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0年代初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係列奴隸製國家。
公元前5000年代後期,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進入銅石並用時代。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始了貧富分化、國家形成的過程。至公元前3000年代初,蘇美爾地區產生了一係列奴隸製國家。因為這些國家都是以城市為中心,包括附近的農村公社構成的小國寡民之邦,故稱城市國家(簡稱城邦)。在眾多的城邦中,埃利都、烏爾、拉爾薩、烏魯克、烏瑪、基什和拉伽什等影響較大。這些城市國家的政體不完全一樣,但一般最高統治者稱為“恩西”或“拍達西”,平時主持祭祀,管理水利工程,戰時率軍出征,他們的權力也要受到一定限製。在城邦中,貴族會議權力較大,雖然某些城邦的公民大會尚能與之抗衡,但後者的作用已日益被削弱。土地占有形式大體分為兩類:一為神廟土地,分為神廟公用地、神廟出租地和神廟份地;二為農村公社的土地,分配給各個家庭使用,可以買賣,耕種份地的公社成員必須向國家納稅、服役。各城邦之間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和奴隸,不斷地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