段,就可以去了解同樣是中國人,為什麽想法會有不同。

  “我說句良心話,其實想法並沒有那麽不同,人對很多價值的看法,應該都是一致的。”

  2005年年底,國民黨在台灣地區“三合一”選舉中大勝,對於陳水扁選前曾說的“泛藍勝選,可能緊縮兩岸政策”,馬英九說,他至今還搞不懂陳“總統”的邏輯,大家也都搞不懂,“所以沒有太多人注意”。他還說,兩岸“三通”不但有迫切性、還有必要性,為了台灣的未來,扁當局應該逐漸放寬兩岸政策。馬英九說,民眾不必在意陳水扁在選舉時說過什麽話,因為他以前也曾在兩次“總統”大選時強調在其任內絕對不會調軍公教18%,可結果呢?“陳‘總統’恐怕連自己講過的話,都不會太介意!”

  至於台灣未來該走哪一條路,馬英九說,未來政府不管實行什麽政策,第一要以台灣為主,第二是要對台灣有利;就像現在的兩岸政策搖擺不定,並無助於台灣。他說,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在第一次經發會時就已確定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結果陳水扁並未遵守,所以,根本沒必要再開第二次經發會。

  台灣是東亞地理中心,地位非常有利,旁邊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與世界工廠,有這樣的優勢應該好好運用。從台灣到大陸,坐飛機隻需三小時,可是因為扁政府不開放,導致飛機去一趟要花八小時,“就好像把台北搬到雅加達去一樣”。不符效益。

  馬英九呼籲,為了台灣的未來,扁政府應該逐漸放寬兩岸政策,“三通”不但有迫切性、還有必要性,“去大陸還是可以愛台灣,這不衝突!”他說,台灣必須搶占大陸市場與資源,如果政策早日開放,台積電可能已經變成橫跨麗岸的半導體霸權。很多廠商都告訴他,光靠台灣不可能成為一方之霸,必須到大陸投資、擴大規模。扁政府太強調意識形態,畫地自限,這樣會害死台灣。“我們都愛台灣,但光愛台灣不會有真正的發展,必須采取對台灣有利的政策才行!”

  對於“內閣”改組如何符合台灣民眾期待的問題,馬英九12月15日指出,目前民進黨的改革,最重要的關鍵不在人而在於政策問題,因為政策錯了,找誰來也無法解決問題,隻要政策對了,再找能力好的人來執行,才能挽救台灣的經濟,讓民進黨有所為,否則隻是單純的人事變動,未來還是會有很多問題。

  馬英九說,民進黨政策最大的錯誤,在於沒有認識到,經濟和兩岸問題才是目前台灣遭遇到的最大困難,如果未來兩年半這方麵沒有突破,台灣的經濟隻會愈來愈往下滑,高雄就是一個例子,因為兩岸直航沒有開放,使得高雄港不能成為攬來大陸貨運的轉運港,這不是唱衰,是因為沒有競爭優勢,所以沒有開放兩岸直航讓台灣貨輪到大陸攬貨,高雄港處境隻會越來越困難,因此,民進黨改革不是靠人可以改變的。

  12月17日,馬英九在接受電台主持人訪問時,直批台當局“不開放三通是不明智政策”,並預測,未來幾年台灣不可能有很大的發展。馬英九舉例說,台北飛到上海本來隻要一小時,可現在到上海卻要六七個小時。他批評當局不開放三通的做法,是自我設限,等於把台北到上海的距離拉得很遠,比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到上海的距離還要遠,非常不智。馬英九說,如果民眾到上海能夠像到高雄一樣近的話,根本不用把家搬到上海去;並且,現在很多產業困在台灣,外商又進不來,形勢不利。繼而他話鋒一轉,“一切等政黨輪替,再說吧!”針對陳水扁2006年的元旦談話文告提到兩岸的經貿“政策”,將會是“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對於這樣的思維,馬英九4號說,他很擔心台灣能否承受得起未來兩年的空轉?執政黨等於是退回到自己的堡壘。國民黨“立委”朱鳳芝則批評,陳水扁從自閉症轉為恐懼症:所謂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說穿了隻是在玩文字遊戲,因為開放的市場怎麽管得住?且看股市一片下跌慘綠,代表兩岸關係已經出了問題,在民意普遍希望兩岸和談、朝野和解、優先拚經濟的時刻,當局不應倒行逆施、逃避現實。

  2006年1月5日,馬英九提出改善兩岸關係新構想,要“修法”迫使當局直航。馬英九在接受了台灣《聯合報》的專訪時說,國民黨將利用泛藍在“國會”的多數優勢,主動“立法”,主導政策。最晚在“立法院”下會期前,主導“兩岸條例”修正,取消直航限製;若“修法”後扁政府仍拒不開放直航,將發動“直航公投”,迫使當局正視民意,訂定直航政策。馬英九說,這是他就任國民黨主席以來,對改善兩岸經貿關係新拋出的具體構想。

  馬英九說,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前就提出了“十全大補帖”,清楚說明“立院”黨團將在本會期推動的“十大優先法案”,其中包括“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修法”,取消條例中“禁止兩岸直航、禁止兩岸團體簽署協議”等條文。目前,國民黨已經在推動此項“修法”工作,不但有具體計劃,也列為優先“法案”,就算這會期不能完成,下個會期也會繼續。他坦承,目前麵臨的問題不純粹是“法律”問題,但若“法律”問題仍阻擋在前,當然必須先排除。

  從民意調查已經看得很清楚,台灣民間多數讚成兩岸直航,企業界更有七成以上讚成。但對於“修法”,馬英九評估並不容易完成,國民黨會努力與執政黨協商,就算執政黨凍結“修法”過程,四個月後也會付諸表決。

  馬英九還拜會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就當前政治情勢向其請益。馬英九與連戰會談的焦點在軍購與兩岸關係方麵。馬英九說明,國民黨支持合理軍購,反對不合理軍購,在政府財力許可下,不反對軍購預算占GDP的百分之三等。連戰讚成這種作法。對於陳水扁元旦談話中有關“新憲公投”的主張,連馬都說該主張對台灣非常不利,不太可能成功。連戰提醒馬英九,在陳水扁元旦講話後更要謹慎處理兩岸關係,慎防元旦講話可能帶來的衝擊。

  1月13日,馬英九參加“台北新藍海——經濟管理新思維”的座談,與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對談。徐旭東以企業的角度,向馬英九表達台灣沒有開放兩岸直航,會減少企業競爭力。徐旭東說,許多企業對台北市的醫療、教育等政策都相當肯定,但是不來台北投資的原因就是當局沒有開放兩岸直航。徐旭東說,目前台北市有91家企業總部進駐,未來應該要有900家,台北市的政策必須領先在前,才能和全東南亞競爭。

  針對企業的心聲,馬英九再度重申兩岸直航的必要,說甚至可以從鬆山機場做起。馬英九還說,現在國際大趨勢是國際城市必須要有城內機場;他想推動鬆山機場直航大陸,例如兩個小時航程以內的就可以使用鬆山機場,這樣將會對經濟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2005年9月8日,陳水扁以“不點名”方式,批評馬英九日前提出的“國民黨2008年執政,兩年內一定可以三通”說法。陳水扁說這是非常不對,非常危險的事。對此,馬英九回應說,“三通他(陳水扁)做不到,如果別人能做到,這有什麽不對呢?”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三通”議題也顯得更加急切。馬英九指出,“三通”原本就是陳水扁要追求的政策,這也是當年經發會的共識,隻是陳水扁多次說要在任內推動“三通”,甚至說幾年內就可以“三通”,但是都沒做到。如果有人以台灣為主、對台灣有利的方式來推動“三通”,對台灣有好處,又有什麽不對呢?三通危險與否,其實是設計的問題,他反問“跟大陸做生意危不危險呢”?

  9月15日,馬英九說,希望民進黨新當選的黨主席能用更寬宏的視野、務實的態度,麵對兩岸事務。他說,不管誰當選民進黨新任主席,他都希望其以寬廣的視野、務實的態度,麵對未來的挑戰,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應該要把台灣帶出去,而不是萎縮下去。

  此外,馬英九還說,要避免朝野惡鬥,必須先找些共同關切的議題,這些議題並非一定是政治議題,隻要能促進政黨良陛互動,或是討論如何讓政黨更廉潔,如何避免選舉賄選,他都願意與民進黨新任黨主席好好討論、交換意見。對於遊錫堃當選民進黨主席,馬英九說,希望遊錫墊可以和國民黨一起催生“政黨法”,也請民進黨一起為防貪防腐盡力。

  反對日本占領釣魚島、參拜靖國神社

  馬英九多次在各種公開場合譴責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和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聲討日本占領釣魚島,與李登輝、陳水扁對待日本的曖昧態度截然不同,贏得了絕大多數台灣和海外華人的讚賞和支持。

  2001年8月19日,馬英九以酒會歡迎來訪的日本國會議員時,就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事與日本右翼議員展開舌戰。日本右翼參議員田村秀昭說,日本與中國在1988年締結友好條約時,開宗明義即說兩國互不幹涉內政,中國抗議日相參拜靖國神社即是幹預內政,日本在戰後的外交過分軟弱,麵對中國太過委屈求全。他辯稱,外界對靖國神社存有誤解,“靖國神社不是軍國主義的廟”,而是供奉為國犧牲的人。至於其中包括14名二次大戰甲級戰犯,他說這是日本戰敗後國際法庭定的罪。不管是甲級戰犯還是普通戰犯,都是為了國家。

  馬英九說,上周他在日本訪問時,媒體最關心的是小泉首相要不要參拜靖國神社。他在日本英文報“日本時報”社論上看到兩個觀點,使他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第一個觀點是,1944年的夏天,日本參謀本部已知道不可能贏得戰爭,但仍繼續準備戰爭,以致日本軍民受到很大的傷害,包括後來廣島和長崎被投擲原子彈。從這個觀點看來,日本也是軍國主義的受害者。他說,亞洲有些國家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反應激烈,你們說是幹預內政,但日本時報社論說,這些反應較激烈的國家如果是受害國,那就不算幹涉內政。

  研究釣魚島問題超過30年的馬英九,2002年9月29日,在接受台灣電台節目專訪時指出,日本從未合法取得過釣魚島,不論從曆史、地理、地質或國際法來看,釣魚島都是中國的領土。馬英九指出,日本不可能永遠占領釣魚島。他希望島內年輕學子關心釣魚島被侵占問題。

  針對李登輝日前大放厥詞,說“釣魚台列島是日本領土”,引發島內外華人社會的同聲撻伐。馬英九說,他不太了解李登輝為何會說釣魚島是“日本領土”,而曆史事實卻很清楚,“釣魚島跟台灣是一體的”。他說,地質上釣魚島是台灣大屯山的延伸,明清兩朝都將釣魚島納人海防範圍。釣魚島目前由日本實際控製,但不代表釣魚島主權歸屬日本,日本從未合法取得歸屬權。現代年輕學子不太了解釣魚島事件,他很希望對釣魚台的關心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2003年9月27日,馬英九參加由東吳大學、“中國國際法學會”、“中華比較法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釣魚台列嶼問題學術研討會——曆史發展與法律地位”中,又以“釣魚台列嶼爭議的回顧與前瞻”為題發表演說。在演講中馬英九強調,釣魚台列嶼並非如日本所稱的“無主之地”,從曆史史跡上來看,中國不僅經常使用而且也將之納入了海防,有許多“斑斑可考”的證據。不論從曆史、地理、使用及法律的角度檢討,釣魚台列嶼都是台灣固有領土,日本雖趁1895年甲午戰爭割台、清廷無力因應之時,一舉竊占,但戰後日本與中國訂定中日和約,釣魚台自應與台灣一並歸還,且依據明代奉使日本鄭舜功所著的《日本一鑒》,釣魚台自明代即被視為台灣的附屬島嶼,與台灣有極密切的關係。

  他說,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爭端的解決之道,應以“談判交涉”為長期、且較可行的方法,但談判不能隻限於漁權,也應談及主權;同時,爭取釣魚台列嶼主權也有待曆史條件成熟,但應該設法讓此一問題繼續維持在爭議狀態,以利未來時機成熟時解決,而且無論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與意識形態如何,都應該對釣魚台的主權、漁權、礦權力爭到底。

  2005年10月23日,馬英九參加一場電視節目錄影時,麵對漁民代表提問,馬英九再次指出,釣魚島本來就是中國的,麵對日本進行漁業談判時,台灣當局對釣魚島主權的態度必須堅定,這樣漁權才會有希望。日本以釣魚島為基地,將經濟海域劃設出去,幾乎把台灣所有島嶼都納入;台灣漁民到釣魚島附近捕魚,常受日本幹擾。因此,漁權與主權無法分開。

  對於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再度參拜靖國神社,挑戰日本的和平憲法與司法判決,馬英九說,台灣應正式向日本表達嚴正抗議。日本軍閥當年發動侵華戰爭,同胞死傷數千萬,財產損失不計其數。這些傷害同胞的日本軍人,尤其是各級戰犯也入祀靖國神社。亞洲許多其它國家曾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日本同樣的傷害,當小泉純一郎再度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大陸及韓國都向日本表達嚴正的抗議,台灣也應該向日本抗議,才對得起死傷的同胞。

  2004年7月7日,紀念“七·七抗戰”六十七周年,台北市舉辦了“台籍誌士抗日回顧展”,這場回顧展由台北市文獻委員會舉辦,選在日軍受降所在地中山堂,共展出八、九十幅珍貴曆史照片,回顧日據時代島內和抗戰時期大陸地區的台籍誌士抗日運動,時間軸線自公元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曆1937年7月7日日軍大舉侵華,至1945年台灣光複,共分為“反侵略之武力反抗期”、“爭民權之民族運動期”及“祖國抗戰、台灣光複”三個單元。

  馬英九參加了開幕式,並一一參觀展出照片。馬英九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現在紀念“七·七抗戰”的人愈來愈少,但台北市政府不會忘記這個偉大的日子。“錯誤可以原諒,但曆史不能忘記”,希望大家能在塵封多年的照片中,重新回顧當年台籍誌士奮勇抗日的可貴一頁,記取曆史教訓。

  2005年10月25日,馬英九在台灣《中國時報》發表“紀念台灣光複一甲子——重溫先賢典範,再造台灣精神”的專文,馬英九在這篇紀念台灣光複的文章中回顧了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割讓台灣的曆史,並說,為了紀念台灣光複60周年,從九月起,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左右外牆上掛上台灣抗日先賢的巨像,並將以連續更替的方式延續下去,他們是蔣渭水、李友邦、羅福星、莫那魯道、林獻堂、連雅堂、賴和、張我軍、楊逵…等等前輩。他們代表了日據時代台灣精神的開創者,在光複節的這一天,我們有必要重溫典範,再造時代精神。

  他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國民黨執政時代,對於羅福星、蔣渭水這些台灣先賢先烈,有些給予褒揚、有些頒發旌忠狀、有些還為他們建造紀念館,不過時間久了,大家漸漸遺忘,這次趁著台灣光複六十周年、甲午戰爭一百一十周年的機會,讓大家重溫這些曆史。他強調,當年台灣這些抗日誌士也是領導國民革命的先賢先烈,換句話說,他們與大陸的革命先烈同期呼吸、同起腳步,彼此沒有差別,因此他特別用這樣的論述方式呈現。馬英九說,有些參加抗日運動的人,在“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期間遭受不公平或不當待遇,國民黨在適當場合也曾公開道歉,希望一方麵還原曆史真相,一方麵達成雙方和解,更能彰顯國民黨與台灣非常密切的關係。

  馬英九在文章中說,台灣被迫與大陸分離,實際上兩者的生命之旅從未切割,兩岸誌士仁人始終相互支持,並肩作戰。日本據台的第二年,興中會即在台灣成立分會,台灣前輩不僅反抗日本統治,同時直接參與國民革命,在打倒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目標上,台灣和大陸並不存在界線。台灣光複在台灣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但台灣的執政黨卻什麽都不紀念,“好象想忘掉一樣”,是不對的;曆史總是曆史,不能忘記,一旦忘記曆史,就會做出許多“荒腔走板”的表現。

  2005年10月28日,馬英九冒雨參加台灣光複六十周年係列之一的“水祭釣魚台”活動。這天,霏霏細雨中,暌違已久的《台灣光複歌》再次響起。在馬英九的帶領下,台北各界於中山堂廣場光複紀念碑前隆重紀念台灣光複60周年。

  馬英九在致詞中回顧了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割讓台灣以及釣魚島的曆史。他指出,曆史證明,釣魚島曆來屬於中國領土,當年釣魚島與台灣一起被日本占據。台灣光複,釣魚島自然應該回歸中國,絕不能對日本退讓。

  馬英九說,台北六年多來持續關心慰安婦、台籍日兵、七七事變、台灣義勇隊以及非武裝抗日運動等議題,目的一方麵要重新肯定李友邦、蔣渭水等抗日先賢的偉大情操,一方麵也在提醒民眾莫忘台灣人被殖民的苦難歲月。台北市文化局長廖鹹浩也說,隻談終戰而不提台灣光複的顛倒價值觀,對不起當年死於日本統治的65萬台灣先民與抗日誌士,今年特別要深刻省思“殖民現代性”神話,認清日本人現代化背後剝削、歧視台灣人的殖民本質。

  漁民們為馬英九獻上有破洞的漁網,希望各界正視釣魚島主權,以補破網毅力保衛領土。隨後,在農運詩人詹澈朗誦《島殤》聲中,馬英九與當年保釣人士一道,舀起一瓢瓢釣魚島海域的太平洋海水傾入光複紀念碑前的水池。

  2005年10月27日,為紀念台灣原住民發動的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霧社事件”75周年,馬英九一大早就來到台灣中部南投霧社山區,向原住民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紀念碑致意。這年適逢台灣光複60周年、“霧社事件”75周年,馬英九談起這段抗日戰爭史表情嚴肅。他身穿原住民服裝,在向莫那魯道的紀念碑致意時說,尊敬這位原住民領袖,因為莫那魯道是代表原住民維護自己的尊嚴,抵抗歧視、不公平待遇的一位代表人物。

  “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年10月27日,當時,南投霧社的300多名原住民不堪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奴役和欺壓,在原住民領袖莫那魯道的帶領下,發動起義,殺死了134名日本人,史稱“霧社事件”。事件發生後,日本出動大量軍隊,對原住民進行武裝鎮壓,將起義地區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屠殺。莫那魯道自殺身亡,霧社族人將他的遺體運回後,建了紀念碑紀念莫那魯道。

  馬英九在釣魚島等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令日方非常不快。2006年7月10日至13日,馬英九展開就任國民黨主席後的首次日本之行,會晤了多位日本黨政高層人物。在馬英九抵達日本成田機場時,部分右翼分子就在機場外舉行了抗議,要求“中國人馬英九滾回去”。當晚日本僑界設宴歡迎馬英九時,一群日本右翼分子在會場外高喊“我們不歡迎馬英九訪日”。7月11日,馬英九在會見著名右翼分子、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時表示,曆史錯誤要承認,並公開敦促首相日本小泉純一郎停止參拜靖國神社。這更引起了日本右翼力量的強烈反彈。11日下午,馬英九在東京邀請報界名流茶敘。

  席間,馬英九譴責了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的侵略行徑。會後,這些資深的日本記者竟然私下說:“在馬英九吸引年輕人的臉蛋下,怎麽有100年前的腦袋?”這說明日本輿論界對馬英九的愛國立場積怨尤深。

  在馬英九行前,日方已經揚言要降低對馬英九的會見規格,顯示日本政界對於馬英九是“疑勝於信”、“疑多於知”。盡管國民黨強烈的“外交攻勢”打破了可能的冷場,使馬英九沒因接待規格降低而大丟臉麵,但日本官方及民間對其“不留情麵”的直陳和抗議,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日本對馬英九的不滿。在這種情況下,馬英九於7月13日提前返回台灣。他解釋說是要回去親自指揮抗擊台風的救災工作。但明眼人可以看出,這和日本對他的冷遇多少有些關係。

  美國之行晤見佐利克

  馬英九在日本受到冷遇,在美國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2006年3月19日,馬英九抵達美國紐約,展開為期11天,到美國5個城市的訪問。

  馬英九的這次訪問,備受兩岸關注。這是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以來第一次訪問美國,行程包括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舊金山和洛杉磯,其中尤其以華盛頓的訪問最受矚目。這次雖然馬英九以在野黨主席的身份到達紐約,但是美國政府還是派出官員接代,規格很高。雖然馬英九已經出訪美國多次,但是這次的出訪美國官方十分關注,很顯然美國方麵是把馬英九視為藍軍的“總統”候選人,所以想要了解馬英九對於兩岸問題和軍購問題的立場,因此對於馬英九接待的規格比過去還要高。馬英九幾場公開的演講活動,門票銷售一空,後來還特別多加開一場,足見馬英九在華人地區受歡迎的程度。馬英九訪美行程滿檔,雖然女兒馬唯中在美國工作,卻也沒時間見上一麵。

  對於這次訪問,馬英九可能與美國政府官員舉行會麵一事,國民黨刻意保持低調。在首站紐約,馬英九一下飛機就趕往參加“大紐約泛藍後援會”成立慶祝晚會,與支持泛藍陣營僑胞會麵。馬英九受到僑胞的熱烈歡迎,數百名在場人士爭相與他合照,馬英九並和旅美台灣歌星現場合唱助興。

  馬英九在會場上說,他這次訪美有兩個主軸議題,一個是以台北“市長”的身份談市政,另一個是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談國政。在紐約24小時的行程裏,他將拜訪紐約市長布隆博格,討論城市交流,並與媒體會麵。在慶祝晚會之後,馬英九當天晚間10點就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他說專訪主題是台北市打造無線網路城市的市政建設等議題。

  馬英九還與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等人進行了私下見麵。會麵在華盛頓一間私人俱樂部舉行,到場的除了佐利克外,還有白宮的資深顧問及亞太事務主任。四人談及台灣軍購及兩岸問題,而馬英九闡述了國民黨對終統問題的立場。

  馬英九較早前曾與華盛頓市長威廉斯會麵,之後他在一個午餐會上,以“誰決定台灣的前途”為題發表演說,重申若國民黨重新執政,會以“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與大陸恢複對話,建構和平框架。馬英九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台灣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應該在兩岸問題上做出任何的挑釁行為。

  這次馬英九訪美行程來到華府,與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和亞太助卿希爾,展開長達三小時的密談,比預定一小時長。雖然雙方並未透露會談內容,但美方接待規格之高,創下紀錄。原本不對外公開的這場會麵,最後在大批記者的守候下,包括副國務卿佐立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希爾、亞太事務資深顧問祈錦慕、台灣事務協調科科長夏千福等官員,都在沒有回避媒體的情況下,進入大都會俱樂部,與馬英九展開會談。

  被媒體問到與美方官員的會麵情況,馬英九麵帶笑容回答,“我們雙方都有承諾,內容不便向外界報告”。但馬英九也提到,“我說了我應該講的話”。雖然雙方都對會談內容保密,但外界認為這場會談,應該是就美國對台軍售案,以及台海情勢交換意見。同時這場會談,不但打破近年來美國外交部門接見台灣“直轄市長”或政黨主席的規格,也打破了過去10多年來,台灣官員過境美國時,與美國官員見麵的層級。

  馬英九一抵達華府,就在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與美國企業研究所聯辦的午餐會上,對美國官員發表演說。內容主軸是闡述國民黨對美、中、台,以及國防外交政策。在哈佛大學的演說,馬英九提到,台灣民進黨執政後,兩岸就斷了對話,關係交惡。如果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那麽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北京恢複對話。馬英九強調,國民黨將會與北京達成某種形式的和平協議暫行架構。國民黨希望成為和平締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馬英九並再次提及國民黨致力維持兩岸現狀的立場。這場演說,讓在美國智庫學界地位崇高的前AIT台北辦事處長李潔明讚揚馬英九是“識途老馬,深得美國信賴”。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譚慎格,則形容馬英九是“非常有教養的政治人物”。

  此外馬英九在華府,還與AIT執行長施藍旗,三屆曆任主席丁大維、羅戴維和白樂琪等人密會。盡管一樣無從得知會談內容,但馬英九引用3月19日《華盛頓郵報》當中的一篇專訪,提到“我提出的一些看法,美國政府聽起來像音樂一樣”,來形容此行他與美方建立的良好互動。

  馬英九訪問美國,一路上不僅會見各地熱情的華僑華人,頻頻接受媒體專訪,又接連在大學、智庫發表演講,而且,除了會晤美國在台協會的曆任理事主席,還與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以及白宮國安會官員閉門密談,其風頭之健,已遠遠超過之前幾度以總統之尊“過境”美國的陳水扁。不過,台灣輿論在熱鬧報道馬英九的美國行之餘,卻毫不客氣地戳破一個殘酷的事實:馬英九是到美國去“麵試”。

  馬英九要問鼎2008年台灣“總統”大選,態勢明朗,但是,跑道上最大的一個無形欄杆還沒跨過去,那就是美國政府的態度。美國對這位新任國民黨主席的外省籍背景、常常流露的中國情懷、對“終極統一”的有所期待、年輕時參與“保釣”等等經曆,很不放心。馬英九對此完全了解,否則他就不會趕在赴美之前努力先就軍購案與泛藍陣營各方達成默契,並且先在台北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動情地說:“忘掉統一和獨立,讓我們維持現狀,集中拚經濟。”華郵記者形容馬英九把話說得“仿佛成了華盛頓耳中的音樂”。

  馬英九確實小心翼翼地確保他說的話讓華盛頓覺得悅耳。他到丁美國不僅又數度重申“我們不會追求台灣獨立,也不會追求立即與大陸統一的政策”,而且在閉門談話中讓質疑台灣究竟有多大意誌要抵禦大陸軍事壓力的美方人士表示“滿意”。為了與陳水扁有區隔,批評陳水扁“法理台獨。”

  的馬英九還公開地向美方保證:“台灣應該是一個和平創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我們想成為東亞地區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聽馬英九這些話,再對照陳水扁也在同個時間對美國在台協會新任台北處長楊蘇棣保證台美之間不會再發生“意外”,就更能了解到馬扁兩人努力的“共同方向”。

  不論馬扁兩人究竟誰更“得寵”,人們清楚看到的是華盛頓左右台灣政治的力量越來越大,而且儼然成了台灣的“造王者”。例如,政論界相當一致地認為,陳水扁在神秘槍擊案後勝選,最終得以渡過數十萬民眾示威抗議的驚濤駭浪繼續坐在總統寶座上,最關鍵的壓艙石便是華盛頓。從當時扁政府竭盡所能爭取來自華盛頓的“賀電”看,美方的“祝福”重要性已不下於選票。難怪連宋功敗垂成後,一股怨氣是出在華盛頓官員身上。至於陳水扁本人的重要演講詞和決策,一再需要美方“過目”,最近甚至自己公開說“終統”用詞是遷就美方意見等等,更說明,華盛頓對台北的幹預力量超乎一般想象。這種情形,在兩蔣時代,甚至在李登輝時代,都是罕見的。之所以如此,主因當然是如今台灣藍綠各占半壁江山,不論哪個陣營選贏了,也隻是脆弱多數,再加上麵對北京的強勢,套句民進黨人的話,“不抱美國大腿,要抱誰的大腿?”

  馬英九在華府受到高規格接待,是美國務院刻意安排,目的是向陳水扁傳遞訊息,表示美國對扁已經沒有耐性了。但是報道也說,布什政府非常審慎,避免過於刺激阿扁,這一方麵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的阿扁可能益發覺得需要出聲”,一方麵則是因為扁是民選“領袖”,美國應予尊重。美國希望台北及北京了解,美國盼望台灣內部冷靜平和,也希望扁信守剩下的“四不”。美國也希望各界了解,台灣內部的動蕩可能引發台海不安,也可能在台灣與美國之間引發危機。

  馬英九23日在華府智庫發表演說時,現場悄悄地出現一位神秘嘉賓,那就是已經離職的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兩人上演一場相見歡,包道格並語帶玄機地說,馬英九這次訪美的規格與陳水扁訪美相同。被問到美方這次高規格接待馬英九有何用意,包道格答的很妙,“馬英九此行訪美,美方接待的規格恰如其分,就和陳水扁在過去訪美的規格相當。”

  美方高層直接與台灣在野領袖接觸,不符美台交往慣例,因此台灣輿論解讀,美方被扁政府在終統議題上耍了一招後,顯然未待“布胡會”登場、已望借著馬英九訪美有所行動,尤其在非公開場合中暗中提升接待規格,賦予馬的訪問更大的意涵。美方意在告訴扁政府,華府並非沒有轉向可能,不隻欲借馬主導台灣民意,更要“以馬製扁”,爭取對台的操作空間。

  也有媒體評論將美方此次的接待方式比照2000年,當年,美國在台灣總統大選前也跟陳水扁也有過類似接觸,鎖定的對象顯然都是“未來總統”。《中國時報》直指:“華府到底要馬英九談什麽,扁其實心理有數;美國對2008總統大選會有多大影響,扁也肯定比誰都清楚。”既已將馬視為“下任可能總統人選”,除了終統,美國務必也將要馬英九就軍購、統獨立場和。大陸思維等重大關鍵議題“給個說法”。馬英九的十天美國之旅緊靠在“布胡會”之前展開,雖隻以台灣在野領袖身份,對美國對台政策、以及中美台關係發展,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重新執政的五個大陸政策

  馬英九3月22日抵達華盛頓訪問後,在接受路透社電視台采訪時表示,他支持維持台海現狀,反對台灣獨立和過早與大陸統一。馬英九說,女口果國民黨在2008年大選中獲勝,他願意與大陸根據相互可接受的條件展開談判。馬英九當天在華盛頓接受路透社電視台采訪時指出:“我們將不會追求台灣的獨立,也不會追求立即與大陸統一的政策。”(馬英九接著表示:“這是一項真正符合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和台灣人民需求的政策。”“我們認為,我們應該維持現狀,這樣中國大陸就沒有借口對台灣動武,如果他們這樣做了,我認為它就是不合法的,美國會有更多的合法性來幫助我們。”)

  馬英九在哈佛大學演講,再次強調國民黨主張維持台海現狀,也提出改善兩岸關係的做法。馬英九說,自2000年以來,台海兩岸的情勢受到八項事件的衝擊而由曾互有期望到陷入僵局,以至於目前的對立。他表示,最近兩年兩岸緊張情勢升高,其實都和台海兩岸的一些決策有關。他指出,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就職時提出“五不”,之後,陸委會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北京以導彈威脅台灣、陳水扁又提出“一邊一國”及台灣需要新憲、防禦性公投、中國大陸通過反分裂法及陳水扁決定終止“國統會”運作。

  一連串的發展讓兩岸政治僵局愈陷愈深。

  他說,國民黨主張維持台海現狀,同時也希望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包括建構一個和平的架構、讓經貿關係正常,以及推動台灣的國際參與和加強兩岸在文化及教育方麵的交流。馬英九說明國民黨政策方向之後,並接受現場提問。最受矚目的提問者就是目前在哈佛亞洲中心擔任短期研究學人的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他以英語向馬英九表示,馬英九談了諸多兩岸和平願景,卻忽略了中國大陸對台灣施加的武力威脅。

  馬英九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發表演講時誓言,將重新恢複已被陳水扁凍結的與大陸所進行的談判。馬英九對美國智庫說:“如果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我們當然會基於‘九·二共識’與大陸重新恢複談判,‘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是已經為中國大陸所接受的。”(馬英九在美國企業研究所發表演講時強調,如果在2008年大選獲勝,他將重新恢複與中國大陸進行談判,追求維持現狀的政策。馬英九還指出,在國民黨重掌政權後,“我們將嚐試達成一些和平共識,它將正式結束台灣海峽的敵對狀態。”)

  馬英九在美國企業研究所以“誰決定台灣的前途”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目前台海雙方最大的問題是彼此缺乏共識,而且雙方對未來沒有共同的願景。馬英九說,事實上,1992年國民黨執政時就已經處理了這個問題,當時香港會談之後達成了‘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而這個‘九,二共識’應可作為台海雙方未來協商的基礎。“大陸方麵通常隻是說‘一個中國’,不過當我們說‘各自表述’的時候,他們沒有提出異議。所以,我們對‘九二共識’是有各自的解釋的,但是這仍然是個共識。否則的話,我們也就不會有1993年4月份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了。”

  馬英九說,大陸重點在防台獨,在兩害取其輕下,似乎更容忍“中華民國”存在。北京當然不會承認“中國民國”,但會容忍其存在,因為若“中華民國”消失了,北京要麵對的可能是台灣獨立,對他們來說更難處理。北京要做的選擇是很清楚的,他們必須在“中華民國”和“台灣共和國”之間做一個選擇。他們不需要承認“中華民國”,而隻需要容忍“中華民國”的存在。這正是“國統綱領”裏麵所寫的,兩岸都不否定對方的存在。

  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演講會中,馬英九定義台海現狀,就是“四不一沒有”。這是馬英九在訪美行程中,首度定義美國和海峽兩岸三方對現狀的認知,並認為這樣的台海現狀符合三方共同利益。馬英九在加大柏克萊分校發表的演說,題目是“台灣:推動和平與繁榮”。演講內容延續之前在其它行程中公開發言的論述,強調兩岸和平及國民黨堅持台海維持現狀的立場。不過有在場的媒體質疑,馬英九所說的現狀到底是什麽?而馬英九又憑什麽認為這個“現狀”的定義,北京當局可以接受?

  馬英九回應說,美國和海峽兩岸三方賽局中,對於台海現狀,的確各自有不同解讀。就三方而言,對現狀的定義,可總結為台灣“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就職演說中所提及的“四不一沒有”。馬英九認為,“中華民國憲法”是維持現狀最好的準則。隻要以“憲法”為指標,不要去更動“憲法”條文,不宣布獨立,也不立刻與大陸統一,這就是現狀。這個定義符合美國和兩岸三方利益。馬英九更進一步承諾,2008年若國民黨重掌政權,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維持“四不一沒有”,也就是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不改國號與國旗,不會推動兩國論人憲,更不會為了改變現狀對統獨問題進行公投。

  馬英九詳細闡述了國民黨2008年如果重新執政的五個大陸政策主張。他說:如果國民黨於2008年重新奪回政權,將推動五大政策:恢複兩岸對話、尋求達成某種和平協議暫時架構、改善兩岸經貿關係、與對岸談判台灣國際參與空間及推動兩岸文化和教育交流。

  馬英九說,從民進黨執政後,兩岸對話即中斷至今,當初為進行對話而設立的“白手套”機構閑置,兩岸關係惡化。如果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國民黨政府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北京恢複對話。“首先,我們肯定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恢複和大陸的談判,這是已經為中國大陸所接受的;其次是,設法達成某種和平協議,正式結束台海之間的敵對狀態。這個協議可以是30年到50年,主要是讓雙方和平相處。在這個架構下,雙方致力台海的和平穩定,台灣願意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地區利害關係人,與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維持建設性關係,自許成為和平製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第三,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先建立兩岸直航,讓大陸遊客到台灣,和台灣民眾、金融機構到大陸、以及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進行能促進經濟關係的活動,促進與北京經濟關係的正常化,包括直接空航、歡迎大陸人民到台灣觀光,促成台灣金融服務業到大陸投資等。”

  馬英九認為,國民黨大陸政策藍圖的第四個主張是台灣參與國際活動。這是兩岸關係中最困難的部分。他說:“這是因為任何討論或計劃都涉及到主權問題,因此如果能有一個30年到50年的和平協議,我們就可以在這段時間裏發展出一個暫行架構,讓台灣能參與國際活動。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些人尋求法理,台獨是出於台灣缺乏有意義的國際參與。”

  國民黨的第五個大陸政策主張是建立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他說,這個軟性做法常常被人忽略,在國家安全無虞的情況下,兩岸年輕人及早接觸對促進兩岸關係是很有幫助的。馬英九說,如果國民黨重掌政權,將考慮承認大陸學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他說,讓兩岸年輕人提早接觸很重要。現在已有約五千名台灣學生就讀大陸大學,如果大陸青年也能來台灣求學,或許有一天,大陸的國台辦主任畢業於台灣大學,台灣的陸委會主委畢業自北京大學,情況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現場聽眾問到這是否就是他當選“總統”後希望實現的政見時,馬英九立刻澄清說,“不是我當選以後,而是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

  馬英九演講完後,現場聽眾熱烈提問。有聽眾問他擔不擔心在政治上會被陳水扁毀掉、以及2008年“總統”競選時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麽?馬英九感謝這位發言者對他人身安全的關心。他說,他不擔心陳水扁會把他切成碎片,因為他們之間沒有什麽仇恨。他說,雖然他大部分不同意陳水扁的做法,但是仍然尊敬陳水扁是“中華民國”的“總統”。日前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要求陳水扁公開澄清有關“終統”問題,而聲明中沒有稱呼“總統”頭銜,馬英九說,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