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7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22)

  當1948年12月中旬人民解放軍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時,北平一下子成了世人普遍關注的焦點。

  能不能和平解決北平問題,把這座古都完好地保存下來,已經被曆史性的進程推到了人們麵前。

  人心思和。讓千年古都北平免遭戰火塗炭!

  共產黨人是這樣想的,采取了圍而不攻耐心等待的方針,充分運用公開鬥爭與秘密鬥爭等方式。

  傅作義等國民黨人也是這樣想的,隻是未下定決心,還有種種顧慮。

  一些民主黨派組織和愛國人士也是這樣想的,進行和平活動,呼籲和平。

  就連蔣介石恐怕也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盡管他另有企圖。

  但是,北平能否走和平解放道路,古都能否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傅作義的態度如何。

  善良的人們都在翹首望著傅作義將軍,盼著他早下決心,實現北平古都的和平移交。北平中共地下黨和眾多愛國人士直接做傅作義的工作,促進北平和談。他們不顧個人的安危,穿針引線,慷慨陳詞,耐心說服,奔走呼籲,在沒有硝煙的一線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貢獻,對促成傅作義下決心和平解決北平問題起了重要作用。

  曆史會牢牢記住那些為古都和平而勞累奔走的人。他們的功績永載史冊!

  1948年初,北平地下黨在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後改為華北局)城市工作部的直接組織和領導下,開始做傅作義的工作。根據中共中央和聶榮臻的指示精神,劉仁部長要北平地下黨通過各種關係去接近和影響傅作義周圍的人,爭取他們的合作,然後逐步地做說服傅作義走和談道路的工作。北平地下黨各工作委員會特別是學生工作委員會卓有成效地開展了這項工作,先後聯係到能向傅作義做工作的有曾延毅、劉厚同、杜任之、傅冬菊、李騰九、鄧寶珊、張東蓀等。這些人在不同時間甚至關鍵問題上都發揮了作用,促使了傅作義的轉變。

  曾延毅和傅作義原是保定軍校的同學,與傅一起守過涿州,是患難之交。傅當天津警備司令時,曾任該市公安局局長。傅任35軍軍長時,曾是該軍副軍長。抗戰初期太原失守後,曾退出軍界,回到天津家中賦閑。他的女兒曾常寧在天津南開大學哲學係讀書,是中共地下黨員。

  劉仁讓北平地下黨學委係統擔任軍事策反工作的王某與曾常寧聯係,先做她父親曾延毅的工作,然後再通過曾延毅做傅作義的工作。經過王某的一番努力,曾延毅答應了去北平見傅作義。但是,傅作義對曾延毅不信任,沒談上幾句就冷場了。這是因為,曾在太原失守時臨陣脫逃,傅作義對此很不滿。不過,曾畢竟知道傅作義的一些家底,知道傅作義能聽誰的話,他建議通過劉厚同去做傅的工作。

  劉厚同年近七旬,與傅作義是老鄉,是曾延毅和傅作義的老師。作為辛亥革命的老前輩,他在人們心目中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劉是傅的智囊,多年來一直為傅出謀劃策。傅對劉很尊敬,也很信任,還能言聽計從。就是這位劉厚同,後來成了北平中共地下黨與傅作義接觸的重要媒介人物,也成了北平和談的橋梁式的角色。

  劉厚同在北平地下黨學委會秘書長崔月犁、地下黨員杜任之和王某等動員下,同意到北平說服傅作義,但也表示這一工作很難做。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傅作義的曖昧態度和左右徘徊,使人們對他確實琢磨不透。盡管如此,劉厚同還是盡了最大努力做傅作義的工作。

  他為北平和平勞累奔走,最後由於年邁辛苦,致使左目失明,對促使傅作義痛下決心起了重要作用,被人們稱譽為“和平老人”。

  在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入關前,劉厚同就對傅說:“政治是軍事的根本,未有政治不修明而軍事能勝利的。南京政府政治腐敗,軍政人員腐化,蔣介石所作所為不得人心,因此失敗也是必然的了。”當傅對蔣不信任時,劉厚同和傅作義的看法很一致,準備發通電起義。當傅因嫡係部隊被殲、成為戰犯而悲痛欲絕的時候,劉厚同一再勸說傅作義,要他及早下定決心,並對傅講了商湯伐桀、武王伐紂的曆史故事,啟示他堅決走和平解決問題的道路。

  杜任之是教書人,傅作義的同鄉,中共地下黨員,也是民盟成員,公開身份為太原綏靖公署秘書,山西大學講師。他和傅作義有十多年的交往,傅的親信秘書兼政工處副處長閻又文、保健醫生兼惠民醫院院長杜敬之等都是杜任之介紹推薦的。杜敬之是杜任之的胞弟,1937年從日本留學回國到傅部工作。

  1948年7月,杜任之從太原飛到北平,住進胞弟杜敬之家裏。他與傅作義見麵後,便開門見山地問:“我是因為共黨嫌疑在太原有被捕危險才來北平的。你這裏能不能讓我住下來?要能我就留下,要不能我馬上就走。”

  傅作義說:“北平不是太原,像你們做大學教授的,誰也沒有不打招呼就到我的勢力範圍抓你們的權力。你住在敬之家就很安全。”

  老朋友相見,自然要講幾句心裏話。

  傅作義困惑地說:“近些日子我為北平城裏發生的事情很苦惱,學生遊行示威、請願,與軍警衝突,有的學生受了傷,社會輿論攻擊我,人們罵我,你看有什麽辦法?”

  杜任之沉思片刻,直截了當地說:“可以找學生運動的領導人談談,在可能的條件下答應他們的要求,還可以通過召開大學教授座談會的辦法疏通情況和思想。”

  傅作義是否準備采納這些建議,當時還看不出。

  杜任之在北平安頓下來後,很快被傅作義安排在王捷三當院長的華北學院任教授兼政治係主任。他通過民盟負責人吳晗和關世雄找到了崔月犁,又通過杜敬之與劉厚同建立了交往。杜任之根據崔月犁的要求,積極勸導傅作義走和平道路。

  1948年9月下旬,濟南解放後,杜任之想試探一下傅作義對時局的態度,便通過閻又文再次拜見傅作義。

  寒暄之後,言歸正傳。傅作義喜歡朋友之間直來直去地談話。杜任之也從來不在將軍麵前隱瞞自己,他說:“蔣介石寄希望美蘇爆發大戰的幻想該破滅了,宋美齡不久前到美國求援,美國朝野上下都以冷眼相待。解放軍打下濟南以後,已進入全麵奪取城市的階段。濟南的失陷,吳化文與解放軍合作起了很大作用。宜生兄,你對戰爭發展前途如何看法?”

  傅作義緩緩說道:“蔣委員長幻想通過美蘇戰爭解決國內問題,宜生從不讚成。要扭轉戰局,必須以自己力量為基點,洋人是靠不住的。”

  停了一會兒,傅作義繼續說:“吳化文的投降在濟南戰役中確實起了重要作用。但那是共產黨對他做了策反工作。濟南一城一地的得失,還不能決定戰局。東北除四平以外,各大城市都在國軍手裏。華北除石家莊外,大城市也都在國軍手裏,我現在就控製著整個華北的戰局!”

  將軍說得很自信,甚至有點狂妄。杜任之的心涼了半截,看來與將軍硬扯和談之事還不是時機,便另找話題談了幾句就起身告辭。

  傅作義送他到門口,杜握著傅的手說:“請留步,秋後再見!”

  杜任之說這話是有意還是無意?

  傅作義沒有細想,也沒有說話。

  不過,真正到了秋後時戰爭形勢就逆著傅作義的估計發生了突變。傅作義變得判若兩人,苦悶憂鬱,經常發脾氣,閉門謝客。

  1948年11月,北平地下黨學委會書記佘滌清根據聶榮臻和劉仁的指示精神,把傅冬菊從天津調到北平。

  佘滌清找傅冬菊談話說:“現在戰爭形勢發展很快,看來你父親有接受和談的可能,我們希望他放下武器,與共產黨合作,和平解放北平。請你把我們黨的意圖轉達給他。”

  剛入黨不久的傅冬菊當即表示同意。當然,她知道這是非同尋常的任務,要經受各種考驗。“佘書記,請你談談我的具體任務都有哪些?”

  佘滌清說:“你就和你父親一起住在中南海,要密切注意他的行動,不得發生問題,及時把了解的情況報告給黨組織。咱們每天都要通通氣,多多溝通。”

  傅冬菊帶著組織對她的信賴和期望,住進了中南海,來到了父親身邊。她以父女之情使傅作義在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纏繞中,解除不少憂慮,獲得很多安慰。與此同時,把中共有關和平解決平津問題的指示轉達給傅作義,並勸說父親與共產黨和談,還將看到和聽到的事情及時地告訴佘滌清、崔月犁。

  傅作義到後來思想鬥爭很激烈,有時唉聲歎氣,不吃不睡,發脾氣,咬牙簽、火柴頭,甚至想自殺。連這種情緒上的細微變化,北平地下黨和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都能通過傅冬菊及時掌握。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頭天晚上發生的事,次日一早就知道了;上午發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

  聶榮臻在表揚北平地下黨的情報工作時說:“你們對傅作義的行動了解得可真清楚。在戰場上,像這樣迅速、準確地了解對方最高指揮官的動態乃至情緒變化,在戰爭史上是罕見的。這對我軍做出正確的判斷,下定正確的決心,進行正確的部署,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鄧寶珊是傅作義的前輩,也是結拜兄弟。早年參加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是一個久負盛譽的國民黨宿將。在抗日戰爭時期,他與傅作義、馬占山相識,關係甚密,並結拜為結義兄弟。1945年,傅是第12戰區司令長官,馬是副司令長官,鄧是晉陝綏邊區總司令,三個人都在一個戰區。傅出任“華北剿總”總司令後,鄧是副總司令兼陝綏邊區總司令,長期駐守在綏遠的包頭以南和陝西的榆林一帶。

  1948年12月底,傅作義在馬占山的建議與催促下,派專人專機把鄧寶珊接到北平,共商大計。

  鄧寶珊到北平後,與傅作義接連幾個通宵討論時局的發展變化,慎重地研究了和平移交北平的各種問題。這時,中共北平地下黨負責人崔月犁與鄧寶珊取得了聯係,他們在南池子北口華北學院院長王捷三家裏麵談了多次。

  當崔月犁初次和鄧寶珊會麵時,鄧穿著一身國民黨軍士兵的灰色棉衣,一見麵就說:

  “共產黨的政策我是了解的,我的女兒在延安學習過,我見過毛澤東主席,陝北電台的廣播我也經常聽。”

  恰好崔月犁隨身帶著記錄陝北電台新聞的宣傳材料,便隨手送給鄧寶珊一份。他們談論了形勢,交流了看法。鄧對蔣介石必敗的認識是明確的,並說:“先把傅先生的事情辦完,再解決綏遠問題就好辦多了。”

  崔說:“你和傅先生是老同事,希望你勸他早下決心和談,不要再猶豫了。”

  鄧說:“我會竭力勸傅先生棄暗投明的。這點請你放心。”

  這是第一次見麵。

  他們再次見麵時,天津已經被解放軍圍攻得岌岌可危了。北平呢,解放軍的大炮也可以打到市中心了。

  鄧寶珊帶著懇求的口氣說:“你能不能通知你們軍隊先不要打炮,給我個時間再與傅先生深談一次。”

  崔月犁說:“這個意見當然可以考慮。不過,依我之見,留給傅先生的時間不會長了,如果再不下決心,日後肯定會後悔的。”

  分手前,鄧寶珊對崔月犁說:“近來軍統活動很厲害,你要多加小心,我用汽車送你一段路吧。”

  第三次見麵是在1月12日。鄧寶珊高興地說:“傅先生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他的決心下了,心情也好了。我拉上他女兒冬菊,親近的人一塊吃了頓飯。三頭六麵,拍了板,我馬上就出城談判!”

  傅作義由猶豫到下決心和共產黨合作,這一轉變是與鄧寶珊說服工作分不開的。

  在中共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主張感召下,不少有正義感的人士都自覺地利用各種關係和機會,對傅作義進行勸解工作,為古都和平盡心盡力。

  馬占山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東北挺進軍總司令、黑龍江省政府主席,率部轉戰晉、綏、陝前線。他與傅作義、鄧寶珊的關係非同一般,是結拜兄弟。他是因病沒有赴任他的東北行營副總司令職務的,寓居在北平地安門油漆胡同1號。由於他的舊部在傅部中尚有約一個軍的兵力,還有慕新亞、欒樂山、劉化南擔任師長等要職,加之他本人不願傅部再跟著蔣介石鬧騰下去,所以對傅作義的命運尤為關切。

  東北失守後,馬占山對傅作義說:“東北完啦!平津你打算怎麽辦?”

  傅作義不假思索地說:“打吧!還能把我怎麽樣?”

  馬占山說:“我看你要不把林彪的部隊擋在灤河以東、古北口以外,一旦接近平津,你就非抓瞎不可。”

  傅作義有些不耐煩地說:“大哥,叫你說我簡直沒有辦法了!”

  馬占山說:“有辦法也好,沒辦法也好,我倆都是60歲的人啦,還能活幾個60歲?我看去他的吧!蔣介石消滅異己、壯大嫡係,永久也不會改變。不要因為你傅宜生一個人,而把千年古都、200萬的人民生命財產、文物古玩一齊砸爛,作一個曆史的罪人。我出個主意,你把寶珊老弟接來,你現在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叫寶珊幫你分擔一點。他的主意多,看怎樣的辦法好?”

  傅作義沒表態,隻是說:“你今天抱病前來,我很感動。”

  直到12月底,傅作義在喪失精銳部隊後才意識到馬占山的話有道理,決定把鄧寶珊請到北平共商大計。

  鄧寶珊到北平的當晚,馬占山以給鄧接風洗塵為名,在自己家裏備下酒席,約請傅作義作陪。他們兄弟幾個開懷暢飲,促膝談心,從曆史教訓談到蔣介石政府的腐敗,從抗日戰爭談到國共之戰,從兵臨城下談到走和平道路。此後,他們又多次交談,每次都談得很徹底。馬、鄧對促成傅作義下定最後決心與共產黨合作,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蔣介石接到有關馬占山在北平搞和平活動的密報後,極為惱火,當即命令鄭介民派軍統人員,拿著他的親筆信請馬占山到南京“共商國事”,實際上想誘而殺之。馬占山對蔣介石的險惡用心早有防備,已躲藏在畫家陳半丁的家中。沒過幾天,又有曾在東北挺進軍政治部作過幹事的一對夫婦來到馬占山的住處。門衛見他們是馬司令的老部下,也都認識,所以就沒有阻攔。他們乘吉普車駛入院內,下車後直闖馬占山的臥室,想把馬綁架走,但也撲了個空。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平解決北平問題,以保全古都文化古跡,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要求與願望。

  著名畫家徐悲鴻在傅作義召集的北平學者名流座談會上說:“北平是一座聞名於世界的文化古城,這裏有許多宏偉的古代建築。如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在世界建築寶庫中也是罕見的。為了保護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化免遭破壞,也為了保護北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免受損失,我希望傅作義將軍顧全大局,服從民意,使北平免於炮火摧毀。”

  楊人梗教授慷慨陳詞:“內戰已經給人民造成很大災難,仗不能再打下去,希望傅先生效法意大利建國三傑,流芳百世。如果傅先生順從民意,采取和平行動,我作為一個曆史學者,對此義舉,一定要大書特書,寫入曆史篇章。”

  康有為的女兒康同壁,雖已年逾花甲,但仍為古都奔走呼籲,她說:“北平是座世界共仰的文化古城,有人類最珍貴的文物古跡,這是無價之寶,絕不能毀於兵燹。”

  傅作義的周圍悄然地出現了一張大網,一張很密的網。由北平中共地下黨和社會各界人士織成的這張網,不是要把傅作義牽向深淵,而是引向光明。

  當然,傅作義不是不知道這張網會把自己拽向何處,也不是不知道再打下去的後果。但是,黎明前還有一段黑暗的路程。

  傅作義還是憂鬱痛苦,顧慮重重。起碼對1948年末甚至1949年1月中旬的傅作義來說,是這樣的。

  但是,中國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是容不得傅作義在這種猶豫中徘徊下去的。當1月11日,他的談判代表在孟家樓與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指揮官林彪、羅榮桓等的談判有了初步結果後,亟待他做出答複和響應時,他反倒變得冷漠了。這種冷漠、這種猶豫使他不能不付出沉重的代價。

  回答這種冷漠的,是天津前線人民解放軍毫不含糊的炮聲。

  第四節 彷徨不定戰與和天津已成斷魂渡(3)

  確保海線築城防,“固若金湯”欲逞強

  新保安、張家口守軍被殲後,傅作義在華北的嫡係主力喪失殆盡。同時,解放軍在南線取得淮海戰役的重大勝利,基本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地區和中原地區。

  平津國民黨軍的處境更加孤立!

  西撤的希望成了泡影,從陸上南撤也不可能,現在就隻剩下從海上南撤的道路了。蔣介石著急,為平津40萬大軍南撤之事不斷對傅作義施加壓力。蔣係部隊早有棄城南去的打算,駐塘沽的守軍司令侯鏡如已把他的指揮部移到了軍艦上,他的5個師隨時準備從海上撤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