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牛與牛搏鬥

另一種鬥牛方式,是牛與牛鬥,這也是一種古老的鬥牛方式,流傳十分廣泛,在許多民族中都流行。

首先是苗族鬥牛。

傳說從三國時代起,苗族就有鬥牛之戲,至今還保留著,文獻記載屢見不鮮。

民國《黔西州誌?民俗》稱苗族:“祀祖擇大牯牛頭角端正者,飼及茁壯,即與各寨有牛者賭鬥,勝者吉。鬥後,卜日砍牛以祀。主祭者服白衣青套,細褶寬腰裙。祭後,合親族,高歌暢飲。”

民國《八寨縣誌稿?風俗》中稱白苗:“祀祖,擇大牯牛角端正者養之,飼及茁壯,約七年至十三年,則通知合寨,有牛者相鬥於野,勝則喜,敗則延,巫師祝之,無論勝敗,均殺之以祀祖先,食賓客。”

從上述記載看出,苗族為了祭祀祖先,事先必合族共購牛飼養,以茁壯凶悍為宜。祭祖前舉行鬥牛,然後殺牛供給祖先,並且煮牛肉共食,宴請賓客,說明鬥牛有多種功能。苗族鬥牛是在祭祖前夕舉行,然後才殺牛祭祖,使鬥牛成為取悅於祖先的手段,又是活人娛樂的重要形式。《黔中苗民圖》中的白苗“祀祖之期,必擇大牯牛,以牛角端正肥壯者飼之,肥則聚合寨之牛鬥於街,勝則為吉,即卜期屠之,以祀祭祖者”。

現在苗族還合寨共購一雄牛,稱牛王。派專人飼養,稱為牛王公公。通常是一寨一頭,牛欄十分神秘,門上掛有狗頭、草標等避邪物。每個牛王都有專稱,如“勝霸天”、“南山虎”、“大將軍”,並把名字寫在木牌上,其上還配有歌頌牛王的對聯,如“碰似電閃雷鳴,鬥如關公斬將”。鬥牛有一定場合,由一或兩個寨子擔任主寨,負責鬥牛事宜,事先通知各寨,以木牌示之,其刻有刀痕,以表火急。鬥牛前夕,男人不能劈柴,女人不能紡織,有種種禁忌,青年人則歡集一歌,以田螺占卜,預測鬥牛勝敗。出發時,先由青壯年至牛欄集合,呼喊動員,其他村民聽後也整裝出發,鳴禮炮三響。牛王在前,胸部懸鈴,背上置鞍,樂隊、旗隊、人群隨後,浩浩蕩蕩,勢不可擋。抵達鬥牛場,各寨占據一方,休息片刻之後,然後互相邀請,雙方同意後,劈木為記,各執一半為憑。開始時,雙方各牽牛王,打著火把入場,三聲炮響,吹笙擊鼓,雙方向前投火把,二牛王也相對衝擊,有的二牛一碰就有勝負,有些經過幾個回合才能有輸贏。如果二牛難解難分,又不分上下,各方以繩牽自方牛後腿,拉開為平局。鬥勝的牛王,披紅掛綠,鑼鼓相慶,敗北牛王,難免為刀下之鬼。

其次是水族鬥牛。

鬥牛是水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別有風趣的民間遊藝活動,多在端午等重大節日舉行。水族鬥牛,不是人與牛鬥,而是牛與牛鬥。為了爭得榮譽,各村寨常常湊集錢物,購買強健的大牯牛,精心飼養,以作鬥牛的“牛王”。鬥牛開始,鬥牛隊伍要輪流入場以顯示其威力。一名男性壯年,高舉“牛王”美稱的牌子在前開道。“牛王”所在村寨的鑼鼓、蘆笙隊伍緊隨其後,“刀斧手”舉起金爪斧鉞,寨老身穿古裝持傘走在中間,村寨的人們手持旌旗大?跟在後麵,接著鑲有鐵角、背罩紅緞、頸吊銅鈴的“牛王”,由兩名頭戴雉尾帽,身穿羽衣的小夥子牽著,威風凜凜地走入鬥牛場,並繞場三圈。這種儀式俗稱“踩塘”。待各個“牛王”“踩塘”完畢,鬥牛遂告開始。霎時間,兩頭“牛王”雄獅般相向跑來,翹首橫目,鼻吹粗氣,迅即低頭伸角向對方猛擊,牛角轟然而碰。兩頭“牛王”奮力拚搏,各施其能。觀眾敲鑼打鼓,呐喊助威,整個鬥牛場氣氛非常熱烈。“牛王”若久鬥不分勝負,雙方“刀斧手”,就用金爪鉤住牛鼻套各自拉開,算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若一方失敗,獲勝的“牛王”就要披紅掛綠再行繞場一周以表勝利。飼養“牛王”的人家一般會得到主辦者的獎勵和表彰。

此外是侗族鬥牛。

侗鄉每個村寨都有一個神秘的所在――牛王宮。其實所謂牛王宮,就是牛欄,多建在村寨中央鼓樓附近。但為什麽叫牛王,難道這裏仍保留古老的鬥牛風俗?

當外人走近牛王宮大門時,就會被向導攔住了。抬頭一看,牛欄門上懸掛著一個大草結,這是謝絕外人進入的標記。真是非同小可!鬥牛對侗家來說,顯然不僅僅是遊戲娛樂了。

每個侗寨都養著一兩頭雄水牛,其體形剽悍,能征善鬥,被尊崇為牛王。每頭牛王都有名號,榕江加燒寨的鬥牛叫“平遼王”,門寨的鬥牛為“大碰王”,林所寨的鬥牛稱“教師爺”,每頭牛都有自己的征戰史,都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業績。如“教師爺”就先後戰勝過七頭牛,1980年與栽麻寨牛王拚搏時,將對方撞死,自己也傷一角,成為獨角英雄,名震榕江。

選擇牛王非常嚴格,胸圍以18至24拳為宜。毛旋位置要好,有秘訣說:“四條腿,四個旋,朝右彎,另有四個旋在肌肉上,最大旋在肚中央。”牛角要由粗漸細,不能過長,不能朝外彎,以朝內彎為佳。牛角上生有年輪,一般五歲牛開始出現,當角上有了三四道時,說明該牛已經七八歲了,是鬥牛的最佳年齡。

侗族對鬥牛有一套科學管理方法。主持鬥牛者為“寧杜嫋”,即牛頭公,是經村寨選出來的未婚者或老年人,要求多謀善斷,懂得鬥牛規矩。牽牛者為“寧改公”,飼養人為“弓國”,即牛公公,牛公公由村寨成年人輪流擔任。

侗族村寨共養耕牛的風俗來自原始公社時代。當時不僅有公田、公牛,還有許多公共財產與活動。隨著原始公社的瓦解,逐漸成為各戶出錢,共同買牛,輪流飼養,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般一寨僅僅供養一頭牛了。

侗族鬥牛有特定時間,一般在二月或八月農閑期間舉行,每12天進行1次。每逢鬥牛節,整個村寨沉浸在一種內地不常見到的喜悅亢奮之中。清晨,牛頭公起得很早,在巫師的率領下和幾個年輕人同到牛王宮祭祀。巫師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眾鬼回避,出師獲勝。念畢,放禮炮三響,鑼鼓齊鳴。然後兩個牽牛人握住“把條”,把牛牽出牛王宮。由於鬥牛力大凶悍,必須當它幼小時,在鼻子上穿上木環,平時木環上拴韁繩,鬥牛時則拴兩根把條,以便人以手臂之力能控製他。鬥牛被牽到鼓樓前小坪,全寨子的人都聚在這裏,看牛頭公為牛係銀鈴,備彩鞍,在牛頭上包紅帕,帕上插有仙鶴尾,還要在牛角上包光閃閃的鐵角,在牛肩上披紅掛綠,再鳴炮三響,隊伍便出發了。

出村時,由一人打著聖母傘在前麵領路,其次為牛頭公,他身穿特製的衣服,頭上插雞羽,手持竹鞭,邊走邊用竹鞭掃地,為隊伍開路。接著是旗幟、牛牌、牛、鑼鼓隊和隨行人群。這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前往鬥牛場,村內幾乎空無一人。這天還有不少禁忌,如不準舂米、捶布,婦女不能做針線活等。

鬥牛場所選在村寨交界且交通方便之處,要求四麵為山坡,中間為平地。平地中央就是牛塘――鬥牛場。各個村寨抵達牛塘以後,根據巫師的八卦圖和牛的生辰八字,選擇一處背陰朝陽的地方,安營紮寨,每場鬥牛少則幾千人,多則萬人以上。

鬥牛有規定的步驟。第一步是“送約”,即由牛頭公率領年輕人、鑼鼓隊選擇鬥牛對象。第二步是“踩場”,示威隊伍前麵是舉名牌的人,在名牌上寫有鬥牛名號,還附有詩句,如在“大碰王”名牌下書有“頭碰南山猛虎,角打北海蛟龍”。“本師大碰王,武藝最高強,誰能敢來此,叫?見閻王”。在名牌後邊是舉著金爪白斧的儀仗隊,接著是鑼鼓隊和鬥牛。在鬥牛的後邊,又是一群打旗的人。第三步是“鬥牛”。當雙方準備好以後,裁決人一聲令下,雙方的牛頭公舉著火把,率領兩個或四個牽牛人,將牛由兩側引入牛塘。

此時,鐵炮轟鳴。當兩牛相距15米時,雙方牛頭公同時丟掉火把,牽牛人見此即解下把條,兩牛脫離了控製,如猛虎下山,拚命前衝,隻見煙塵滾滾,瞬間便碰撞起來。這時人們猛擊鑼鼓,大聲呼叫,舞動彩旗,點燃火炮,為自己的牛王助威。倘若二牛久鬥不分勝負,四角絞結不解,雙方牽牛人要拿來粗棕繩,分別拴住兩牛的後腿,像拔河似的將牛拉開,叫做“打角”。經打角被拉開的牛,皆為勝者。如果兩牛進場後,一牛一見對方就逃之夭夭,不戰自敗,被視為“跑荒”,回村後往往被主人殺後共食。如果兩牛交戰幾回合以後,一方敗退,另一方追擊,往往能追出數裏,最後追擊者取得全勝。

鬥牛結束後,勝方的姑娘們蜂擁而上,搶走敗方的旗幟、牛鞍,敗者不能阻攔。姑娘們把這些勝利品懸掛在鼓樓內,炫耀村寨的勝利。當勝方凱旋歸來時,依舊鳴槍放炮,歡呼不已,這叫“賀牛”,此時必須給牛喂紅米飯、甜酒,並讚美它旗開得勝,立了大功。牛王勝利歸來後,除賀牛外,還要殺一隻狗,將狗頭掛在牛欄門口以避邪。狗肉煮熟,由參加鬥牛的成年男子共食。同時,各寨親朋前來祝賀。夜幕降臨,年輕人急忙吃過晚飯後,有的抱琵琶,有的提著牛腿琴,互相邀請,向鼓樓蜂擁而去,與村寨外的姑娘們歡聚,共唱大歌,慶祝活動往往持續三天之久。

侗族為什麽如此熱衷於鬥牛呢?從曆史上分析,早先牛用於祭祀,每次殺牛祭祀前,必有一個鬥牛活動。當然近代的鬥牛意義遠不止於此。首先,牛的優劣是村寨貧富的標誌,因此鬥牛過程是雙方較量財力的過程。其次,人們養牛技術的高低,可以通過鬥牛反映出來。第三,鬥牛能體現侗族的尚武精神,還能促進村寨團結繁榮。可見,一頭牛係著村內百家心,這是侗族鬥牛流行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其實,牛與牛相鬥也流行西北地區,段成式《酉陰雜俎》:“龜茲國,元旦鬥牛、馬、駝為戲,七日勝負,以占一年羊馬減耗繁息也。”

那麽在漢族地區是否也有牛與牛相鬥呢?回答是肯定的,這方麵首推浙江金華鬥牛。當地鬥牛與苗、侗等民族鬥牛相似,例如:

選擇牛有一定條件:一要公牛,二要健壯,三要好鬥。選好鬥牛後,有兩項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麵是精心飼養,讓牛多休息,多睡覺,除喂草外,還喂米粥、酒;另一方麵是訓練,平時把牛趕到草場或水田中,讓該牛與其他牛相鬥,隻有經過幾十次預演,才能培養出勇猛的鬥牛。鬥牛有高低之分,因此分為三等,鬥牛時,優對優,劣對劣,必須旗鼓相當,棋逢對手。

每頭牛都有一定名稱,這是根據牛的形狀、色澤和鬥技命名的,常見的名字有“老鼠掛”、“西洋掛”、“飛龍”、“三椏杈”、“烏龍槍”、“黃獅子”、“花旦”、“如虎”、“大王”、“勇士”等等。鬥牛有一定裝飾,牛角上紮花,牛首掛頭牌,其上插鳥尾,背上披“背紅”,其上多有刺繡,背紅上置旗鞍,鞍上也插各色彩旗,牛頸下係銅鈴。從這些裝飾看出,牛飾具有離奇、奢華的特色。

金華鬥牛的時間,多選擇在春、冬農閑之時,必須占卜看吉日,通常在下午開始。鬥牛場所是臨時選擇的空曠之地,或者較大塊的水田地,或者是草場。在場地南北各以竹子設一龍門,供鬥牛出入,但場地盡量要四周高,中央低,便於觀眾居高臨下,觀看鬥牛。

鬥牛時,由拆牛人或衛士把牛牽出牛欄,為其披紅掛綠,喂飽敬酒,然後牽入鬥牛場。其中有兩種鬥牛方法:一種是一頭牛先從北門入,站於場地中央,等待來者,另一牛由南門入,入龍門後,看見中央站著一頭雄牛在場,怒不可遏,直衝向場地中央,兩牛開始廝鬥。另一種是兩頭牛分別由兩個龍門進入,共同向場地中央衝撞,當兩牛目光相遇,即眼紅耳立,怒氣上湧,向對方衝去,或以牛角相抵,或以身軀壓製對方。二牛相鬥,不可開交,周圍的觀眾,也齊聲呐喊,擊鼓助興,使二牛更加勇往直前,直到決出勝負。大約鬥過若幹回合,一牛敗逃,一牛直追,這時容易傷牛,甚至折角、身亡,因此拆牛人必須上前製止,拉住牛繩牽走,牽拉不動時則用梯形木架擋住牛首,阻擋向前,直到牛怒氣消失,才把牛牽引到場外。

鬥牛之後,勝方舉村同慶,宴賓客,敬鬥牛,這時許多村落都來爭購此牛,其身價大增,敗方則情緒低落,拆牛人散去,鬥牛也就成為刀下之鬼,或者當肉牛轉賣他方。

從上述事實看出,這種鬥牛與搏牛沒有必然聯係,但是它較搏牛優越,因為人與牛鬥容易傷軀,牛與牛鬥對人就安全多了。這種娛樂活動的發明,無疑是與人們對牛習性的了解和應用分不開的。眾所周知,許多動物都有固定的性熱期,有固定周期性的性衝動,此時雌雄性動物相互追逐,但是雄性動物之間又有強烈地排斥同性的本能,往往發生激烈的競爭,人們正是利用動物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發明了鬥雞、鬥鳥、鬥豬、鬥羊、鬥牛等娛樂活動。

著名的民俗學家鍾敬文先生指出:“西班牙式的鬥牛,與中國式的鬥牛,是產生於兩種不同的經濟背景之下的。前者是狩獵時代的產物,後者是農耕時代(或兼畜牧時代)的產物。前者的目的(無論是自覺的,抑或非自覺的),在演習著人類對於獸類(牛)的征服能力,或對於實際勞動――狩獵野獸――模仿的遊戲。後者則在致使或比賽那於初民生活有迫切關係的生物(獸力的奴隸)之體力之壯健,當然同時在表現上不免帶著一些宗教的意味。”事實上正如前麵所述,與牛搏鬥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史前的舊石器時代的狩獵生活,當時獵牛的辦法可能是利用套索、陷阱或飛石索,一旦把野牛套住,即群起而攻之,利用石器、棍棒與野牛格鬥,這種格鬥正是象人鬥牛或西班牙鬥牛的先河。象人鬥牛或西班牙鬥牛正是在獵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鬥牛之戲。當然,這種鬥牛處於農耕時代,當時已經飼養耕牛。所謂中國式鬥牛,是牛與牛相鬥,其起源也不是始於農耕時代,因為人類在狩獵時代就已認識某些動物在交尾期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並發明了鹿笛、雞哨等擬聲工具,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掌握牛的習性是預料中的事,當人們開始飼養耕牛以後,也就自然而然地發明了牛與牛鬥的遊戲。所以,從根本上說,鬥牛都發端於狩獵時代,而成熟於農耕時代。不過,最初的鬥牛都有宗教的驅動力,過去歸納為三條:祈賽、慶祖神殿開光、解除殺氣,“鄉民為祈報神?;在偶像裝成開光之日,借以娛神並解除殺氣的一種表示”。從我國苗族、侗族、水族等民族的鬥牛看,鬥牛有三種功能:

一種是敬神,通常是每年祭祖前舉行鬥牛,然後殺牛祭祖,由此看出,鬥牛僅僅是祭祖的一部分內容。這類記載甚多,乾隆《貴州通誌》卷七,就翔實記述了苗族祭祖時舉行的鬥牛活動。白苗“祀祖擇大牯牛鬥角端正者,飼及茁壯,即通各寨有牛者合鬥於野,勝即為吉。鬥後,卜日砍牛以祀”。黑苗“每十三年畜牯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牯藏”。其間必先鬥牛。

一種是改善生活的重要節日。鬥牛、祭祖之日,必然停止生產,全民休息,這是農忙之後的休整。人們利用宗教節日活動,養精蓄銳,舉行鬥牛、歌舞、賽馬等文藝活動,而祭祖之後,必然分肉共食。乾隆《貴州通誌》卷七苗族:“祀後,合親族高歌暢飲。”東苗祭祖也“釀酒砍牛召集親屬,劇飲歌唱”。在這種共食中,或以人為單位,或以戶為單位,平均分肉,仍還保持古老的共產製消費原則。

一種是文化娛樂活動。鬥牛是一種娛樂,古今皆然,但鬥牛不僅是一種遊戲的娛樂,也是一種廣泛的社交活動。如鬥牛期間,流行的串親戚、談情說愛,都是重要的人際交往。鬥牛活動中的歌舞對後世文化有相當影響。《異述記》卷上:“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戴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製也。”說明戲劇文化受到了鬥牛的影響。在明代《三才圖繪》中繪有的角抵戲也是一種古老的牛戲。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