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是清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都是江寧織造,家世在祖父曹寅時達到鼎盛。由於雍正初年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鬥爭的株連,曹雪芹之父曹頫被革職下獄,抄沒家產,家道從此日漸衰微。曹雪芹經曆了由錦衣玉食的宮廷貴族到“舉家食粥”的貧民百姓的滄桑之變,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沒落命運有切身感受,對社會上的黑暗和罪惡有全麵而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了不朽的現實主義巨著《紅樓夢》。
《紅樓夢》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及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悲劇為經線,縱向剖析了造成悲劇的深刻的社會根源;同時以賈府的興衰為緯線,橫向展示了由眾多人物構成的廣闊的社會生活環境。由此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使讀者看到封建製度行將崩潰的必然命運。《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是輝煌的。首先,曹雪芹以精雕細琢的功夫,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其次,小說以賈、林、薛的愛情婚姻糾葛為主線,把眾多的人物、事件組織起來,情節縱橫交錯,形成了一個嚴密完整的網狀結構,既宏大又清晰,有條不紊地將錯綜複雜的內容表現出來。《紅樓夢》在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巨大創造和發展,成為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高峰,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對《紅樓夢》的研究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