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9章 有若

  有若〔前518—?),姓有,名若,字子有。春秋末年魯國人。約生於公元前518年,小孔子33歲,卒年不詳。身高體偉,有勇力。魯哀公八年(前487)魯大夫微虎試圖夜襲吳王館舍,在“私屬徒七百人”中物色三百勇士,有若被選中(《左傳·哀公八年》)。在孔門弟子中,顏淵被尊稱為顏於,曾參被尊為曾子,有若也被尊稱為有子。可見其地位非同一般。有若對孔子的思想有深刻的理解,並有創造性的貢獻。對儒家學說的核心“仁”,他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指出“孝”與“弟”(佛)是人們達到“仁”的基礎,是“仁”學中最根本的內容。《論語·學而》篇記載了有若關於“仁”的著名論斷:“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一論斷被曆代儒學家宣傳,循守,成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修養。對於實現“仁”的重要途徑的“禮”,有若也進一步闡明了它的特性:“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指出”和是“禮”的根本特性。任何人隻要在行為上持中,符合於“禮”的規範,也就可以稱為仁人了。關於具體行政方略,孔子曾認為:“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而而已矣!”(《論語·衛靈公》)指出虞舜的統治方略是無為而治,不過莊嚴端正地坐朝廷罷了。有若對此深有領會,並進而作出細致的發揮、《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毖子賤治單父,有若見之曰:子何腰(瘦)也?必子日:君不知不齊不肖,使治單父,官事急,心憂之,故腹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耿南風之詩而天下治。

  今以單父之細也,治之而優,治天下將奈何乎?故有術而禦之,身坐廟堂之上,有處女子之色,無害於治;無術而禦之,身雖瘁腰,猶未有益。有若針對毖子賤治單父的優慮提出了他的耿治思想:主張像虞舜那樣身坐廟堂之上無為而治。強調治國必須有一套成熟的方術策略,否則,即使為政者傷身殘體也於事無補。顯然,有若在這裏對孔子的思想做了深人的發揮,使之更具有豐富的內容此外,有若還提出了減少稅收,富民為本的卓越思想。《論語·顏淵》篇曾記載他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盎做(十稅一)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撇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魯哀公因為財政困難向有若請教,有若建議他減少稅收,請將原來的十稅二減少為十稅一。這一建議自然不會被哀公采納。但有若在此提出的。“百姓足,君孰不足”的思想卻是光輝的。指出國家的富足與否要由百性是否富足來決定,無疑對發揚儒家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盡管有若對孔子的思想有深刻的認識。並做了創造性的發揮,但他仍傾心地讚頌孔子,認為他“業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孟子·公孫醜上》)他的學問及人品得到同門師兄弟的認同,子遊就曾說“有子之其言似夫子也。”(《禮記·檀弓上》)加上他身高體偉,“狀似孔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因此孔子死後,“弟子相與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同上)以此來寄托眾弟子對先生的思慕。但在當時的形勢下,儒家學派的分裂已成必然之勢,弟子們為孔子服喪三年後各奔前程,有若的師位自然也就被廢置由於有若對孔子的學術有重要貢獻,加上他被尊稱為“子”,有人據此認為《論語》一書的編撰有他一份功勞。自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起,一直配祀孔子。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被封為“汴伯”。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加封為“平陰侯”。清乾隆三年被列為“十哲”之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