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人生禮俗日飲酒

  降誕禮(包括以後每年紀念性的生日)、冠禮(成年禮)、婚禮和喪葬禮是人生的四大禮俗。自古以來,人生禮俗就有飲酒的習俗,下麵分別進行介紹。

  降誕禮飲酒

  降誕禮是人生的開端禮。在我國,自古以來形成的社會觀念中,既重視男女之生,又重視男女之別。《詩經·小雅·斯幹》中描寫生了男孩“載寢之床,載衣以裳,載弄之璋”,以示尊貴;生了女孩“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以示卑下。《禮記》載,生了男孩,“設弧於門左”,左為“天道所尊”;生了女孩,“設帨於門右”,右為“地道所尊”。“弧”是木弓,用以象征男性的陽剛,“帨”是佩巾(與手帕相似),用以標誌女性的陰柔。從生男孩門左方懸木弓,生女孩門右邊掛佩巾這古禮俗中可見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觀念。

  古代降誕禮儀式多放在嬰兒誕生後的第三天,俗稱“三朝”、“洗三”等。這天生男孩的家裏要行用弓箭射天地四方的儀式,設宴慶賀。“洗三”是在這一天用艾葉、花椒等草藥煎湯洗嬰兒的儀式。白居易等人在詩中是這樣描寫這些儀式的:

  洞房門上掛桑弧,

  香水盆中浴鳳雛。

  還似初生三日魄,

  嫦娥滿月即成珠。

  懸弧,洗兒,酒宴正酣,宮中由翰林撰寫洗兒文,士大夫家則邀請親朋好友吟詩歡宴。這是生男孩子的熱鬧場麵,而生女孩子則大多不設酒宴。此後的滿月、百歲(出生後一百天)、周歲是嬰兒期最早階段的過渡儀式日,自古以來便有宴飲的風俗。小兒滿月宴請親友叫“滿月酒”,百日稱“百歲酒”,周歲稱“周歲酒”。這一風俗直到今天仍在全國廣大地區流行。

  人自嬰兒期後,每年在誕辰日皆有簡單的紀念儀式,也就是俗稱的“過生日”。生日一般很少飲酒,但一家之長和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則在這一天大擺酒席,以示慶賀。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者很注重過生日,多設宴祝壽以慶賀。曆代皇帝的降誕日大宴群臣之舉,實際上是家天下的觀念在人生禮俗上的反映,除了與平常人家過生日在高低尊卑上有差別外,其實質是一樣的。

  成年禮飲酒

  成年禮是一個人由青少年期過渡到成年人期的儀式,我國古代通稱為“冠禮”。成年禮飲酒在古代盛行。《禮記》規定,“男子二十冠而字”。在成年禮(士冠禮)的儀式中有飲醴酒的內容,其程序是筮日、加冠、易禮服、飲醴酒、受新名和以成人資格見長輩。女子成年的“及笄”禮也大體與此相似。

  行成年禮時設宴請親族飲酒以示祝賀的風俗在我國古代很盛行,後來漸漸地衰落了。但是在一些地區還可尋到它的痕跡或看到它的影子。《臨潼縣誌》裏有這樣的記載:“人不知冠久矣。娶婦者前一日,冠拜見尊長,尊長斟以酒。或其遺意歟”。這說明後世也多將成年禮與婚禮合並的情況,婚娶前一天冠拜尊長實際上是行冠禮,而長者斟酒之舉則明顯帶有古代行成年禮時飲酒的痕跡。除這種類型外,在其他某些地方直到清末仍然盛行古代成年禮的一些儀式。據民國二十五年山東省《東平縣誌》所載:“光複(指辛亥革命)以前,男子女子皆蓄發垂辮。女子至十三,不再薙(同剃)發,謂之留發。留發之後,即盤發作髻。留發之日,親族俱具饋贈。為之父者,常設筵以饗親族,十分隆重。”女子十三留發,是古代女子“及笄”禮俗的保留和再現。留發時設酒宴招待親族的做法,正是我國古代冠禮飲酒的禮俗。

  婚禮飲酒

  婚禮是人生禮俗中的大禮,這明確標誌著一個人進入了建立個體家庭的重要階段,又被人稱為人生中“劃時期”的儀禮。

  婚禮飲酒主要是指“合巹”和婚宴。合巹是新婚夫婦飲交杯酒的禮俗。古代合巹用一個葫蘆剖成的兩個小瓢盛酒(後世逐漸改用酒盞),一瓢給新郎,一瓢給新娘,兩人交杯共飲,稱之為飲“交杯酒”或“合歡酒”。南北朝以後,飲交杯酒的酒杯下麵係上了五色線。兩個酒杯分別由兩個對坐的兒童拿著,盛滿酒後再同時捧給新婚夫婦飲交杯酒。“雙童連縷合歡杯”(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和“采童交捧合歡杯”(黃滔《催妝》)詩句都說此俗。合巹後,夫婦交拜,然後舉行“坐帳”儀式,由儐相吟詠“去行座幛詩”、“去扇詩”、“去花詩”、“脫衣詩”和“結發詩”等,結束當天親迎的儀式。在敦煌壁畫“嫁娶圖”裏,我們可以看到唐代婚宴的熱鬧場麵:新郎新娘在迎拜青廬(北朝風俗,婚禮在一種用青布幔搭成的帳子裏進行)裏卮觥交錯的賓客,笙管悠揚的樂隊和節拍軒昂的舞蹈,傳送美酒佳肴的侍女和躲在屏風後麵偷看婚宴的少女……唐代傳奇中也有許多描寫婚禮飲酒的場麵,例如《鄭紹》中就有夫妻飲交杯酒誓為伉儷的描寫。從婚禮飲酒一事上可以明確地認識酒的功能,正如《酒諭》所說的:“非酒無以成禮,非酒無以成歡。”

  婚禮飲酒之俗曆代皆沿襲,隻不過因時代不同,貧富有別,而使飲酒的方式和酒宴的侈儉有區別罷了,但是在民間的宴席中相比,婚宴是最隆重,最熱鬧的。

  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中,還盛行婚宴飲酒唱酒歌的風俗。例如被稱為“歌的海洋”的侗鄉,婚宴上有主唱客對和客人們相互對歌的風俗。每首酒歌唱完後,宴席上的賓主都要齊聲高呼“喲——喲喂”來助興,熱情洋溢的酒歌聲伴雜著粗獷的呐喊聲此起彼伏,頗為熱烈壯觀。下麵選一首婚宴上的酒歌,借以略見其大概:

  這杯酒來紅又紅,

  喜客禦駕下九重,

  好事靠你把心費,

  送個玉女配金童,

  多謝送來一隻鳳,

  今日寒舍多光榮。

  喪葬禮飲酒

  喪葬禮是人結束一生後,由親屬、鄰裏、友好等進行哀悼、紀念和評價的儀式,同時也是殮殯祭奠的儀式。喪葬禮飲酒主要指下葬出殯時宴請吊客和治喪人員的酒宴。

  為死者祭奠酒的儀式西周以前已有,一直傳到近代。這是屬於祭祀亡者的禮儀,尚不屬於飲酒的範疇。喪禮飲酒出現得較晚,在唐代還視這種習俗為不合禮儀的異端,並下令禁止。唐高宗龍朔二年(662)下詔:“如聞父母初亡,臨喪嫁娶,積習日久,遂以為常。亦有送葬之時,共為歡飲,遞相酬勸,酣醉始歸……並宜禁斷。”但是此風是禁不住的,許多富有者借出殯送葬之機,大肆鋪張揚厲,炫耀自己的門第和財富。因此不惜耗費大量資財,大宴賓客,設醮誦經,超度亡魂。同時也借此大斂資財吊禮。在豪門的倡導下,許多小康之家也極力效仿,後來終於成為風習。許多中下層人家為此而傾家蕩產。然而喪禮飲酒之俗雖不合古禮,又為大多數人所痛斥,但是至今還在一些地區盛行,成為移風易俗的主要任務之一。

  關於喪禮飲酒的場麵,在曆代文獻中多有描述,現引用袁世凱喪禮宴飲的資料,以說明豪家借此鋪張揚厲的狀況。

  在第三個院子裏,我們搭蓋了一座高大的經棚,也是兩層,棚上有獸脊,四麵出簷。經棚上層是和尚、喇嘛和道士(各十五名)誦經的地方,四周用紅、黃、白三色綢布紮彩。下層是招待賓客宴會和休息的地方,用紅、藍、白綢布紮彩……在其他兩個院子裏,我們搭了平頂的酒席棚。在酒席棚裏,四麵紮有紅綢彩子。酒席分上、中、下三等:上席四水果,四冷盤,四熱炒,四大菜,是招待來賓的;中席四冷葷,四熱炒,三大葷,是總管、賬房吃的;下席是四熱炒,二大菜,是茶房、工人吃的……袁家每餐上、中、下席常開一百多席。

  治喪期間,天天每餐常開一百多席,其奢侈程度由此可見。而平民之家喪葬飲酒,一是風俗如此,二是帶有借酒食答謝鄰裏相助的性質。《膠澳誌·民社誌·風俗》:“葬之日,親朋執紼並致賻奠輦輿埋築。鄰裏相助,惟具酒饌,無夫(同伕)值,尤見古風。”是說青島地區在清末民初時,一家有喪事,親戚朋友鄰居都來相助,有幫著造墓打墳的,有幫著送葬的,有送財物相助的等等。鄰裏親朋來幫著辦喪事,並沒有支付工錢的,隻用酒饌招待酬謝而已。這些做法正是流傳下來的古代風俗。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