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夫差:從峰尖上跌落的政治流星

夫差,春秋末年吳國國君,吳王闔閭之子(《列國誌》中敘為闔閭之孫,這裏從《史記》《左傳》等信史)。

公元前495年至前473年在位。闔閭在檇李之戰中被越王勾踐打敗,傷重而死後,他繼位吳王,立誌報仇,經過三年的艱苦準備後,他親自率軍伐越,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打敗越兵,乘勝攻破越都,越王勾踐被迫乞和,並隨夫差入吳稱臣。後來夫差輕信太宰伯嚭之言,放歸勾踐,集中力量向北擴張。他拒絕伍員的勸諫,忘記越國大敵,生活荒淫。又出兵艾陵(今山東萊蕪東北),打敗齊隻得乞和於越。後來他一意荒淫,不修國政,勾踐因而再次興兵滅吳,他乞和不得,自殺而死。

夫差執政二十餘年,他在闔閭創霸的基礎上,上台後勵精圖治,一舉打敗越國,伸張了國威。但他輕易相信了勾踐和奸臣的佞言,置身後大敵於不顧,北上爭霸,終於使實現了的霸業頃刻毀滅。吳國霸業的得而旋失,充分暴露了夫差貪求武功、目光短淺、勇而無謀的個性特征。

報家仇雪國恥順勢稱霸

夫差上台時,吳國新敗。國恥待雪、家仇待報,強烈的複仇心迫使他發奮圖強。當時吳國內部君臣一心,同仇敵愾,夫差使侍者十人,輪番立於庭中,每當自己出入經過時,使他們大聲向自己呼喊道:“夫差!爾忘越王殺爾之父乎?”他聽到立即泣而對答:“唯!不敢忘!”(第七十九回)以這種方式提醒和警儆自己。當時向越複仇成了他一切政治行為的戰略目標。他讓相國伍子胥和太宰伯嚭在太湖訓練水兵,又在山上設立射棚,讓軍隊練習射箭,經過數年準備後,夫差起傾國之兵,從水路進攻越國,在夫椒與三萬越軍相遇。夫差立於船頭,親自秉枹擊鼓,將士勇氣倍增。又值北風大起,波濤洶湧,吳軍大將伍子胥和副將伯嚭各乘大艦,順風揚帆而下,用強弓勁弩射殺越兵。越兵迎風不能抵擋,大敗而逃,死傷不計其數,吳兵分三路追逐,在固城包圍了越軍,勾踐率殘兵逃至會稽山,隻剩下了五千餘人。吳國的這次軍事勝利,摧垮了越國精銳之師,對其是致命的一擊,勾踐感歎說:“自先君至於孤,三十年來,未嚐有此敗也。”(第七十九回)勾踐迫不得已,派時楚國尚未恢複,晉國內耗不斷,兩國霸業漸衰,齊魯國無良臣,苟安自保,天下惟吳最強,夫差恃其兵力,準備蠶食中原,爭奪霸主。為了實現這一計劃,他對南鄰越國施仁結恩,放歸了勾踐,加以扶持,以謀求後方的穩定。與此同時,他連續興兵北伐齊國,最後在艾陵擊敗齊師。戰勝齊國後吳國聲威益強,夫差乃撥數萬兵卒築邗城(今揚州市西蜀岡上),並開鑿邗溝,溝通江淮,最後親率吳國精兵,由邗溝北上,與魯衛二君會於黃池,又召晉君前來會盟,準備與晉爭霸主之位。

黃池之會上,晉吳兩國對霸主之位久爭不決,遷延時日。夫差在會盟期間突然聽到了越國襲破吳國的消息,頓時慌了手腳,他問身邊大臣道:“吳晉爭長未定,又有此報,孤將不會而歸乎?抑會而先晉乎?”大臣王孫駱提議說:“二者俱不可!不會而歸,人將窺我之急,乘危生事;若會而先晉,我之行止,將聽命於晉。必求主會,方保無虞。”(第八十二回)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夫差孤注一擲,這天晚上,他讓三萬六千甲士排成陣勢,黎明時他親自指揮鳴鼓,示武挑戰,晉軍沒有準備,非常恐懼,派人前來詢問,夫差對晉使講:“周王有旨,命寡人主盟中夏。今晉君逆命爭長,遷延不決,寡人恐煩使者往來,親聽命於藩籬之外,從與不從,決於此日!”各國懾於吳軍之威,遂答應讓吳國為盟主,排在晉國之前。

黃池之會上吳國實現了稱霸中原的宿願,其霸業達到了頂點,但夫差的稱霸是以本國淪陷為代價的,得不償失,霸業的頂點即是其跌落的起點,他的滅亡之因即寓於創霸的過程中。

政治大忌:迂腐喪誌,認敵為友

夫差的霸業直接是被勾踐毀敗的,但實質上,他的霸業受毀於自身。他沒有深遠的政治眼光,不能從政治利害上觀察問題,而輕信政治對手的欺佞言行,姑息養奸,逐漸落入了對方的圈套,最終被其置於死地。一手創霸,一手毀霸,構成了夫差一生的悲劇。

夫差攻破越國時,確是具備了滅亡越國的條件,但他惑於太宰伯嚭之言,認為大仇已報,受降赦越後,既可以得到越國的珍寶貢物,又可以顯示自己的忠厚仁德,於是決定受降撤兵。相國伍子胥向他分析說:“越與吳鄰,有不兩立之勢,若吳不滅越,越必滅吳。”(第七十九回)力勸他滅掉越國,但他始終彷徨不定,下不了決心,處於兩可的心情。後來他把勾踐夫婦帶回吳國,大概是準備觀察考慮一段時間。勾踐入吳時,帶了國內大批庫藏珍寶和數百名美女,以取悅於夫差,又對夫差畢恭畢敬,甘作仆役。夫差將勾踐夫婦貶入闔閭墓側的石室中,令其養馬,並暗中派人觀察,勾踐終無半點怨恨之言。後來,夫差患病,勾踐嚐其糞便之味為之診斷,夫差非常感動,認為這是他的諸臣和兒子都辦不到的,於是放歸了勾踐。他當時對身邊的人講:“越王棄其國家,千裏來歸寡人,獻其貨財,身為奴婢,是其忠也;寡人有疾,親為嚐糞,略無怨恨之心,是其仁也。寡人若誅此善士,皇天必不佑寡人矣。”(第八十回)夫差不具備一個政治家的頭腦,他不知道政治鬥爭是一種你死我活的較量,因而不理解勾踐以曲求伸的政治策略,他錯誤地認為自己沒有滅掉越國、殺掉勾踐,勾踐必然對他感恩戴德,他在送歸勾踐時甚至對其講:“寡人赦君返國,君當念吳之恩。”勾踐發誓保證後,他又勸勉說:“君子一言為定!”充分表現了政治上的與越交往上連連失策。第一件事是,勾踐回國後,月月派人前來問候,貢獻不斷,為了嘉勉勾踐的忠順,夫差使人為越國增封土地,擴大了越國疆土。第二件事是,勾踐為他貢獻巨木,支持他大興樓台,消耗國力;同時又為他獻絕色美女西施、鄭旦,用於惑亂其心誌,他都將這看做勾踐的好意而接受,因而墜入了勾踐的圈套。第三件事是,勾踐假稱越國發生災荒,向吳國大批借糧,實為挖空吳國庫存,他對越國信而不疑,大批借出。第四件事是,他聞知了越國日夜訓練士卒的情況後,揣測到越國有攻吳複仇之意,曾起過伐越之念,但勾踐派人率三千越兵,答應協助他北上伐齊,這時他又相信了勾踐,伐齊成功後還重賞越兵。他覺察到了越國的軍事舉動,但始終沒有把自己政治活動的重心轉移到對付越國上。除此而外,夫差在政治行為上的最大失誤在於處死了與自己政見不和、力主防越伐越的先朝重臣伍子胥。伍子胥身為相國,文武全才,他一直反對夫差的對越政策,言語直率,觸怒了夫差,被其殺掉,吳國至此失去了日後得以抵禦越國的將相之才。

夫差對越交往中的種種失誤,歸根到底,在於思想認識上的迂腐糊塗。春秋後期,天下形勢的基本格局是晉楚爭霸,各國的政治活動基本未超出這一格局。晉國為製服楚國而扶持吳國,形成對楚的戰略夾擊,楚國為了反夾擊,又扶持越國以牽製吳國,而秦國的東向發展勢頭一直為晉所遏製,因而就聯係楚國。例如當年闔閭興兵伐楚時,曾邀請越一同出兵,越國竟不理睬,而在吳國攻破楚國後,秦國則出兵幹涉,越國也配合叛臣夫概夾擊吳國本土。在列國的矛盾係統中,基本上楚、越、秦是一方,晉、吳是一方。吳越從天下大局上講,是分屬於兩股政治勢力的。從吳越二國具體的情況看,它們都新近崛起於春秋後期,各受大國的扶持,又具有臨海的地理優勢,發展勢頭很猛,確有相互並吞、不共戴天為:“勾踐囚於吾國,卻行馬前,諸侯莫不聞知。今吾複其社稷,恩若再生,貢獻不絕,豈複有背叛之虞乎?”又認為:“勾踐業已稱臣,烏有臣而伐君者?”(第八十一回)正是這些迂腐之見導致了他一係列的對越政策的失誤。

春秋時期的東南沿海屬於邊陲地區,文化一直落後,不斷加劇的列國爭霸將這些地區逐漸卷入其中,中原文化隨之傳入。夫差接觸到了中原傳統的禮儀觀念,但他並不理解仁義的真諦,他向與之勢不兩立的政敵施行仁義,並希望對方能夠感恩戴德,正是反映了他對仁義觀念理解上的淺薄。

夫差短淺的目光看不到天下政局的實質,他沉醉於吳國一時的強大,伐越之後,一味追求荒淫奢侈的生活。他將闔閭當年興建的姑蘇台重新改建,三年聚材,五年方成,耗盡無數民力,建成後聚歌童舞女於上,極人間之樂。後來又讓西施居於姑蘇台,並在別處為之大建遊樂之所。有一處為“響屟廊”,乃是鑿空廊下之地,將大甕鋪平,蓋上厚板,令西施與宮人穿屟鞋步於其上,以聽錚錚之響。伐齊之前,他預先派人在沿路建一館舍,遍栽秋梧,命之為“梧宮”,使西施移居避暑,以便伐齊歸來能早早與西施相會。總之,夫差自恃武功,荒淫到頂點。勾踐後來正是利用他荒淫奢侈的弱點,投其所好,以售其奸的。勾踐為姑蘇台送來巨木,夫差表示說:“勾踐得此良材,不自用而獻於寡人,乃其好意。”(第八十回)勾踐送來西施,他高興地了他的價值觀,他對兩國交往已無法從政治的角度做出判斷。一方麵追求荒淫,耗盡國力,一方麵輕信政敵、姑息養奸,終於毀滅了自己的霸業。元人尹廷高認為夫差正是在溫柔鄉中迷戀荒淫生活而忘記了對岸生死之敵的複仇活動。他在今蘇州市西南靈岩山的宮殿原址作《館娃宮》一詩雲:金繡鴛鴦絲錦茵,水精簾底淨無塵。

君王醉枕香紅軟,人隔重江正臥薪。

清人龐鳴亦作《吳宮詞》,諷刺夫差整日沉溺於與苧蘿(今浙江諸暨縣南)美女西施的兩情相悅,而忘記了身旁正日夜做著複仇準備的生死之敵:屟廊移得苧蘿春,沉醉君王夜宴頻。

台畔臥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糊塗一世,明白一時

夫差在政治舞台上糊塗了一生,客觀地來講,他尚不是一個昏庸的君主。夫差年輕時,聞聽闔閭準備立儲,遂事先去見伍子胥,求其為己通融,他料知闔閭必然謀於伍子胥,而伍子胥的意見對闔閭的決定有極大的影響力。與齊軍的艾陵之戰中,他率三萬軍隊對付齊國近十萬軍隊,當時的作戰都是鳴鼓進軍,這次作戰之始,吳國因兵少而逐漸失利,夫差見勢後,下令讓吳兵金聲大鳴,齊兵以為吳國要退卻,遂鬆懈了鬥誌,不料吳國卻是以鳴金為號,從側翼衝殺過來,齊兵不曾提防,被殺得七零八落,主將陣亡,吳軍反敗為勝。黃池之會上,因國內失事,他急於返國,乃向晉國挑戰示威,假稱周王之令而強奪盟主,也不失為急中一智。

‘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大夫何不存吳一線,以自為餘地?(第八十三回)他企圖挑撥越國的君臣關係,以求自身生存,當時沒有被對方所接受,但他指出的古代君臣間必然性的微妙關係,為後來的事實所證實。謀臣在君王心目中的價值與敵對勢力共存亡,這一道理幾乎在曆史上具有普遍意義,也許隻有站在君主的角度上才能自發地看透這一點,而隻有處在夫差那樣臨絕求脫處境下的君王才肯透露這一隱秘的心跡。

文種當時拒絕了夫差的請求後,回書指出了他的六大罪過,其中最後一條是說:“越親戕吳之前王,不知報仇,而縱敵貽患。”

最後在信中告訴他:“昔天以越賜吳,吳不肯受,致有今日。今天以吳賜越,越其敢違天之命!”(第八十三回)夫差得書後,讀至第六條過錯,垂淚大哭道:“寡人不誅勾踐,忘先王之仇,為不孝之子,此天之所以棄吳也!”他長期昏於政治,在亡國喪命的強度刺激下清醒過來,大夢初醒,開始認識到了自己的過失。勾踐逼他自殺,伏劍前他長歎說:“吾殺忠臣伍子胥,今自殺晚矣!”又回頭對身邊的人講:“使死者有知,無麵目見子胥於地下,必重羅三幅,以掩吾麵。”他死後,身邊的人遵囑解衣以覆其麵。夫差臨死前的心情是極複雜的,生的希望破滅後,他想起了因力主伐越而被自己處死的相國伍子胥,心情非常內疚,他感到自己愧對子胥。他相信人死後有知,遂掩麵而死,實際上在潛意識中,是希望自己無顏見子胥的心情能讓子胥看到、知道,以略表對忠臣的歉意。他在糊塗了一生後,明白地離開了人間,帶去了極度的悔恨。

生活把夫差推到了政治舞台上,使他稱君為王,事實上,這是生活的誤會。綜觀夫差的一生,他輕理智、重感情,雖然少具才智,但不適應於充當政治人物。他的伐越之心實起於報仇之情,釋放勾踐和後來的對越政策都是處於對勾踐表麵忠順的感激,他加等等,他是一個感情性格的人物,所追求和看重的是感情方麵,而忽視對事物進行理智的透視和分析,犯了政治人物的大忌。

夫差繼承了闔閭的遺業,依恃武力伐越複仇、用兵中原、力爭霸主,但他憑感情用事,信佞縱敵,在對越國的政治交往中發生嚴重失誤,致使吳國勉強形成的霸業,在成於自身之日,又毀於自身。
更多

編輯推薦

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2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3正說明朝十八臣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