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7章 克林頓訪華譜新曲!江澤民迎賓開紀元(28)

  當我們共同前進的時候,讓我們――中國人和美國人,保護好我們從過去繼承下來的生存環境。這樣做,也可以保護好我們辛辛苦苦為後代建設的未來。

  謝謝你們。(掌聲)

  世界環境政治――責任和參與

  20世紀中葉,人類從太空第一次看到了地球。曆史學家最終可能會發現,這一事件對思想的影響可能比16世紀哥白尼革命還要大。哥白尼革命證實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從而改變了人類的自我形象。從太空,我們看到一個美麗的地球,一個由雲彩、海洋、綠色構成的人類棲息地。然而,在宇宙中它太小,在人類社會凶猛的吞噬下,它又太脆弱。

  這一認識不僅徹底改變了人類自我形象的認識,而且改變了人和自然之間關係的傳統思想,動搖了曆來堅信不疑的社會發展觀念。我們可以比往任何時候都更快送達信息和物資,可以用較少的財力和物力的投入,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和商品,科學技術向我們提供了更深刻和更好地認識自然係統的潛力。然而,人類正在急速地破壞這個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的許多變化是伴隨著威脅生命的公害出現的。

  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巨大的空洞,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導致了全球溫室效應,引起了海平麵的升高和沙漠擴大。由於過度使用化學燃料,密集地使用農藥和化肥等農業活動,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這些廢物在全球上空飄蕩,和水蒸氣混合發生化學反應,通過降雨返回地麵,形成“酸雨”。酸雨蔓延到世界各地,歐洲至少有數百萬公頃的森林在酸雨的摧殘下消亡,幾千個湖泊成為死湖。我國的長江以南已形成相當規模的酸雨帶。近百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25%,而能調節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被人類砍掉了2/3.

  現在,和人類休戚相關的土地也敲響了危機的警鍾。森林銳減、水土流失、沙漠擴大、耕地堿化,綠色迅速隱退,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向全人類發出了警報。環境災難將成為21世紀人類真正麵臨的災難。人類破壞自己的生存空間的記錄是駭人聽聞的。地球的危機實質是人類自身的危機。

  生態破壞、環境惡化使得經濟增長給人類帶來的有限好處不足以彌補環境惡化所造成的損失。在中國的經濟發展至上論者眼裏,環境保護的概念是可笑的。在有些人眼裏,中國環境問題的現狀還屬於國家機密,不能公之於眾。可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中華文明是會隨著水土一起流失的。在中國人越來越難以居住的環境中(我們可以認為,今天中國的環境是全世界最差的環境),科學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究竟好處何在呢?

  經濟增長不能完全等同於社會發展,物質富裕更不能同等於生活幸福。環境不能同人類的活動、願望、需求相割裂而獨立存在。環境是我們大家生存的地方,發展是在這個環境中,環境問題涉及人類的生存,同時也涉及社會的平衡發展問題。目前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把前所未有的壓力置於土地、水源、森林和其他自然資源之上。社會經濟發展不能竭澤而漁,飲鴆止渴。環境問題不單純是環境汙染和環境惡化問題,而是更深刻地涉及到社會發展問題。貧窮、不平等和環境退化之間有著非常內在的聯係。人類需要的是可持續性的增長。人們開始注重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全麵發展,尋找一條使經濟、社會能夠協調發展之路。

  社會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就必須使環境資源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廣泛的貧困絕不是不可避免的。貧窮本身是一種邪惡,而可持續發展則是要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實現美好生活願望的機會。一個以貧窮為特點的社會將永遠擺脫不了生產和環境之間惡性循環的關係。

  環境問題越來越是一種新的政治,一種新的世界政治。

  克林頓總統到桂林訪問,顯然不是去遊山玩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正好給了克林頓借桂林之題發揮環境保護政治的方便。他在桂林的所言所行,有著美國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環境政治的背景。當代美國環境保護運動的形成,有著各種來源。如對自然的超越現實的熱愛;提倡對資源的有效利用;主張公共土地和資源屬全民所有;關心環境和職業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等等。起初,環境保護運動建立在科學的功利主義這個前提之上,後來,隨著這個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環境保護”的價值日益深入人心,當初零散的、孤立的微弱活動,終於演變成“環境保護”的文化價值運動。

  現代美國環境保護運動認為,人們要承擔保護環境的道義上的責任,而環境保護的意識已經滲透到法律係統、經濟生活、政治活動、教育係統、科學、農業、娛樂中,有關的知識、倫理、美學、憂慮、怨恨,已經把環境保護轉變為一種群眾性的改革運動,甚至可以說,這場運動朝著和平和社會公正的方向發展,很可能成為這一代人的偉大事業。在美國政治中,在競選中和公共生活中,必須涉及到環境問題。國家政治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保護國家土地和資源的努力在政治議事日程上獲得了越來越高的發言權。美國副總統戈爾就是一位著名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和專家。從克林頓挑選他作為自己的搭檔,就可以體察到環境保護在美國政治中的突出地位。

  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曆史時期,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互相協調的政治行動的責任感。人類麵對的是共同的危機,需要的是共同的安全,期待的是共同的未來。環境危機的挑戰超越了國家主權的界線,也超越了局限的經濟發展策略。各國人民尋求更高的政治理想,追求共同的目標,增強政治決心,以麵對人類共同的未來的時刻已經來臨。所以,全球性的環境汙染,讓所有對立的集團和貼有政治標簽的宣傳手冊顯得蒼白無力。

  酸雨不認國界,沙漠化不分左派右派。意識形態上的劍拔弩張,大張旗鼓的政治運動,都解決不了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全球環境問題,向國家主權提出了嚴重挑戰。地球是全人類的資源,在管理全球共同的資源和共同的生態係統,如海洋、外層空間和南極洲等方麵,傳統的國家主權形式引起了特別的問題。要製定國際上一致同意的海洋管理製度,肯定是最有創建的嚐試。人們日益關注太空空間軌道的管理。國際社會應該尋找、製定一個保證空間為全人類謀福利的計劃。南極洲的管理也是如此,應該使更多的國家參與製定和執行南極洲的管理體係。

  然而,在環境問題上,政府以往的認識是十分狹隘的,隻關心局部問題和眼前利益,很難充分認識全球性變化的速度和範圍,也不能充分認識對國家變革的需要。可持續發展和全球環境需要廣泛的參與和行之有效的國際合作,要求各國政府進行改革,以便協調生產與經濟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在對付環境、發展的挑戰方麵,實際上各國政府都未能製定有效的政策,保證環境免遭破壞。許多國家的政府隻是迫於人民的壓力,才設立環保部門,開始環保工作。然而,這些部門的工作,都是在環境遭到破壞之後的補救工作:植樹造林、治理沙漠、改善城市環境、恢複自然生態麵貌,等等。而且中央經濟部門和專業部門的職能業務往往非常狹窄,過於注重生產和增長的數量方麵,其相關的汙染問題則留給環境部門去解決。

  再者,環保部門的權力又是非常有限的。迎接環境危機的挑戰,就需要有重大的機構上的改革。就在訪問桂林的幾天前,克林頓總統在北京呼籲,做出新的由青年推動的努力來改善環境。聽眾對他的講話報以掌聲。從灰蒙蒙的煙霧籠罩北京上空就可以明顯地看出,環境保護在中國是個多麽嚴重的問題。他說,在中國和在其他國家一樣,青年必須率先行動。換句話說,環保意識首先是在青年中建立起來的。

  據估計,由於空氣與土壤汙染程度日益嚴重,水資源匱乏,森林濫伐和出現酸雨,中國經濟遭到的損失相當於年度國民生產總值。在上海對美國及上海商界領袖的講話中,克林頓又特地提到環境問題:“當我們向前發展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經濟的發展不會帶來環境災害。由於空氣汙染,呼吸係統的疾病在中國的健康問題中排第一。每一條水域的主體都被汙染了。全國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中國將要承擔這個不幸的事實,即代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讓我們的星球日益變暖的溫室氣體的國家。”在桂林,他又說,環境保護問題不必會帶來那些問題。他說,如果做得正確,環境保護計劃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增加工資較高的就業機會。

  環境問題需要全球人的聯合行動,特別需要人們的全球意識。每年4月22日是“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這一天,大約有兩千萬美國的青年人,聚集在街道、大學、河岸、公園、公司和政府機關門口,表示他們對國家環境現狀的不滿。後來這一天被稱為“地球日”,它預示著環境革命已經開始了。“拯救地球的戰鬥將代替意識形態方麵的戰鬥,成為世界新秩序的主旋律。”人們高呼:“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環境運動要求每一個地球公民都應該逐步培養對地球的忠心和愛心,建立一套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珍惜每一分自然資源,愛護一草一木,自覺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愛護每一種動物,並盡力保護它們。這些觀念是全新的,超越國家政治,超越任何一種宗教。“我們的家在同一個星球,我們是同一個銀河係的星球”,把人類聯成了一個整體,使人們超越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從全球協調的角度去思考和認識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在當今世界,環境問題改變著許多基本的意識:綠色具有和平的價值,環境倫理包含有人道主義的內涵。人類對環境負起責任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接受中央電視台的采訪時,克林頓提到環境保護的意義:“我們宣布要進一步為我們的能源和環境倡議作出努力。你知道,這也很重要。你們有些與空氣汙染導致第一號疾病長期相關的問題,主要是水源被汙染,地下水位下降等。我們必須找到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的辦法。所以這是――我向你們預言,從現在起十年後,人們將回顧現在並說這是他們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們會同意繼續為之努力。”

  這就是新的世界政治。新的世界政治有著新的話語,一套環境保護的話語。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不再局限於劃定疆界、製定協議、經濟合作、貿易、政治聯盟和軍事行動,至少環境保護問題以各種方式被搬到世界政治的談判桌上。如果你要進入世界政治,把握談判桌上的前沿課題和流行話語,你就必須說到環境保護。

  克林頓總統在桂林與中國的環境保護人士和專家會談,從相當的意義上就是談一種世界政治。他以這種方式來表達,他,美國的總統,到中國訪問,專門談到環境保護,一方麵向美國人民表態,他對環境保護念念不忘,即使在極其繁忙的外事活動期間,他也要把對環境保護的關心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麵,他用行動向中國表示,環境保護如此重大,在如此關鍵的時刻不可不涉及,不可不作出姿態,不可不作出意義明確的暗示:要實現中美兩國廣泛的合作,環境保護至少是不可或缺的話題。

  進入世界政治有多種途徑,環境保護是最新一種流行。當大多數國家用環境保護作為外交的一種手段和對話的中介時,不涉及環境保護不僅意味著沒有進入世界政治,不僅意味著對世界政治孤陋寡聞,而且意味著一種現代的愚昧無知。

  人類的危機還得靠人類自己解決,中國的環境危機也得靠中國人自己解決。首先我們要有危機意識,把對環境的破壞看作是“國恥”,是愚昧不開化的表現。把環境保護的意識看作是一種現代的文明。中國要參與世界政治,就不可缺少環境保護運動。

  在中國,環境保護意識就其最好的狀況也無非處在萌芽階段或啟蒙階段,群眾性的環境保護運動還無從談起。在國際的環境保護運動方興未艾之時,中國的環境狀況險象環生。中國近幾年的經濟起飛固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繁榮,但同時又給中國的環境帶來了無以複加的破壞。在政策上,環境保護還要屈從於短視的經濟利益。而政治權力對環保組織和群眾性的環境保護運動提心吊膽,生怕出現“非組織”活動。所以,環境保護在中國無論作為意識和運動,都要期待政治權力的覺悟。

  實際上,如果中國的環境主義要想獲得真正的力量,就不能期待自上而下的推動,而必須有足夠強大的群眾運動作為基礎,而且要成為一種民主力量,以對抗保守的觀念,督促整個社會把環境保護當作重大的議事日程,使“環境保護”變成一個開放的、社會性的全民運動。

  第八節 香港:未來從這裏開始

  克林頓夫婦接受了一次充滿東方特色的歡迎儀式。總統向900多位本港工商界領袖們闡述了美國對亞洲的政策。克林頓首先單獨會晤李柱銘,各界人士稍有不滿。這次首腦會談最大的成就是雙方達成核導彈互不瞄準的協議。

  克林頓總統訪問香港紀行

  美國總統克林頓於7月2日乘坐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從桂林飛抵香港,展開訪華行程的最後一站。

  原定晚上6時50分抵達赤角機場,但天氣一度不穩定,下午時分曾降下滂沱大雨,好在至黃昏時已轉成微雨。

  “空軍一號”延遲到晚上8時35分才抵達,下降時機場四周已燈火通明,微雨也停了。克林頓是首位使用新機場降落的外國元首,也是首位在任期間訪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美國總統。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及夫人趙洪娉,政務司陳方安生、禮賓司黃戴偉賢、美國駐港領事包潤石赴新機場迎接。

  特區政府以隆重的規格歡迎貴賓,紅地毯由專機舷梯鋪至總統專車旁。此外,還請來一隊醒獅隊表演。

  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首先步下舷梯,其後為一批官員。而身穿深色西裝的克林頓及穿著淺黃色套裝的希拉裏,大約8時50分步出機艙。可能由於晚上抵港緣故,克林頓夫婦步下舷梯時,並沒有熱烈揮手,隻向在場人士輕微擺手數秒。

  無巧不成話,趙洪娉、陳方安生及黃戴偉賢均分別穿上紅、藍及灰色的旗袍,配上在旁表演的醒獅隊,克林頓夫婦接受了一次充滿東方特色的歡迎儀式。希拉裏獲得一名小女孩獻上的一束鮮花。

  克林頓與董建華握手及寒暄數句後,隨即坐上插了美國國旗及駐港領使館旗幟的專車,前往前港督府,出席董建華為他訪港而設的接風晚宴。車隊長度逾1公裏,車輛超過40部,場麵十分壯觀。

  克林頓在宴會上發言時稱,他並不是首次到香港。早在十年前他與夫人希拉裏便曾到港旅遊。他風趣地說,當時他還並不很忙碌,故有時間來港旅遊,而這十年中,香港已有很大的轉變。他稱讚香港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並引用前總統羅斯福的話:“我們的自由來自不斷地尋找新事物”,香港正是這樣的一個城市。

  對於香港這樣一個國際都市,克林頓認為由董建華作為特區首長最為適合。他提出的理由是,董建華出生在上海,在香港長大,也曾到過英國和美國等地,他的兒子中亦有美國籍的,他本人喜歡英國的利物浦球隊。故由這樣一個國際人物當國際城市的行政長官,當然最為合適。

  出席晚宴的嘉賓包括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馬毓珍,特區政府的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本港商界名人和美國在港的商政要人等也參加了宴會。當中主賓席上,董建華坐主人座,右為克林頓,陳方安生,左為奧爾布賴特和馬毓珍等,而董夫人和希拉裏則坐對麵。

  晚宴期間一直播放中國樂曲,而菜式主要以中式為主,如乳豬、蒜蓉龍蝦、紅燒魚翅等;甜品據說是董夫人特別指定的薑汁豆腐花。

  之後總統夫婦下榻灣仔君悅酒店。

  由於克林頓總統必須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之前,趕回華盛頓參加慶祝活動,因此在香港的逗留時間極為短暫,行程可說是爭分奪秒,將以26小時旋風式訪問香港。

  7月3日早上8時半,夫人希拉裏在會議展覽中心與其他本港知名女士參加一個討論會,而克林頓則在10時15分向美國商會發表演說,及與貿易發展局人士共用早餐。

  總統向900多位本港工商界領袖們闡述了美國對亞洲的政策。他表示對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安然度過充滿信心,並相信香港能夠帶領亞洲走出困境。他再次強調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克林頓表示,中國之行,對於他的家人、參議院代表團、內閣成員和白宮來說,都是一趟非常好的旅程。他相信,對於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來說,也是富有成果的旅程。

  他認為整個行程安排在香港結束是很適當的。因為美國人民將香港當作中國通往世界的窗口。他目睹了中國發生的顯著變化。中國的未來可以在香港體現出來,即一個開放、自由的市場,並擁有活躍的企業精神。

  他指出,由於缺乏自然資源,香港必須倚靠最重要的資源――香港人民。企業家、藝術工作者、具有遠見的領袖、努力工作的市民成就了世界奇跡。香港市民夢想、設計、建造世界最高的建築物、最長的橋。當香港缺乏土地時,則填海造地。

  克林頓強調,美國和一個繁榮、穩定、不斷開放的中國,在諸如南亞核問題、亞洲金融危機、南北朝鮮的和平談判等領域合作,美國的國家安全將會大幅提高。

  他表示,美國非常希望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但問題是,一方麵中國要在投資和市場的開放方麵符合國際貿易組織的要求;另一方麵,又要承受經濟轉型和就業結構改變所帶來的壓力。

  克林頓強調,雙方正嚐試解決這些問題。美國相信,最終會有協議,並且會包含合理的條款。美國明白,中國必須有過渡性的措施。

  他指出,盡管香港無可避免地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但香港仍然會扮演一個穩定的力量。由於具備強有力的政府政策、尊重法製、有堅強的金融監管製度和法規及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因此香港可以幫助亞洲國家走出困境。

  之後,美國總統克林頓會見部分由直選立法會議員和各界人士。稍前一點,克林頓在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陪同下,與香港著名民主人士李柱銘單獨晤談了20分鍾。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