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6章 三進三出中南海!小平光輝燭千秋(9)

  當小平同誌一行快到鼇魚洞時,有一位年輕姑娘氣喘籲籲地從後麵跑了上來。小平同誌一行以為她趕著上山,連忙讓路。但她突然停了下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鄧伯伯,您好!”她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紅彤彤的臉蛋上散發著熱氣,“我是上海複旦大學的學生,本來已經下山了,聽到您老人家在這裏,我們又趕了上來。”

  “複旦大學什麽係的呀?”小平同誌高興地問,“是考進來的嗎?”

  “是考進來的,念的新聞係。”女青年回答。

  “噢,難怪消息這樣靈通。”小平同誌風趣地說。

  這會兒,又趕上來兩個女青年。小平同誌立即同她們熱情地握了握手:“你們好哇。”

  “鄧伯伯好。”那兩位女青年握住小平同誌的手,舍不得放開。

  “請鄧伯伯給我們簽個字吧。”女青年們拿出了她們的學生證。

  “你們三個人,四個學生證?”小平同誌笑著問。

  “我們有一位男同學,發揚風格,留在下麵看我們的東西,讓我們三個人趕上來。這個學生證是他讓我們代請您老人家簽字的。”姑娘們解釋著。大家聽了,都爽朗地笑了起來。

  “怪不得三個人四個學生證。”小平同誌一邊簽字,一邊幽默地說:“女娃登山賽過男娃嘍?”

  “謝謝鄧伯伯。”姑娘們接過簽字的學生證,有些不好意思說,“我們還想占用您老人家一點時間,合個影行嗎?”

  “好哇,我們難得遇到一次嘛。”小平同誌同大家高興地說。

  “謝謝鄧伯伯,鄧伯伯再見。”合影後,姑娘們喜盈盈地說,“祝鄧伯伯身體健康。”

  “再見,望你們好好學習。”小平同誌向姑娘們招招手。

  小平同誌每到一個地方休息的時候,總有許多人來要求簽字合影。在黃山拍攝武俠片《白發魔女》外景的香港電影工作者,黃山賓館的服務員和許多遊客,都同小平同誌合了影。這次登山前,小平同誌對安徽省負責同誌說:第一,不要妨礙群眾遊覽;第二,省委同誌不要來陪;第三,不準特殊化。起初,為了安全起見,保衛人員還是想悄悄控製一下上山遊客的人數。小平同誌發覺後,便說:“要讓群眾上山,不要搞得戒備森嚴。”

  第三天,小平同誌和隨行人員,開始攀登霧海蒼茫、險峻壯觀的西海。山路陡峭,隨行人員想攙扶小平同誌,他卻微笑拒絕了。他如同年輕人一樣,手扶台階邊的鐵鏈,縱步攀援而上。偶爾,太陽的光輝,透過雲海的間隙,從山外映射進來,恰似縷縷彩色斑斕的金絲……他站在峻峭的山巔,縱目眺望,雲煙四罩,峰巒起伏……至此,小平同誌憑著強健的體魄,三天時間,縱橫踏過山路崎嶇的黃山群峰。飽覽了天都峰,蓮花峰等勝景後,小平同誌滿懷情趣地說:“爬了黃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話下嘛。”

  心係三峽工程

  1980年7月初,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總工程師魏廷王爭接到通知:

  小平同誌要看看三峽,想讓他陪同。

  11日,小平同誌到重慶,一下火車就上船。

  東方紅32號輪立即起錨。

  小平這次到四川,看到老百姓生活的真實情況,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對四川的幹部說:

  “山區農民居住分散,生活很苦,政策要放寬,讓山區盡快富裕起來。”有的農民用不上電,燒不上煤,連燒柴都困難。小平同誌特意交待:“要因地製宜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11日晚,輪船停泊萬縣。

  小平同誌問起鄂西資源情況。魏廷王爭說:“鄂西鐵礦儲量很大,在宜昌、恩施兩個地區,儲量就有17億噸。經冶金部門長期研究,準備開采。”

  小平問:“礦石的品位如何?開采和選礦技術能不能解決?”

  “含鐵量約為30%到40%。地下開采和紅礦選礦問題,采用先進技術可以解決。”

  “那麽運輸問題呢?川漢鐵路選了哪幾條線?”魏廷王爭詳細匯報了川漢鐵路選線的南、中、北三個方案。講的過程中,他一步步把話題引到三峽工程上來:“鄂西地區最為豐富的是長江水利資源,開發長江水利資源可以興利除害。”

  小平同誌馬上聽出了魏廷王爭的弦外之音,一語道破說:“你的意思,是要修建三峽大壩。”

  他又指著同行的一位負責幹部,“而他是不讚成的。”

  小平同誌快人快語,一下把矛盾捅到大家麵前。

  12日早餐之後,陳丕顯向小平同誌介紹了宜昌地委書記馬傑和荊州地委書記胡恒山。胡恒山原是新四軍五師的,在大別山一帶打過遊擊。

  小平同誌回憶說:“黃岡地區盛產棉花。1947年挺進大別山時,部隊穿的是單衣。在鄂東,十天之內就收集起全軍十多萬人所需要的布匹和棉花。”

  小平說:“反對建三峽大壩的人有一條很重要的理由,說是建了大壩以後水就變冷了,下遊地區水稻和棉花都不長了,魚也少了。有沒有這回事兒?”

  魏廷王爭答道:“不會有這樣的影響。第一,三峽水庫按200米正常蓄水位,比原來河道水麵隻增加1000多平方公裏,對氣候影響不大,不會有明顯改變。第二,水庫水溫呈垂直分布,長江流量大,可以調節。最重要的論據是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修起來以後,漢江中下遊解除了水患,糧食、棉花連年豐收,漢江的魚產量也並沒有減少。如果說影響,就是水庫蓄水之後,上遊衝下來的餌料相對減少了一點。”

  “噢,是這麽回事啊!”

  小平同誌點點頭,他認為魏廷王爭說的有道理。

  船走到江流湍急處,小平同誌抬頭觀察船行情況,看到灘多流急,航行困難。

  他對魏廷王爭說:“1920年出川,去法國留學,船行到中途壞了,隻好改變行程,走陸路出川,交通真是艱難啊!”

  這是整整60年以前的事情了。當時鄧小平隻有16歲。

  他第一次告別家鄉,到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學習。

  第二年,他參加了赴法勤工儉學的資格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在四川省政府推薦的92名考生中名列前10名。

  船過夔門,小平同誌到船尾看瞿塘峽進口。

  小平同誌問:“在這裏選過壩址沒有?”魏廷王爭答:“這裏在三峽上口,水深流急,地質條件不好,而且整個三峽河段是水能比較集中的,如不加以利用,隻在上口建壩,要得到同等防洪發電效果,則對四川會造成更大的淹沒損失。”

  魏廷王爭又介紹了現在壩址的地質情況。

  小平:“你們不是有兩個比較壩址嗎?”

  魏廷王爭說:“兩個壩址都是好壩址,各有優缺點,太平溪壩址在上遊,河穀相對較窄,土石方開挖較多,混凝土工程量較少;三鬥坪壩址混凝土工程量較大,但在施工導流方麵簡便一些。”

  小平同誌又詳細詢問了投資、工期、發電航運等問題。

  小平同誌問:“100萬千瓦的機組,國內能不能製造?”

  魏答:“美國愛利斯?查謨公司董事長給您寫的那封信,轉給了我們。他們表示願意承製三峽100萬千瓦的機組。一機部沈鴻副部長表示,100萬機組可以造,也可以和美國人合作,共同設計,在我們工廠造。”

  小平同誌肯定地說:“這是個好辦法,這個辦法可行。”

  小平又問:“圍堰發電六年半開始受益,是否1981年開工,1987年即可以發電?”

  “是這樣的。全部建成16年,就到了1996年,年發電量1100億度,接近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總量。以每度六分計,可收入66億元,這是一筆很大的數字。”

  小平同誌說:“利益很大,要進一步好好討論。”

  船過三鬥坪壩址,鄧小平站在江輪甲板上,舉起望遠鏡久久地凝望著這座船形的小島。到了葛洲壩工地,小平同誌情緒更加高漲,沿途向正在施工的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頻頻招手致意。

  走到上遊圍堰防淤堤時,小平問魏廷王爭:“葛洲壩施工場地這樣寬敞”上遊大壩壩址附近窄得多,能不能布置得開呢?

  魏答:“兩個壩址的下遊都有河灘可以利用,並且可以利用葛洲壩作為後方基地。”小平同誌說:“葛洲壩施工的這些設備,凡是能用的,都可以用到三峽工程上,可以省很多錢。”

  一到武漢,他就把胡耀邦和趙紫陽、姚依林找到,到他下榻的東湖賓館。

  他說:“我建議紫陽同誌,由國務院召開一次三峽專來會議。我聽了匯報有些看法。三峽問題要考慮。”

  接著他歸納了幾個主要的問題:

  “擔心一個航運問題,現了解運的東西不多,船閘有5000萬噸通過能力,顧慮不大。”

  “另一個生態變化問題,聽來問題也不大。”

  “三峽搞起來以後,對防洪作用很大。真的洪水來了,很多地方要倒大黴。”

  “整個工程投資95億元,移民費40億元。”

  “六年半可以發電。發電2000多萬千瓦,效益很大。”

  他最後的結論是:“輕率否定三峽不好。”

  根據小平同誌的意見,8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三峽問題,決定由科委、建委組織水利、電力等部門的專家進行論證。

  在小平同誌的推動下,三峽工程的車輪加速運轉起來了。

  1986年,國內外對三峽出現了不少議論。趙紫陽匯報時說:“看了三峽後認為有三個問題:技術、經濟、政治。技術、經濟問題都可以解決,難辦的是政治問題。一些反對的同誌,並不是這個方麵的專家。有的主要是對共產黨有意見,如果將來人大審議時,有三分之一棄權或反對,就成了政治問題。”

  小平同誌說:“如果技術經濟可行,還是應該上。上有政治問題,不上也有政治問題,不上的政治問題更大。”

  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終於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

  武當山下訪求賢

  按姓氏筆劃為序,在十二屆中央委員名單上的第16名,出現了王兆國的名字。恐怕絕大多數人,過去沒有聽說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41歲的中年人。

  他被選拔到黨的最高領導層,有一段饒有興味、給人啟示的情節。

  1980年7月22日的一個盛夏的清晨,小平同誌乘外出休假之機,由陳丕顯同誌陪同,從武漢坐火車來到位於湖北武當山區北麓的第二汽車製造廠。二汽當時有職工5萬多人,年產汽車8萬輛。上午8時整,列車停靠十堰市。二汽黨委書記兼廠長黃正夏、副廠長王兆國以及當時在二汽考察的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段君毅、第二書記胡立教上車迎接。小平同誌正在吃早飯,吃的是油條、稀飯和兩碟小菜,一見大家上來,高興地說:“早就想來看看,這次來成了。”陳丕顯同誌幽默地加了一句:“鄧副主席在宜昌參觀葛洲壩工程時就問到二汽,這次是自覺自願來的。”一陣笑聲在車廂內回響……

  坐麵包車離開車站到二汽參觀,黃正夏坐在司機座後麵的第一排,小平同誌坐第二排,王兆國就在這一排右麵靠車門的座位上。麵包車向鑄造一廠的方向行駛。黃廠長乘這個空隙向小平同誌介紹說:“這是我們新提拔起來的副廠長王兆國同誌,是總廠主管生產的副廠長之一。”

  小平同誌馬上側過頭來問王兆國:“你今年多大歲數?”

  “38歲。”王兆國答。

  黃正夏是籌建二汽起家的老同誌,他如數家珍似地向小平同誌詳細地介紹了這位副廠長。

  王兆國生於40年代,讀小學時是少先隊大隊長;中學、大學時期都是學生會的文化部長。1965年加入共產黨,1966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先留校兩年,於1968年分配到二汽。先後擔任過技術員、總廠團委書記、總廠黨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車廂廠黨委第一書記。他是1975年到車廂廠的,當時這個分廠班子渙散、職工不安心、生產上不去,成為二汽建設的“瓶子口”。王兆國一到任就拿出扭轉局麵的勁頭,經過一年苦戰,麵貌正在改變,可是,如同十二級台風的“反擊右傾翻案風”刮來了。揪所謂正在走的走資派的大字報席卷神州大地,可是在王兆國領導下的這個分廠,照樣抓生產、整頓勞動紀律,抵製貼大字報。他還抓了一起盜竊事件,那時連公安局有的人都不敢受理,因為按照“上級”文件,公安局的中心任務也是盯著“走資派”……

  介紹在持續,麵包車在二汽廠內公路上顛簸,鄧小平同誌注視著戴著一副近視眼睛的王兆國,會意地微笑了。

  在參觀完二汽回武漢的路途上,小平同誌興致勃勃,對陳丕顯同誌說:“二汽領導中的青年幹部不少,有個副廠長,還有一個分廠的副書記(指葉炎章同誌),一個38歲,一個32歲,又有多年領導經驗,而且有文化、有專業知識,表現也不錯。這可以看到我們中國黨有人才、有幹部。”歸路上,小平同誌多次提到二汽之行的人才發現,十分滿意。

  我們黨的幹部隊伍,從建黨初期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了四代人。“朝如青絲暮成雪”,老一代人奮鬥終身,自然規律在他們的身上起著不可抗拒的作用。為了黨的事業的興旺繼續,鄧小平同誌和其他老一輩共產黨人,最為關心的就是新老幹部的合作和交替。

  在十二大召開前的一次會議上,小平同誌又提到了王兆國,舉一反三,意味深長地說:“人才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平常同下邊接觸太少,還有個習慣的思想,所以不容易發現。體製改革,重要的是要選拔人才,要使好的比較年輕的早點上來,好接班。這個事情我們講了幾年,大家一致認為是件大事,但做起來不容易。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交不了班。”

  多麽語重心長的話語,多麽高瞻遠矚的境界!

  這樣,我們就更能理解鄧小平同誌為什麽那麽重視在湖北山溝溝裏發現的人才。

  與“橋牌皇後”打牌

  “橋牌皇後”楊小燕1980年應邀擔任上海橋牌協會顧問,並率第一批美國選手到上海參加友誼賽。在那次訪問中,楊小燕在人民大會堂與鄧小平打橋牌,從晚上8點一直打到深夜1點,連續四五小時對陣。鄧小平談笑風生,不但毫無倦意,而且至局終時仍然神采奕奕。鄧對楊小燕說:“我是用遊泳鍛煉身體,用橋牌來訓練腦筋。”鄧小平講的是四川話,但並沒影響與楊小燕的交流,因楊的母親也是四川人,所以交談並無大的障礙。隻是楊小燕感到鄧小平抽煙很多,比賽時一根連著一根抽,楊小燕留意觀察,發現鄧小平抽的煙比普通煙要短些,才一寸那麽長,便好奇地問鄧。鄧幽默地告訴楊:他們不喜歡我抽那麽多煙,就用這種辦法來限製我。鄧小平對楊小燕和她的丈夫創造的“精確叫牌製”很熟悉,楊小燕認為鄧小平的橋牌技藝異常精湛,守得緊,攻得快,無論叫牌、打牌都具有率領千軍萬馬、扼製對方、駕馭戰局的大將風度。從橋牌桌上也可看出這位領導中國邁向繁榮富強領導者的品格。從1981年起,楊小燕每年應邀去北京同鄧小平、萬裏、胡耀邦、丁關根、阿沛?阿旺晉美、吳學謙、榮高棠等中央領導切磋牌藝。楊還從同他們打牌中摸出中央領導的個性,比如萬裏衝勁較大,而鄧小平則比較穩健。1984年,楊小燕與萬裏在北京合作打了一副牌,她認為萬裏這副牌打得很好,於是就把它記了下來,回到美國後交給《紐約時報》發表了。後來國際橋牌協會投票評選1984年最佳運動員獎“所羅門獎”時,選中了這副牌。這是紀念已故橋牌聯合會主席所羅門而設立的一項最高榮譽獎。萬裏是榮獲這個獎的最高政府領導,對此楊小燕亦一直引為自豪和光榮。

  用行動掀起綠色浪潮

  春風送暖,萬物複蘇。偉大祖國迎來了又一個植樹節。成千上萬的公民將在城市和鄉村植樹造林,為祖國的又一個春天增添秀色。當人們栽下一株株幼苗時,都會想起,是德高望重的鄧小平同誌倡導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這場規模宏大的綠色革命。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始於1981年。這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遭受了曆史上罕見的水災,長江、黃河上遊發生了特大洪峰,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水災發生後,鄧小平同誌惦記著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危。9月,他特地找到萬裏同誌說,最近的洪災涉及到林業,涉及到木材的過量采伐。看來中國的林業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是否可以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一項議案,規定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種幾株樹,比如3至5株,包栽包活,多者受獎,無故不履行此項義務者受罰。總之,要有進一步的辦法。

  10月19日和11月9日,中央書記處連續兩次召開會議,討論貫徹鄧小平同誌關於植樹造林的談話精神,一致同意小平同誌的意見,並由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決議(草案)。12月13日,在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在法律上為每個適齡公民規定了每年植樹三至五株的義務。

  鄧小平同誌是義務植樹的倡導者,也是義務植樹的積極實踐者。每年植樹季節,他都要拿起工具,參加到植樹造林的行列,去履行一個普通公民的義務。人大決議實施的第一年――1982年植樹節的前兩天,百忙中的小平同誌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植樹節快到了,我們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3棵樹,要包種包活。3月12日那天,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小平同誌帶領家人前來植樹。他精神飽滿,種了一棵又一棵。旁人勸他休息一下,他說:“不累。一人栽3棵到5棵,我們要完成任務。”

  小平同誌的行動,是無聲的號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負責人,中央和國家機關的負責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解放軍指戰員,廣大青少年都紛紛參加義務植樹活動。這個造福人類、蔭及子孫的綠色浪潮席卷華夏大地。那一年,全國有近2億人參加義務植樹,種樹10億株。

  鄧小平同誌工作繁忙,但為了履行植樹義務,在植樹季節種幾株樹已成為他固定的日程安排。1984年2月,他在廈門視察工作。2月10日,他和王震同誌冒著綿綿細雨,來到廈門萬石岩植物公園,在後山坡上栽下了十多株南國佳木――樟樹。回到北京以後,正逢植樹節,他又同其他中央領導同誌一起趕往十三陵種樹。

  北京十三陵中直機關造林基地昔日的荒山禿嶺,已變得鬱鬱蔥蔥。小平同誌1983年、1984年先後兩次來到這裏植樹。旭日東升,當老人們在天壇公園的檜柏林中悠閑地打拳、散步、遛鳥時,他們會想到,80高齡的小平同誌1985年、1986年、1987年三次在這裏種樹,為天壇公園增添了春色。小平同誌1988年在北京景山公園栽植的鬆柏,現在已經長高了,公園職工們盼望小平同誌再來看一看。雄偉壯觀的首都北郊“亞運樹”,也有小平同誌1989年在這裏栽種的鬆柏。

  十年過去了。小平同誌親自倡導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全國每年都有2至3億適齡公民參加植樹造林,用綠色裝點祖國河山。十年中群眾義務植樹共達100多億株,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更多的領導者從小平同誌的行動中得到啟示,受到鼓舞,他們在全國各地組織群眾大展綠色宏圖。繼廣東省委、省政府在1985年提出“五年消滅宜林荒山,十年綠化廣東大地”的目標之後,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製定了造林綠化規劃,有20多個省區還作出了綠化本省區的決定。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林業建設,造林數量穩步增加,造林質量不斷提高。“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正在進行二期工程,已累計造林1.63億畝,肆虐多年的風沙初步得到控製。在我國北方這座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的綠色長城橫向延伸時,雄踞萬裏海疆的另一座綠色長城正縱向擴展,沿海防護林工程建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國900多個平原、半平原縣中,已有363個縣達到平原綠化標準,在淮化、豫東、魯西南等地,出現了大片蔚為壯觀的人工林海。現在全國的人工林保存麵積已達4.6億畝,居世界首位。涉及南方11省區的長江中上遊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已在八十年代末啟動,而另一項到2000年營造1億畝速生豐產用材林的宏偉規劃也在順利實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平同誌倡導義務植樹,也是倡導一種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熱愛綠色、熱愛祖國、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許許多多的青少年從小就有了綠化意識、環境意識。他們和他們種的樹一起成長。在綠化大西北的活動中,全國各地的青少年紛紛采集樹種和草籽,獻上一份真摯的愛。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六省區的青少年組織起來,在6年的時間內營造黃河防護林,給黃河增添了綠色屏障。共青團中央和鐵道部從1984年起在青少年中開展“萬裏鐵路萬裏林”活動。從1983年起在全國青少年中興起的義務植樹競賽活動,更激發了人們愛林、造林、育林、護林的熱情。許多人在生日、入學、畢業、入團、入黨、參軍、結婚和離退休等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栽植紀念樹,銘誌於樹,寄情於林。一片片“共青林”“八一林”“紅領巾林”“三八林”等紀念林相繼出現,“共青綠化工程”和“三八綠色工程”等正在實施。

  1983年3月12日,鄧小平同誌在北京十三陵植樹時說:“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幹下去。”小平同誌的話語正激勵全國人民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艱苦奮鬥,堅持不懈,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為發展國民經濟和改善生態環境做出新的貢獻,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多更美的森林。

  第三次會見哈默博士

  1982年3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裏,鄧小平會見了來自美國的著名企業家――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阿蒙德?哈默博士。

  當時,中國國內正在進行機構改革和打擊經濟領域中的犯罪活動。這兩件工作會不會影響中國對外開放的政策,這是許多外國人士、港澳同胞非常關心的問題。美國政府向台灣出售武器這一侵犯中國主權的行動,使中美關係出現了嚴峻的局麵。美國企業家們擔心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與經濟合作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

  鄧小平與哈默董事長的會見正是在這樣的時刻舉行的,因此,引起了駐京的外交界、經濟界和新聞界人士的濃厚興趣和極大關注。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