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古代禮俗中的飲茶

人們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用品,常常概括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概括,早在宋代就有了。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就記載當時人說:“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酒、醬、醋、茶”,那時還有酒一項。到了元代,廣為人們所喜愛的一些戲曲劇目中,如《玉壺春》、《度柳翠》等劇的唱詞中,都有“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句子,可見那時飲茶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一日無之了。飲茶滲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從朋友之間聚會於精室,相對把盞促膝談心,到市麵上茶鋪中一席竹椅,亦飲亦憩,或投錢取飲,飲罷即去;從官府、平民中的迎來送往,交際應酬,到婚喪喜慶中的禮祭贄聘、起居跪拜,無不有著茶的痕跡。下麵根據文獻記載,略述一二。

茶宴、茶室與茶肆

所謂茶宴,就是以茶來宴請賓客。在曆代詩文中,茶宴可以有種種不同的叫法,有叫茶宴的,有叫茶會的,有叫湯社的,有叫茗社的,大致和我們今天的茶話會差不多。

兩晉南北朝時,公私宴會中已有專用茶來待客。《世說新語》記載,晉代大名士王濛,自己好喝茶並且一次能飲許多,推己及人,認為別人也好飲而且能多飲,若有人來拜訪他,一定拚命地讓客人飲茶。有些士大夫感到這是一種災難,“每欲往候,必雲:今日有水厄。”東晉時的陸納,在做吳興太守時,謝安去拜訪他,陸納招待他的,“惟茶果而已”。記載南北朝時北方洛陽地理建築、風土人情的《洛陽伽藍記》,談到南方和北方人混居的情況,在朝廷中,皇帝若要宴請大臣,飲料中既有乳酪,即牛羊奶製品,是供北方人飲用的;也有茗飲,即茶,是供南方人飲用的。

茶宴的正式出現在唐代。大型的茶宴以在顧渚山舉辦的最為有名。顧渚山位於湖州和常州的交界處,湖州產紫筍茶,常州產陽羨茶,都是作為貢品進獻皇帝的,所以務求茶的色、香、味的精、善、美。每到早春造茶時,兩州太守都要到顧渚山來監製,並邀請許多社會名流共同品嚐和審定,這樣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茶宴。白居易有一首詩描述了當時的盛況,詩說: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鍾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嚐各鬥新。

自歎花時北窗下,蒲黃酒對病眠人。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

詩的前六句寫當時茶宴的盛況,後兩句寫自己不能蒞臨盛會,感到無限惆悵。

二三好友一般的品茗談心,也叫茶宴和茶會。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留下了兩首關於茶宴的詩,一是《過長孫宅與郎上人茶會》,一是《與趙筥茶宴》,前一首詩說:

偶與息心侶,忘歸才子家。

玄談兼藻思,綠茗代榴花。

岸幘看雲卷,含毫任景斜。

鬆喬若逢此,不複醉流霞。

後一首說:

竹下忘言對紫金,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這兩首詩中,既有朋友之間品茗清談的喁喁細語,也有相對忘言的情意交融;疏影半枝,蟬聲一樹的空靈意境以及由此情此景激發起的藻思泉湧,揮毫濡翰的創作衝動。這些都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這種茶宴,曆代遞延不絕。如五代時,和凝與朝廷的同僚“遞日以茶相飲”,即輪流做東,請同事們喝茶,“味劣者有罰”,並把這種茶會叫做“湯社”。宋徽宗是一代風流皇帝,書畫皆精,鬥茶也“精於擊拂”,常常以茶宴請大臣,並親自動手烹點。如蔡京《延福宮曲宴記》中說,宣和二年十二月的一天,宋徽宗請大臣和親王們在延福宮參加宴會,宋徽宗“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麵,如疏星淡月。顧令諸臣曰:‘此自布茶’”,大臣、親王們“飲畢皆頓首謝”。文中的“注湯擊拂”、“白乳浮盞”、“疏星淡月”,都是當時“鬥茶”所要求的動作和最佳效果。

清代的公私茶宴更是尋常事,當時人記載說:

“上自朝廷燕享,下至接見賓客,皆先之以茶,品在酒醴之上。”福格《聽雨叢談》卷八記載,清代皇宮內及一般旗人,喜歡“熬茶”,即用茶末煎煮而成的茶,宮內宴享和款待外國使節,“仍尚苦茗茶、團餅茶,猶存古人煮茗之意。”這是他們祖先入關以前飲茶方法的延續。

茶室,又叫做茶寮,一般是指個人專辟的煎茶、品茶、讀書的精室。這種個人茶室,唐代已有,唐宣宗時,洛陽一個和尚活到一百三十歲,人們把他推薦給皇帝,唐宣宗問他平常吃什麽藥以至於活了這麽大年齡,和尚回答說:“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性,惟嗜茶,凡履處惟茶是求,或過百碗,不以為厭。”於是唐宣宗把他留下,住在京城長安的保壽寺,並賜給他“名茶五十斤”,他日常煎茶飲茶的小房子,人們就叫做“茶寮”了。

明代文人最講究飲茶的場所,文震亨在《長物誌》卷一中說:“構一鬥室,相傍山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一個方丈精室,築於居室之傍,室內茶具悉備,一個茶童專主敲火烹茶,以侍主人長日清談,寒夜危坐。其精舍、其茶具、其茶童,是“幽人”的第一要事。這種幽雅清寂的茶室,是文人們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或在這裏會朋接友,長日清談,或在這裏品茗獨坐,亦詩亦文,那種閑適安謐的情景,是難以用文字來表述的。

茶肆,也叫做茶坊、茶屋、茶攤、茶鋪、茶館等等。這種茶肆,唐玄宗時就有了,當時叫“茗鋪”。唐代封演在他的《封氏聞見記》中記載,由於山東泰山開元寺降魔禪師的提倡,飲茶之風,在北方從山東逐漸向京城長安普及開來,“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頗多”,城市一般“多開茗鋪,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宋代以南宋京城杭州的茶坊業最為發達。吳自牧《夢粱錄》記載當時的茶坊,重視裝潢,重視店內環境的烘托,“列花架,安頓奇鬆異檜等物於其上,裝飾店麵”。有茶博士,當爐“敲打響盞”叫賣,拖長聲調,如歌聲悠揚,以招徠顧客。當時一些有名的茶坊,因顧客身份和情況不同,可分為三類,如叫“車兒茶肆”、“蔣檢閱茶肆”的,是士大夫讀書做官者經常聚會之處;如叫做“市頭”的,是為人們談生意提供場所的;還有一種“花茶坊”,是借茶坊之名開妓院,最有名的是一家被人稱為“王媽媽”的茶坊,叫做“一窟鬼茶坊”,樓上有妓女接待遊閑子弟。這種茶坊也叫做“水茶坊”,遊閑子弟在這兒花的錢叫做“幹茶錢”,耐得翁《都城紀勝》記載,“水茶坊乃娼家聊設桌凳,以茶為由,後生輩甘於費錢,謂之‘幹茶錢’。”有意思的是,當時“大凡麵食店,亦謂之‘分茶店’”,沿襲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名稱。當時汴京市麵上有許多麵食店,叫做“南食麵店”,是按南方人口味做麵食賣的,又有叫做“川飯分茶”的,也是招待南方人的飯鋪,所謂“分茶”大意是入飯鋪吃飯如同分茶一盞那麽便宜。如在一些酒店裏麵,有一種開銷叫做“分茶錢”,形式是這樣的:顧客進了酒店,初坐定,老板“先下看菜”,之所以叫做“看菜”,是先擺出幾樣店內小菜樣品,讓顧客看看菜的質量和烹調技術,這種“看菜”是不吃的。老板下了“看菜”以後,才問顧客要買多少酒、菜,“然後別換好菜蔬”,這才是下酒的正菜。《夢粱錄》記載說,有些外地人初到杭州,不知道當地規矩,“看菜”一擺上來,拿起筷子就吃,常常被人笑話。這種“看菜”,是“下酒品伴”,錢也算在顧客賬上,但“錢數不多”,這種錢就叫做“分茶錢”,取意大概是顧客權當喝了一杯茶。麵食店又叫做“分茶店”,大約也是取其便宜之意吧。

當時的茶坊,有的隨著季節的不同隨時添換品名或變換經營品種。如有的茶坊,“冬日添賣七寶擂茶、饊子、蔥茶”,“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以及其他清涼飲料。有的茶坊又是樂師教人學樂器、學唱曲的地方,人們在這裏品茶啜湯,更添一番情趣。

除了茶坊以外,還有一些“茶擔”、“浮鋪”,即流動的賣茶人,或以擔挑,或以車推,小巷深院,集墟鬧市,“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範祖述《杭俗遺風》記載的茶擔,“每擔一副,有錫爐二張,其杯箸、調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等等,“無不足用”。

明代或把茶肆叫做“茶館”,極其精潔講究。

張岱《陶庵夢憶》記,“崇禎癸酉,有好事者開茶館。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有天合之者。餘喜之,名其館曰‘露兄’。”“露兄”的來曆出自北宋米芾詠茶的詩句:“茶甘露有兄”。張岱還為這家“露兄”茶館寫了一篇《鬥茶檄》,曲盡婉妙,文章的下半段說:“邇者,擇有勝地,複舉湯盟,水符遞自玉泉,茗戰爭來蘭雪。瓜子炒豆,何須瑞草橋邊;橘柚查梨,出自仲山圃內。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盧仝茶不算知味。一壺揮麈,用暢清談;半榻焚香,共朝白醉。”文人雅士經常駐足流連的茶館,在這裏得到生動的描述。

清代的茶鋪更為普遍。清人記載,各地茶鋪,有“盛以壺者,有盛以碗者,有坐而飲者,有臥而啜者”,甚至有“日夕流連,樂而忘返,不以廢時失業為可惜者”。婦女也常出入茶館,坐而啜、站而飲,與男子同樣享受在茶館中飲茶的樂趣。不過在有些地方,碰見顢頇不講理的地方官,卻要遭到禁止。徐珂《清稗類鈔》記載,在蘇州,“婦女好入茶肆飲茶”,同治、光緒年間,有個姓譚名敘初的來這兒做藩台,下令禁止“民家婢女及女仆飲茶肆”,其他身份的婦女聽其出入。但因為相沿成俗,令行而禁不止,這位藩台大為惱火。一次出門,正好看見“有女郎婷婷而前,將入茶肆”,他讓人喝住,問明這位女郎的身份,原來是一家大戶人家的女仆,於是發怒說:“我已禁矣,何得複犯?”強令女郎脫下鞋子光著小腳回去,並說:“汝履行如此速,去履必更速也!”這一惡作劇,傳播士林,成為笑談。

當時上海南京路有“一洞天”、“江海朝宗”等數家茶館,福州路有“青蓮閣”茶館,廣東路有廣州人開的“同芳茶居”、“怡珍茶居”。還有日本人開的茶社,在當時的白大橋北,叫做“三盛樓”,“當爐煮茗者為妙齡女郎”,飲茶一次,“取銀資一二角”,並漸漸遍設於各租界,最後為駐滬領事所禁。老舍先生的《茶館》名劇可以說是清末民初北京茶館的縮影。有的茶館,還配有說書的和唱曲的,人們在此品茗聽歌(或書),陶陶融融,愜意怡情,自不待言。也有的茶館隻供開水,而聽憑顧客按自己的愛好自帶茶葉,“提壺而往,出錢買水而已”。當時北京人茶館品茗閑坐,以八旗人為最甚,甚至做官做到三四品的,也“並提鳥籠,曳長裾,就廣坐,作茗憩”。

在一些邊遠但又為人們經常過往的荒村野店,往往也是“酒幟與茶旗並列”,給過路人提供小憩消渴的地方。這樣的茶店,有不收錢的,叫做“施茶所”,多為出家僧道、善男信女的慈善事業。清代劉獻庭《廣陽雜記》記黃廂嶺有一亭,叫做“望蘇亭”,就是這樣的施茶所。這是一個名叫見修的和尚開的,他母子二人都出家住在嶺上一個庵內。劉獻庭曾為茶亭題了對聯,上聯為“趙州茶一口吃幹”,下聯是“台山路兩腳走去”。

與茶有關的禮俗

由於飲茶曆史的悠久和風氣的普及,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麵,幾乎都有與茶有關的痕跡。如在祭祀方麵,兩晉南北朝時,人們已把茶作為祭品之一了。南齊武帝蕭頤,臨死時下了一道遺詔給他的兒子和大臣們,其中有一段說:“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但設餅果、茶飲、幹飯、酒脯而已”。南朝人劉敬叔寫的誌怪小說《異苑》中記載,剡縣陳務的妻子帶著兩個兒子寡居。這一家人都“好飲茶茗”。房屋後園中有一座古墳,每次飲茶,這位母親總是倒上一些茶放在古墳前,以示祭奠,她的兩個兒子不耐煩,說:“古塚何知,徒以勞意”,想把古墳平掉,“母苦禁而止”。一天夜裏,母親夢見一人對她的保護之恩和常以“佳茗受祭”表示感謝,並說要報答她。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庭院裏擺著“數十萬”銅錢,於是“母告二子”,“禱飲愈甚”。這雖屬神怪故事,但也反映了當時苦茶做祭品的風俗。

宋代人,在居喪時,家人飲茶,或者以茶待客,不能用茶托。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有喪不舉茶托”條,專門記載這種禮俗。他說有人推測形成這種禮俗的原因,是因為“托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托必有朱”,是說那時的茶托有朱紅色的漆器,而死人忌諱紅色,所以居喪期間,一般不用紅色器物。這種禮俗,不僅一般平民要遵守,皇家也是一樣。

宋代一般平民也借茶來互相請托,互致問候。據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杭州老百姓在每月初一或十五,互相提著茶瓶,在街坊鄰居中挨家挨戶“點茶”。茶成了人們聯絡感情的工具。另有一種“齷茶”,是一幫在衙門裏做事或充當衙役的人進行敲詐的工具。這些人常常提著茶瓶到商家店鋪裏,請掌櫃的喝茶,不管人家喝不喝,都要“乞賈錢物”,死乞白賴地索要錢物。齷是齷齪的意思,大概是那些受到敲詐的人送了這麽一個不雅的稱呼。當時杭州還常有一些和尚、道士,想要人家解囊施舍,也是“先以茶水沿門點送”,“以為進身之階”,找個騙錢的借口,相沿成俗。

古代的婚禮中,和茶有關的趣事最多。

古人男婚女嫁,互相換過八字,雙方家長都覺合意時,就要由男方的家庭下訂親的聘禮。清代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九記載,淮南一帶人家,男方下給女方的聘禮,“珍幣之下,必襯以茶,更以瓶茶分贈親友”,他引宋代人的著作《品茶錄》說:“種茶樹下必下子,若移植則不複生子,故俗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取”,證明宋代婚禮中已有這種風俗。其他地方也有這種風俗,並延續到清代和民國以後。清人福格《聽雨叢談》卷八記載說:“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滿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可見這是很普遍且是很嚴肅的。也有一些人娶妻入門,有時不用茶,但訂親的聘禮卻要叫做“下茶”,表示訂親以後不可移易。

清代,新娘過門那天,有許多禮俗也和茶有關。清人記載,當時衡州一帶人結婚,最喜歡鬧洞房,有一種形式叫做“合合茶”,就是讓新郎、新娘麵對麵坐在一條凳上,互相把左腿放在對方的右腿上,新郎的左手和新娘的右手相互放在對方肩上,新郎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新娘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並成一個正方形,然後由人把茶杯放在其中,注上茶,親戚朋友輪流把嘴湊上去品茶。其他名目還有“桂花茶”、“安字茶”等,都是鬧房中的花樣。

新娘入門要對男方的祖先和長輩行跪拜禮,湖南醴陵一帶叫做“拜茶”,而順德一帶則叫做“跪茶”、“跪酒”,禮節極其苛刻。清人記載說:“新婦見舅姑(即公婆)時,必膝行。庭置方桌,膝行於桌之前方,必叩首數次;膝行至桌之後方,也叩首數次。如是周而複始者約數時,曰‘跪茶’、‘跪酒’。”這種折磨新娘的辦法使“新婦多有不勝其苦而當堂痛哭者”。四川、湖北、陝南的一些地方,直到近代,在婚後,女方還要派出未婚少年為新娘“送茶”。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