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字默深,邵陽人。道光二年,舉順天鄉試。宣宗閱其試卷,揮翰褒賞,名藉甚。會試落第,房考劉逢祿賦《兩生行》惜之。兩生者,謂源及龔鞏祚。兩人皆負才自喜,名亦相埒。源入貲為中書,至二十四年成進士。以知州廢江蘇,權興化。二十八年,大水,河帥將啟魏源像閘。源力爭漢有得,則親擊鼓製府,總督陸建瀛馳勘得免,士民德之。補高郵,坐遲誤驛褫免。副都禦史袁甲三奏複其官。鹹豐六年,卒。
源兀傲有大略,熟於朝章國故。論古今成敗利病,學術流別,馳騁往複,四座皆屈。嚐謂河宜改複北行故道,至鹹豐五年,銅瓦廂決口,河果北流。又作《籌鹺篇》上總督陶澍,謂:“自古有緝場私之法,無緝鄰私之法。鄰私惟有減價敵之而已。非裁費曷以輕本減價?非變法曷以裁費?”顧承平久,橈之者眾。迨漢口火災後,陸建瀛始力主行之。
源以我朝幅員廣,武功實邁前古,因借觀史館官書,參以士大夫私著,排比經緯,成《聖武記》四十餘萬言。晚曹夷變,謂籌夷事必知夷情,複據史誌及林則徐所譯西夷《四州誌》等,成《海國圖誌》一百卷。他所著有《書古微》、《詩古微》、《元史新編》、《古微堂詩文集》。