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十、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71歲卒葬孝陵)



作戰勇猛屢建功,親赴濠州投子興。

郭公許配良家女,姻緣天成萬事通1。



湘妃竹筷篤情深,軍師賦詩薦謀臣。

張良方略興大漢,太祖明理用伯溫2。



觥籌交錯酒弄情,功臣樓火映天紅。

元璋陰施殺人計,權臣身焚留虛名3。



伯溫辭官欲歸田,特會徐達進真言。

烈火焚燒功臣樓,保駕撿命一線牽。



尋常漢字太陌生,賊僧兩音腦際清。

狐疑他人揭老底,文字獄中屠生靈4。



默默削發入山林,走投無路做僧人。

隱身聽聲觀世態,伺機搖身弄權神5。



儀鸞司更錦衣衛,名正言順特務身。

為非作歹皇上保,欲讓誰死就害誰6。



戶口田產多中亂,黃冊圖冊條理管。

國計民生重治理,相得益彰兩冊傳7。



君臣棋藝白對黑,巧排萬歲見忠心。

禦賜莫愁勝棋樓,深情功臣不贏君8。



驕橫跋扈胡惟庸,結黨營私害臣功。

誅庸不再立丞相,兼行相權禦寰中9。

十一

胡藍之獄案株連,抄家滅族四五萬。

飛揚跋扈忘其形,太祖除惡不眨眼10。

十二

馬背宏聲作演講,滂沱大雨濕衣裳。

雨停太祖曬戰袍,臣僚歸心誌如鋼11。

十三

爬山越嶺細尋訪,馴伏猛虎如綿羊。

常母焚身了牽掛,遇春征戰隨元璋12。

十四

禮賢下士請茂才,四位先生厚重待。

關愛備至禮賢館,存亡勝敗金口開13。

十五

眼望皇權利趕場,行省恭送鍍金床。

元璋介說七寶壺,遂令毀床理成章14。

十六

人主寵愛宦使然,身在暗中興狂瀾。

太祖宮門豎鐵牌,嚴禁宦者掌朝權15。

十七

冠多發亂畫進諫,親屬戚朋多添亂。

朝堂大肆封功臣,不招親朋秉公辦16。

十八

取之有製用有節,省儉不再人煙絕。

告誡兒孫廢奢侈,國富民殷遍域野17。

十九

浮詞冗語萬七言,朗朗解讀準添亂。

元璋杖責茹太素,詔令建言簡侈談18。

二十

太子聞父濫殺官,於心不忍直勸諫。

元璋巧教擲棘杖,親拔棘刺令兒揀19。

二十一

馬臉豬嘴奇醜樣,畫師寫真將命喪。

高人指點巧作秀,老三畫假得重獎20。

二十二

恩師連坐成逆黨,皇後灑淚濕衣裳。

元璋聽後動真情,特赦宋濂免身亡21。

二十三

血淋雙手盒中見,精神恍惚妻管嚴。

元璋狠心治妒婦,燉湯分肉送朝官22。

二十四

太祖清湯蒸肥鵝,徐達見狀直哆嗦。

忠心耿耿為皇上,卻與肥鵝上蒸鍋23。

二十五

大腳賢後倡仁厚,萬千事主免屠戮。

箭在弦上忙勸諫,歹毒天子善皇後24。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3年27歲卒)



親王年長欲奪權,惠帝深慮先削藩。

燕王借口清君側,建文燒宮火衝天25。



高皇臨終留鐵箱,三張度諜和尚裝。

建文逃生出鬼門,專心事佛遊四方26。



年逾古稀行蒼涼,牢落江南盈頭霜。

高皇秘笈尚保命,葉落歸根遇吳亮27。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65歲卒葬長陵)



親信太監充東廠,建文功臣被殺光。

特務統治賽父輩,集權強暴聚中央。



永樂都城向北遷,百萬民工流血汗。

寒來暑往十五載,新建明都放眼觀28。



經天緯地開鴻篇,分門別類細編撰。

永樂大典集大成,浩瀚類書亙古傳29。



中西交流成祖倡,鄭和奉命下西洋。

浩浩蕩蕩三十年,中華文明播四方30。



景清懷刀入朝堂,欲報舊主殺燕王。

成祖問罪瓜蔓抄,株連滅絕村落荒31。



真武天神頗英俊,無如燕王出浴身。

姬師心明懷絕技,鑄造鎏金銅像神32。



天子北走渡海門,聖潔改名謂天津。

京都北門須看守,布設三衛將兵屯33。



公主怨恨怒氣衝,牽衣頓足要老公。

天子知難說假話,寧國公主順口封34。



巍峨巨石連陽山,欲做碑材手難搬。

百姓放歌東西流,成祖頌父德政寬35。



天子歸陰活人殉,三十宮女全葬身。

豪言美女入天堂,無如宮外窮夫君36。

十一

愛恨交加動大刑,屠殺宮女三千名。

賢妃貴妃先後死,對食宦女偷逸情37。

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6年49歲卒葬獻陵)



仁宗為政心胸寬,納諫尤喜聽直言。

君受直言稱賢明,臣能直言見忠肝38。



關愛百姓知進退,饑腸轆轆征何稅。

高熾責問布政使,發放官粟賑庶民39。



皇城衛卒用膳晚,王子檢閱作後延。

元璋見狀直誇獎,孺子恤下美譽傳40。



在位短暫施政寬,納諫直言行節儉。

遺詔從儉建山陵,“仁宣之治”百姓安。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39歲卒葬景陵)



狡詐凶悍朱高煦,舉兵靖難欲稱帝。

張輔告發煦反叛,宣宗拔掉漢王旗41。



逍遙城內囚漢王,宣宗入室去探訪。

高煦飛足勾帝倒,銅缸焚賊滅癲狂42。



漢文節儉愛民風,宣宗承統率下行。

上行下效觀梁正,人君恭儉國昌明43。



天子觀光重民本,躬推三下憐艱辛。

勞苦莫如農家漢,織婦詞語賜朝臣44。



革除積弊善納諫,芒刺在背即翻臉。

戴綸放膽責皇上,仇殺恩師耿直官45。



“促織天子”善添亂,宦官尋覓忙采辦。

一隻蟋蟀傾數家,宮中逸樂激民怨46。



太子跛腳攙扶行,漢王得意諷聲鳴。

太孫瞻基話有話,更有後人方知警47。

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38歲卒葬裕陵)



土木奪門曹石變,風波屢起皆宦官。

南宮複辟英宗喜,誰料曹石行反叛48。



正事無能邪事通,錦衣衛動擾民生。

英宗禁令穿皮靴,違反王命投獄中。



令人稱道廢人殉,兩後合葬破明規。

嬪妃宮人免遭禍,千幸萬幸了終身49。

明代宗(景帝)朱祁鈺(1428-1457年30歲卒葬景泰陵)

奪門之變帝變王,兵部尚書於謙亡。

皇權紛爭殺正氣,天子無奈宦稱強。

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年41歲卒葬茂陵)



憲宗寵宦設西廠,屢興大獄害忠良。

汪直行事不奏聞,臣聽太監忘上皇50。



傾城傾國紀氏俊,憲宗鍾愛懷身孕。

六年方知有皇子,起駕西內迎兒臣51。



妒忌凶殘萬貴妃,宮女豈敢身有孕。

孝宗出生冷宮裏,七災八難投父親。



勾腸牽肚萬貴妃,怎忍吳後執杖捶。

廢後寵萬一再三,皇子差點難作為。



憲宗無子心著慌,萬安太監手腳忙。

上奏采藥房中術,連連生下十一郎52。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36歲卒葬泰陵)



宮廷腐敗急扭轉,斥逐奸邪捕太監。

懲惡揚善修正道,朝多君子頌仁宣53。



廣開言路清政壇,增設午朝納忠言。

免稅賑災救萬民,弘治中興朝野歡。



彰顯正義才濟濟,褒揚忠烈良將依。

禮賢下士得美傳,興國旨在治人氣。



浮言藉藉誣祐樘,鄭旺妖言儲抱養。

傳播是非轟然起,一身正氣驅肮髒54。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31歲卒葬康陵)



寵縱八虎為非歹,劉瑾依勢施陰霾。

韓文上書請誅戮,武宗驚泣傷心懷55。



同朝僅見兩上皇,姓劉姓朱好搭檔。

立皇劉瑾好凶狠,張牙舞爪掌三廠56。



總兵犯法丟官帽,好色武宗得窈窕。

馬昂免罪又升官,蟒衣高宅樂逍遙57。



豹房淫樂晝夜歡,好色皇上喜嚐鮮。

老虎暴怒噬龍體,樂極生悲命歸天58。



皇帝攜臣抄劉家,金銀珠寶冠天下。

玉璽匕首露反相,磔刑處瑾萬刀剮59。



珍珠粥湯鳳眼鮭,投宿農舍飯肴佳。

山珍海味豈能比,回宮欲食老蘇家60。



皇帝姓“朱”豬禁養,清明祭祖豬換羊。

臣僚巡視若見豬,傳令治罪遭禍殃61。



湯山溫泉自然存,武宗題詩盛況吟。

人間冷腸誰敢洗,身價百倍浴皇親62。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年61歲卒葬永陵)



初即帝位揚德政,處死佞臣除弊病。

豹房樂伎皆遣散,朝有起色反納貢。



禮儀之爭觀旨意,順水推舟說仔細。

皇考伯考費口水,廷杖反派多人斃63。



端寧二妃出主張,壬寅宮娥縊上皇。

金蓮叛變告真情,淩遲處死拙女郎64。



嚴嵩詭計厚熜用,欽犯晝夜苦兼程。

厚熜為帝嵩做相,冀王空做皇帝夢65。



短途赴京冀王幸,千裏迢迢興王懵。

佞臣嚴嵩獻妙計,興王得幸冀王懵。



帝信小人進讒言,觸忤當死臣口緘。

海瑞犯顏上奏疏,禦令逮捕做囚犯66。



欽犯吃肉不見肉,高手廚師也犯愁。

囚食紅薯蟠龍菜,宮廷佳肴芳名留67。



童顏鶴發皇上愛,金銀珠寶禦賜快。

仰視元節禱祀功,恤典悲慟官禮待68。



齋宮秘殿龍涎香,世宗鍾愛香客賞。

投機取巧吳興堯,假冒偽劣做富商69。



自封道號汪加添,紫極仙翁民間傳。

皇上信口說福泰,自得其樂自稱仙70。

十一

西苑奉玄修道假,先天丹鉛煉黃花。

天子延年不死藥,風華少女侍冤家71。

十二

道士仲文說青詞,上達天庭皇帝喜。

詔令大臣常書寫,憑借詞章升官級72。

十三

藩王聽命建寶塔,祈禱皇上萬年發。

勞民傷財淌血淚,《金剛經》文斥浮華73。

十四

喜新厭舊戀張妃,腳踢陳後送鬼門。

不穿鬼服行大祭,幽禁張後帝迎新74。

明穆宗朱載(1537-1572年36歲卒葬昭陵)

父皇崇道行昏庸,穆宗除弊用重刑。

懲辦方士罷齋醮,百姓稍安社會寧。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58歲卒葬定陵)



孩提不懂理朝綱,居正輔政拿主張。

刷新政治開財源,一條鞭法國漸強。



皇後無子霜打秧,妃子生兒爭朝堂。

天下之本誰取勝,一口定音看上皇75。



你當太子我後怕,為兒奪權覓良法。

棗棍闖宮案無果,鄭妃哭訴輕打發76。



酒色財氣四堵牆,牆內神宗作情郎。

後宮佳麗數千人,爭先恐後勾上皇77。



宮娥彩女陪帝樂,禦鋸三寶作圓桌。

神樹有情救工匠,收回成命免罪惡78。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39歲卒葬慶陵)



梃擊未死送紅丸,常洛斃命貴妃安。

嬪妃娘娘為兒郎,親作明末三宗案79。



窈窕淑女帝愛戀,貴妃作秀送美餐。

晝夜歡愛傷龍體,密謀親信送紅丸。



寵妃選侍留宮闈,大臣合疏移宮妃。

貴妃不貴心作梗,移至噦鸞終是非80。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23歲卒葬德陵)



勢威權重魏忠賢,東林君子罹禍殘。

熹宗寵閹督東廠,朝廷實權贈宦官。



碧波蕩漾水接天,熹宗撐船盡興玩。

閹黨大舟狂作樂,風起浪湧翻龍船81。



紅粉滿堤笑語歡,目睹天子撐遊船。

風起輕舟翻入水,手捧真龍出水麵。

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年34歲卒葬思陵)



秋到帝都熹宗亡,思宗誅閹整朝綱。

五虎五彪十狗敗,東林黨人免禍殃82。



義軍破城戰旗揚,崇禎聞風心驚慌。

劍砍公主血濺淚,煤山自縊話淒涼83。



測字先生頗精靈,察言觀色口舌功。

酉字暗示失首足,大明身處飄搖中84。

明福王朱由崧(?-1646年葬思陵)

沉湎酒色居後宮,黨爭複起國無寧。

賣官鬻爵信閹宦,押解北京殺由崧。

明魯王朱以海(1618-1662年45歲卒葬金門北大武山西麓)

漂泊海上求發展,重振力量收福建。

兩個政權相傾軋,南澳沉海說公案。

明唐王朱聿鍵(1602-1646年45歲卒葬廣州市越秀公園)

皇帝享國日漸淺,登基年餘喪福建。

鄭公反叛做內應,逃亡被俘朱聿鍵。

明唐王朱聿(?-1646年葬廣州市越秀公園內)

紹武永曆兩政權,並立抗衡奪皇冠。

朱聿雖勝力單弱,在位不足四十天。

明桂王朱由榔(1623-1662年40歲卒)

朝內派係密如林,紛爭不息難作為。

由榔奔命逃緬甸,三桂昆明絞殺隨。

明韓王朱本(?-1661年)

世封平涼朱本鉉,得民擁奉戰猶酣。

末代王朝積弱甚,清軍圍攻走黃泉。

【注釋】

1 元至正十一年(1351),郭子興起兵濠州,朱元璋前去投軍。由於功績卓著,郭子興將其義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她在軍中,親掌文劄,以備取用,並時時讚助策劃,提出建議。當明朝建立,朱元璋稱帝,冊為皇後,被比作“蕪蔞豆粥,滹沱麥飯”,與唐長孫皇後相論。太祖欲封其宗族,辭謝不收。時常勸諫太祖,對臣下不應過於苛刻,求全責備,身為帝王,更不應法外用刑,隨意加罪。屢為太祖采納。對於王子嚴加管教,時常訓誡,不許胡作非為。關心民間疾苦,在後宮則厲行節儉。

2 劉伯溫投奔朱元璋時已經50歲,對於他的到來,朱元璋大喜過望。據說二人見麵時,朱元璋當時正在用飯,便指著眼前的一雙湘妃竹筷說:“請先生以此為題做詩。”劉伯溫略加思索,便吟道“一雙湘竹玉並看,二妃曾灑淚痕斑。”朱元璋搖了搖頭,笑著說:“秀才氣味。”劉伯溫說:“且聽。”又接著吟道:“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張良一借間。”朱元璋立刻虛心求教,詢問平定天下的大策。劉伯溫當場陳獻了十八條大政方略,使朱元璋明確了戰略的主攻方向。從此朱元璋的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並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3 朱元璋登基以後,便下令建造一座功臣樓。凡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無不深受感動,稱讚太祖英明。隻有軍師劉伯溫憂心忡忡,來到皇宮,見了朱元璋,懇求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願辭官歸田。”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親自送出宮外。劉伯溫出了皇宮後,來到徐達府上,向他辭行。臨別,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說:“有一句話望你牢牢記住,功臣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等功臣樓建成了,朱元璋擇定日子,邀請所有功臣前來赴宴。酒宴大開,熱鬧非凡,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麽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突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後跟上。朱元璋發覺身後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朱元璋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戚地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家夥!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衝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葆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功臣樓的毒計。

4 朱元璋出身貧寒,文化水平甚低,又因當過和尚,參加過紅巾軍,故深怕別人揭其老底,時生猜疑,屢興無中生有的文字獄。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替人做《萬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句。“則”與“賊”同音,明太祖認為是罵他做過賊,一概處死。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本府作《正旦賀表》,內有“睿性生知”句,“生”被讀作“僧”,明太祖知道後大怒,作箋者也被處死。

5 朱元璋十七歲那年,淮北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他的父母、長兄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相繼死去。朱元璋走投無路,隻好剃發進了皇覺寺,當了一個小行童。

6 錦衣衛,公元1478年4月,朱元璋廢除儀鸞司,改立錦衣衛,作為皇帝侍從的軍事機構,錦衣衛指揮使由皇帝親信心腹擔任,錦衣衛除掌管侍衛職權外,還有巡查緝捕和審理詔獄的權力。實際上是明朝設立的特務組織。

7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建立有效的賦役製度,打擊地主隱匿田產、戶口以逃避賦役的行為,對全國戶口和耕地數額進行了認真清理、統計,編製了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形成了嚴密的戶口和財產登記製度。黃冊以戶為主,以人為經,以田為緯,田各歸其業主,是征派賦役的依據;魚鱗圖冊以田為主,以地域為經,以人為緯,是解決土地糾紛的憑證。兩種冊籍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核對,相互牽製,構成一套完備嚴密的戶口、田地和賦役管理製度。

8 莫愁湖公園內的勝棋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相傳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常與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在此下棋。徐達棋藝高超,朱元璋總不是對手。一日,徐達又贏了,但他的黑子在朱元璋的白子中間竟然排成“萬歲”二字。朱元璋遂將勝棋樓和莫愁湖一並賜予徐達。如今樓內還陳列著一張精致的棋桌,桌麵正中嵌有一塊棋盤,斜對角方洞分盛黑白棋子。

9 胡惟庸,安徽定遠人,早年隨朱元璋起兵,頗受寵信。後升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大,胡惟庸日益驕橫跋扈,他曾謀害徐達,借探病之際毒死劉伯溫,並培植私黨,擅權營私,以圖謀反。禦史中丞塗節告發胡惟庸謀反,朱元璋於是誅殺了胡惟庸、徐寧、塗節等人。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罷除丞相之職,取消中書省,並規定此後朝廷不得再立丞相。丞相掌管的事務交六部分理,由皇帝直接統領,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10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晉升為中書省丞相。他恃功仗勢,專權結黨,排斥異己;甚至有些重大事情也不奏聞,獨斷專行,和朱元璋的矛盾愈益尖銳。洪武十三年,有人告發胡惟庸陰謀叛亂。朱元璋對胡惟庸及其同黨實行嚴厲鎮壓。胡惟庸案件株連蔓引,持續了數年。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興大獄,又殺了與胡惟庸有牽連的幾十家公侯官員。整個胡惟庸案合計殺了3萬多人。藍玉是洪武後期的主要將領,戰功赫赫,被封為涼國公。此後日漸恃功驕橫,洪武二十六年,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即將藍玉處死,並抄斬三族。和藍玉關係密切的將臣,都被定為逆黨,抄家滅族,這個案件共殺了1.5萬人。

11 一次,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從金華來到蘭溪縣樟林村,官兵們列隊在村前,全神貫注地聽著朱元璋講述軍紀。突然,滂沱大雨從天而降,把每個人都澆得濕透。衛兵急忙請朱元璋進屋避雨,可他仍然騎在馬背上,端坐不動,以更加洪亮的聲音繼續演講。義軍官兵被朱元璋鎮靜的神態所感染,都專心致誌地聽講,竟忘了是站在大雨之中。演講畢,陣雨停。朱元璋脫下戰袍,把它曬在附近的一座小石橋上。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就把此橋取名為“獻袍橋。”

12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元璋帶了軍師劉伯溫和武將胡大海四處奔走,尋找大將。一天,他們來到縣境內的一個山村。聽樵夫說,這裏不遠處有一個高大魁梧、力大無窮的能人,是“秤柱坑”人,叫常遇春。他們攀山越嶺,來到幾間竹椽草屋前。胡大海將門一推,跳出兩隻斑斕大虎來。朱元璋喝道:“孽畜,我老朱在此,休得無理!”老虎頓時伏在地上,馴服得像綿羊一般。進屋後,見到了常母。朱元璋向常母講述天下大勢,請常母答應讓兒子出山打天下。這時,常遇春回家,也讚同改朝換代,但想到年過七旬的老母,又不忍心離家出走。常母一邊吩咐他去弄點山貨回來招待客人,一邊竟自焚而去,以解兒子後顧之憂。就這樣,常遇春一心一意地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大功。

13 朱元璋攻克定遠後,在進軍滁州的途中,留用了馮國用、馮國勝等,和他們共商大計。讓他們參與機務。浙東平定後,地方上的望族劉基(即劉伯溫)、葉琛、章溢還隱居在深山裏。朱元璋派人帶了厚禮,並叫軍中的文人寫了好多書信,再三地聘請。這三人和婺州的宋濂一起被請到應天。朱元璋稱他們為“四先生”,特地為他們蓋了一座禮賢館,恩禮備至。他還常叫宋濂等人給他講經史,一起研究儒家的經典和曆史上的成敗原因。

14 陳友諒被消滅後。江西行省把他的一張鏤金床獻給朱元璋。朱元璋指著鏤金床對侍臣說:“這和孟昶(五代時後蜀國君)的七寶尿壺有什麽差別呢?一張床就如此精巧,其餘可想而知。窮奢極侈,怎能不亡!”遂命令把床毀掉。

15 鑒於前代宦官之禍,朱元璋即位後,“置宦官不及百人”。對宦官防範甚嚴,立下條章,不準宦官讀書識字,不許兼外臣文武銜,品級不得超過四品,禁止宦官與外廷大臣交往。一次,他對左右侍臣說:“漢唐宦官之禍,雖說是宦官之罪,其實也是人主寵愛所使然。如果宦官不準其點兵預政,雖欲為亂,其可得乎?”朱元璋唯恐嚴厲的約束仍不足製止宦官幹預政事,又特命工匠鑄鐵牌一塊,豎立在宮門內,上刻:“內臣(即宦官)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但自成祖起,開始重用宦官。英宗正統七年(1442),司禮太監王振毀去朱元璋所立鐵牌,總攬朝廷軍政大權。

16 朱元璋登基後,就準備封賞功臣、親屬、親戚和朋友。可親朋多如牛毛,該如何處置。一天,劉伯溫邀皇上出去遛遛。於是,兩人換了便服,往繁華熱鬧的城隍廟走去。大廟內,圍著一群人,正在瞧著牆上的一幅畫。畫上畫的是一個人,頭上長著一束一束挺起的頭發,亂得像雞窩一樣,每束頭發上戴一頂帽子。朱元璋看來看去,不明其意。回到宮裏想了一夜,仍無結果。第二天問劉伯溫。劉伯溫笑道:“陛下,這個畫畫的人了不起啊!他用畫向陛下進諫,開國後,要防止一樁事。冠(官)多發(法)亂!”朱元璋恍然大悟,點點頭說:“這個人,他跟寡人打起坎坎來,這個坎坎打得好,我立即采納,傳旨出去,今後隻封功臣,不封親朋!”

17 明初,由於經過長期戰爭的破壞,“人煙斷絕”,“城野空虛”。朱元璋認識到:“恣意奢欲”,“使百姓困苦”,就將“至於亂亡”。所以,朱元璋反複告誡他的兒孫,要“取之有製,用之有節”,要注意休養生息。洪武二年(1369)的一天,朱元璋退朝還宮,指著宮中空曠之地對伺候在一旁的太子和諸王說,這裏的空地並不是不可以建立亭台、觀榭,或者開辟遊覽之所,隻是“不忍重傷民力耳”。從前商紂王建瓊宮瑤池,天下生怨;漢文帝欲建露台,因惜百金之貴而罷,因此國泰民安。“爾等當長存儆戒”。

18 一次,刑部主事茹太素應詔上書,諫言五件事,共寫了1.7萬字。朱元璋越看越不耐煩,下令拉出去打他一頓。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在宮中命人朗讀茹太素的上書,從中摘錄重要而又可行者四件事,才用了500多字。朱元璋以此為典型,於洪武十年(1377)專就上書諫言的格式,頒發了一道詔書,明令諫言務求簡要,不許多用虛文浮詞,並要求在上書正文之首加上一提要,概括全文內容,以收一目了然之功。

19 朱元璋大殺功臣宿將,太子朱標看了非常難受。有一次,朱標勸諫父親:“陛下殺人太濫,恐傷和氣。”朱元璋當時沒有吭聲。第二天,為了諷喻太子,表明隱衷,朱元璋故意將一根棘杖丟在地下,要朱標拿起來。朱標麵有難色。這時,朱元璋語帶雙關地說:“你怕棘不敢拿,我替你把這些刺拔掉,然後再交給你,豈不更好!”

20 朱元璋不知找了多少畫家來為他畫像,結果沒有一張是中意的。這天,朱元璋又找到畫家三兄弟替他畫像。老大把朱元璋畫成馬臉豬嘴,三十六顆紅麻子。朱元璋看了直搖頭,喊人把老大殺了。老二畫得跟老大差不多,不過更活靈活現了。朱元璋還是搖頭,也將老二殺了。老三在家正發愁,走進一個陌生人說:“你那兩個哥哥畫得太像啦!這不是找死嗎!朱皇帝平生最佩服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你今晚把這兩人的像看透,明天隻管照這兩人的像去畫,包你免去一死。”那人又說:“不過,回來之後,還要給我畫一幅朱元璋的真像。”一日,終於輪到老三去畫像了。他裝模作樣地把朱元璋看了個仔細,然後下殿提筆一揮,把畫成的像給朱元璋看。朱元璋看了,不由眉頭一鬆,嘴巴一咧,笑開了,連聲說:“畫得好!畫得像!給我重賞!”老三畫的那張畫像,現在還陳列在明孝陵裏。老三回家後,又給那位救命恩人畫了一張。這張像奇醜無比,真如從朱元璋的麻臉上活剝下來的。傳說這張真像也在明孝陵裏收藏著。

21 太子的師傅宋濂,其孫子宋慎被告發是胡惟庸同黨,宋濂連坐,朱元璋要處他死刑。退朝後,馬皇後勸朱元璋盡量保全宋濂的性命。朱元璋說:“既為逆黨,如何保全?”馬皇後說:“宋濂一向住在原籍,逆黨的事,他一定不知情。”朱元璋仍不赦宋濂的罪。中午用飯時,朱元璋見馬皇後不吃不喝,拿著筷子怔怔地在想心事,便關心地問這問那。馬皇後流著淚說:“陛下不肯赦宋濂罪,他馬上要被殺頭了,我心裏痛惜,是在為先生修福。”朱元璋聽後感動不已,他也明知宋濂罪證不足,便下令特赦宋濂,將他安置在茂州。

22 明代著名將領常遇春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十萬之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據說,這樣一個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勇士,在家中卻是一個“妻管嚴”,隻因夫人太厲害。明朝王文祿《龍興慈記》中記載說,朱元璋同情常遇春沒有兒子,就賞給他兩個宮女,讓她們為常遇春傳香火。這兩個宮女早就聽說常遇春的夫人不好惹,所以根本不敢接近常遇春。有一天清晨,常遇春起了床,這兩宮女好不容易逮著一個機會服侍常遇春,就打了一盆洗臉水,端進房內讓他梳洗,常遇春看到端著水盆的一雙手又白又嫩,情不自禁讚了一句:“好白的手啊!”大概也想摸一摸那手,但是想到自己可怕的夫人,就歎了口氣上朝去了。但等他下朝回家,夫人叫人拿出一個紅盒子,他很納悶,今天是什麽日子,夫人親自送東西給自己啊?受寵若驚地接過來,打開一看,差點沒昏過去:早上自己讚美的那雙手,這時候正血淋淋地躺在盒子裏!從此,常遇春就受了驚嚇,上班的時候精力不集中,別人向皇上跪拜的時候,他像木頭一樣站著,別人起身的時候,他卻要下拜,如此神情恍惚,讓警惕性很高的朱元璋起了疑心:“看你神神道道的,不像以前的樣子啊,該不是想謀殺我吧!”常遇春趕忙托出實情,一五一十把夫人搞“恐怖活動”的事情向朱元璋作了匯報。朱元璋哈哈大笑:“宮女我多的是,再賞你兩個就是了,你暫且到後宮喝酒解愁吧!”喝酒的時候,侍者端來一碗湯,朱元璋說:“喝吧,這是妒婦湯,滋味很不錯的!”朱元璋說得太快,常遇春也許聽成了“杜甫湯”,反正他沒聽清楚,當然也沒明白這湯的含義,喝到嘴裏,味道果然很鮮美。在皇帝那兒喝了點小酒,常遇春心裏的愁悶確實消解了不少。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些大臣手裏都拿著一個小包裹,就問那些大臣拿的什麽東西,大臣們就說:“今天皇上分肉了,你沒分到嗎?”“分的什麽肉啊?”“包裹上都貼著紙條呢,‘悍婦之肉’。”“不明白,不明白!”喝多了的常遇春覺得這肉的名字好怪,但就是想不明白這是什麽肉。回到家裏,像往常一樣,他的第一道功課就是向夫人請安和匯報:“夫人,我回來了,今天皇上請我喝酒了呢!”說了好幾遍,卻無人答應,滿屋子找,也沒找到夫人。仆人這時候淒淒慘慘來報告:“夫人沒啦!”原來朱元璋趁常遇春去喝酒,叫武士把常夫人大卸八塊,小部分做了湯,大部分賞給了功臣。常遇春這時候才醒了酒,原來剛才在皇上那兒喝的是老婆的人肉湯啊!不由把吃的都吐了,從此嚇成了癲癇病。後來年僅39歲暴卒,興許是癲癇發作而亡。

23 徐達是朱元璋放牛時的朋友,朱元璋起兵以來,擔任三軍統帥,戰功赫赫有名,為功臣之首。朱元璋對他很不放心,想加害於他,總找不到借口。後來元璋讓徐達享享清福,不要再理朝廷之事了。徐達憂心忡忡,不久,就生了毒瘡—惡疽。一天,朱元璋問禦醫:“生背疽忌啥口?”禦醫幾天前曾告訴過徐達,害背疽要忌食清蒸鵝。朱元璋問:“吃了又何妨?”禦醫說:“吃了病情會惡化致死。”朱元璋以“關懷備至”的惡念送清蒸鵝,賜死徐達。

24 馬皇後身居高位,但不驕不躁,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和寬厚仁慈的性格。她常勸朱元璋以堯舜為法行仁厚之政,以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她認為要達到堯舜之治就要重視法治、重視教育、尊重賢才、實行仁厚之政。一年元宵節,朱元璋化裝外出,夾在眾人中觀燈,見一燈上寫著:“女子肩並肩,乘風蕩舟去,忽然少一人,卻向月邊住。”謎底是“好雙大腳”。朱元璋認為這是諷刺馬皇後的,大發雷霆,要嚴懲“刁民”,如查不出具體人來,全城百姓,一律遭殃。馬皇後聽後進諫道:“妾是大腳,自己不嫌,陛下不嫌,別人縱然是嫌,有什麽相幹呢?陛下不是曾說幸虧妾腳大,才能背著陛下逃出死地嗎?何況天子為民之父母,子女們隨便說說自己的父母,並沒有傷害父母之心,做父母的怎能大怒不止,要置子女於死地呢?”朱元璋聽後,怒火全無,遂即收回了成命。

25 明惠帝,明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標病亡,旋立為皇太孫。太祖死,繼承皇位。年號建文。建文帝為了抑製各地叔父的藩王勢力,開始削藩。洪武三十一年(1398)八月至第二年六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先後削除了周、湘、齊、代、岷五個親王的藩王的爵位。燕王朱棣像其父朱元璋一樣為人陰鷙老辣,想取代建文帝,於是借口“清君側”起反叛。曆史上把這場內亂叫做“靖難之變”(靖難是平定內亂的意思)。這場戰亂,差不多打了三年。燕兵進城之前,建文帝下令放火燒宮。

26 朱棣發兵攻入南京,建文帝東奔西走,無法控製自己,幾次自殺都被人攔住。宮中少監王鉞跪在建文帝麵前,淚水漣漣地說:“高皇帝臨終時留下一隻鐵箱,並囑咐說:‘大難臨頭之時,可以打開此篋。’”宮人們從奉先殿中抬出一個塵封已久的鐵箱,打開後,內中別無他物:三張和尚度諜,上麵分別寫著應文、應能、應賢三個名字;三套僧衣,僧帽,還有剃刀一把、文書一紙及白金十錠。上麵用朱筆寫道:“應文從鬼門出,餘人從水關禦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應文指的就是建文帝。剃度為和尚,從鬼門逃出,被僧人王升接入神樂觀中。此後建文帝專心事佛,雲遊四方,出入雲南、貴州數十載,杳無蹤影。

27 正統五年(1440)春天,北京都察院裏,走進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他自稱自己是建文帝,這次來隻希望將一副老骨頭埋葬在父母墳邊而已,別無他求。上報後,英宗皇帝大吃一驚,幸而老太監吳亮尚在宮中,急往禦史府察看,老僧一眼就認出吳亮。吳亮依稀記得建文帝左腳趾上有顆黑痣,察看後果然不錯,建文皇帝才被迎進皇宮。

28 靖難之役後,朱棣決心北遷,乃命宋禮、陳輝等加緊整修運河。永樂四年,詔建北京宮殿。調集工匠30萬人,民夫近百萬雲集北京。工程分內城、皇城、紫禁城(京城)三部分次第進行。皇城周長18裏,京城45裏。永樂十八年(1420),基建告竣,次年,朱棣正式遷都並改北平為北京。新建京城以皇官為中心,以前門、午門、景山、鍾樓為中軸線,官衙、民居、商鋪分布四周。通衢寬廣,街巷整齊,氣勢雄偉,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城市建築思想,是建築史上的傑作。

29《永樂大典》是明代官修的大型綜合性類書。始纂於永樂元年(1403),永樂五年完成。主編為解縉、姚廣孝等。成祖朱棣賜書名為《永樂大典》,並親撰序言以紀其事。《永樂大典》裝訂為11095冊,該書編成後,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後,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宮內的文樓(即文昭閣)裏。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餘種古書資料,大凡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均予收輯,並加以匯聚群分,甚為詳備。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曆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麵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30 明成祖為了把他的影響擴大到中國以外的國家中去,派遣鄭和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今日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洋與非洲東岸一帶。永樂三年(1405),鄭和奉命出使西洋,他率領官兵、翻譯、采辦、水手、工匠、醫生等27800多人,攜帶著明朝皇帝給西洋各國統治者的詔書和大量的金銀、絲綢、瓷器、鐵器和布匹等,乘坐62艘大海船,浩浩蕩蕩地從長江口的劉家港(今太倉瀏河)出海,駛往西洋各國。鄭和一行所乘海船長達44丈,寬18丈,可容千人,船上裝有羅盤針、航海圖和風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船隻。自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在近30年裏,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到過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許多地方,最遠處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的西洋航行開辟了曆史上最長的航路,抵達了南半球水域,建立了多條縱橫交錯的遠洋航線網絡。鄭和船隊的航線上有六處航行樞紐,由它們輻射出的航路達58條,表現出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成熟。鄭和率領的船隊是中古時期世界最大的遠航船隊,無論是船隻規模、船員人數以至航行地點都是當時西方船隊無法比擬的。

31 燕王朱棣舉兵靖難,攻下南京,奪得皇帝寶座,禦史大夫景清心不滿,欲為舊主報仇。一天,他懷刀入朝行刺成祖。結果刀被搜出問罪。為此,成祖進行了一次殘酷鎮壓,不僅景清心本人被殺,連景氏九族及鄉裏親朋故舊也株連被害,村裏為墟。這場殺戮輾轉牽連,如瓜蔓之蔓延,故世稱“瓜蔓抄”。

32 傳說明朝初期,燕王朱棣起兵奪了皇位。朝廷內的一些大臣、權貴心裏不服,又不敢明著反對。他們大都信奉道教,便暗暗祈禱真武大帝,懲治永樂皇帝。朱棣聽說後,便要在武當山上營建宮觀廟宇,塑造真武神像。他招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對他們說:“真武是天神,長相英俊,你們一定塑得逼真才行。”可朱棣看了工匠們的塑像,很不中意。不久,朱棣又在浴堂上召見高麗族的一個身懷絕技的姬師傅。姬師傅跪見皇上,不敢抬頭,卻注意著皇帝的一舉一動。姬師傅試探著說:“我隻有熟悉了要塑的身材、相貌才能塑像啊!”可是朱棣裝作毫不在乎的樣子,打斷他的話說:“抬起頭來!”聲音比原來溫和多了。姬師傅心裏明白了,膽子也大了,仔細地觀看剛從浴池裏出來的皇帝,隻見他圓圓的臉,高高的個子,大大的鼻子,眼睛有點鼓,披頭散發,打著赤腳。姬師傅拿定了主意,就按照永樂帝當時的樣子,鑄造了一座重達2萬斤的鎏金銅像。朱棣看後連聲誇獎塑得好,還剪下自己的一撮胡子安到神像的下巴上。從此,永樂皇帝既是人間的王,又是天上的神,很多人就不敢再反對他了。

33 朱棣繼位後,鑒於天津具有首都門戶的作用,又是漕糧北運京城的咽喉,於是先後在天津設立天津衛、天津左衛(以上在永樂三年即公元1405年)和天津右衛(設於永樂四年)等三衛,受後軍都督府管轄。從此“天津衛”便代替“直沽”、“海津”而成天津的名稱。朱棣把“直沽”、“海津”改名為天津,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原來,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向南方進軍時,曾於建文二年(1400)九月在天津渡河;他在這裏設衛並以“天津”命名,就是紀念這次渡河活動。所謂“天津”,意思是天子的渡口。自朱棣在天津設衛之後,“衛”字長期成為天津的簡稱;直到現在天津附近的居民還習慣稱天津市區為“衛裏”,其起源就在這裏。

34 寧國公主為馬皇後所生,是朱棣的妹妹。永樂三年(1405)十月,寧國公主的丈夫——駙馬梅殷被朱棣手下人推到河中淹死。寧國公主得悉後,急忙趕到皇宮向朱棣要人。朱棣見公主麵色慘白,滿臉怒氣,轉身想走。公主趕上前去,牽住朱棣的衣服,高聲問:“駙馬在哪兒?駙馬在哪兒?”朱棣皮笑肉不笑地說:“我已把害死駙馬的人處死了,你不要再自尋苦惱。”事後,朱棣封公主的兒子順昌為中府都督,景福為指揮旗手衛儉事,並晉封公主為寧國長公主。

35 陽山又名乳山,古稱雁山。在江蘇江寧古泉,距南京約25公裏。明永樂三年(1405)秋,明成祖為替其父明太祖記功立傳,開鑿孝陵神功聖德碑,取材於此。碑身、碑座和碑額三方巨材已大體鑿成,僅個別支撐處和碑身頂端尚與山體相連。碑額上還留有用以雕琢蟠龍頭、爪、尾用的14個石牙。碑身高45米,寬11.5米,厚4米,計重5620噸。碑座高約7米,長約13米。民謠雲:“東流到西流,鎖石鎖墳頭;東也流西也流,就是搬不走;若要搬它走,除非山搬走。”

36 明朝前期,皇帝死時還以宮人殉葬。史書上記載:明成祖死,宮女30餘人先被款待以宴席,接著被帶到一間堂室,一時哭聲震殿閣。讓她們站在小木床上,把繩圈套進她們的脖子,在旁的宦官就撤掉小木床,於是這批宮女就活活被吊死,而美其名曰投繯公主。這種慘絕人寰的殉葬製度,直到明英宗臨死前,才在遺詔中予以廢止。

37 明成祖的文治武功在曆史上負有盛名。而他的“誅十族”、“瓜蔓抄”之類的殘暴行為卻讓人不寒而栗。他為了賢妃、貴妃兩個心愛的女人,竟於永樂末年的“怒斬三千宮女”留下了殺人如麻的罪名。宮女繁多,因得不到皇帝的寵幸,便和宦官相好,雖然宦官不能行夫妻之事,但多少可以給予一些心理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照顧,這種現象宮中稱之為“對食”,與宦官對食的宮女稱為“菜戶”。對此,皇帝一般是睜一眼閉一眼,有的皇帝還親自撮合兩者結為對食。

38 仁宗在位期間,政治比較開明,他本人也能夠納諫。他曾對楊士奇說:“為君以受直言為明,為臣能以直言為忠。”一次,大理寺少卿弋謙上奏言事時情緒激昂,言詞猛烈。一些想討好仁宗的官員都指責他有失大體。這時仁宗也討厭他。楊士奇進諫說:“弋謙是應陛下的號召而陳言的,如果要加罪於他,今後還有誰敢說話呢?”仁宗聽後,馬上改變態度,把他提為副都禦史,並安慰說:“卿素來清直,好好為朕辦事,勿懷疑懼。”還下了一道詔書自責過錯。

39 永樂十八年(1420),太子朱高熾奉成祖命進京。路過鄒縣時,太子見男子百姓手持籃筐在路旁采野草果實,便下馬入民室,看到男女百姓都是鶉衣百結,家家鍋底朝天,慨歎不已。遂命太監分賜寶鈔,並召集鄉老詢問疾苦。這時,恰逢山東布政使前來迎接,朱高熾便責問說:“你身為民牧,民窮如此,你卻無動於衷!”布政使回答說:“凡是受災之處,都已經奏求停止今年秋稅。”朱高熾說:“百姓都快死了,還征什麽稅!你必須趕快發放官粟賑濟,不可延遲。”布政使準備發給每人3鬥,朱高熾說:“先發給6鬥,你別怕犯擅發倉廩的罪,我見到皇上自會奏報。”

40 有一次,朱元璋叫諸王子分別檢閱皇城衛卒,其他世子都檢閱完畢很久了,朱高熾才回來奏報檢閱結束。朱元璋問他:“你為什麽這麽遲才回來?”朱高熾回答說:“早晨天氣冷,衛卒們正在吃飯,我等他們吃完了飯才檢閱,所以回來得遲。”朱元璋聽罷誇獎道:“好!孺子懂得恤下了。”

41 朱高煦是仁宗朱高熾的同母弟,為人狡詐凶悍,善於騎射。自恃在靖難之役中立有戰功,對朱棣封朱高熾為太子,封他為漢王而心懷不滿。後來,高煦被改封在青州(今山東益都),他以願常侍在成祖左右為借口,要求繼續留在南京。成祖沒答應。高煦到青州後,暗中募兵。成祖卒,他蠢蠢欲動,苦於沒下手的機會。朱高熾死,朱瞻基從南京奔喪,高煦妄圖在河上伏擊,因事出倉促,終未得逞。宣宗朱瞻基即帝位不久,高煦終於在宣德元年(1426)八月發動叛亂。他仿效朱棣的故伎,指夏原吉等人為奸臣,聲稱自己是舉兵靖難。他還派人暗中聯絡張輔為內應。張輔告發了他的陰謀。宣宗親征高煦。高煦被迫出城向宣宗請罪。宣宗執捕高煦父子回京。

42 漢王朱高煦反叛失敗後被捕獲,押送北京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的逍遙城。一天,宣宗朱瞻基到囚室去看他,他趁宣宗不注意,伸出一腳把宣宗勾倒在地。宣宗盛怒,命令衛士用一個300斤重的大銅缸把他蓋住。可是高煦力大,竟將銅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缸上堆起許多木炭,引火燃燒。高煦就這樣被活活燒死在缸中。

43 宣宗剛即位時,有一個工部尚書向他提出,宮中禦用器物不足,必須到民間采辦。宣宗製止道:“漢文帝的衣服帷帳沒有文繡,史稱其恭儉愛民。朕也須以簡約率下。”並說:“人君恭儉,則戶口日繁,財賦自然也就充足。”宣宗還遵照仁宗的遺囑,在修建仁宗的陵墓獻陵時厲行節約。宣宗親自規劃,僅3個月就修成了獻陵。

44在一次外出還京的路上,宣宗看到幾個農民在田裏耕作,便帶著幾個官員前去看望,下馬詢問稼穡之事,並接過農民手中的犁把推了三下,說:“朕隻推三下,就已覺得累了,更別說常年再幹這種活了。人們常說,勞苦者莫如農家,的確如此。”他曾親自寫《織婦詞》一篇賜朝臣,並讓人畫成圖張掛於宮中,以使臣僚和眾妃嬪知道並記住百姓的艱辛。

45 明成祖皇帝時,就請戴綸和林長懋為他的孫子宣宗教書,戴綸與林長懋二人知識淵博,性格相似,為人耿直。由於二人剛正不阿,觸犯了宣宗,均受到流徙邊境之刑。宣宗還不解氣,又編造借口把二人逮回京城,投入獄中,審問時,戴綸不顧皇上的尊嚴,據理力爭,無所畏懼,宣宗大怒,下令處死。

46 明宣宗在位約10年,曆史評價還高。但他雖然才智出眾,擅長詩詞書畫,也算不上聖明君主。作為皇帝,他特別喜歡鬥蟋蟀,為此不惜正式頒旨,派出宦官,到全國各地采辦,多方擾亂,天下嘩然,百姓怨聲載道,他自己也因此得了個“促織天子”的諢名。

47 有一次,成祖命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當時尚是皇太孫的朱瞻基一起拜謁朱元璋的陵墓。太子身體肥胖,而且腳有毛病,走起路來有點跛,一路上由兩個太監攙扶著還老是失足。高煦在後麵諷刺說:“前人失跌,後人知警。”話音剛落,皇太孫就應聲說:“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顧色變,沒想到這個孩子這麽厲害。

48 明英宗即位後,寵信宦官,正統十四年,因宦官王振錯讓英宗率50萬親征,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軍死傷數十萬,文武官員死傷50餘人,英宗被俘,其弟朱祁鈺即皇帝位。後來,宦官帶兵千人直奔英宗居住的南宮,接出英宗奪宮門登奉天殿複位。史稱“南宮複辟”,亦叫“奪門之變”。之後,宦官曹吉祥和石亨培植黨羽,橫行朝中,欲謀反奪權,史稱“曹石之變”。

49 在明長陵西北兩公裏的石門山下,為明英宗的裕陵。皇後錢氏、周氏亦葬於此,是明朝兩後合葬的第一個陵。英宗臨終前做了一個令人稱道的事,即廢止嬪妃宮人殉葬。這樣,英宗的17個妃子均免遭橫禍個個以終天年,死後都分別葬在金山的妃嬪園寢。

50 皇帝寵信太監汪直、梁芳、陳喜、錢寧等。成化十三年(1477)設置西廠,以汪直主持,屢興大獄,迫害朝臣。或旋執旋釋,竟不奏聞,進一步加強特務統治。時人有“隻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之說。又使宦官監督軍務,提督京營,並操縱官員任免,致使宦官專權現象愈加嚴重。他重用王越、陳鉞,使朝政更為混亂。寵愛萬貴妃,揮霍無度,國庫金銀耗費殆盡。並授予僧道各種官爵,加深了明朝政治的腐敗。

51 成化五年(1469),憲宗到內承運庫詢問內藏收支出納情況時和紀氏相遇。紀氏的美貌,辦事的機敏,給憲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紀氏懷孕了。萬貴妃派宮女強迫紀氏墮胎。宮女們商量後,騙萬貴妃說:紀氏得了腹脹病。萬貴妃把紀氏謫居到安樂堂。成化六年七月,紀氏在安樂堂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朱樘。萬貴妃得知後,讓太監張敏去溺死紀氏孩子。張敏將孩子藏到別處,同時報告萬貴妃說孩子已被溺死。由於這事做得十分機密,以致萬貴妃盡管疑心,多方打聽,還是得不到真實的消息。不覺6年已過。成化十一年春,一天早晨,張敏為憲宗梳整頭發,憲宗對著鏡子感慨地說:“我已經老了,可是還沒有兒子。”張敏一看時機成熟,忙告知皇上:“已經有兒子了!”當時在憲宗身旁的一個叫懷恩的老太監也證明張敏講的是實話。憲宗非常高興,急忙起駕西內,派人迎接皇太子。就這樣,憲宗終於在6年後才見到了他的兒子。

52 淑妃紀氏生下孝宗朱祐樘後,萬貴妃一直想除而未除掉。欲讓其他妃子生子,以便取而代之。於是縱容太監汪直、錢能等頭目,搜刮民間財寶,進獻皇上。還揮霍宮中府藏,大造廟宇樓台,勾引憲宗駕幸遊玩;還推薦妖僧妖道,廣采春藥,向憲宗傳習所謂房中術。憲宗一時精神抖擻,宮中一連生下11個兒子。萬氏眷屬大學士萬安,屢屢向憲宗上奏疏,每奏都署“萬安進”三個字。後經太監懷恩檢出,十之八九都是講述房中術的烏七八糟東西。

53 前朝,指其父明憲宗朝,宦官當權,朝政腐敗。仁、宣,指明仁宗和明宣宗兩朝。本朝政治清明,名臣眾多,時稱“朝多君子”,被舊史家譽為“弘治中興”。

54 明孝宗自幼曆盡艱難,6歲才見到生父明憲宗。以後又屢陷危境,萬貴妃百般嫉恨,太子地位幾乎難保。最終登上皇位,並成為史家盛譽的中興之主。他任用賢能,斥逐奸邪,廣開言路,史見“弘治中興”。明代中期諸帝淫亂後宮,而孝宗是唯一的不近女色的皇帝,除了正宮孝康皇後張氏以外,幾乎不與宮中嬪妃宮女接近。正經皇帝反而謠言四起,竟連他的親兒子被鄭旺妖言傳為是張皇後抱養的。

55 太監劉瑾及其手下的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穀大用、張永等人,人稱“八虎”。八虎善迎武宗之癖好,深得武宗寵愛。戶部尚書韓文等上書盡誅八虎,武宗竟驚泣不食,替八虎傷心。劉瑾及爪牙連夜跑到武宗跟前,環跪地上哭泣求情。武宗聽信劉瑾的一派胡言,下令將韓文革職,將一大批官員廷杖、下獄,又下令讓劉瑾掌司禮監兼提督京營,馬永成掌東廠,古大用掌西廠,讓八虎分踞要職,繼續威權天下,威福任情。

56 武宗即位後,寵信重用宦官劉瑾,又恢複西廠。劉瑾任命他的黨徒馬永成掌東廠,穀大用掌西廠。後劉瑾又建立“內行廠”,由他直接指揮,用法更加殘酷凶狠。連東、西兩廠特務都在偵查的範圍。劉瑾聲勢顯赫,京城內外都說有兩個皇帝,一個坐皇帝,一個立皇帝,一個朱皇帝,一個劉皇帝。

57 延綏總兵馬昂犯法罷官。他知道武宗好色,將已嫁懷孕的嬌豔之妹,通過江彬獻給武宗。武宗見馬氏不但長得麗質絕色,能歌善舞,而且善於騎射,便大為寵幸。馬昂便由此免罪,並被升為右都督,太監們甚至稱他為舅。馬氏一門不論大小都賜蟒衣,並賜給太平倉東的一座府第,權勢熏灼,震動京城。

58 以荒淫而又荒唐出名的武宗朱厚照,不滿足於千門萬戶的皇宮,又在西華門內另築宮院,兩廂設有密室,勾連成列。名曰“豹房”,專門搜羅珍禽異獸,捕捉虎豹充實其中。武宗和一些宦官、奸佞小人整天在裏麵花天酒地,縱情淫樂。一位小人見武宗對宮中的婦女玩膩了,就獻媚說:“色目女子白皙幼潤,姿色大勝中土。”過後就搜羅了12個擅長西域舞蹈的美女進獻。武宗在豹房裏和這12個色目美女歌舞淫樂,晝夜不休。後來,他嫌12人太少,借口教習歌舞,下旨召公侯伯等大官僚家中的色目女子入內,挑選妖豔者留在豹房裏。此外,武宗喜在豹房觀虎鬥。一日,武宗觀虎搏鬥,老虎竟然撲向武宗跟前,險些被咬,幸得江彬所救。但武宗卻自鳴得意地說:“吾自足辦,安用爾(指江彬)!”後來一次果被虎所傷,一個多月不能視朝。武宗在位16年,除經常外出巡遊外,多居於豹房中尋歡作樂。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死於豹房。

59 武宗設宴慰勞張永。席間,張永揭露了劉瑾17種違法之事,武宗聽後說:“劉瑾負我也。”張永見武宗已有幾分醉意,趁機說:“此事不可遲緩。”武宗下令逮捕劉瑾,把他謫居鳳陽。第二天,武宗親自帶人抄劉瑾的家,共抄出黃金24萬錠又57800兩,元寶500萬錠又1583600兩,寶石2鬥,金甲2副,金鉤3000,玉帶4000多束。搜出私製玉璽1方,袍8件,還發現他日常用的扇子裏藏有鋒利匕首兩把。武宗見了,勃然大怒說:“這個奴才果真想造反!”下令處以磔刑。

60 相傳明代武宗朱厚照閑來無事,遂打扮成書生,帶著一個扮成書童的隨身太監,來到江南遊山玩水。一天,朱厚照來到石溪一帶觀賞山水,結果走迷了路,誤了中飯,饑渴難忍。這時日頭已經落山,便到一村民家投宿。這家老阿伯姓蘇,他先倒下碗清茶給朱厚照喝。他喝過茶後,兩眼卻瞟著桌上的飯菜。老阿伯趕緊盛了一碗白米稀飯,又加上一碟麥螺鮭。朱厚照學著蘇公的樣子,喝一口稀飯,吸幾個麥螺鮭。他覺得飯菜特別可口,忙問:“這飯菜賽過山珍海味,不知什麽叫法?”蘇公說:“山村野味,叫不上什麽名堂。不過,要取個名字也不難。你看,這粒粒白米不就是珍珠嗎?這麥螺鮭,一顆顆就像鳳眼珠子。依我看,就叫它‘珍珠粥,鳳眼鮭吧!’”朱厚照聽後連忙擊掌叫道:“妙!妙!好一個‘珍珠粥,鳳眼鮭!’實在是妙啊!”回京城後,有一天,他竟還想要禦膳房做一份這樣的飯菜哩!

61 明武宗朱厚照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死去的前一年,忽然心血來潮,於是頒下詔令,禁止民間養豬。因為“豬”、“朱”同音,他姓朱,說“豬”字就有損皇帝的尊嚴,再加上他生在辛亥年,亥屬豬,故養豬、賣豬、殺豬等,都認為是把矛頭指向他。為維護皇帝的尊嚴,就下了這一道使豬“斷子絕孫”的詔書。詔書下達後的第二年清明節,祭祀時因為沒有豬,隻得用羊來代替。

62 在北京昌平縣東部,距城30公裏。湯山有大小之分,皆因有溫泉而著名。明代為皇家禁苑,武宗到此,曾題詩一首,詩雲:“滄海隆冬也異常,小池何自暖如湯。溶溶一派流古今,不為人間洗冷腸。”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溫泉行宮。乾隆時擴建。清末遂漸荒廢,又遭八國聯軍破壞。解放後進行了整修,並建有小湯山療養院。

63 武宗無子,朱厚熜繼帝位後,便發生了皇統繼承與家係繼承的問題。世宗繼位後下令群臣討論此事。以楊廷和為首的一派主張,應遵循封建禮法,稱孝宗為皇考,而稱興獻王(世宗父朱祐杬)為皇叔父。以進士張璁為首的一派,迎合世宗的旨意,主張稱興獻王為皇考,稱孝宗為皇伯考。兩派爭了3年,終因張璁有世宗支持而取勝。反對派180餘人被廷杖,17人被杖死。楊廷和於嘉靖三年(1524)被罷官,張璁取得內閣首輔的地位。統治階級內部的這場大爭論,封建史學家稱之為“大禮儀”。

64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淩晨,世宗朱厚熜在乾清宮酣睡。楊金英、楊蓮香、蘇川藥等十幾個宮女,暗中商量將世宗勒死。她們一擁而上,用黃緞絲繩勒住了嘉靖皇帝的咽喉,有的用布塞住了他的嘴,有的按胸、腹部和雙腿,力將皇帝勒死。隻是一時慌亂,繩子無法勒緊。正在緊急之時,其中一個宮女張金蓮叛變,將情況稟報給皇後。這十多個宮女全部被擒。經審訊,此案牽涉到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世宗下令,將這些宮女淩遲處死,端妃曹氏和寧嬪王氏也在宮中被淩遲處死。這個事件發生的那一年是壬寅年,史稱“壬寅宮變”。

65 明武宗朱厚照臨終時遺詔兩個親王,先到京者為君,後到京者為臣。冀王府在河北,距京一二百裏,興王府卻在湖廣,距京一二千裏。況且朱厚熜接到詔書時,冀王已經上路了,朱厚熜焦急萬分。一天,他轉到大市街,走到嚴嵩擺的攤子前,讓嚴嵩拆個“問”(問)字,嚴嵩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賀喜:“千歲,這個‘問’字從中分開,左看是君,右看還是君,您要當皇帝哩!”隨後,嚴嵩又說:“隻要您答應讓我當丞相,我就敢擔保讓您當皇上。”當下,朱厚熜和嚴嵩一起到了王府,朱厚熜寫好封嚴嵩的“聖旨”後,嚴嵩獻計說:“冀王雖離京城很近,但他大張旗鼓地進京,沿途官員宴請迎送。如今已走了10天,一百裏還沒走完。照此下去,再過10天也到不了京城。而您裝扮成‘欽犯’,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往京城趕,最遲六七天就可以趕到,定能出其不意地搶在冀王之前進京稱帝。”朱厚熜聽罷,不由拍案叫絕,立即行動。

66 明世宗深居西苑,因求長生不死,所以,不見大臣,不理朝政,國事日益衰敗。海瑞為此憂慮,按照“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竟“市一棺,訣妻子”,冒著“觸忤當死”的危險,上書皇帝,這就是震動朝野的《治安疏》。他指斥皇帝聽信小人讒言,酷信道教,竭民脂膏,濫興土木。又“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致使“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奏疏內容尖銳,措辭激烈,觸犯了皇帝,世宗下令逮捕,直至世宗死後,海瑞才被釋放複官。

67 傳說朱厚熜要裝成欽犯進京,又為“囚食”犯難了,嚴嵩獻上一計,於是皇帝立即嚴令全城廚子,限連夜做出一種“吃肉不見肉”的食品,城裏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紅案師傅詹廚子,接到興王府的命令後,從天剛黑直想到更打五鼓,竟沒理出一點頭緒來。後來,他在吃紅薯時,忽然計上心來,他把魚、肉剔骨去皮,剁成泥,再放到清水裏泡去血漿,然後濾幹入盆,加澱粉、蛋清和調味佐料攪成肉糊,最後裹在上了銀米的燙雞蛋皮裏蒸熟即成。皇帝一嚐,美味無窮。他一路上以“紅薯”為食,五天就到了北京,第六天,朱厚熜就成了明朝第十一個天子——明世宗嘉靖皇帝。當時,河北的冀王還在路上做皇帝夢哩。嘉靖皇帝吃“紅薯”上了癮,遂將此定為宮廷“皇菜”,取名為“蟠龍菜”。

68 嘉靖三年(1524),世宗將道士邵元節請進北京,邵的年紀雖大,但童顏鶴發,頗有些仙風道骨。世宗對他很崇拜,賜他玉帶冠服和玉、金、銀像各一枚,為其建真人府。嘉靖十五年,世宗有了兒子,他認為是邵元節禱祀之功,“法術”顯靈,加授邵禮部尚書,一品服俸,賜給白金、文綺、寶冠、法服、貂裘。嘉靖十八年,邵元節死,世宗大為悲慟,令官府為之舉行葬禮,恤典按伯爵的等級。

69 龍涎香。為了修玄煉丹,世宗大興土木,建了許多齋宮秘殿。壇廟修成,就要進香。當時最珍貴的香就是“龍涎香”。凡進此香的人都能得到高官厚祿。於是,欺詐的事件屢有發生。有個叫吳興堯的人,住在湖廣麻城,假說自己是中書,冒充陶仲文的字,讓雲南定邊縣進貢“龍涎香”。當地縣官馬上派人到深山老林石洞懸崖絕壁去尋找,找不到,縣官就讓人隨便拿些東西去冒充,寄給吳興堯。吳興堯再賣給那些高官大吏,讓他們進奉給世宗,自己則從中獲利。

70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世宗自封為“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天真君”。不久,又加號為“九天宏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恩仁紫極仙翁——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最後,更自封為“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三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民間百姓後來都叫他“紫極仙翁”。

71 先天丹鉛。壬寅宮變之後,世宗移居西苑,專心奉玄修道。可是,世宗並未“清心寡欲”,頻頻派官員到民間挑選淑女。僅有案可考的嘉靖二十六年(1347)、三十一年、三十四年、四十三年四次大選,就選進民女1080人,都是8-12歲的少兒。道士陶仲文對世宗說用小女孩的月經煉製“先天丹鉛”,久服可長生不老。明末文士王世貞在《西城宮詞》中曾詠此事:“兩角鴉青雙結紅,靈犀一點未曾通。自緣身作延年藥,憔悴春風雨露中。”因世宗禦幸的人太多,“未封妃嬪”者亦多。

72 青詞宰相。道士陶仲文說青詞(一種用紅筆寫在青藤紙上的禱文)可以上達天庭。世宗就命朝中大臣經常寫青詞,誰寫得好,就提拔誰。當時,有個叫顧鼎臣的禮部侍郎,因為青詞寫得好,世宗就讓他充當“迎嗣導引官”。夏言、嚴嵩、徐階都因為青詞寫得好,才入了內閣,當上了朝中大員。李春芳、嚴納、郭樸、袁緯四人,竟被稱為“青詞宰相”。

73 萬壽寶塔。在湖北沙市南荊江大堤象鼻磯。係明藩遼王遵太妃毛氏之命,為世宗企壽而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動工,至三十年建成。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