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九、除弊推新、惟理獨尊的楊廷和

個人檔案

姓名:楊廷和

字:介夫

號:石齋

生卒:1459―1529

享年:71歲

諡號:文忠

著作:《楊文忠公三錄》、《石齋集》

名言:臣等與舉朝大臣、言官言之不聽,顧二三邪佞之言是聽,陛下能獨與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楊廷和像

楊廷和,明朝中葉著名宰相。大器早成,12歲為舉人,20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身仕四朝,先後擔任宰輔14年,其中任首輔9年。為官期間,多有建樹:明武宗親征之時,他留守京師,鎮靜持重,為朝野推崇;武宗歸天,他擁立世宗即位,革除前朝弊政;嘉靖初期,極力推行新政,深得民心。但終因“大禮儀”得罪皇帝,後辭官歸老,不久又被削籍為民,直至隆慶初年才被平反昭雪。

巧對句語驚四座路曲折終成首輔

明天順三年(1459),楊廷和出生在四川新都,父親楊春是湖廣提學僉事。可以說,楊廷和生長在書香門第。小時候的楊廷和就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而揚名鄉裏。成化二年(1466)中秋,楊春邀了幾位好友,在家中飲酒賞月。八歲的楊廷和在一旁玩耍。時至深夜,酒意已濃,楊春舉杯而起,笑道:“眾位,楊某不才,偶得一句,懇請賜教。”說罷,抿了一口酒,吟道:“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在座都是飽讀詩書的才子官員,聽完此句,不禁稱絕。之後,他們開始低頭沉思,搜腸刮肚地尋詞覓句。但過了許久,也無一人能對得上來。楊春麵帶微笑,撫須自酌。這時,楊廷和在一旁道:“父親,兒能對上此句。”苦苦思索中的眾人都把目光集中在這個八歲的孩子身上。

楊春不禁大怒,道:“豎子無禮!此乃何地?豈容你這小兒信口雌黃?”

眾人紛紛解勸:“楊大人息怒。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令郎高才,也不為意外,姑且聽之,再作計較。”

楊春稍稍平息了一下怒火,道:“你說來聽聽。”楊廷和開口即道:“父親的上聯是:‘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兒對:‘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話音剛落,眾人皆拍案叫絕,紛紛稱讚楊廷和乃神童是也。

其中惟有一個秀才不服,認為這是楊家爺倆早已串通好,要在眾人前炫耀的,遂站起身道:“楊大人教子有方,青出於藍,晚生實在欽佩。我這裏還有一聯,不知令郎可有雅興指教?”

欣喜之餘,楊春未聽出秀才的弦外之音,他滿麵春風地說:“犬子鬥膽,各位見笑。君既有意,犬子敢不班門弄斧?但‘指教’二字,君也太過謙了。”又轉頭對楊廷和說道:“還不請先生指點!”

秀才擺擺手,端起酒杯,口中吟道:“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節而至。”此對可謂絕難,眾人頓時鴉雀無聲,看楊廷和如何對出。楊廷和抬頭看了看月亮,隨口吟出:“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童音剛止,四座皆驚。那秀才將杯中酒一口飲下,大聲說道:“妙句天成,我當為此浮一大白!”隨後,他向楊春深施一躬:“令郎乃千古奇才,晚生實感汗顏。令郎日後定會高居人上,楊氏一門將為名門望戶,晚生在此,提前為楊大人道賀!”

楊廷和奇才之名,從此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整個新都。而楊春也對這個兒子更加器重,精心教養,以冀榮楊氏門楣。

楊廷和沒有辜負他的少年才名,成化六年(1470),12歲的楊廷和參加鄉試,即高中舉人。成化十四年(1478),20歲的楊廷和與父親一同參加會試。結果,他高中進士,父親卻名落孫山。雖然楊春後來也考中了進士,但終究落在了兒子後麵。

楊廷和風度翩翩,性格沉靜,思慮周密,文章簡潔流暢。他好曆史上的人物事跡、製度沿革、邊防事宜以及一些法家學說,蔚然有國家公卿之望。考中進士後,楊廷和入翰林院為庶吉士。三年後,他請假回鄉娶親。婚後回朝,授官檢討。

弘治二年(1489),楊廷和進宮修撰《憲宗實錄》。纂修完成後,被升為侍讀。不久,改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講讀。之後,楊廷和修《會典》,越級升至左春坊大學士,充任日講官。正德二年(1507),楊廷和由詹事進入東閣,專門掌管誥命敕書。但由於在進講時指摘斥責奸佞小人,得罪了當時專權的大太監劉瑾,改官應天吏部左侍郎。楊廷和不願吃啞巴虧,不失時機地給劉瑾送去大禮,同年五月又升為應天戶部尚書,三個月後被召回朝廷,晉官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第二年,楊廷和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修成《孝宗實錄》。次年,加官光祿大夫、上柱國,調升為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

當時劉瑾蠻橫殘暴,獨攬朝綱,為了顧全大局,楊廷和與李東陽隻能暫時忍讓,對局勢稍作調和補救。不久,太監張永揭發劉瑾的罪狀,專權七年的宦官劉瑾被殺。楊廷和又論功升為少傅兼太子太傅,晉升大學士,授其一子為中書舍人。

正德六年(1511),劉六、劉七在河北領導農民起義,戰火直燃京師。武宗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吏部尚書楊一清向武宗推薦右部禦史馬中錫,武宗表示讚同。但楊廷和卻有異議,上奏道:“馬禦史乃文官出身,手無縛雞之力,焉能統兵征戰,擔此重任?此去,馬禦史必敗無疑。”然而昏庸的武宗卻懶得再去費腦筋,隻是懶懶地說道:“朕意已決,眾位愛卿毋須再議。就讓馬禦史辛苦一趟吧。退朝!”楊廷和還想再奏,但武宗已經打著哈欠離開了朝堂。楊廷和長歎一聲,搖頭道:“此舉將斷送馬禦史和眾將士的性命啊!”果不出楊廷和所料,馬中錫出征後,采取誘降的策略,結果被起義軍識破,馬中錫被殺得大敗而歸。

楊廷和采納學士陳霽的建議,推薦彭漢為總製,調發各邊防出兵鎮壓。起義平定後,朝廷特例給他加官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李東陽退休,楊廷和為內閣首輔。

輔朝政力勸昏帝扶新君革除弊端

正德九年(1514)正月,乾清宮發生火災。楊廷和借上天示警之名,上表奏請武宗下“罪己詔”,希望武宗能夠把心思用到治理朝政上,他和眾多官員一起請求武宗在某日早朝之後去祭祀太廟,並且要求武宗保證每天都上朝視政。隨後,楊廷和又在早朝之時,向武宗提出了開言路、達下情、還邊兵、革宮市、罷皇店、出西僧、省工作、減織造等十餘條利國利民的奏議。但武宗將楊廷和的一番苦心,都付諸東流之水,他連一項奏議也沒有采納,還是優哉遊哉地當他的荒淫天子。

楊廷和見狀,心灰意冷。這時,楊父辭世,楊廷和便借為老父奔喪之名,向武宗告假。武宗總算沒糊塗到不要國家的地步,他知道朝中缺少不了楊廷和,於是沒有批準。直到楊廷和第三次上書告假,武宗才不得不允。然而楊廷和到家沒幾天,武宗又一紙詔書要將他召回北京。楊廷和無奈,隻得又連續三次告假。服喪期剛滿,武宗又立即將他召回。

一次,武宗扔下朝政,跑到宣府打獵,一去十數日,仍沒有回來之意。楊廷和多次派人請武宗回鑾,武宗卻連句話都沒有。無奈之下,楊廷和與大學士蔣冕日夜兼程趕到居庸關,想去關外把皇上給拉回來。武宗一聽到楊廷和親自來了,馬上命令守將穀大用將關門緊閉,任楊廷和說破了喉嚨,就是不開門。沒有辦法,楊廷和隻得返回北京。

明武宗像後來武宗終於玩夠了,他擇定了吉日,準備起駕回朝。這時,他又突發奇想,讓眾臣在他回去的時候,每人手裏拿一麵旗,列隊站在城門兩側迎駕。旨意傳回北京,楊廷和認為此舉既不合禮教,又不利於皇帝修德,便對先遣大臣說道:“此禮乃民間風俗,用以迎接親朋好友。皇上乃萬乘之軀,我等臣子豈敢以俗禮褻瀆聖上?”武宗不甘心讓一個臣子左右,便又多次下旨,軟硬兼施,讓楊廷和遵旨行事。但楊廷和鐵了心,就是不肯。武宗知道自己拗不過楊廷和,可朝中又缺少不了這位能臣,最後隻得作罷。

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武宗突發奇想,非要禦駕親征不可。楊廷和與朝臣雖然極力勸阻,可武宗一句話也聽不進去,還給自己加上了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後軍督府、太師、鎮國公等稱號,並任安邊伯許泰為威武副將軍、左都督劉暉為將軍前驅,讓楊廷和與大學士毛紀留守北京。

出師之前,武宗讓楊廷和起草“大將軍征南敕諭”。楊廷和本來就認為皇帝自封“大將軍”不合宗法,現在又要自己撰寫檄文,怎肯答應?於是便借故不寫。武宗的麵子有些掛不住,找個理由將楊廷和罵了一頓。楊廷和提出辭官,武宗當然不予批準,楊廷和就告病休假。直到八月,武宗南征,楊廷和方上朝理政。

武宗一走就是一年多,好在最終掃平了叛逆,抓獲了寧王朱宸濠。這一年多時間裏,楊廷和主持朝政,大小事情,均一身處理。他鎮靜自如,公正嚴明,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一生“耽樂嬉遊,昵近群小”的荒唐皇帝武宗朱厚照終於結束了他的一生。留給國家的,卻是一個爛攤子。

武宗無嗣,皇位的繼承就成了頭等大事。按理說,應該“兄終弟及”,可孝宗除了武宗沒有其他的皇子。皇太後命令眾臣商議此事。一時之間,朝堂紛爭一片,但也想不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這時,楊廷和壓住了朝堂的紛亂,他舉起一本《皇明祖訓》,徐徐道:“兄終弟及乃我大明祖訓,誰敢言其謬?興獻王(朱??)長子(朱厚?),乃憲宗之孫,孝宗之侄,大行皇帝(指武宗)堂弟,依照祖訓,理當尊其為君。”

群臣聽罷,紛紛點頭稱是,然後讓中官進入後宮請示皇太後。不一會兒,中官傳來皇太後的懿旨,就遵行楊廷和的建議,並由他來草擬遺詔。

為防止京師因皇帝駕崩出現混亂和危機,楊廷和以先帝遺詔的名義命令太監張永、武清侯郭勳、安邊伯許泰、尚書王憲挑選各營兵士,分守在皇城內門、京城門以及南北要害的地方。廠衛、禦史各自率領他們的下屬守衛一方。並且傳下遺命,各地入衛京師的邊防軍都給以重賞,讓其散回;革除皇店,為衙門辦私事的官校全部歸還各衛所;哈密、吐魯番、佛郎機的各位朝貢使節也都給賞賜並遣回國;豹房番僧和少林僧、教坊司的樂人、南京快馬船等各種不符合常例的事物全部停罷;各地進獻的婦女放出宮,遣散回鄉;停罷京師不急的工程事項;收宣府行宮的金印還內庫等等。

當時,平虜伯江彬在京師附近要害地方擁有重兵,同黨都督僉事李琮狠毒狡猾,勸說江彬乘此良機謀反,不成功就逃往塞外。江彬猶豫不決。楊廷和很快得知了這個情報,他想以皇太後的懿旨將江彬召入京師,之後逮捕並殺掉他。在與蔣冕、毛紀及司禮監太監溫祥商議後,楊廷和決定讓司禮太監魏彬去執行此命。但魏彬過去和江彬關係密切,遲遲不肯執行。楊廷和便在題寫表彰大行皇帝的銘文中詳細述說了江彬謀反的罪狀。大太監張銳又極力遊說說江彬沒有罪,楊廷和當麵斥責了他。蔣冕道:“此事已迫在眉睫,當今日了之。”大太監陳嚴也支持楊廷和。溫祥、魏彬等進宮報告皇太後,但二人走後卻許久沒有音信,直到後來陳嚴報告,江彬已經被捉並處死了,楊廷和才鬆了一口氣。

楊廷和總理朝政近40天,興獻王世子朱厚?才到京師即皇帝位,即嘉靖皇帝明世宗。明朝禦林軍腰牌楊廷和草擬了新皇帝登基的詔書。這時,平時總是借武宗之名打壓楊廷和的幾個文書房官員忽然到內閣來,說是想要刪去詔書中幾件不合宜的條款。楊廷和道:“過去詔書有與你們的意見相違之處時,你們就稱是皇帝旨意。現在,你們說的也是新皇帝的旨意嗎?我們朝賀皇帝登基以後,當一同奏明皇帝,問問誰是想要刪削詔書草稿的人。”那幾個文書房的官員就無話可說了。

楊廷和頒布的詔書幾乎把正德時期敗壞的朝政全部糾正剔除了。計有:裁減淘汰錦衣衛各衛、內監局旗校、工役共148700人;削減漕糧1532000多石;斥退了大多數寵幸宦官、皇帝義子、宮內傳旨升遷的官員、自己乞求升遷的官員及由於寵幸而得官職的官員。

一時間,朝廷內外都稱讚新皇帝是聖人,頌揚楊廷和的功勞。而眾多失去職位的人對楊廷和卻恨之入骨。楊廷和上朝時,甚至有人在胳膊底下夾著刀子等候在他的轎子旁準備刺殺他。世宗於是下詔讓京營士兵100人保衛楊廷和出入。世宗開經筵聽講儒家經典學說後,楊廷和主持經筵進講事宜。世宗纂修《武宗實錄》,楊廷和充任總裁官。

楊廷和此時已擔任一品官滿九年,兼領取大學士的俸祿,受到敕書表彰,並被加上柱國。世宗對其甚為倚重,楊廷和更加想要施展抱負,有所作為了。

奸臣和宦官錢寧、江彬雖然服罪被殺,而同為宦官的張銳、張忠、於經、許泰等人的案件卻很長時間沒有判決。楊廷和向世宗奏道:“如果不處死這些人,就會國法不正,公道不明,祖宗神靈不安,百姓心裏不服,禍亂兆頭不能平息,太平治世不能真的形成。”

世宗深為讚同,立即下旨將張銳等人處死並查抄沒收了他們的財產。之後,楊廷和又上疏世宗敬重上天警誡,遵守祖宗訓令,興隆孝道,保重身體,愛護民眾,勤奮學習,慎重命令,分明賞罰,委任專一,采納直言,親近善士,省財用。由於楊廷和所言大多切實可行,世宗便下詔遵行他的意見。

楊廷和改革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嘉靖初期,政府的財政狀況大有好轉,階級矛盾也相對緩和。張廷玉在《明史》中稱讚楊廷和:“扶危定傾,功在社稷,即周勃(漢朝名相)、韓琦(宋朝名相)殆無以過。”明代考據學家焦?也稱:“(楊廷和)有宰相之才,雖姚崇(唐朝名相)何以過之?”對於楊廷和的功績,連世宗也連連稱讚。楊廷和死後,世宗曾向大學士李時問起太倉積粟情況,李回答:“可支數年,由陛下初年詔書裁革冗員所致。”世宗很有感慨,說:“此楊廷和功,不可沒也。”

“大禮儀”失君信任罷官職晚年淒涼

楊廷和草擬的武宗遺詔中曾說:“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論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後,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誰知這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四個字“嗣皇帝位”,在朝中竟掀起了滔天波瀾,也斷送了楊廷和的大好前程。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世宗到達北京城外,進城的禮儀就成為第一個問題。禮部員外郎楊應奎、郎中俞才照皇太子即位之禮擬定儀注,即由東安門入,宿文華殿。世宗看過後,對身邊的興獻王府長史袁宗皋說:“遺詔是讓我來做皇帝的,不是皇子。”楊廷和請求按既定的皇太子禮儀行事,然而世宗以遺詔為依據,不同意如此行事。最後,太後不得不命楊廷和等人先實施“勸進”的程序,這就是先在形式上確認世宗為皇帝,然後再按皇帝的儀式讓世宗入京,朝見太後、武宗皇後,禦奉天殿,即皇帝位。

在第一個回合的較量上,世宗小勝。但是,接下來的“大禮儀”,卻牽動著整個嘉靖初年的政局。

過了三天,世宗派遣官員議定祭祀生父興獻王的儀式。楊廷和從典籍中查出了漢朝定陶王、宋朝仆王的事例交給尚書毛澄,道:“應以此為據,尊奉孝宗為皇父,稱呼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王,母妃為皇叔母興獻太妃,自稱為侄皇帝署名,另外立益王第二子崇仁王為興獻王,供奉興獻王祭禮。有不同意見者都乃奸佞小人,理應斬首。”但進士張璁對侍郎王瓚說,皇帝入繼帝統,不是做別人的後代,應尊生父為皇父。楊廷和怕他幹擾議事,立即改調王瓚至南京任官去了。

同年五月,禮部尚書毛澄匯集朝廷大臣的意見上報,都與楊廷和說的一樣,世宗很不高興,他每次召見楊廷和,都從容賜茶慰諭,想要讓他改訂,楊廷和卻仍舊不肯順從世宗的意圖。於是世宗命令朝廷群臣再議。楊廷和與蔣冕、毛紀一同上奏說:“過去朝代入繼的君主,追尊生身父母,都不合乎典禮。隻是宋朝大儒程頤的《濮議》是最正確的義理,可以被萬代效法。至於興獻王的祭祀,雖然由崇仁王主持,以後陛下的子孫逐漸增多,仍然讓第二子作為興獻王的後代繼承人,而改封崇仁王為親王,那麽天理和人情,就可以兩全其美,沒有缺失了。”

世宗更加不快,命令廣泛查考典籍儀禮,一定要搜求到最恰當的辦法。楊廷和、蔣冕、毛紀又道:“三代以前,沒有誰比舜更賢明的,沒有聽說他追尊生父瞽叟。三代以後賢能沒有比得過漢光武帝的,也沒有聽說他追尊生父南頓君。隻要皇帝效法這兩位君王,那麽道德上沒有瑕疵,盡心父母的孝道也能發揚光大了。”毛澄等人也接連堅持上奏。世宗卻把奏疏留下不發。

七月,張璁上奏說,應當尊世宗生父為皇帝,按皇帝的儀禮祭祀興獻王。世宗連忙派遣司禮太監拿著奏疏給楊廷和看,並說這一主張遵循祖訓,依據古禮,宜予聽從。楊廷和看罷,道:“秀才哪裏懂得國家大事?”仍不從。

不久,世宗在文華殿召見楊廷和、蔣冕、毛紀,交給他們自己親筆所寫的敕書,令尊奉他的生身父母為皇帝、皇後。楊廷和仍舊不同意,並封還了世宗的親筆詔書。群臣都堅持以前的看法。世宗也仍舊堅持不予接受。此事就又擱置了。

九月,世宗生母興獻王妃到達京師,世宗自己製禮儀使其從中門進入皇宮,拜謁太廟,又一次申明要加稱興獻王、興獻王妃為皇帝、皇後。楊廷和道:“漢宣帝繼承孝昭皇帝以後,他的生身父母死後根據生平事跡給的稱號是‘悼考’、‘悼後’;光武帝繼承元帝,給父祖在章陵建立宗廟,都不曾追尊。今日如果加上‘皇’字,和先皇先後孝宗、慈壽並列,是忘記了自己所繼承者而偏重生身者。重個人私恩而丟棄國家大義,臣等不能承擔此責任。”並請求罷官離職。朝廷大臣一同直言規勸的有一百多人。最終,世宗隻得稱孝宗為皇父,慈壽皇太後為聖母,興獻王、妃稱本生父母,沒有稱之為皇帝、皇後。

楊廷和先後封還世宗的禦批四次,堅持上奏將近三十次。世宗每每想起多有記恨。左右的人因此乘機說楊廷和放肆,缺少做臣下的恭順之意。科道官曹嘉看到這是一個討好世宗的機會,於是建議彈劾楊廷和。世宗雖為此輕責曹嘉,以讓楊廷和安心,然而內心的主意已定,那就是一定要驅逐楊廷和。不久,世宗論策冊的功勞,封楊廷和、蔣冕、毛紀為伯爵,每年賜俸祿1000石,楊廷和堅持推辭。後改為任用一子為錦衣衛指揮使,楊廷和又推辭。皇帝以為賞賜太輕,增蔭一個四品京官世襲,楊廷和再次推辭。此時正好到了四次考滿之期,世宗又越級拜楊廷和為太傅。這次,楊廷和又推辭了四次才作罷。

後來世宗要舉行大量的齋醮祭禮活動,楊廷和援引梁武帝、宋徽宗的事為例,極力勸說,但世宗這次並不接受,他派人督促織造,還催促內閣撰寫敕書。楊廷和等人拒不遵行命令,並極力陳述百姓困苦、財用竭盡。世宗之意甚決。

楊廷和極力爭執道:“臣等和滿朝文武大臣、言官的話不接受,隻聽從兩三個奸惡諂媚小人的話,陛下能夠隻和他們共同治理祖宗傳下的天下嗎?況且陛下認為織造是曆朝舊有的慣例,但不知道洪武以來不曾有,而是從成化、弘治時期才開始搜刮百姓的。憲宗、孝宗愛護百姓,節省財用的善政不隻一件,陛下卻不效法,唯獨仿效不好的地方,這是為什麽呢?陛下即位的詔書中,把太監得到寵幸的途徑幾乎全部廢除阻塞了,天下正在傳頌陛下的聖明德行,現在忽然發生這件事,怎麽能取得天下人的信任呢?”

世宗聽後,雖然表麵上說自己考慮不周,但最終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這樣,“大禮儀”事件令楊廷和與皇帝之間的矛盾初見端倪,後來他屢犯龍顏,二人矛盾日趨尖銳。楊廷和自己也很清楚,長此以往,說不定哪日就會大禍臨頭。於是,他屢次上疏請求告老還鄉。世宗先是假意挽留了幾次,嘉靖三年(1524)正月,便聽憑楊廷和退休離去。隨後,世宗又假惺惺地給賜璽書,按照以往慣例給予楊廷和車馬俸祿並護送其回鄉,重又給予其一子錦衣衛指揮使的職務。

楊廷和離朝以後,世宗終於讓內閣議定稱孝宗為皇伯父而稱自己的生父為皇父。楊廷和的兒子修撰楊慎率領群臣在皇宮門外伏地哭泣力爭,被廷杖且貶職到雲南。不久王邦奇彈劾楊廷和及其次子兵部主事楊瓊、女婿修撰金承勳、同鄉侍讀葉桂章。他們都被關入錦衣衛監獄,後經審訊,未找到犯罪事實,方才被釋放。

嘉靖七年(1528),《明倫大典》纂修完成,世宗下詔給阻止大禮的大臣定罪,說楊廷和錯誤地主張《濮議》,詐稱自己是皇帝老師、策劃決定皇帝即位的國家元老,依律當斬首。念其擁立之功,加恩將其削官為民。

次年六月,楊廷和在淒涼中辭世,享年71歲。直到隆慶元年(1567),朝廷才恢複了楊廷和的官籍,追贈太保,諡號“文忠”。

楊廷和作為四朝重臣、兩朝首輔,其功績可謂突出。在武宗昏庸、宦官擅權、奸佞橫行的正德朝,他能夠衝破重重困境,“鎮靜持重”、“補苴匡救”,兢兢業業,支撐危局;又在嘉靖朝力排眾議,據理力爭,直觸龍顏,維係封建禮製,正、嘉兩朝,他除弊推新,銳意改革,雖然改革因他的被迫離職而未能深入,但還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以後的改革開啟了先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